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4年8月06日
昨日17点44分左右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7.10关口,日内大涨超600点,创去年12月以来新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点30收盘报7.1385,较上一交易日涨765个基点。
业内人士表示,离岸人民币低于在岸人民币情况较为少见,说明此次人民币升值更多受短期海外预期转变引发,人民币开始表现出避险货币特征。也有专家指出,综合国内外情况看,国内经济、政策和企业盈利前景相对确定,估值处于低位的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此外,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345,分析师指出,即期汇率和中间价的差距开始收敛,说明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开始逆转。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已经有上市公司表示将及时研判汇率走势择机进行结汇。
即期汇率逼近中间价
“上周开始,随着日元汇率的暴力反弹,人民币也在此前的多个交易日被带动上涨,主要原因还是美元汇率的下跌”,汇管信息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认为,近期非美货币都在不同程度走强,人民币作为主要非美货币也随趋势变化。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日元套息交易的清盘推动日元暴涨, 日元对美元的最大涨幅已经接近14%,这也带动了同为低息货币的人民币。同时,近期美元指数破位,中国出口商开始结汇,支撑人民币继续走强。人民币在两周内暴涨近1500点。
截至北京时间8月5日13:00,美元兑人民币报7.13,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报7.12。同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报7.1345,Jerry Chen表示,这也意味着即期汇率和中间价的差距开始收敛,可见贬值预期开始逆转。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贬值预期持续性存疑。“近期确实有部分境内外市场主体出现了预期变化,主要是在纠结会不会持续升值,但现在谈贬值预期开始逆转可能还有点早”,外汇专家张天来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张天来认为,昨日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还低的现象,是较为少见的情况。“离岸人民币多头强劲,说明这一次人民币升值更多是受短期海外预期转变引发的,人民币也开始表现出避险货币特征”。
“市场预计美联储的降息步调已经落后于预期,原本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仅暗示年内只会有9月一次降息,但目前看,9月降息已为大概率,且往后剩余年内议息会议多次降息的概率也在飙升”,连连国际资深外汇分析师王心远预计,利率支撑减弱情况下,美元走弱,人民币迎来比较大的升值,预计美元后市也相对偏弱。
人民币升值结汇时机到了吗?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人民币汇率”也成为企业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向上市公司提问,“公司有无采取相关措施应对汇率风险,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
多家上市公司都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及时结汇。这也说明部分公司贬值预期在转变。
比如开能健康(4.830, 0.02, 0.42%)表示,公司出口收入占比超过60%,结算货币为美元及欧元,且主要存放在境内,结合近年来的汇率及存贷款利率差等情况,公司选择了存外币,同时境内借人民币用于日常经营,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流动性考虑及时结汇。中国化学(7.270, 0.09, 1.25%)表示,公司在外汇管理上,一是采取统筹管理外汇资金,同时做好外币资产与负债匹配;对于存量美元和欧元资金,及时研判汇率走势择机进行结汇。
王心远认为,外汇行情对于结汇方向的跨境业务客户影响略大,如果在收款美元等外币款项后,若遭遇人民币升值行情,就会造成手头外币价值减少,蒙受外汇波动上的损失。“相关企业可以择机选择各类外汇产品锁定未来的汇率进行套期保值,降低和对冲汇率波动影响”。
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
“人民币与日元等新兴市场货币联动性确实有所增强,这背后主要是我国经济、金融不断融入全球有关。一方面,我国积极推动金融业高水平开放,跨境金融业务发展迅速,另一方面,我国外贸更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光大银行(3.150, 0.01, 0.32%)金融市场部周茂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与投融资方面使用日益频繁,与其他货币联动性也将进一步增强。
近日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动态追踪人民币国家化发展过程,RII数值越大,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越高。结果显示,RII持续保持长期向上趋势,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同期表现相比,人民币国际化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具体来看,《报告》指出,2023年RII四个季末数值分别为5.21、7.13、6.42和6.32,全年的季度平均值为6.27,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22.9%,继续保持长期向上趋势。截至2023年底,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1.52、25.03、3.76和4.40。过去5年,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的国际化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23%、-1.34%、-2.65%、0.22%和16.56%。
综合考虑发达经济体经济趋缓、企业盈利前景承压、地缘冲突等,海外市场波动性有所加大,加上目前海外资产股票整体高位,风险相对于收益有所加大,周茂华认为,国内经济、政策和企业盈利前景相对确定,估值处于低位的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4年7月22日
7月22日消息,油气股集体震荡走低,截止发稿中曼石油(20.230, -0.79, -3.76%)、中海石油跌超4%,中海油服(15.500, -0.08, -0.51%)跌超2%。
消息面上,6月份国内成品油产量同环比均下降,汽油及航煤同比上涨。分析来看:6月份国际油价先抑后扬,炼油成本依旧处于高位,但下游产品销售欠佳,主营炼厂炼油利润进一步萎缩,而地方炼厂炼油利润涨后回落,并于月底转为亏损。此外,叠加成品油需求疲软方面因素,国内炼厂加工积极性偏低,本月主营及地方开工率均有所下降,原油加工量呈现跌势。另外,6月份自然天数减少,国内成品油产量随之回落。分产品来看,汽油随着国内气温升高,车用空调使用频次增加,加之,临近暑期民众出行增多,汽油消费量存向好预期,炼厂产出比相对高位,汽油产量环比跌幅较小;柴油方面,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影响柴油消费。同时,以柴油产出为主的地炼开工降至低位,因此柴油产量环比下跌明显,而同比跌幅扩大;航煤在5月产量涨至近年来高位,但需求面跟进有限,本月环比跌幅亦明显,但同比依旧呈现涨势趋势。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24年7月15日
◎记者 陈芳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逆风”环境下,上半年我国外贸同比增长6.1%,交出了一份“质量持续提升、规模较快增长”的成绩单。6月份,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继续两位数增长,好于市场普遍预期。
今年以来,在全球贸易中,对华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有上升趋势。就是在这样的“逆风”之下,上半年机电产品、集成电路、劳动密集型等外贸产品出口持续增长,民营企业担当外贸“主力军”,出口额占比超过60%,我国对东盟等发展中经济体出口态势保持稳健,总体进出口“御风”前行,取得了较好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源自内外两方面。
向外看,上半年外需回暖是3月份以来出口正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欧、美降息预期影响下,世界贸易处于回暖阶段,外需改善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力加大。尤其是全球电子行业周期上行,强势拉动我国集成电路等相关行业需求。
向内看,稳外贸政策对新贸易业态的支持“功不可没”。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支持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商务部近期表示,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发挥稳外贸政策的综合效能,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持续培育外贸新动能。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外贸产品的竞争力持续增强。汇丰银行环球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表示,中国商品的价格优势有助于缓解许多经济体的价格压力,对全球经济来说中国出口很重要。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中国的生产也越来越多地与东盟等许多新兴经济体的制造商紧密相连,中国仍是全球制造业生产的重要引擎。
展望下半年外贸形势,虽然有贸易摩擦因素影响,但在外需平稳增长、出口结构持续改善,支持出口政策“护航”等因素作用下,我国出口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国内需求的恢复会给进口带来支撑,进口增速有望重新加快。有理由相信,外贸全年实现“质升量稳”的目标有基础、有条件。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