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个城市开始陆续公布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其中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广州、西安、成都等省会城市。2018年京沪常住人口为负增长,而很多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增长最快,对本地区的常住人口吸引力较大。

  2018年哪个地方人口流入最多?

  北京?上海?深圳?都不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近期各个城市开始陆续公布2018年常住人口数据,其中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是广州、西安、成都等省会城市。很多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快,但是省内一般的地级市常住人口增长慢。

  2018年京沪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天津为微弱增长。2018年末广州常住人口增加40多万,2018末杭州常住人口增加33.8万,宁波增加19.7万,南京增加10.12万。郑州和西安的数据将发布,根据公开数据推算,2018年末两地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了10多万和40多万。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丁金宏指出,一些超大城市生活压力较大加上产业结构变化,常住人口可能会转到其他城市,所以这些城市有了发展机会。广州、深圳的制造业产业发达,对人才吸引力大。

  近期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一次论坛上指出,通过城市人口的收货地址大数据看,从北京迁出的人,首要迁出目的地是天津、廊坊、深圳、广州,而从上海迁出的人口,则偏向去往邻近的苏州和杭州等,显示新的城市集群已经开始形成。

  京沪迁出人口流向何方

  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末上海、北京、天津常住人口分别比上一年减少了1.37万、2.2万、5.25万。扣除自然增长因素(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三地净流出人口数量分别为8.2万、10.4万、9.28万,合计27.88万。

  2018年,这一趋势仍然持续。2018年末,北京全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比上一年减少16.5万;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27万人,比上年减少3万以上;天津常住人口总量1559.60万人,比上年增加2.73万人,增长0.2%。

  丁金宏指出,上海、北京此前人口净流入过多,现在回流是正常的,人口是否流出到周边地区,需要看周边地区的产业能否提供就业机会。

  河北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河北常住人口仍属于净流出状态(常住人口新增数小于常住人口自然增长数)。这也表明,尽管北京常住人口负增长,但是北京流出的常住人口并未大规模流向河北。

  上海周边的杭州、苏州、南京、宁波、湖州、芜湖等城市,2018年常住人口处于正增长状态,且净流入比较多。

  浙江人口抽样公报显示,浙江2018年末常住人口净流入49.01万,其中杭州净流入27.83万,宁波净流入15.81万,嘉兴净流入4.28万,而台州、丽水人口是净流出状态。

  安徽人口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合肥常住人口净流入5.15万,芜湖净流入3.18万,马鞍山净流入2.19万,但是宿州、蚌埠的常住人口为净流出状态。

  近期京东的一份报告指出,2018年前9个月迁出人口比较多的城市主要在一线二线。许多一线城市迁出的人口主要去往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其中,北京迁出的人口多流向天津、廊坊、深圳、广州,上海迁出的人口去北京、苏州、杭州、深圳较多,广州迁出的人口去佛山、深圳、东莞较多,深圳迁出的到东莞、广州、惠州较多。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金营教授指出,北京、上海常住人口下降,主要是人口疏解的结果,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好了,再加上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可能常住人口还会增长。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各地人才资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在人口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的时候,这种激烈的人才竞争也是一种外力,驱使人口流动,由此导致了不同地区人口的变化。”王金营说。

  为何省会常住人口增长快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省会城市对本地区的常住人口吸引力较大。很多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在当地增长最快,这在一些热点城市表现明显。

  各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比上一年的1449.84万数字增加了40.6万;成都市常住人口1633万人,增加28.53万;杭州常住人口增加33.8万,达到980.6万;合肥常住人口增加12.2万,达到808.7万。

  深圳、郑州、西安尽管没有公开发布具体的数字,但是很多相关数据表明,这些地区常住人口在快速增加。

  深圳市两会期间公布的报告指出,2018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增长7.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9万元。按此测算,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是1274万,比上一年的1252.83万,约增加了20万。

  西安和郑州2018年常住人口过千万消息已经发布,按此看2018年末两地常住人口将分别增加40多万、10多万。

  中山大学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袁持平指出,一些热点城市占据国家战略要地,比如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城市发展得快是正常的。同时,武汉、成都、西安也出台了很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对年轻人吸引力大。

