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学今年招聘老师,优秀的候选人非常多,但最终也只能挑一部分。”

  清华、北大毕业生去了哪儿工作?一个占比不小的去向是:到中学当老师。

  近日,被称为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中学公布了2019年拟招聘的35名教师名单,其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20人,还有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且32人是研究生学历,3人是博士(后)。

  深圳中学早就在一篇官方公众号文章中喊话:博导校长、哈佛老师、清北班主任——“我们”在深中等你。据介绍,深圳中学近几年从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海内外名校引进了百余位优秀毕业生。

  事实上,名校、高学历毕业生进中学当老师,并非今年,也并非深圳中学才有的现象,一位教育界人士称,在北京一些知名高中,清北毕业生已经成了新老师的标配。

  但这是不是一种对学历的浪费?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教育是人类最尖端的活动和学问,如果高学历人才真的能够成为好老师,不仅不是浪费,而且是实现了人生价值。其他国家也有顶尖的人才从事中小学的教育事业,从舆论的角度,应该把这当做一种正常现象。

  名校毕业生争当中学老师

  到中学当老师,不再只是师范毕业生们的选择。

  2018年11月,深圳龙华教育局结束了一场面向2019年应届毕业生的秋季赴外招聘教师工作,此次招聘共吸引近10万人关注,近万人报名。拟聘名单中,包括了清华、北大、香港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学子。

  差不多同一时间,杭州育才中学教育集团前往北京招聘教师,提供的起薪是30万,最终现场去了接近50位北大、清华的应届毕业生,其中30多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还有1名博士后。

  名校学子争相进中学当老师,并非最近才有的新现象。

  2016年,人大附中发布了一份拟选聘教师的公示,16位拟选聘的名单中,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占了9席;毕业院校集中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其中北大毕业生6名;此外还有3名美国高校归来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2017年,北京市十一学校招聘咨询师/心理咨询教师,第一条要求即是:海外留学博士,硕士博士均就读海外者优先考虑。

  陈悠悠(化名)是一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北京一家知名中学做英语老师。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所在学校最近几年新入职的老师都是名校硕士博士,很多同事都是从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毕业的。

  根据深圳中学公布的情况,在学校现有的教师中,毕业于北大的26人,毕业于清华的13人,39人中本科学历为4人,硕士学历为25人,博士学历为8人,另有博士后2人。

  北京十一学校的官网信息则显示,该校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校的中方博士有84人。

  中学吸引力何在?

  为了顺应学生们这一新的就业倾向,2017年,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专门举办了2018届毕业生全国部分重点高中就业洽谈会。

  什么样的中学能够到清华招聘老师?全国仅有33所高中受邀,其中北京的高中占了近一半,其他的则是各地的“牛校”,包括衡水第一中学、武汉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属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等。

  这次洽谈会也成为各高中比拼待遇的“竞技场”。清华附中提出:一经录用,可以解决北京市户口和编制;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则提出,清华、北大、中科院应届毕业生年薪17万以上。

  在北京这类城市,中学教师大多能够解决北京户籍以及未来子女的入学问题,这在有些时候比高工资更具吸引力。

  陈悠悠说,现在留京指标越来越少,做中学老师是获得北京户口的一个很不错的途径。在北京,教师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有寒暑假,受人尊敬,符合父母一辈对子女找工作的期待。

  前述高门槛的北京市十一学校招聘信息更是指出: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一流的教师薪酬和福利待遇(解决北京市户口和事业编制、强力措施保障并帮助教师解决住房)。

  深圳一所公立高中的老师告诉记者,“相比于其他一些职业,深圳的老师收入还是算高的,刚毕业的税后也大概有20多万。”

  而在另一些教育界人士看来,高学历人才进中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扩大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李金初说,现在的高等教育研究生培养规模相当大,博士再不像以前那样是社会的稀缺资源,科研院所已不可能全部吸收如此多的博士,这种人才培养规模的变化,客观上为中学批量引进博士创造了条件。

  在这种供求关系格局下,名校的高学历毕业生想进中学当老师,也并非易事。

  在上述清华大学的全国部分重点高中就业洽谈会上,有的中学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譬如郑州外国语学校、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都希望应聘者曾参加过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竞赛;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更是直接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含硕士),本科及研究生均为“2+7”高校(又称C9,是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毕业,高中阶段获化学竞赛或生物竞赛全国一等奖者优先录用。

  陈悠悠介绍,“我们中学今年招聘老师,优秀的候选人非常多,但最终也只能挑一部分。”

  给中学教育带来什么?

  名校的高学历毕业生去教中学生,会不会是大材小用?

