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4年5月14日
虽然并未在OpenAI周一的重磅直播演示中现身,但OpenAI的CEO 奥特曼对这次演示做了一个重要的总结。奥特曼称,OpenAI在ChatGPT中免费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模型,没有广告,OpenAI的收费将有助于为大众提供出色免费AI服务;新模型的语音模式是他用过的最佳电脑界面,让电影里AI一样,响应时间达到人类水平。
他认为,这是用最低的价格甚至是免费,将最好的模型提供给世界上所有人,同时达到与人类相似的响应速度和表达能力,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变,并预见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
以下是全文内容:
首先,我们的使命是向人们免费(或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提供功能强大的AI工具。
我为我们能在ChatGPT中免费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模型感到非常自豪,这一切都没有广告或其他干扰。
最初,OpenAI的设想是开发AI技术,并利用它为全球带来益处。然而,现实是我们开发了AI技术,而其他人则利用这些技术创造了令全世界受益的杰出成果。作为一家企业,我们有很多服务是需要收费的,这也支持我们向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免费的顶尖AI服务。
其次,新推出的语音(及视频)模式是我使用过的最佳计算界面。它给人一种电影中AI的感觉,让人不禁惊叹这竟是真的。达到与人类相似的响应速度和表达能力,标志着一个重大的转变。
最初的ChatGPT已经展示了语言界面的潜力;而这一新技术则在体验上有了质的飞跃。它反应迅速、智能、有趣、自然且实用。以前,我与计算机对话从未感觉如此自然;但现在,我终于有了这种感觉。
随着我们逐步增加个性化选项、获取个人信息的权限、代表用户执行操作的能力等功能,我真的可以预见到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我们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往无法想象的更多事务。
最后,非常感谢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是他们的辛勤工作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4年4月26日
周五市场呈现震荡反弹,两市行业盘中出现普涨,通信设备、证券、汽车类、石油、船舶、多元金融、化纤、酿酒、航空、互联网、传媒娱乐、医药、旅游、软件服务、有色、商业连锁等行业呈现轮动,银行、煤炭、交通设施、仓储物流、运输设备、电力、日用化工、农林牧渔;题材板块方面,铜缆高速连接、英伟达概念、算力租赁、华为算力、Sora概念、东数西算、光通信、AI手机、液冷服务器、混合现实、信息安全、毫米波雷达、量子科技、飞行汽车、云计算、5G概念等题材呈现轮动,PEEK材料、水产品、地下管网、装配式建筑、天然气等题材呈现走弱。截止收盘,沪指上涨1.17%,报收3088.64点;深成指上涨2.15%,报收9463.91点;创业板上涨3.34%,收1823.74点。
从两市主力资金流向来看,截止收盘,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呈现小幅净流入的状态,两市共流入99.6695亿元。其中,超大单净流入139.6469亿元,大单净流出39.9774亿,中单净流出187.9867亿元,小单净流入88.3172亿元。
从两市行业板块资金流向来看,证券行业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8.15亿,汽车整车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0.51亿,消费电子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8.57亿,通信设备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7.80亿,软件开发板块主力净流入16.80亿。
从市场个股资金流向来看,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排名前十情况如下:
从两市个股主力资金流向来看,工业富联(24.410, 2.22, 10.00%)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6.66亿,塞力斯获主力资金净流入8.07亿,东方财富(13.120, 0.77, 6.23%)获主力资金净流入7.23亿,宗申动力(12.540, 1.14, 10.00%)获主力资金净流入6.86亿,比亚迪(219.370, 10.43, 4.99%)获主力资金净流入6.83亿。
总体来看,市场呈现震荡反弹,两市行业盘中出现普涨。近期市场持续调整后,短期或将继续呈现反复。目前,市场整体趋势仍以横盘震荡为主,年线对股指上行形成技术性压制,不过,市场已呈现出由弱转强迹象。短期来看,随着财报季的接近尾声,市场将进入到业绩空窗期,而近期市场机会仍以政策驱动和事件性刺激为主。不过,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向好,行业景气的持续改善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市场的风险偏好在提升。在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消费和投资依旧市场的投资主题,因此,机会方面,建议继续关注大消费和基建板块,结构性机会方面,建议继续关注新质生产力题材以及新兴产业下的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能机器和新能源赛道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风电。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4年4月02日
10家大型券商薪酬“放榜”。
2023年券商降薪传闻“不绝于耳”。一方面,不少证券公司除自营以外的传统业务受市场环境及监管政策变化影响,出现业绩下滑,“降本增效”已成为主旋律;另一方面,监管层已通过多种举措完善行业薪酬管理制度。
在此背景下,2023年券商薪酬变化备受关注。根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对截至3月29日披露的22家上市券商年报进行统计,60%的券商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不过,较2022年人均薪酬重挫20%—40%而言,上述券商2023年降薪幅度有所缩窄。有12家上市券商的员工人均薪酬连续两年下滑。
其中,中金公司(32.290, -0.32, -0.98%)员工人均薪酬继2022年减少逾30万元后,2023年再缩水近12万元,连续两年降薪幅度为大券商中之最。
董监高方面,逾八成券商的董监高年度薪酬总额减少。记者注意到,在薪酬构成中,高管2023年当期税前报酬明显“缩水”,截至3月29日有多达127名高管当期报酬不足200万元,涉20家上市券商。这对个别大型券商高管而言,降薪幅度达到20%—50%。部分高管靠往年递延薪金以维持相对可观的整体收入。
