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17年6月02日
近年来,三菱似乎陷入了召回的“魔咒”中。日前,《证券日报》记者从质检总局获悉,三菱汽车再次备案了召回计划,将自2017年7月3日起,召回部分进口欧蓝德系列汽车,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产品17678辆。
虽然此次三菱的召回不涉及国产车型,但本就销量不大的进口三菱一次性就召回1.7万辆,无疑对整个品牌的声誉影响不小。除了接连不断的召回事件,由质量问题引发的投诉情况,以及投诉所带来的售后服务表现,让不少消费者也颇有微词。
沈阳市的李先生对于自己新买的进口欧蓝德有些无可奈何,新车才买了1个月零8天,行驶3225公里,就出现了挂挡没反应的情况,送到店里检测说是变速箱出现故障。他向记者表示:“想换一台车了,新车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心里接受不了。”而其1月份发出的投诉,截至发稿前,也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像李先生这样对三菱进行投诉的消费者也并不是个例,记者从汽车投诉网了解到,今年以来已经收到了为数不少针对三菱以及广汽三菱的投诉,但企业无论是从解决速度还是态度上都显得有些差强人意。
召回事件频发
近期不断地召回事件,让不少消费者开始思考三菱到底出了什么岔子。据了解,此次三菱进口欧蓝德的召回,是由于供应商制造原因,导致部分车门锁零部件不符合规格。当气温升高时锁紧部分会发生卡滞,造成车门锁无法锁紧,严重时车辆行驶中车门可能打开,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三菱的召回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记者从质检总局了解到,在去年11月份,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就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将自2017年6月19日起,召回部分进口欧蓝德EX劲界系列汽车,中国大陆地区所涉及的车辆数目更是高达54672辆。
根据公司解释,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是由于设计原因,水分会从雨刮器电机与雨刮器连杆的接头部侵入,接头内部会发生异常磨损,可能导致前挡风玻璃雨刮器无法正常运转,影响前方视野,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从广汽三菱的官网发现,品牌还设有专门的召回信息页面,根据数据显示,自2015年10月29日以来,广汽三菱因刮雨器障碍、副驾驶座气囊气体发生器故障、置换灯故障、制动灯开关故障等各类问题,对产品进行了召回,涉及范围几乎涵盖了其旗下所有车型。
售后服务缺失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主动召回有隐患的车辆是为了防止危险的发生,也可以被看作是企业负责任的表现,不能单纯的以召回数量来衡量汽车的质量。
但记者注意到,如果说召回事件可以被看作是三菱注重品牌质量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话,那么投诉数量和解决情况倒是能很好的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记者从汽车投诉网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共收到三菱汽车277条投诉信息,内容涵盖了大部分车型的各类问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得到企业处理和回复后,对事件的解决结果给出的反馈评分为负数,即并不满意企业的处理方式。
而根据汽车投诉网的每日红黑榜显示,三菱长期稳居黑榜榜首。据网站工作人员解释,每日红黑榜是衡量各个企业每天投诉处理情况的晴雨表,唯一的上榜依据就是企业对待投诉的具体表现以及车主对处理结果的认可度。
对于三菱多次上黑榜的理由,记者了解到,是车主发表投诉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把投诉转给了广汽三菱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但厂商却迟迟不给答复,似乎对于售后服务根本不在乎,车辆存在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车主不在少数。
这样的情况也确实可以从投诉信息中看出,记者统计发现,今年1月份以来的19条针对三菱的投诉中,仅有4条显示企业处理完成。其中,上海的一位吴女士于2010年3月份进行的对欧蓝德的投诉,至今仍处于企业处理阶段。
对于消费者的“不上心”,就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失望。有湖南的车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三菱不能解决问题,谁还敢买他们的车?”他表示,这样的服务态度让人无法接受,对三菱仅有的好感也被消磨掉了。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17年6月01日
随着吉姆·哈克特(Jim Hackett)接替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成为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特汽车近日进行了一轮涉及20余人的人事调整。
在全球和中国市场连续换将的背后,是福特遭遇利润和销量双下滑的现实。在全球,福特汽车今年一季度税前利润下降了42%至22亿美元;在中国,福特前4个月的销量下滑了12%至34.92万辆。
5月23日,长安福特发布公告称,胡棣锋(Steve Hood)将接替刘曰海担任长安福特市场销售服务副总裁一职,刘曰海将调任福特亚太销售副总裁。
福特在华最重要合资企业——长安福特销量增长的失速,成为福特在华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虽然长安福特今年再次提出100万辆目标,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前4个月长安福特累计销售25.27万辆,同比下滑19.08%,跨越百万辆目标再次成为“年度难题”。