  深圳一位家长的女儿曾在深圳中学就读,目前是一位在读博士生。这位家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是希望大学里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更多地进入科研领域。中学过度吸纳高端人才,从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合理的浪费。

  这代表了当下一种主流的观点,但教育界的人士大多持相反的态度。

  李金初说,如果说,博士进中学是人才浪费,这就低估了基础教育的潜力和价值。

  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刘彭芝也曾说过:与大学相比,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更是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和养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好教师来示范和引领。而当前在我国,博士进中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深圳中学校长朱华伟也一直倡导,越是优秀的学生,越需要优秀的老师引领。

  原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个国家有两支队伍最重要,一是医生,二就是教师,这关系到我们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越有利。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份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文件强调,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位深圳中学的学生家长向记者表示,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名校、高学历未必能给学生带来太多的帮助,但现在正在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相比于传授知识,拓展视野、培养想象力等变得越来越重要,名校、高学历老师会给学生带去更大的影响。

 

  而从教学的角度,陈悠悠认为,硕博士老师的综合素质的确比较好,但学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不完全是一回事,在教学上仍然需要一点点地累积和学习。

原标题:教育部:落实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5万人,扩招百万应能实现

  “高职招生计划审批权下放以来,全国高职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从2015年348.4万人小幅增长到2018年368.9万人。按往年高职招生报到率推算,要实现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人的目标,至少应安排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4万人。”5月8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楼旭庆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他表示,根据各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经济支撑、办学条件、生源和入学机会等因素综合测算,并通过年度常规申报、集中紧急部署、点对点定向商议等工作举措,目前已落实2019年全国高职招生计划增量115万人,按照往年报到情况看,只要各地落实好招生计划,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任务应能如期实现。

  下一步,全国分省、分部门高职招生计划总数下达后,教育部将组织力量敦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分校招生计划编制,将高职扩招计划重点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

  同时,考虑到高职招生计划审批管理权限已经下放省级政府,教育部将鼓励各地在国家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基础上,根据办学条件、生源,以及高职扩招补报名情况,积极扩大高职招生,使更多城乡劳动力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4日举行升旗礼,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升旗礼上不少青少年制服团体首次采用中式步操,引起香港媒体和民众的关注。

  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当天早上8时,在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礼。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联办主任王志民、政务司司长张建宗、中联办副主任陈冬以及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等到场观礼。升旗礼由16个制服团体成员负责,超千名青年观礼,制服团体代表其后宣读《五四宣言》。

  香港媒体注意到,除香港青少年军继续采用中式步操外,至少有4队改用中式步操,包括香港升旗队总会、香港航空青年团、香港女童军总会及香港交通安全队,其余团体继续用西式步操。而女童军及交通安全队,除中式步操外,还安排一队走英式步操。香港东方日报网称,有香港升旗队总会队员表示,以前该队采用英式步操,为了4日的升旗活动,曾到驻港部队军营学习中式步操;初学时有些不习惯,但现在都已掌握,队伍可切换中式或英式步操。该队员说,升旗活动是纪念五四运动,若用英式步操,会与活动性质有些距离,用中式步操更为贴切。民安队少年团的升旗手称,升旗对他有很大启发,因为训练时不停听国歌,会更认识国歌的意思,从而了解中国,另外五四运动的大学生很勇敢,帮中国发声很伟大。

  “金紫荆广场五四升旗礼”于2006年起举办,由青少年制服团体担任升旗队、护旗队和仪仗队,并邀请多所学校观礼。香港经济日报网2日回顾称,去年有制服团体透露,中联办要求香港制服团体在五四升旗礼上采用中式步操。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回应称,政府不会干预制服团体的日常行政包括步操方式。中联办青年工作部部长陈林也否认提出要求,认为是否使用中式步操是制服团体的自由;但如果有需要,中联办可帮忙联络驻港部队训练中式步操。最后去年的五四升旗礼,除了一向采用中式步操的香港青少年军总会外,各制服团体仍沿用西式步操,指挥也统一使用英文口令。

  有港媒称,主办方在活动前鼓励参与的团体由传统的西式步操改为解放军中式步操,最少有7个制服团体考虑转用中式步操,加上一向采用中式步操的香港青少年军总会,估计有过半团体都可能会用中式步操。据香港文汇网3日报道,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动委员会秘书处透露,有制服团体希望委员会作为主办单位,协助安排中式步操的专业训练机会,并在今年使用,以传承中华文化。香港少年领袖团3日还称,主办单位邀请参与的制服团体使用中式步操,以示对国家的尊重及作为今年活动的特别安排;管理层经过讨论后,认为基于活动的特殊意义,派人参与中式步操训练,但现在并没有计划在团中日常训练活动中引入中式步操训练,而在往后的大型活动中也会沿用一贯的步操方式。

  在之前每年参加五四升旗礼的14个青少年制服团体中,有13个一直采用英式步操,只有前特首梁振英等在香港回归后牵头成立的青少年军例外。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称,基于历史及传统,香港纪律部队一向采用英式步操,即使回归后也未改变。青少年制服团队的步操由纪律部队负责培训,自然也采用英式。

 

  退休高级警司何明新介绍称,香港纪律部队包括青少年制服团体的步操,均由警官训练。而中西式步操最大分别在于手脚的摆动,中式步操又称为“鹅步”,向前踢至较高位置,整个脚掌着地,手弯曲并向左右摆动;英式步操只向前跨步,脚跟先着地,手伸直并向前摆动。有媒体直言,英式步操须到英国找教练,而中式步操因“解放军就在香港”,训练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