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息揽储的抢夺存款激战在银行业打响。最近,一线城市的银行网点常常发生这样的镜头:一个手握数十万以上资金的客户咨询存款或者理财产品利率时,理财经理就会拿出一张巴掌大的纸片,耐心跟客户讲解利率可以上浮多少,理财产品超过5%收益率有哪几款。

  本报记者对多家银行进行调查,大中型银行的大额存单上浮达40%,个别甚至高达42%,与央行指导上浮“红线”45%已十分接近。此外,大额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蹿升至5%以上,银行资金大战现白热化。

  “资金很紧张,如果存款上不去,贷款已到极限,不能放了。”华南某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对《华夏时报》记者称。距离年中、第二季度MPA大考还有一个月时间,各家银行已经为此提前腾挪和准备,此前银监会密集发布监管新规清理金融杠杆,央行也有意抬高市场利率倒逼银行去杠杆,货币政策和监管同时挤压之下,银行资金十分吃紧,此前拼命加杠杆的中小银行甚至“无米下锅”。

  存款利率“火拼”

  5月25日,本报记者来到深圳福田区中国银行(3.700, 0.00, 0.00%)一网点,了解大额存单利息情况,一位理财经理提供的复印小纸片上显示,20万元金额三个月期、半年期、一年期定存利率相对央行基准利率均上浮了40%,分别为1.54%、1.82%、2.1%。如果达到30万的话,两年期、三年期定存利息更高,分别达到了2.94%、3.85%。

  “大中银行存款利率基本上都是5万以上上浮30%,20万、30万以上上浮40%左右,不过零售做得好的银行上浮幅度稍微低一点。”某上市银行深圳分行个贷业务部人士称。

  几年前,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上浮都是针对大企业以及财务公司,个人则要上百万、甚至三五百万以上才有上浮利率,现在对于手持数十万的个人客户都开始实行差别利率,加大存款吸引力。

  不仅仅是大额存单,银行对普通存款也都纷纷采取上浮利率,资金战由此可见。大中银行对于普通存款,不同期限存款利率都上浮在10%-20%上下不等。为了使客户的资金粘住不跑,银行还对活期存款采取了下调利率的做法,绝大多数银行都将活期存款利率定为0.3%,相对于央行活期基准0.35%,下调幅度接近15%。“快把活期变成定期吧,定期存款很高”,这种利率定价策略,正是彰显了银行对定期存款的声声呼唤。

  “客户越来越看重收益率,即使定期存款利率上浮这么高,但是留住资金吸引仍是有限。”上述上市银行深圳分行个贷业务部人士说。

  为了招揽资金,银行吸引资金的第二个战场就是理财产品。招商银行(22.640, -0.31,-1.35%)深圳分行一网点的客户经理查找了最近出售的理财产品,显示了100万起一年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高达5.1%,半年则达4.7%,这比定期存款的利息高出了1.5倍以上,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强。“现在资金这么紧张,所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断走高。”其称。

  银行、非银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紧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大行多数银行都叫苦连天,同业拆借利率也一路走高。5月24日,上海银行(23.550, 0.11, 0.47%)间同业拆放利率1年期报4.3220%,创下近两年新高;而隔夜、一周、两周利率分别为2.6230%、 2.8426%、3.4513%。同业拆借利率如此高企让人心跳,市场开玩笑说,银行交易员和非银通道业务人士都早早下班,或者干脆不用上班了,每天可以赶早市帮家里买菜了。

  银行资金紧张,不但高价在市场上抢夺资金,同业拆借利率也节节飙高,这会传导到贷款端,从而使实体经济背上更重压力吗?