有分析认为,在“1515计划”(2015年前完成15款车型导入)之后,福特新车型的导入速度开始减缓,福特此前取得高增长更多依靠的是新产品集中上市,福特的强势品牌影响力并未形成,随着自主品牌不断“向上”发力,以长安福特为代表的部分合资企业将会在销量与市占率方面受到较大挑战,而且这种影响将是长期的。
后“1515”时代销量下滑
关于长安福特的人事调整,长安福特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正常的人事变动。”但不可否认的是,眼下长安福特的销量情况并不乐观,胡棣锋接任之后,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4月,除锐界车型外,长安福特的其他车型均处于下滑状态。在轿车板块,走量车型福睿斯累计销售8.45万辆,同比下滑1%;新福克斯累计销售5.91万辆,同比下滑8.9%。
相比轿车,长安福特的SUV市场则下滑得更加明显,其中翼虎车型累计销售2.09万辆,同比下滑54.4%;翼搏车型累计销售0.91万辆,同比下滑52.5%。
2016年,长安福特全年销量完成94.4万辆,离百万辆目标近在咫尺。今年,长安福特将再次向这一目标发起冲击,然而前4个月的销量下滑,似乎让这样的目标变得比较遥远。
不仅如此,与去年相比,长安福特的市场占有率也处于下滑状态。根据乘联会相关数据,去年全年长安福特在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占比为3.99%,而今年前4个月,该占比已经降到了3.39%。
面对销量下滑的压力,胡棣锋上任之后如何扭转市场颓势,成为长安福特今年目标达成的关键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和去年相比,长安福特整体销售政策没有太大改变,只是对翼虎车型进行了5000~18000元的“官降”。
一位北京长安福特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厂家希望经销商能更多地推销翼虎车型,该车型目前的优惠力度最大,算上厂家“官降”和经销商的双重优惠,该车型最多可优惠4万元。此外,在金融贷款方面,长安福特也给予翼虎更多支持,相比蒙迪欧、福克斯等车型,购买翼虎所办理福特金融贷款的手续费和抵押登记费相对更低。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SUV市场累计增长18.8%,是三大细分市场中唯一增长的细分市场。在此背景下,长安福特发力SUV市场无可厚非,然而从效果来看,翼虎车型前4个月的销量累计下滑超过50%,并没能承担起销量拉升的重任。
成也SUV败也SUV?
翼虎曾经是长安福特引以为傲的“明星”产品,在2013、2014和2015年,为长安福特的爆发式销量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曾以13.6万辆的销量位居SUV销量排行榜中的第五名。
2016年,翼虎的销量仅完成11.5万辆,同比下滑15%,在年度SUV 销量排行榜中的名次降到了第20名。而今年前4个月,翼虎的销量排名已经滑落至第48名。
凭借着“1515计划”,尤其是SUV车型的导入,长安福特抓住了SUV细分市场高速增长的机会,3款SUV车型的连续上市,为长安福特在“十二五”期间的销量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据上述销售人员介绍,在其4S店的库存车中有将近一半是翼虎,翼虎成为他们的最多库存车型。
随着新车导入速度减缓,从去年初到目前为止,长安福特没有推出一款全新产品,而改款和换代车型的改动也相对不大,这直接导致了销量的大起大落。
商务部品牌专家顾环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安福特新产品导入速度减缓的同时,其品牌力未能对其销量进行有力支撑,这两个原因共同作用,从而对长安福特的销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尤其是在SUV产品快速上量的阶段,长安福特并没有抓住机会对品牌进行锐化。顾环宇认为,就品牌来说,长安福特的品牌特色并不鲜明,同为美系车,福特品牌不如凯迪拉克或者Jeep的“硬朗风”让人印象深刻。另外,在产品定位上,长安福特也并不清晰。
此前,长安福特的销量支撑车型为福克斯。2012年上半年,福克斯在长安福特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72%,而在“1515计划”之后,长安福特推出金牛座、锐界、翼虎等高端车型,同时也推出了福睿斯车型,产品结构更加合理。
但顾环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长安福特通过福克斯车型站稳了A级车市场,因此希望通过福睿斯的推出,进一步“向下”延伸,吸引更多消费者,该举措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品牌定位也开始变得模糊。
除了自身品牌力不强以外,近年来自主品牌品牌力的“向上突围”,对长安福特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以长安福特翼虎低配车型综合优惠后的价格来看,其售价已经与上汽荣威RX5主销车型的售价基本处于同一区间。自主品牌凭借SUV的强势增长,正在攻占15万元的细分市场区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3.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SUV市场份额达到58.2%,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今年1~4月,自主品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份额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45%,其中SUV市场份额达到61.3%,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顾环宇认为,在与自主品牌的竞争中,合资品牌的品牌力一直是一大优势,近年来,自主品牌的品牌力不断提升,并且在产品价格上也逐渐接近合资品牌的价格区间,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长安福特在内的很多合资品牌都将受到较大的冲击与影响。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
