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挑选食物时不仅考虑满足口腹之欲,而且越来越注重营养。近日,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国家地理》等媒体纷纷报道了“全世界最有营养的100种食物排行榜”,引起广泛关注。

  该排行榜来自美国《影响因子》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亚太理论物理中心对1000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评出营养最全面的100种食物。研究以一名20岁成年男性的每日营养物质需求为标准,将1000种食物进行组合,并保证每组食物的种类尽可能少。在约2万种食物组合中,研究人员找出了100种出现频率最高的食物。出现频率高意味着这种食物营养成分丰富、全面。本期,《生命时报》从榜单排名前25的食物中挑选了10种我国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请专家进一步评估其营养价值。

  扁桃仁。排名第一的扁桃仁,是巴旦木、美国大杏仁的学名,它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身体炎症反应,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此外,扁桃仁含有的锰有助于强健骨骼;镁有助于器官、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维持血压稳定;表皮中的黄酮类物质有助抗衰老。山东营养学会理事、济南大学营养学副教授綦翠华表示,食用扁桃仁可搭配其他坚果,但100克扁桃仁热量高达600千卡,每天吃一把就足够了。

  番荔枝。排名第二的番荔枝,又叫释迦果,口味香甜,富含维生素A、C、B1、B2,钾,还是核黄素的良好来源。果肉含有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能激活脑细胞、延缓皮肤衰老,还能有效促进肠蠕动。吃番荔枝一定要吐籽,因其籽中含少量具有神经毒性的物质。

  比目鱼。排在第四位的是比目鱼。美国2017年发布的鱼类消费建议中,“最佳选择”就有比目鱼。比目鱼是海鱼,接近食物链底端,含汞量低。比目鱼还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1。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1时,会情绪沮丧、思维迟钝,增加抑郁风险;严重时会导致脚气病等疾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周吃鱼280~525克,适量摄入即可。

  南瓜子。排在第六的南瓜子,富含蛋白质,还是铁、锰、锌,植物固醇的良好来源。其含有的亚油酸和植物性蛋白有助调节血糖、血脂;锌有助增强免疫力。研究发现,每天吃6小勺南瓜子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常吃南瓜子还可减低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需要提醒的是,南瓜子脂肪含量高,应适量食用。建议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食用,有利于铁元素吸收。

  猪油。榜上有名,排第八。近年来,猪油一直被“妖魔化”,被认为是不健康食物的代表。根据《中国食品成分表》,猪油(板油)脂肪含量高达88.7%,热量很高,但维生素A、E的含量比其他动物油含量高。猪油还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与牛油相比,猪油含有更多不饱和脂肪酸。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猪油被嫌弃的症结在于饱和脂肪酸过多,但人体需要这种脂肪酸。只要不过量,不会影响健康。如果平时已摄入较多高脂食物,不建议吃猪油,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脑血管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猪油。

  甜菜叶。被不少人扔掉的甜菜叶排第九。甜菜叶富含钙、钾,维生素K,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2)。钾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参与能量代谢;维生素K有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甜菜叶富含尿甙,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尿甙能预防抑郁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甜菜叶等深色蔬菜应占1/2,可以焯水后凉拌或急火快炒。

  蜜桔。中国人熟知的蜜桔排第14。蜜桔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可保护眼睛、改善夜盲症。它还是锰、硒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的良好来源。同时,蜜桔热量较低,每100克只有45千卡热量,纤维含量较高,易产生饱腹感,适合控制体重的人群食用。蜜桔虽然营养丰富、热量低,但其含糖量高,也不能多吃,建议每天吃两个中等大小的即可。

  小葱。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小葱排第16。小葱富含钾、磷和镁,也是维生素C、K的丰富来源。葱中的挥发油和辣素有较强的消炎、杀菌等作用,能刺激相应腺体的分泌,起到发汗、利尿的作用。葱中的硒能降低体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可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研究发现,平均每天食用9克以上葱属蔬菜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降低一半。

  紫甘蓝。排名第19的紫甘蓝,富含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能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伤害,有助延缓衰老,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紫甘蓝具有特殊香味,可煮、炒、凉拌或做泡菜等。但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煮或炒紫甘蓝时,最好加点白醋。

  辣椒粉。排第25名的辣椒粉,是中国人炒菜常用的调料。辣椒粉是维生素A、E,酚类化合物等植物化学物质的良好来源。吃点辣还有一定降压效果,有助预防脑中风。烹饪时加点辣椒粉能减少盐用量。辣椒粉虽好,但较辛辣,过多食用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肠发炎。建议食之有度,痔疮、胃肠炎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

 

  需要提醒的是,营养食物排行榜虽然可供人们参考,但任何单一食物都不可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朱毅提醒,对食物的营养进行排名,并不意味着排名之外的食物没有营养或只吃冠军食物就能获得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人每天平均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注重食物多样性,才有利健康。此外,还要注意食物的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佳,即使是最营养的食物,烹饪方式不当也可能将其变为不健康食物

  天热了跑步的人也变多了,不管是健身房里的跑步机上,学校的操场上,或者夜晚的路上,全都是努力奔跑的人。无论你是为了减肥还是健身而选择跑步,都不要以为跑步就是简单的跑起来,一些不良的跑步习惯,可能正在影响你的跑步效果和健康!