  国泰君安(19.010, 0.02, 0.11%)固定收益分析师覃汉在最新报告中称,如果这一现状持续,银行下半年不仅面临规模剧烈压缩,包括同业、表外、理财等,还面临利差大幅压缩甚至倒挂的严峻考验。在经营压力下,不少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负债成本已大幅上调,在信贷额度紧张和成本上行压力下,预计下半年贷款利率面临加速上行。

  一位浙江地区商业银行的高管也认为,现在主要还是金融机构承受高利率高成本,因为央行基准利率并没有上调,暂时还没有传导到实体经济,“但是如果持续这样下去,对公对私的贷款利率都会抬升。”

  紧张成常态

  市场资金面还会不会进一步收紧?华南某银行深圳分行行长称,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政策仍是偏紧,那么银行负债端压力还会上升。

  中信证券(16.390, -0.02, -0.12%)最新报告认为,央行MLF利率下半年仍有上调空间。也就是说,央行还有可能引导市场利率上调,金融去杠杆或只是行至中途。

  上述报告称,银监会新任主席年初履新,银监会于3月底至4月初连续发布监管文件,无论从政策出台效率之高,还是涉及范围之广,都体现出监管层推进金融杠杆去化的决心,引发高杠杆下债券市场的高度关注。虽然还处在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机构检查阶段,尚未有实际惩罚措施执行,但已引发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提前调整自身资产负债配置,并引发了包括债券利率、回购利率、CD利率等资金价格的明显波动。

  既然货币政策为结构性偏紧,问题是今后还会不会更紧呢?国泰君安研究所银行组的王剑分析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商务部等部委均开始对自己辖内的金融风险相关领域开始排查整治。在风险排查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的资产运用开始主动谨慎或被动受限,这最终将导致信用货币扩张受限。这也从另一方面使央行已无进一步紧缩货币的必要。如果监管严厉程度超预期,导致银行信用投放收缩,那反而还可能增加央行货币操作的空间。

  现金为王的心态在市场蔓延。“看看更长期,当美国、欧洲、日本都在加息的时候,中国的利率水平何去何从?美国的加息,欧洲的加息就会导致我们客观的利率回升。中美的利率联动非常强,来自于对于汇率和利率的平衡。其实回到2013年,什么东西最值钱?钱最值钱,因为钱荒。当前也是某种程度上变相的钱荒,什么最值钱?就是钱最值钱。”5月25日,在2017中国银行业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华创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债券首席分析师屈庆称。

  金融机构紧日子仍未结束,未来这种日子还将持续,但是监管层会相机行事,央行会进行适时操作保持市场的流动性,不至于出现过紧而引发风险。最近央行频频释放流动性,就是为了在月末以及即将到来的年中、季末保持流动性的稳定。

 

  交通银行(6.170, 0.04, 0.65%)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在金融领域持续控风险、去杠杆的背景下,短期内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偏紧的态势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同时,为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对于金融机构过去一些表外业务的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加强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体市场流动性可能短中期内都处于小幅收紧的局面,但很可能监管协调推进的节奏也会综合考虑市场承受能力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进而使得市场利率快速向上突破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5月,勒索病毒“永恒之蓝”席卷全球。攻击者声称,要想解锁被病毒控制的电脑,需要支付等价300美元至600美元的比特币。因此,这种病毒又被部分媒体称为“比特币病毒”。

  此事再次将比特币引入人们的视野。“犯罪分子也希望拥有一个非常安全、便捷,且不通过任何国家机构的交易工具”,财经专栏作家肖磊告诉新京报记者,比特币因其匿名性、难以追溯性独得黑客“青睐”。

  2009年1月3日,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币被挖出,这种由一个代号为“中本聪”的人设计的数字货币正式诞生。今年年初,比特币刚刚度过它的八周岁生日。

  八年间,比特币由最初的小众产品不断发展,从生产交易到应用,形成了一个颇为完整的产业链。有人认为,它能够解决通货膨胀等目前社会在诸多领域的缺陷,“能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也有人认为,比特币不具备成为货币的本质属性,有着潜在风险和核心缺陷。法律还未跟得上其“野蛮生长”的步伐,这是个尚未完全建立秩序的“灰色”新世界(10.940, -0.13,-1.17%)。

  “挖”出比特币

  一年前,30出头的东北汉子王军(化名)向相恋多年的女友求婚了。他用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浪漫方式,将求婚词“Will you marry me?(你愿意嫁给我吗?)”刻进了比特币区块链里。

