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4月17日
近日,关于麦子金服获B轮融资的消息不断。据官方回应,目前麦子金服已获得B轮融资,即将召开融资发布会,公布具体融资情况,并将借此契机与行业共同探讨智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应用。
经过近八年深耕,麦子金服正逐步成长为中国卓越的智能金融服务集团,业务模块遍布金融大数据营销、金融科技、网络借贷、穿透型资管、智能财富管理。早在2015年,麦子金服曾获得海通证券旗下海通创新A轮投资。资本市场的青睐,也让麦子金服在金融科技、穿透性资产管理和智能金融的深化布局上更游刃有余。在行业政策逐渐明朗之后,麦子金服加快布局金融大数据板块的步伐,于2016年孵化出了消费分期品牌“麦芽分期”,正式构建起了涵盖多消费领域的金融大数据品牌矩阵。
对于麦子金服来说,麦芽分期作为其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迅速催熟了消费金融的新赛道,成为新金融风向标,各大互金企业也纷纷展现出八仙过海的能力,各显神通。据了解,自16年下半年正式入场以来,麦芽分期的业务表现十分抢眼。据2016年消费金融新场景排行榜显示,短短半年时间麦芽分期迅速跃入医美分期市场Top 5,其强劲的市场表现不容小觑。数据显示,麦芽分期目前已累计为2万多名消费分期用户撮合匹配资金超5.5亿元。商户协作能上,麦芽分期亦不落下乘,已与全国85座城市、900多家优质商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消费场景方面,基于对女性消费意愿旺盛、还款意愿强且信用资质良好的把握,麦芽分期选择了医美消费分期作为场景突破口,在迅速拓展并站稳脚跟后,麦芽分期把眼光投向了教育、旅游及婚庆市场。场景的全面蓄力使得麦芽分期在个人信用方面积累了海量数据,为其市场竞争再加重量级筹码。据知情人士透露, 麦芽分期17年上半年并无大业务动作,是为了持续深化业务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消息显示,麦芽分期正在通过构建商户信用评级体系,为更高效商户运营和用户运营做足准备,同时构建消费金融大数据营销体系,在行业变局之下加持竞争资本。
另外据了解,麦子金服将于4月18日于上海召开B轮融资发布会,届时将发布具体融资情况和业务战略规划。母公司获得B轮融资,低调了近半年的麦芽分期未来会有何动作,届时或将见分晓,我们将时刻保持关注。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4月10日
近日,南京、广州等地迎来了“小高考”,文科一考生回忆,G20杭州峰会、“萨德”、网络校园贷、“天眼”望远镜、乌镇互联网大会等时事热点均入考题。令其印象深刻的考题是,“有一道漫画题,大意是大学生贷款,还有一个箭头指向高额消费,让评析学生的行为。”一考生说,这道题看似不难又很灵活,他考虑的是从消费观和和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角度来作答的。
校园贷,2016年最热门、最让人敏感的一个词语。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发展速度令人震惊,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关校园贷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引起了社会、教育部以及银监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对于校园贷带来的利与弊,大家众说纷纭。校园贷产生的悲剧确实令人震惊,但是产生此类事件的原因,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反思。
社会上对借款平台、大学生以及社会、家长的问责此起彼伏,但大家更多的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借贷平台,认为借贷平台在没有衡量大学生还贷能力下,以低门槛、高额度为诱惑,致使出现大学生背负百万贷款轻生、裸贷等悲剧。显然,这一做法是有失偏颇的。众所周知,在中国父母眼中,大学生未进入社会,就不算是社会人。而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大多是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父母象牙塔式的保护也使得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也能看到,最近名校贷上线了一份《大学生借款风险报告》,报告显示,84.1%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薄弱,大学生借款风险评分平均分仅为65分,对风险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45.66%的用户在借款用途上存在隐患,有赌博等不正当消费以及过度消费的风险;有近30%的用户没有阅读借款合同的意识,容易掉进不公平协议或者违法合同的“坑”。除此之外,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以及学校疏于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犯罪的气焰。
有数据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校园贷这一问题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校园贷本质上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具备其应有的工具价值。如果接受校园贷服务的对象能够挖掘其价值,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校园贷是利大于弊的。对待校园信贷不应“妖魔化”,重在规范及引导,切忌”一刀切”。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校园贷是可以发挥其优势作用,为在校学生谋取福利。
名校贷,麦子金服旗下高学历年轻人群体的微创业和借贷信息中介平台,自2016年以来,通过上线《名校贷大讲堂》、《借前测试》、《借前4问》等一列的原创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内容一经上线,受到了数万用户的参与和好评。名校贷相关负责人也一直强调到,“名校贷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在帮助大学生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希望用户能够更好利用这一工具,真正地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东西。当然,随着监管强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淘汰,名校贷也会一直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3月31日
因为借款4万元,最终却背上了超100万元的负债。“这事如果不是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我都不信。”上海的侯先生近日向记者报料,儿子遭遇高利贷,在民间金融人士层层套路下,不断拆东墙补西墙,半年时间竟欠下100多万元的债。无独有偶,在广东务工的武先生也求助称,其儿子大四期间向多个互金平台和借款公司借款,贷款年化利息均超3 6 %,部分甚至高达2000%以上。高利贷披着“校园贷”的“羊皮”将魔爪伸向大学生群体,使得大学生苦不堪言。
随着互联网普惠金融的高度发展,校园贷市场迅速崛起。然而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益驱动之下,民间借贷个人或机构打着校园贷的名头在高校里掀起了不少风浪,高额罚息、暴力催收、鼓励“裸贷”乃至“肉偿”等恶性现象屡见不鲜。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及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校大学生除了学费外,在创业、培训、日常消费等领域,都开始出现信贷资金的需求。在刚结束的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也在提案中强调,时代在变化中不断产生新的市场需求,校园信贷属于成长链金融的重要部分,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授信是合理的。然而除了监管必须出重拳整治“害群之马”外,大学生本身也迫切需要提升辨识能力。在名校贷发布的《大学生借款风险报告》中不难看出,风险意识评分约合65分的大学生对如何使用校园贷平台的认知还极其欠缺,大学生在积极接受校园贷这一新兴事物时,反映出了对借款平台的辨识能力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现象。
记者从多家互金平台了解到,校园高利贷的毒瘤给行业带来了冲击性的伤害,不仅让部分大学生遭受了财产损失,也让校园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饱受考验。名校贷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确定借款意向后一定要擦亮眼睛,务必留意合同的规范性以及详细条款、对公章等信息需要再三确认比对以及仔细听取审核流程中客服人员的提示,另外,要警惕和防范打着“中介”或者“代理”名义号称可以提早放款、提升额度或者减免利息的人员,务必选择信誉度良好、操作流程规范、审核机制健全的大平台,切莫一味贪图福利诱惑而身陷骗局。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