有券商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近年来监管层不仅重视证券公司的整体薪酬情况,也关注结构变化,比如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之间比例不能差距太大;要重视一线从业人员报酬的公平性等。
多家大型券商高管当期报酬集体不足200万
截至3月29日已有22家上市券商披露2023年年报,其中有10家为头部或大型券商,其薪酬变化更受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2023年证券公司董监高继续带头降薪。根据记者对东方财富(12.950, -0.14, -1.07%)Choice数据的统计,在已披露年报的22家上市券商中,共有19家券商“董监高年度薪酬总额”出现下滑,占比86%。
中信证券(19.310, -0.10, -0.52%)董监高降薪规模为2023年行业之最,年度薪酬总额继2022年减少6246万元后再减少941.14万元。2023年当期中信证券董监高薪酬总额合计9463万元,排在行业首位。
中金公司、中信建投(22.060, -0.20, -0.90%)、东方证券(8.290, -0.04, -0.48%)三家券商的董监高年度薪酬总额“缩水”800万元以上。国泰君安(13.820, -0.15, -1.07%)亦减少逾700万元。四家券商董监高薪酬总额下滑幅度在15%—25%之间。
具体至高管层面,包含大型券商背景在内的多个高管,面临较大幅度的降薪。根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截至3月29日,有127名高管2023年当期税前报酬不足200万元,涉及20家上市券商。
其中,中金公司有多达9名高管的2023年当期报酬在110万至180万元区间内,部分人士降薪幅度20%—50%。海通证券(8.740, -0.03, -0.34%)同样有9名高管当期报酬不足200万元,其中部分人士降薪三四成。国泰君安也有4名高管当期报酬仅在150万元上下,在高管团队中占六成,这4名人士降薪幅度为30%—50%。
不过,尽管2023年当期报酬下滑,但如果算上递延薪资,部分券商高管仍能维持相对可观的整体收入。
根据记者以“2023年当期税前报酬+往年递延报酬”的口径粗略计算,截至3月29日,共有30名董监高薪酬在500万元以上,涉及6家上市券商。
其中,中信证券有19名(含离职高管),包括董事长张佑君、总经理杨明辉在内11人2023年薪酬(含递延)大约逾800万元。其中,于2023年10月下旬辞职后到中信建投赴职的原中信证券执委邹迎光,在中信证券拿到的2023年薪酬(含递延)大概有867万元。
中信建投证券则有4名500万元薪酬(含递延)的高管,人数相比2022年度的11名大幅减少。部分人士含递延的2023年薪酬较2022年可能下降逾三成。
中金公司同样有4名人士。不过,根据记者的粗略计算,这4名高管的2023年薪酬构成中,递延薪资占比可能超过70%左右。
有券商人均薪酬两年缩水近40%
对于券商一线从业人员来说,由于除自营以外的传统业务均面临不同程度的业绩滑坡,供职单位过去一年开展“降本增效”,员工薪酬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以“(支付员工薪酬+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员工人数+期末员工人数)/2)”口径来统计“员工人均薪酬”,截至3月29日,共有13家券商的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在已披露的年报22家上市券商中占六成。
其中,有12家券商的员工人均薪酬已出现连续两年下滑。不过,整体而言,相比较2022年多家券商出现降薪20%的幅度,2023年22家券商员工人均薪酬下滑幅度平均不到10%。
中金公司的员工人均薪酬继2022年减少逾30万元后,2023年再缩水近12万元。也就是说,中金公司从2021年的人均薪酬116万元降至人均70万元,两年间大幅“缩水”39.84%,降薪幅度为大券商中之最。
除了中金公司外,2023年中原证券(3.670, -0.02, -0.54%)、国泰君安的员工人均薪酬也都减少10%以上。
而从绝对规模来看,中信证券从2021年的人均薪酬95万元降至2023年的79万元,目前人均薪酬排在行业第一位。国泰君安、申万宏源(4.510, -0.02, -0.44%)、华泰证券(14.270, 0.01, 0.07%)、中泰证券(6.630, -0.09, -1.34%)的员工人均薪酬均在60万元以上。
华安证券(4.740, 0.06, 1.28%)经过连续两年降薪,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不足30万元,为26.9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9家券商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上升。
其中,中泰证券员工人均薪酬大涨四成,记者注意到这与“应付职工薪酬”大幅增加相关。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解释,中泰证券“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9.71%,主要是因为本期合并万家基金所致。
国海证券(3.360, -0.03, -0.88%)的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13%至36万元,可能与公司员工人数减少相关。该券商的“应付职工薪酬”与“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呈现逐年减少,分别下滑12%、6%,2023年员工人数减少近400人,下滑近10%。
西南证券(3.880, -0.05, -1.27%)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加14%,但该券商前一年度已大幅下降近三成,当前员工人均薪酬较2021年比仍减少17%。光大证券(16.380, -0.14, -0.85%)(维权)的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约10%。
“打工皇帝”大缩水
在证券公司一线从业人员中,还有“深藏功与名”的“打工皇帝”,他们薪酬达千万以上。不过今年“打工皇帝”也面临降薪。
根据内地券商在港交所披露的年报显示,“超高薪”打工群体规模在缩水。
头部券商中信证券2022年原本有2名员工能拿到1600万元—2000万元人民币的薪酬,但2023年该数据为0。
华泰证券2022年本有5名人士薪酬在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2023年只剩下1名。
中金公司在2022年有3名员工的薪酬在1250万元—1300万元人民币之间,另有2名员工薪酬在1300万元—135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在2023年,上述两大薪酬区间分别仅有1人、0人。
国联证券(11.140, -0.25, -2.19%)、中信建投、光大证券、招商证券(14.140, 0.01, 0.07%)四家证券公司2023年已经没有“千万年薪”打工人,而在上一年度上述券商分别还有3人、4人、2人、1人。
国泰君安的情况相对好些,该公司有2名员工在2023年拿到1900万元—2200万元港币的薪酬;有3名员工薪酬在1600万元-1900万元港币区之间。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