  王军在某比特币创业公司负责挖矿业务,管理公司位于四川、新疆等地的四五处矿场,保障矿场正常运转,持续稳定地挖出比特币。

  和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具有“去中心化”的特质,不依靠央行等货币机构发行,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特定64位的运算获得。简单来说,“挖矿”就像是用计算机解答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每得到一个合格答案,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奖赏。

  普通计算机不足以支撑这种高强度的运算,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特制的、计算能力惊人的计算机(即矿机)。谁的计算能力(即算力)强,谁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比特币。

  依据中本聪的设计,比特币的总量被固定在2100万以内。计算难度会不断上升,奖励随之不断减少,“就像挖金矿一样”,王军说。因此,获取比特币的过程被形象地称为“挖矿”,挖矿的参与者就是“矿工”。

  每挖出一枚比特币,矿工可以把自己想写的话记录在比特币区块链里。王军的同事们常玩这种有趣的把戏,他们写过诗词歌赋、搞笑段子,甚至《三体》里的话,“我们度过了幸福的一生”。王军的求婚,也是因此而完成。

  王军说,目前全世界的矿机每秒钟可以完成240万万亿次计算,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方圆5公里的小岛上沙子数量的总和,并且还在不断上升。王军掌管的算力,约占全网算力的6%,也就是说,比特币网络每新生成100枚比特币,其中约有6枚是由他们的公司挖到的。

  曾有外国记者到他们四川康定的矿场拍摄。视频中,超过一万台矿机整齐地摆放在层层叠叠的钢铁架子上,发出巨大的噪音。随着机器风扇的转动,矿场里光影流转。当光线暗下来时,机器发出幽幽的绿色光芒,像狼的眼睛。

  要维持矿机进行持续的高速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为了降低成本,矿场主要寻找更便宜的电。

  王军的公司寻到了四川大渡河畔,和当地星罗棋布的小水电站签约,利用那里丰富而廉价的水电挖矿。冬天枯水期电价上涨时,公司会将矿机迁到新疆,换成当地便宜的火电,来年丰水期来临时再搬回四川,“像候鸟一样”。

  王军所在公司的矿场现在每天可以挖到比特币约100枚,截至发稿,一枚比特币约价值人民币一万七千元。王军说,以人民币计算,去年他们挖矿的利润率在200%以上。以前没有那么多人挖矿的时候,这个数字会更高。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矿场都能赚钱。一位矿场经营者曾发帖讲述他的伤心往事:能否找到便宜的电、能否维持矿机稳定运转、能否找到租金适宜的场地,都影响着运营一家矿场的成本。如果运气差赶上币价下跌,赔钱更成了大概率事件。

  根据《2014-2016全球比特币发展研究报告》,目前全球算力的75%以上集中在中国。此报告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和火币网联合发布。

  资料显示,全球矿场目前每小时耗电大于60万度,每年大于52亿度。有人质疑矿机常年高速运转耗费大量电力,却生产出来“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是资源浪费。

  但王军否认“费电”一说。王军说,我国2015年弃电500亿度,矿场在西藏和四川解决了当地很多弃水弃电,“就地解决,转化成比特币,连铺设电网的钱都省了。”

  在某比特币公司创始人李钢(化名)眼中,比特币像一场规模宏大的去中心化的社会性试验。他认为,比特币能让整个政府更小、更廉洁,“比特币系统是透明的、可追溯的,贪官也不敢收钱了”。

  比特币专栏作家李健告诉记者,与世界各国银行系统或者支付系统转账所消耗的成本相比,比特币的能耗并不算大。

  在币圈,税务问题也较为敏感。由于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各家矿场挖到大量“昂贵”的比特币不需要为此纳税。李钢坦言,目前税务部门只能在其他生产资料比如矿机、电力上收税,对生产出来的比特币并无相关规定。

