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9日消息(记者孙莹 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9年全国高考大部分地区昨天(8日)结束,今天(9日),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部分少数民族考生参加了民族语言文字的考试,江苏、海南结束所有科目考试,2019年全国高考落下大幕。

从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主要包括科目改革和高校录取方式的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等14个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今年高校录取都有什么计划?考生填报志愿要注意什么问题?

1031万人报名参加的2019年全国高考结束,考生们已经开始规划暑假。而参加“三位一体”考试的考生,弦还不能松。这项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正在浙江、上海、山东、广东、江苏等地推进。

近年来,清华、北大、北航等高校实施大类招生改革。中国高考规划行业联盟学术委员会顾问何俊杰分析:“高考综合改革之后,你有选择一个专业和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学校加一个专业组来填报,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你选择专业被调剂,然后落到你不喜欢的专业里面这个问题。”

专家提示,填报高考志愿时,已经实施新高考改革地区的学生,也要结合自己高中的必选科目进行选择。何俊杰说:“对于专业平行来讲,你选择的专业要跟你选课是相符的,比如土木、机械,可能选课要求就一定让你选物理,如果你不选,这个专业就没法读。”

清华大学自2017年起,将原本的49个本科招生专业整合成为16大类进行招生。两年来,第一志愿满足率大约为90%,使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大大降低。今年,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获批开设了宽口径的本科专业“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涵盖5个专业方向,满足未来社会对创新型和复合型杰出人才的需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教授郭勇认为:“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把自己的兴趣跟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考虑,会更好一些。”

2019年,全国范围内总共有90所大学进行自主招生。根据今年4月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有35所高校新设置人工智能专业,新增101所高校设置机器人工程专业,新增96所高校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有50所高校把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纳入“双一流”培养方案。今年清华新增了“人工智能学堂班”,首批预计招收30人。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余潇潇介绍:“我们设立了人工智能班,作为清华大学学堂班当中的一个新成员,由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先生担任首席教授,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人工智能方向的拔尖创新人才。”

从2016年开始,上海、浙江、山东、广东陆续取消了一本、二本批次的划分,融合了本科批次,今年,北京也将进行改革。宣布启动新高考改革的省份都已经明确从2021年将全部取消高考录取批次。

  本报记者 杨洁

  工信部日前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进程加快,各地相关产业发展行动规划也陆续出台,5G网络设备、终端硬件等产业链环节有望进一步成熟。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5G规模建设将正式拉开帷幕,2020年有望进入5G规模建设周期,对产业链各环节形成全面拉动。

  运营商表态加快5G商用

  5G牌照发放后,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等各产业链参与者均表示“准备好了”。以获得5G牌照的三大运营商为例,2019年初确定的5G投资数额合计在300亿元左右,5G基站建设数量在10万站左右。中信建投认为,结合各省市的5G建设热潮,三大运营商2019年5G基站建设量将超过15万站。

  中国联通近日公告,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并按技术进展、市场和业务需求、行业竞争态势等动态精准投入5G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积极研究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探索多种合作模式,降低建设成本,推动5G高质量发展。中国电信也公告表示,公司将综合技术、产业链、应用场景等发展,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开展网络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积极探索和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

  中国移动在获得5G牌照同时,还获得工信部批准,中国移动可将包括语音、数据、移动物联网相关业务在内的全部“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LTE FDD)”经营范围扩大至全国。公司表示,将全面实施5G+计划,继续联手产业各方,精心策划,推进5G发展,推动5G标准完善、终端成熟、应用丰富与生态构建,积极做好5G网络建设与业务运营。

  中国信通院研究数据表明,2020年5G正式商用,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元、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在间接产出方面,2020年、2025年和2030年,5G将分别带动1.2万亿、6.3万亿和10.6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此外,预计2030年5G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主要来自于电信运营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

  多地加快推进

  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已经出台了推进5G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促进5G在重点行业应用示范是重要内容。

  上海鼓励5G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目前正在推进一批5G的应用示范项目,还将围绕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融媒体、智慧商圈、智慧港口等领域应用场景,推动一批5G示范项目即创新产品加快落地。江苏则于近日出台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布局规划、设施建设,以及推进5G应用于产业发展等多方面,为加快进入5G时代助力。为此,江苏将制定5G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挖掘江苏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海量需求。支持5G芯片、元器件、系统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完善5G产业链等。

  浙江杭州则将于6月底完成杭州全市域5G基站站址布点规划,而中国移动也预计在今年9月前为包括杭州在内的全国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

  据了解,目前已有近30省市拨通了首个5G电话,5G已从技术研发试验期进入实际应用测试阶段。而随着各地推进5G步入加速期,5G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随之显现。

  加速5G基站共建共享

  作为主管部门,工信部也积极推动支持5G发展的相关政策。工信部、国资委近日联合发布《关于2019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强化铁塔建设需求统筹,加快5G基站站址规划,基础电信企业要根据5G业务发展需求和网络规划,及时提出5G基站站址需求;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铁塔公司按照“规划先行、需求引领、市场化合作”的原则,集约利用现有基站站址和路灯杆、监控杆等公用设施,提前储备5G站址资源;鼓励其他独立铁塔运营企业充分利用各类开放共享设施,参与5G基站站址建设。

  《实施意见》提出了对共建共享的考核指标,要求杆路、管道和室内分布系统共享率分别不低于70%、45%、45%;共建率分别不低于30%、40%、35%;铁塔公司新建铁塔站址共享率不低于75%。

  天风证券认为,此次共建共享政策对整体5G设备端投资影响小,更大的意义在于减少重复建设,提升基建利用效率和资金效率,有助于运营商和铁塔公司节约组网投入,加速5G网络建设。

  5G建网投入预计超过1.2万亿元,工信部IMT-2020(5G)无线技术工作组组长粟欣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5G建网成本的问题,完全实现5G的愿景效果可能需要8到10年。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表示,在提速降费持续推进、4G投资成本还未完全回收、5G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因素的影响下,运营商恐难以应对5G网络建设运营的巨额资金投入。

 

  促进运营商之间加强共建共享合作是解决5G建网巨额投入的路径之一,张云勇还建议,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5G网络建设,帮助运营商降低5G网络建设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共享5G发展红利。

  原标题:首都机场因雷雨取消航班23架次 京沪航班受影响较大

  今日(6月6日),首都机场再次迎来雷雨天气,截至10点30分,已取消航班23架次。

  6日上午8时起,首都机场半径70公里范围内各方向不断有对流回波生成,影响首都机场各个方向进出港航班。首都机场于8点50分启动运管委非常态协同机制,并于10点30分升级为运管委应急会商机制。

  华北空管局于10点启动运大面积航班备降保障程序和MDRS(航班大面积延误应急响应机制)黄色预警,积极开展雷雨保障工作。

  由于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多地有强雷雨,主要航路被大片雷雨覆盖,往返京沪航班受影响较大。值班管制员通过观察雷雨回波图,加强与机组沟通,了解机组绕飞意图,指挥航班避开雷雨区域飞行,确保航班飞行安全。

  据华北空管气象中心预报,首都机场11点至13点将会出现雷雨伴短时强降雨天气。今日首都机场预计进出港航班1679架次,其中进港839架次,出港841架次,华北区域区域内起降航班5659架次。

  截至10时30分,首都机场已执行进港航班339架次,已执行出港航班251架次。因天气原因取消航班23架次,其中出港10架次,进港13架次,华北空管局在此提醒广大旅客,首都机场近期雷雨多发,航班变动较大,出行前要关注航班动态。旅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航班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计划。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