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的亮相让理想汽车股价大涨,乐道似乎也眼红了。

  昨天,乐道汽车官微发布了一张乐道L90和理想L9的同框图,并行横向对比。此举被众多网友群嘲,称“蹭理想热度很Low”。

  但网友不知道的是,乐道的压力其实很大——在2024广州车展上,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给出了年度目标,豪言“完不成就下课!”但目前来看,其月销量与预期相差甚远。

  值得注意的是,李斌也立下了2025年销量翻倍、2026年盈利的目标。不过,蔚来的“多生孩子”策略尚未见效,其乐道品牌销量贡献不稳定,萤火虫被吐槽造型太丑……在年度净亏损扩大11%的背景下,李斌真能实现新Flag吗?

  月销量不达标,陷员工购车风波

  根据蔚来此前公布的2025年1月销量,共计交付新车13863台,同比增长37.9%。

  乍一看,这个成绩单还算不错,不过拆解看却表现不佳。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7951台,乐道品牌交付新车5912台。而2024年1月时,乐道品牌还未推出,也即是去年同期蔚来品牌的新车交付量为10055台,对比之下,蔚来品牌今年1月的销量不升反降。

  从乐道品牌的销量来看,也并不理想。

  2024年9月,乐道品牌的首款车型乐道L60正式上市。在乐道L60上市当晚,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发布短视频称这款新车“爆单”了。根据李斌在采访中对外公布的规划,乐道L60在2024年10月的产能预计会超过5000台,并在12月份提升至1万台以上。2025年1月份,该车的产能将至少达到1.6万台,并在3月爬升至2万台的水准。

  蔚来后续公布的数据显示,乐道L60在2024年10月交付新车4319台,2024年11月交付新车5082台。产能爬坡和交付的表现中规中矩,与蔚来宣称的“爆单”还有差距。

  面对外界舆论压力,在2024年11月的广州国际车展上,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急了”,他给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2024年12月单月交付破万台,2025年1-2月冲击1.5万台,3月达到2万台。甚至还立下了一个Flag:完不成就下课。

  2024年12月,乐道品牌交付新车10528台,算是完成了艾铁成设定的第一个目标。不过从今年1月的交付情况来看,乐道5912台的交付量距离目标差距巨大,今年3月又能否达到2万台?更是未知数。

  在此背景下,乐道也是频陷舆论风波,出现了强制员工购车,以及订单造假的传闻。

  今年1月,社交平台一则聊天记录截图显示,“乐道汽车强制要求每位销售人员都要买一台自家车,不买就滚蛋。公司说半年后回收,却没有任何合同协议。”同时还有汽车博主爆料称,某汽车品牌存在订单造假问题,导致积压大量现车,此事也指向了乐道。

  负责销售业务的乐道副总裁夏庆华出面回应称,所谓的强迫员工购车,实际上是面向一线同事的购车政策倾斜;至于订单造假,他认为是乐道遭人嫉恨被恶意攻击。

  最近,又有乐道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公司要求必须内购买车,为了给门店引流,他把自己的车辆挂到了闲鱼上,却被公司内部通报踩了红线“劝退”。乐道相关人士对外回应称,从未强制员工购车,该员工是因为享受公司内购优惠政策购买乐道L60后,违规委托二手车商转卖车辆,违反了公司的限售承诺,经过协商后离职。

  2月18日,该员工再次发帖称,公司没有强制要求购车,为此前的激进举动道歉,并称HR已经和自己沟通,撤回了之前的公司通报。

  蔚来“多生孩子”策略靠谱吗?

  2024年,可谓是蔚来的多事之秋。

  蔚来此前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期内公司收入总额为186.735亿元,同比下降2.1%;净亏损为50.597亿元,同比扩大11%。

  财务状况持续未有好转之下,蔚来也是频频陷入被收购、破产倒闭等传闻之中。

  2024年8月,有市场传言称,蔚来汽车正式宣布破产。蔚来法务部随后发布公告声称,制造恶意谣言的当事人已被警方抓获;2024年11月,有认证为比亚迪(377.320, 5.22, 1.40%)员工的人士称,比亚迪与蔚来集团合作成立比未来汽车集团,收购后,新集团直接控股蔚来汽车。比亚迪和蔚来高管先后出面辟谣;今年1月,海通国际更是在研报中猜测, 2025年小米将收购蔚来。

  面对外界不断的舆论压力,蔚来法务部于本月发布公告,宣布将以最高100万元的奖励金额,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黑公关和网络水军恶意攻击的线索和证据。