  跑步9个坏习惯

  1. 跑步前不“热身”

  如果你不热身就直接进入高强度的有氧训练,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会来不及入状态,体温也比较低,肌肉血液供应和柔韧性不好,就很容易造成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损伤损伤。以下推荐几个热身动作↓↓↓

  2.一下跑太快太多

  跑步是会“上瘾”的,如果你刚刚开始跑,切忌不要一时兴起疯狂地跑起来,速度快时间长,会叫身体猛地一下负荷太大。建议根据自己的体能状况(心率、肌肉力量、运动习惯等指标)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遵循“每周训练量最多增幅10%”的原则。

  3. 不喝水或一口气喝太多

  运动前、中、后都要多次少量及时补水,否则运动量过大时容易出现身体脱水。但如果长跑后一口气喝太多,也可能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给心脏增加负担,严重者甚至会水中毒。如果一次跑步活动超过一个小时以上,建议适当饮用一些运动功能饮料。

  4.夏天跑步不防晒

  适当晒晒对身体有好处,但如果要在阳光下挥汗如雨的奔跑,一定要做好防晒、并及时补涂,晒黑且不说,晒伤就得不偿失了。

  5. 跑完立马休息

  很多人习惯性地跑累了就一屁股坐地上休息。有节奏的运动忽然静止,原先因为肌肉有节律的收缩储存在肌肉里循环的血液,一下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

  跑步过后绝不能立即停下来,建议正确的做法是先冷身(如剧烈运动后的慢跑、跑跳运动后的快走、力量练习后的舒展体操等)再拉伸。冷身一般需要5~10分钟,使身体平缓度过不良反应“危险期”,拉伸则可以让肌肉排列重新回到起始状态。动作与热身运动类似。↓↓↓

  6. 忽视核心肌群的锻炼

  核心肌群的锻炼对跑步者其实很重要(核心肌群是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因为几乎所有动作都要用这个地方发力维持身体稳定,当核心肌群力量充足时,更能帮助跑者。跑者控制身体姿态,跑起来更轻松。

  7.受伤自己诊断不看医生

  很多人在跑步发生跌倒扭伤以及其他问题时时,自己用冰敷或布洛芬来自我治疗,疼痛不适减轻就又开始跑,再次受伤,常常使小伤加重。如果疼痛持续3天或反复出现一定要立刻就医了。

  8. 跑步总是戴耳机

  户外跑步戴耳机,安全隐患多。你会听不到有车靠近,如果在偏僻的地方,有可能会忽略身边的各种危险,比如车辆、自行车、滑板、狗和歹徒等等。

  9. 随便穿一套鞋或衣服就开跑

  最好选择一双鞋底柔韧性强,缓冲性能好且舒适的慢跑鞋,注意不要太紧。衣服也不能乱穿,如长跑要穿紧身衣对肌肉支撑做保护。

  错误的跑步姿势伤身

  全脚掌着地、脚尖先着地、跑步时过分前倾后仰等等,都属于错误的跑步姿势,长此以往会给骨骼肌肉造成慢性损伤。

  正确的跑步姿势

  小提醒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每周3~4次、每次至少30分钟,以最大心率(最大心率FCmax=220-实际年龄)的50%~75%锻炼的有氧运动对心脏最有利。它将对心血管系统和心肺功能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并显著减少相关疾病的危险。初练者的运动心率以最大心率的50%为宜,几周后,强度逐渐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

  及早发现癌症症状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几率的关键。美国“十佳家庭疗法”网站近日载文,根据美国“癌症网站”和《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等相关资料,总结出最容易被忽视的癌症症状。

  1。不明原因消瘦。短时间内体重急剧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号。骤然消瘦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最常见,其他还包括肝癌和肠癌等。如果不运动不减肥,体重却莫名下降10%,应及时就医。

  2。频繁发烧或感染。体内感染会导致发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则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征兆。白血病还可能导致反复感染、疲劳、疼痛及其他流感样症状。

  3。体虚乏力。多种癌症都可能导致这种症状。如果睡眠休息充足,仍感觉虚弱和疲劳,就应看医生。

  4。喘息或气短。剧烈、明显的气短、胸痛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症状。

  5。慢性咳嗽和胸痛。类似咳嗽或支气管炎的症状可能是白血病和肺癌的症状。胸口疼痛可能还会延伸到肩部、臂部。咳嗽和声音嘶哑超过6周,应当心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腹胀腹痛。莫名腹胀应当心卵巢癌。盆腔剧烈胀痛也可能是纤维瘤、卵巢囊肿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的共同症状。另外,饭后莫名胃痛或腹胀有可能是胃癌征兆。

  7。慢性胃灼热。长期胃灼热(烧心)应排查是否是胃酸过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肠道问题。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多,且有解不干净的感觉。胰腺癌的早期症状是大便多而发白、奇臭。

  9。吞咽困难。多与食管癌和喉癌有关,吞咽困难有时也是肺癌的早期症状之一。

  10。黄疸。皮肤或眼白突然发黄,主要考虑是肝脏或胆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的症状。

  11。异常肿块。乳房、睾丸、腹股沟、颈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现异常包块,应及时就医排查癌症危险。

  12。皮肤新斑点或黑痣变化。皮肤出现新的斑点、黑痣发生变化、皮肤疮口久治不愈,结痂但容易出血,应当心皮肤癌。

  13。指甲变化。指甲下出现褐色或黑色条纹或斑点,应当心皮肤癌。指端突然变大,指甲弯曲,则可能是肺癌症状。指甲明显变白有时是肝癌征兆。

  14。盆腔或下腹疼痛。有此类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症状。不孕女性,有卵巢癌、乳腺癌或结肠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确诊患有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或子宫癌的女性罹患卵巢癌危险更大。

  15。长期原因不明的疼痛。出现莫名疼痛持续4周以上,应当心骨癌或睾丸癌。

 

  16。异常出血。尿中带血既可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肾癌症状。便血既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肠癌症状。女性月经周期之间的阴道异常出血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症状。吐血咳血应当心胃癌、食道癌或肺癌。过度淤血或出血不止可能是白血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