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日路透社称,现代汽车及其子公司起亚汽车周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销量为725万辆,远低于825万辆的销售目标,主要是由于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销量下滑。

 

  其中,现代汽车销量降至450万辆,远低于508万辆的目标;起亚汽车销量为275万辆,也远低于其317万辆的目标

  昨日(12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7年12月31日之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对其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继续有效。此前,我国已于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实施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汽车行业分析师颜景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出台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心态。同时,政策透露出监管层希望通过拉动市场、扩大消费规模,进而促使电动车生产企业摊薄成本,提升技术水平,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对电池等技术的要求提高

  公告显示,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施管理。

  新能源汽车若想被列入《目录》,需要符合以下4项条件:1、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2、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3、通过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达到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标准;4、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新能源汽车经销商在产品质量保证、产品一致性、售后服务、安全监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台的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和能耗技术门槛的规定有所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显示,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100公里,且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同时其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5Wh/kg。

  纯电动客车续航里程≥200公里,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于0.24Wh/km·kg,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高于95Wh/kg,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快充倍率要高于3C,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客车节油率水平要高于40%。

  纯电动货车和专用车续航里程≥80公里,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5Wh/kg,纯电动货车、运输类专用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不高于0.49Wh/km·kg,其他类纯电动专用车吨百公里电耗(按试验质量)不超过10kWh。

  此外,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不低于驱动电机额定功率的30%,且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不小于10kW,商用车不小于30kW。

  有分析指出,目前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产品可满足上述技术要求,但有约10%的车型需要进行技术提升。总体来说,对企业的影响不是很大。

  有利于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所出台的政策,多是从供给侧角度出发,通过提高对企业的要求进而实现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而此次政策的出台则是从需求侧入手,希望通过拉动市场需求来带动销量,与供给侧双管齐下,最终带动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显示,2017~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2016年基础上退坡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补贴退坡所带来的成本增加,究竟是由车企自身来消化,还是转嫁给消费者,似乎成为一场博弈。

  “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一辆传统燃油车一般需要付出3项费用,即购车费、保有费和使用费。对新能源汽车而言,虽然补贴有所‘退坡’,但相比传统燃油汽车,优惠幅度还是要大很多。”颜景辉表示,“减免购置税会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扩大市场规模。如此一来,可使汽车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降低成本,进而有利于企业对产品技术进行提升,用更好的产品打开市场、吸引消费者。”

  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9万辆和6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9.7%和51.4%。其中,纯电动车型依旧为市场主力,产销分别完成53.2万辆和5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6.6%和59.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7万辆和10.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1.8%。自下半年开始,新能源商用车增势凸显,11月销量出现历史最高值,达3.6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曾表示,2017年前11个月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基本符合中汽协年初的预期。“照此趋势发展,今年7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肯定能够完成。”许海东预测,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应该会在100万辆以上。

“彩虹车”共享汽车平台上线两个月以来,已在杭州主要城区及周边核心区域累积投放超过700辆共享汽车,建成网点80多个,根据投放计划,2017年底前,彩虹车将累计投放超过1000辆并将网点扩建至120个以上。
       这样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但依靠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平台技术基础,彩虹车也在短时间内获取了大量的忠实用户,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用户口碑。
       很多人不了解“彩虹车”及其背后的团队,也很好奇,一个新上线的共享用车平台,是如何快速获得市场和客户认可的?
       事实上,彩虹车并非共享汽车领域新玩家,而是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执行项目,彩虹车技术团队从2010年便开始涉足汽车共享领域,并于2011年推出国内首个共享汽车平台“车纷享”——这就是“彩虹车”的前身。
       彼时的“共享经济”还只是一个概念,共享汽车领域也是一片空白,“车纷享”在杭州一经推出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这种新颖的以小时为计费单位的租车模式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并纷纷尝试,“分时租赁”就此由车纷享团队提出,这个词因为标准而贴切,在行业中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一个固定名词和一种租车模式的标准称呼。
       凭借着对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信心和期待,车纷享团队从2013年起开始尝试新能源汽车的分时租赁模式,通过实际运营总结出新能源汽车B2C分时租赁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主义着手解决,同时在B2B、B2G等租赁模式上展开积极的探索,专注于智能出行领域并深耕探索,积攒下深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及丰富的运营经验,因此车纷享团队在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部认可,成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承接单位。
       2016年,团队与众泰新能源汽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TSP车联网技术、整车智能前装、车辆销售、租赁模式探索及推广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推出“众车纷享”车主客户端,集车辆管理、远程控制、私家车闲时共享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众泰新能源官方指定车主客户端工具。
       2017年,经过全面的技术升级和功能完善,如今你看到的“彩虹车”共享汽车平台上线了,平台采用的是众泰E200纯电动新能源汽车,车辆续航220Km,最高时速可达120Km/h。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你所使用的彩虹车,车辆是由彩虹车平台投放的,而后续彩虹车将会与众泰新能源汽车车主端打通,届时你将能租到车主共享出来的私家车辆,取车还车不再完全依赖网点,而是真正的“隔壁的私家车”、“楼下的私家车”。是不是很期待呢?
       这就是彩虹车背后的故事,了解了之后,是不是对彩虹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呢?事实上,从2010年的一无所知,到探索总结,到积累经验,再到如今将车主服务、租客服务、车辆租售服务打通连接,彩虹车团队经历过的风雨和困难并没有体现在故事中,因为一个能够在智能出行领域坚持探索不改目标的团队,是不在乎风雨和困难的,因为他们相信风雨之后见彩虹,这就是“彩虹车”名字的由来。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彩虹车也将不断升级,更多精彩的故事将会发生,但有一句话始终不变,那就是:让城市看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