- 发布于 2017年6月01日
日前,作为天津一汽夏利(4.780, 0.00, 0.00%)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夏利;000927,SZ)“骏驰计划”中的首发车型,A0级SUV新骏派D60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5.69万~8.99万元。
据了解,新骏派D60尽管属于中期改款车型,但对品牌形象仍停留在廉价小型车的一汽夏利而言,则是变革的开始。
“骏派品牌是对我们产品的一次再定位,而新骏派D60是我们在SUV领域发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让大家重新认知我们这个企业、认识我们的产品。”天津一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当前市场有多艰难,即便是‘拖泥带水’我们也要把骏派品牌做起来,这是一汽夏利实现扭亏为盈的前提。”
然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预测,SUV市场作为我国乘用车市场增速最迅猛的板块,今年仍可能以20.2%~25.6%的增幅领跑车市,但紧凑级SUV(包括A0级SUV市场)却可能因消费升级而触及销量“天花板”。新骏派D60是否能达到一汽夏利的目标,仍需要市场来检验。
生产线改造还需两年时间
据了解,一汽夏利的产销规模曾一度达到15万~20万辆,并连续18年卫冕国内经济型轿车销量冠军。
而随着一汽集团与天津汽车集团的兼并重组,被定位为小型车生产基地的一汽夏利逐渐褪去了“王者荣耀”,曾经的“小型车大师”如今却徘徊在“保壳”边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一汽夏利的累计销量为8019辆,与去年同期的1.4万辆相比,降幅达42.1%。其中,夏利、威系列、骏派的销量分别为4004辆、525辆和3490辆,同比降幅分别为26.1%、79.4%和55.5%。
此外,一汽夏利今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6亿元,同比下滑59.29%,截至今年4月,一汽夏利的累计产量为9028辆,同比降29.06%;其中,骏派A70、威乐、威姿等车型4月产量均为0辆,为尽快止损,一汽夏利正在进行深度调整,未来夏利品牌将主要供应出租车市场;威系列将彻底退出市场;同时,骏派系列将成为“绝对主力”。王志平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技术升级改造成为一汽夏利能否顺利执行“骏驰计划”扭转颓势的关键。“目前来看,老夏利的生产线已没有价值,必须拆掉后安装新生产线(骏派产品生产线),由于处在整体改造投入期,导致近段时期,一汽夏利在不断停产,而随着后续新品投放,改造过程还需约两年才能完善到位。”王志平表示。
据了解,今年,一汽夏利将投入约9.1亿元用于技术改造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其中,GA4GA系列发动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夏利N7轿车项目、夏利一工厂工艺调整及厂区改造项目、骏派D60新车生准项目,以及骏派A70新车生准项目均已完工。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一汽夏利将推出包括新骏派D60在内的10余款新车,涵盖轿车、SUV、跨界旅行车以及新能源车型,其中在2017~2018年,平均每季度推出1款新车;此外,A级SUV车型骏派T086和T260也将于近两年内推出。
“骏驰计划”背水一战
为尽快盈利,一汽夏利动作频频,但仍有分析认为,一汽夏利难凭借骏派这一单一品牌实现自救。数据显示,2012~2015年,一汽夏利的年销量分别为18.5万辆、13.5万辆、7.2万辆和超6万辆,2016年销量为3.7万辆,降幅达43.3%。
与此同时,企业利润出现大幅跳水。2013年和2014年,一汽夏利分别亏损4.79亿元和16.59亿元,2015年的扣非净利润为-11.82亿元,2016年的扣非净利润为-16.76亿元,同比下降41.86%。
由于持续亏损,一汽夏利存在保壳压力。为此,一汽夏利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通过出售部分资产等方式,实现业绩扭亏为盈,最终成功“保壳”。
“2018年前,允许一汽夏利通过非经常损益使业绩扭亏为盈,但到2020年,一汽夏利将通过‘骏驰计划’真正实现盈利。”天津一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然而,肩负拯救一汽夏利使命的骏派品牌,却面临一汽大自主框架下“同门兄弟”间的竞争。“用户重叠是必然的,我们会通过用户的细分需求来加以区分。”王志平表示,“一汽奔腾主要针对商务人士,骏派品牌主打年轻消费市场,一汽森雅则主要面向更低级别的消费。”
“不可否认,未来要争夺用户,就需要利用产品来竞争,但在整个一汽大自主事业中,我们也要相互支撑,才能将一汽夏利做强做大。”王志平进一步表示。
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一汽夏利的整体销量规划为30万辆,新骏派D60的月销量目标为2000辆。对此,有分析指出,一汽夏利尽管通过改造升级力求扭亏,同时密集投放新车,也可一定程度缓解销量“尴尬”,但这对品牌符号化和边缘化的一汽夏利而言,要完成年销量5万辆目标仍有一定难度。
去年以来,一汽夏利的累计销量达4.48万辆,仅占“十三五”期间整体销量规划的14.9%。“随着消费升级加强和车市整体增速放缓,部分合资、自主品牌均已开始通过官降等进一步占领市场,一汽夏利如不同时在营销等方面创新,仍难回归主流市场。”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表示。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