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凌晨

  近期,多只新成立权益类基金的单位净值悄然发生变化,基金经理们正在积极建仓。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6月份以来新成立的权益类基金已有47只。值得注意的是,多只成立时间不足半个月的基金已步入建仓阶段,单位净值发生了变动。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推动了市场估值逐步修复,A股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丰富,基金经理正抓紧时机加速建仓。

  一般而言,在基金成立之后,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情况、投资策略等情况把握建仓节奏。根据相关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六个月内使基金的投资组合比例符合基金合同的有关约定。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基金经理加速建仓、积极布局A股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为中国资产营造良好的修复空间;二是在政策支持下,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日益凸显。

  基金单位净值的波动反映出基金经理的积极建仓动作。以成立于6月4日的汇添富中证油气资源ETF发起式联接为例,6月6日,汇添富中证油气资源ETF发起式联接A份额的单位净值从此前的1元变为1.0012元。近期受到市场关注的医药医疗主题基金也积极建仓,抢抓市场机会。例如,成立于6月4日的宝盈创新医疗(13.050, -0.54, -3.97%)混合发起式,6月13日单位净值变为1.0006元。

  为了抓住建仓良机,部分基金发行、成立等环节也在提速。例如,永赢制造升级智选混合发起募集期为6月3日至6月9日,募集结束后于6月11日迅速成立,随后便开启积极建仓模式。此外,还有部分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出于把握市场机会、加速开启投资运作的考虑。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结构性机会丰富。

  从新消费领域来看,德邦基金资深研究员江杨磊认为,展望未来,除了潮玩之外,文化产业“出海”也有望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之一。影视、音乐、游戏等多元文化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具备更强的适应性,或将催生出更多投资机会。

  科技板块方面,摩根士丹利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大摩数字经济基金经理雷志勇表示:“近期全球人工智能关注度回升,算力产业链标的估值也明显恢复。可以看到,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应端,算力板块都呈现持续高景气的状态。在AI大模型、AI Agent(智能体)持续在B端、C端渗透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尤其是算力板块,将持续具备投资价值。”

 

  这些新成立的基金持仓情况尚无披露,投资者在投资时该如何把握?曾方芳建议,投资者可从三方面着手选择基金产品。首先,投资者需要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周期及财务状况,选择与个人投资目标及风险偏好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其次,投资者可以深入分析基金的投资策略与目标,通过仔细研读基金合同等公开资料,了解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范围、风险收益特征等;最后,投资者应考察基金管理人的综合实力,包括过往产品业绩表现、旗下优质产品数量、评级稳定性,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过往业绩等核心要素。

  美东时间周二(2月1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重申了之前的表态,即由于经济状况良好,美联储可以慢慢决定是否以及何时降息。

  鲍威尔周二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国会听证,他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发言中表示:“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相当好。我们希望在通胀方面取得更多进展。我们认为目前的政策利率处于一个合理的位置,我们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急于进一步降息。”

  美联储上月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的区间不变,该央行在去年最后三次利率会议上累计降息了100个基点。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本轮降息周期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

  对于去年的降息行动,鲍威尔称这是美联储政策调整的必要步骤,以应对通胀的改善和劳动市场的降温。

  展望未来,鲍威尔表示,如果通胀没有继续朝着目标下降且经济保持强劲,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

  他补充称,如果劳动力市场出现意外疲软,或通胀比预期更快地向2%的目标下降,美联储则可能会降息。

  鲍威尔重申了他的观点,即中性利率已经从新冠疫情前的极低水平显著上升。对更高中性利率的模糊估计也可以解释为何政策制定者在进一步降息方面采取了更为宽松的态度。

  中性利率指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增长的利率水平。

  美联储官员对近期通胀数据感到振奋,这些数据表明价格压力持续保持在温和水平,可能很快就能接近目标。

  然而,决策者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感到担忧,例如加征关税和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等,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会导致美国通胀再次上升。

  美联储控制着短期利率,短期利率影响整个经济中的借贷成本,包括信用卡和汽车贷款的利率。但自美联储去年9月开始降息以来,长期利率并未发生重大变化,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增长超出预期,投资者降低了降息的预期。

  鲍威尔表示,如果投资者更加担心预算赤字上升或新的冲击事件带来通胀风险,长期利率可能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他说,长期利率 “居高不下的原因与美联储的政策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

 

  (财联社 夏军雄)

  在AI研发及应用迅速推进的当下,AI手机的时代已经到来。

  2024年被业界广泛视为AI手机的“元年”,多家品牌的AI手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手机营销广告语中为大众所熟知的高频名词“智能”已经悄悄地变成了“AI”。

  AI手机能够实现高度友好、无缝衔接的人机交互。归根到底,皆因对用户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信息,以及工作单位、家庭住所、银行账户、健康状况乃至习惯喜好等个人数据的全盘掌握。

  那么,已经身处AI手机时代的我们,将如何破解“AI比你更懂你”的隐私保护难题?

  AI手机:贴身服务同时“接管一切”

  手机在最大程度上汇集了使用者的独有信息,正是基于这一点,AI手机可以结合用户个人数据和信息,实现最贴心、最个性化的“贴身服务”,从而达到“越用越好用”的效果。这就是AI手机最大的卖点。

  10月30日,国内某知名品牌手机厂商召开了系列新品发布会。会上,推介人现场为大家展示了新机“一句话任务”的“AI智能体”功能:“点2000杯喝的”,还不到发布会结束,2000杯饮品便送到了会场每位观众的手中

  从各大手机厂商的宣传介绍中,大致能够将目前手机搭载的AI功能分为三类:语音助手可以实现人机连续对话,而不必一次次重复唤起;图像处理功能可以实时识别取景框里的内容,进而推测用户意图,比如摄像头对准的是植物,那可能需要了解它的名称等信息,如果扫描的是一个包包,那估计需要一个购买链接;辅助办公功能可以帮用户把正在观看的一段外文视频实时翻译成中文,或者总结视频内容生成文档等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

  除此之外,AI对于手机一些特殊功用的赋能,更是大放异彩。比如,将AI 大模型融入手机无障碍功能,开机即通过语音引导视障人士录入人脸、指纹,通过AI图片描述功能,用户可以直接询问取景框内出现的路牌、站牌、银行卡信息等等,给视障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助力。AI还可修复语音,将言语障碍者不清晰的语句实时转化为标准发音,从而突破交流障碍。

  隐私保护:最大卖点也是最大隐忧

  在不久的将来,AI手机会成为每个人形影不离的私人助理。我们一方面期待它“越用越好用,越用越懂你”;另一方面却无比担忧,它会比你自己更懂你,在它面前没有任何秘密。用户所有的个人信息数据,有可能在云上、也有可能在手机端侧、在App里,就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们,在保护个人信息、化解用户隐忧上,都拿出了举措与尝试:本地化手机端处理数据+云端加密处理数据,即用户请求优先本地处理,端侧无法完成请求时,手机端与云端协同响应,加密上传至云端处理。

  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快脚步,理清手机、App开发者,第三方大模型及云服务提供商等各方,在用户数据安全保密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建立监管框架以防范应对AI手机使用带来的隐私泄露风险。

  AI手机的能力让我们惊叹不已。

  未来也必将会有更多亮眼的表现值得期待。

  科技的未来,

  应该是永远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积极倡导人工智能发展理念。

  以包容审慎的态度监管AI应用,

 

  找到隐私保护与AI应用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