  “很多地方高科技产业发展快,这对年轻人最有吸引力,一些初创公司加快孵化,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袁持平说。

  数据显示,很多热点城市常住人口增加快,其不二法宝是吸引大学生落户。

  根据西安市发布的消息,截至2018年12月31日,西安新增落户人口超过105万,户籍人口共计9923159人,将突破1000万。根据2019年西安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全年西安落户人口80万,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8.6万人。

  此外,成都2018年末户籍人口1476.05万人,增加40.72万人。武汉2018年末户籍总人口883.73万人,比上年增加30.08万人。广州2018年户籍迁入人口22.81万,高于2017年迁入18.06万数字。

  很多省会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在当地是一枝独秀,比如贵阳2018年末常住人口达到488.19万,增加7.99万,相当于全省常住人口新增量20万的1/3以上,而第二名毕节2018年末常住人口增加量只有2.64万。

  西安2018年常住人口增加了40多万,而陕西全省2018年末才增加了28.96万。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增加量为什么比全省的还多?这是因为陕西一般地级市人口增长慢,大量本省人口涌入到了省会城市。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所教授姜全保指出,京沪最近多年采取严格的人口调控政策,所以人口减少了,未来城市群之间各个城市会发生互动作用。上海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而河北要快速发展经济才能吸引北京流出的常住人口。

  珠三角、长三角整体常住人口增加快,与这些地方的一些优势有关,比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气候温暖、落户门槛相对不高等。

 

  “哪个地方经济搞得好,人才政策好,就对人口有吸引力,人们会选择用脚投票。”姜全保说。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0日报道,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日前陆续公布2018年全国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9省份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水平,上海以64183元居首。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指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也设置2019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帮助百姓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果实。

  9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水平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梳理发现,2018年,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上海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183元,位居全国第一位;第二名为北京,达到了62361元;其次为浙江,达到45840元。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增速上,贵州以10.3%的增速位居第一,已经达到了两位数增长。

  增收入:多地设置明确增长目标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18年,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 6.1%的增速。

  百姓“钱袋子”鼓不鼓,关键看收入增长快不快。宁吉喆明确表示,2019年要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挖掘并释放消费潜力,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增强消费能力。

  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也设置了2019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目标,有的强调要与经济增长同步,共享发展果实;有的明确农村居民增收要更快,缩小城乡差距。

  天津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四川提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厦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南京提出,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指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会长杨继瑞分析,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预计2019年会有更多更实的增收政策陆续落地,帮助百姓分享国家改革发展果实,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国家频频“出招”促消费

  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毋庸置疑。有媒体评论称,消费潜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大家的钱包,更是来自于改革红利的释放,扩大消费的空间关键在于有没有及时且充分的政策驱动。国家也频频“出招”,切实让消费红利落到百姓手中。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产品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能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的印发,到《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出台,再到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这一系列制度密集出台并且集中发力,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2月12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在专题发布会上透露,今年4月将召开全国性专题会议,从提升城市消费、促进乡村消费、扩大服务消费等5方面推进落实促消费系列举措。

  中资国信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郑后成预计,2019年消费增速虽面临一定压力,但是考虑到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包括扩大消费规模,因地制宜促进汽车、家电消费等,预计消费下行力度不会太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未来激发中国居民消费动力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稳定就业,这也是近期中央会议提到的“六个稳”的首要;其次,通过继续大力减税来提升居民的实际收入;再次,政府加大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产品的投入,可以降低消费的后顾之后,从而通过减少防御性储蓄来增加消费。

 

  (原题为《2018年各省份居民人均收入排行:上海最高 贵州增速第一》)

  (原标题:北京市财税部门:2022年起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缴个税)

  2月14日,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转发了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后有关优惠政策衔接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实际上,去年年末,该《通知》就已于财政部官网发布,《通知》称,居民的年终奖,在2021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不过,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的年终奖,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通知》还规定,扣缴义务人向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支付佣金收入时,应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去展业成本以及附加税费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

 

  此外,《通知》还对个人领取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政策;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的政策等进行了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