  而在销量方面,蔚来采取的是“多生孩子”的策略。李斌曾表示,蔚来自成立之初就想做多品牌,实现对多个价格区间的覆盖。随着萤火虫在NIO Day 2024上正式发布,蔚来已经集齐了蔚来、乐道和萤火虫三大品牌,分别针对高端市场、家庭市场和个性化市场。

  在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给出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销量翻倍增长,2026年实现盈利。

 

  从目前的销量情况来看,乐道品牌对蔚来整体的销量贡献不稳定;而萤火虫品牌也是出师不利,萤火虫首款车型对外亮相后,官方称为标志性的“三重奏”三眼大灯被网友吐槽太丑,更有人称其为“iPhone后摄像头”。根据规划,萤火虫首款车型将在2025年4月正式上市,对标宝马mini和奔驰smart。在外观设计遭遇吐槽之下,届时萤火虫的销量恐怕也要经受考验。

  新浪科技讯 9月20日中午消息,在乐道L60上市发布会后,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 李斌,蔚来高级副总裁、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接受媒体采访。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蔚来正在洽谈收购奥迪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工厂。李斌对此表示否认,“没有的事,我们没有接触奥迪。”他还开玩笑称,奥迪都养不起的工厂,蔚来更养不起。

  登录应用的时候必须签署用户协议,否则没法正常使用。而大多数人不会认真看一遍用户协议,这就让用户协议成为不少厂家动“歪脑筋”的地方。这不,当大模型的预料不够的时候,AI公司的目光,就盯上了用户数据,在用户协议上下功夫了。

  ———— / BEGIN / ————

  最近,AI公司跟用户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变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了。

  因为一个大家可能从来不看的东西:

  用户协议。

  最近X(也就是以前的推特)和马斯克,就被这玩意,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因是:X被发现“光明正大”的拿用户的帖子来训练Grok AI。

  就是马斯克自己搞的那个大模型。

  一些平台,拿用户的数据来训练自己的大模型,讲道理这是一件心照不宣的事情,没有谁能避免的。

  但是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件悄悄的事情,大家也都是偷摸的打枪,从来不敢摆在台面上。

  但是这一次,Grok和X,犯了众怒了。

  他在没有任何公告、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偷偷的上线了一个协议,就是我要用你的帖子、你的数据来训练AI啦,而且这个条款,是默认选中状态,你是默认同意的。

  入口隐藏的还极深,你要是不刻意的去找,基本不可能会发现。

  最骚的是,你还只能用电脑的网页版才能关,你在手机上,直接找不到这玩意的入口,想关还关不了。。。

  直到有用户偶然发现这事,给它爆了出来,直接就把所有用户情绪点燃了,相关讨论的热度迅速飙升,直接在X上,破了千万浏览。

  底下的评论,那是骂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评论只有两个事,要么骂,要么问怎么关闭。

  因为你这玩意入口真的藏的太深了,我自己都点了半天。

  它在:更多 - 设置和隐私 - 隐私和安全 - 数据分享和个性化 - Grok里面。

  X绝逼是故意的。

  热度越吵越高,没办法,把官方逼了出来,终于承认了一下。并且以官方的口吻,来告诉大家怎么关。

  但是通篇读下来,就有一种感觉:给你们这帮子用户能关闭的入口,是给你们的赏赐你们知道吗?别的公司都不给你选项你懂吗?怎么给你们选项了,还在这逼逼赖赖。

  最搞笑的是,最近你去Google一下“AI”+“Grok”,出现的不再是Grok的研发进度,而是这件事,是拿用户数据训练AI的争议。

  官方承认的当天不少媒体就迅速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然后你要是往下继续翻,10条有7条是指导用户“如何避免被X用于AI训练”的教程,感觉大家都在疯狂给自己“打补丁”。。。

  当然,X肯定不是第一个,只是他们侵犯的用户群体足够庞大,影响过于重大,这事才炒到比较高的热度。

  而没有被大家所看到的,不再“尊重”用户的案例,有更多。

  比如Meta,想用对个人数据管的比较严的欧洲用户的数据,拿来训模型。搞了个隐私修改:

  如果用户选择不同意该隐私权政策则应该主动停止使用 Facebook 和Instagram等产品,否则均为接受新政策。

  宣布在2024年6月26日生效,然后发出去没几天,就在欧洲掀起了舆论风格,欧盟直接出手,紧急叫停。

  国内的WPS,去年11月,也把心思打到用户的文档上。偷偷摸摸在协议里加了一条:

  我们将对您主动上传的文档材料,在采取脱敏处理后作为AI训练的基础材料使用。

  然后被喷到紧急发公告道歉改协议。

  还有前段时间闹的沸沸扬扬的番茄小说AI事件。

  2024年6~7月,陆续有番茄小说上面的作家收到AI补充协议,要把作品喂给AI,通知你签个条款。

  作家圈子直接就炸穿了,中下层作者纷纷加入战斗,一些万粉作家,在书内更新章节,直接写了离开番茄的声明,声泪俱下。

  最终,引起了巨量的舆论海啸,几天后,番茄上线线解除相关条款的功能入口,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以上的例子,都是被大规模爆出来的有舆情,且得以善终的例子。

  你说大家抵制AI吗?其实在上述的例子中,大家一点都不抵制AI,X上的用户跟Grok聊的有来有回,WPS的用户还是很喜欢用WPS AI,还是有很多作者眼巴巴的期盼着番茄小说的AI润色功能。

  大家抵制的从来不是AI,而是你不声不吭,夺我知识取我记忆的行为。

  生成式AI发展到今天,互联网的普通数据已经快被挖掘殆尽。

  各平台上的大量用户自己的内容,就成了放在面前,最大的宝藏。

  这就像明明三体人也没打过来,一群“组织”自己在内斗,一个个疯狂的军备竞赛囤积粮食,他们把这世界上公开的粮食都囤完了,但是还是要更多,于是冲到我家来,抢我家的粮食。

  五大三粗的老爷们有的是明抢,踹开你家的房门,跟你说你家的粮食全部上缴我征用了。

  还有的是直接从你家厨房里偷摸的拉根运输管道,以后你有多少他偷你多少。直到有天你发现不对,你想找他理论,他说:

  管子就在你自己家里啊,你不想给你拔了就行,又不是不让你拔。

  这才是大家,愤怒的源泉。

  对于创作者尤其是写手画师来说,自己的作品不仅是心血,更是赖以生存的饭碗。

  你冲人家里去,抢人家粮食,不给钱就算了,还直接把人饭碗砸了。

  前不久,还有一件事,不过不是AI圈的,但是我觉得它很像。

  是拼多多下面的海外电商平台Temu。

  7月29日,由于平台罚款和扣货款等一系列问题,将近800多名中小商家,直接冲到了广州的Temu公司,进行维权。

  因为修改后的协议罚款,因为不透明的规则,因为重压。

  2023年下半年,Temu对商家合作协议的《售后服务规则》进行修订,提出对平台判定为质量问题的商品,平台有权要求卖家按总价的5倍支付售后赔付金。

  2024年1月,Temu对罚款做出改善,上述5倍罚款调整为“根据产品品质分数划分罚款金额”。品质分被划为<60分、60-70分、70-80分和90-100分这四档,被消费者退货的商品,除“不结算该笔订单货款”外,会分别对应承担5倍、2.5倍、1.5倍或免于扣除赔付金等四种处罚。

  但是到底怎么划分,没有一个商家能知道,一切都是不透明的。

  包括在Temu上,你买东西,还可以享受90天"不满意全额退款但无需退货"的售后政策,因为是海外物流,成本极高,有时候还不如不退货。

  但是不退货就算了,商家还要接受数倍赔付金的惩罚。

  比如你卖一件衣服,单价50,一件衣服的利润大概6块钱,5倍支付罚款,也就是意外着50块一件的衣服,要被扣250块钱,而且衣服还不退给你。

  关键很多时候,还不是商家的问题,比如客户尺寸不合适,或者漏发了腰带什么的,Temu就直接调货发给客户,还要罚店家两倍的罚款。

  于是,在重压之下,商家们终于忍无可忍,选择肉身冲锋Temu总部。

  想起了庆余年中邓子越的一段话:

  “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技术进步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也无法忽视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所失去的东西。

  现在的好消息是,人们的反抗在这几个事件中占了上风。

  但是坏消息是,只是我们看到的事件中。

  如果说Temu的重压,是来自于生存压力,在你签约的那一刻,你会受到平台的压迫,会让你的利益受损,但是你至少,有反悔的余地,你还可以,断臂求生。

  但是AI的条款,如果在神不知道鬼不觉的情况下,你被签了。

  那你丢掉的,可能不是短期内所能看到的利益。

  而是作为独立的人的价值。

  你过往的独特的表达,也都成为了一个数据点,一些数字,一串向量,成为了大集体洪流中的一部分。

  关键是,未来如果这些AI,产生了收益,那这些也都跟你都毫无关系。

  你更像一个被榨干了汁水的甘蔗渣,成了对AI没啥用的废品。

  未来如何,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但是我只能说,尽可能的保护好自己。

  保护好自己独特的一切。

  在这个已经到来的。

  黑暗森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