  “中国大妈”接盘

  王军说,现在不用专业矿机几乎不可能挖到比特币了。各大专业矿场竞相升级硬件,好像曾经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因此,绝大多数后来者,都只能通过交易获取比特币。

  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数十家活跃的比特币交易平台,而中国的交易量超过了全球总交易量的60%,在某些时段甚至超过90%。某比特币论坛里,一位网友自豪地宣称,比特币已经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根据《2014-2016全球比特币发展研究报告》,目前国内三家主要交易所OKCoin、火币网、BTCC,正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登录比特币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像买卖股票一样买卖比特币,但过程可能更让人血脉贲张。这是一个365天不休市、24小时不停歇、没有涨跌停限制的世界。

  除了通过交易所,还有一部分人通过场外交易购买比特币,类似于找人“代购”比特币。

  在央行进行规范前,许多比特币交易平台还提供倍数不等的杠杆交易,国内火币网最高是5倍杠杆,而BTCC(比特币中国)则达到过20倍。

  2013年11月,商人杨平(化名)在BTCC买了第一枚比特币,价格接近7000元。彼时正是比特币上一轮暴涨,媒体暗讽“中国大妈”入场接盘,交易市场如火如荼。

  财经专栏作家肖磊告诉记者,由于外汇市场管制、中国股市疲弱、房地产市场限购,实际上供投资者选择的品种和渠道并不是很多,这种情况下,比特币这种可以网上买卖、价格涨幅非常诱人的新兴投资品种,就具有了一定吸引力。

  肖磊说,比特币的整个流通环节,不需要中央银行,也不需要商业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而且整个发行数量有限,不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些概念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

  每逢暴涨,各大交易平台就会迎来一副繁荣景象。某比特币交易平台市场总监吴兴告诉记者,仅去年11月份,比特币单枚价格上涨将近1000元,新用户数量就同比增长10倍。

  就在杨平第一次购买比特币后的第3个月,2013年1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了比特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并对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提供比特币相关服务进行了严格限制。

  比特币闻声暴跌,从8000元高位跌至2000多元,杨平就此套牢。但他并没有抛售,而是不断补仓,陆陆续续补了几十万进去。目前,他持币500多枚,按当前市值,盈利超过600万。

  不是所有人都有杨平这样的实力和运气。中学物理老师陈盛(化名)把自己的比特币交易史称为“倒霉一日游”。

  2017年1月5日凌晨,比特币突破历史高位8000元。陈盛下定决心买入3枚。不料,第二天比特币迅速跌破6000元。

  陈盛迅速止损,把3枚全部卖出,损失超过6000元:“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以后再也不会尝试不懂的投资渠道了。”

  陈盛遭遇的这次价格下跌,源于央行公告称,已约见有关比特币平台负责人。目前,比特币价格涨跌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受国家政策及政府态度影响很大。

  肖磊告诉记者,比特币价格的大起大落难以避免,因为目前全球市场对比特币发展还非常不确定,有人坚信比特币会成为非常保值和稀缺的一种资产,也有人认为比特币仅仅是一轮炒作,最终将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这导致比特币很容易受到市场信心的影响,一遇到利好消息就迅速上涨,一出现利空消息就大幅下跌。”

  有人投入有人质疑

  区块链数据查询网站Qukuai.com的创始人张健将比特币产业链做了一个大致的总结,除了挖矿和交易,还有矿机生产、比特币钱包、支付、媒体等。

  他的书中提到,中国的“南瓜张”是专业矿机时代的开创者。这个本名张楠赓的工科男在2011年下半年推出了第一代FPGA矿机;2013年1月,又推出了首台算力更为强大的ASIC矿机阿瓦隆。

  现在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是蚂蚁矿机,它的制造商“比特大陆”同样是一家中国公司。

  在比特币诞生之初,许多持币者没有预料到未来的价值,丢币的故事比比皆是。挖币很容易时,李钢在笔记本电脑里囤了大约8000个币。后来电脑丢了,按照当前市价,这笔损失高达一亿。

  用来储存比特币的钱包服务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有网页钱包、桌面钱包、硬件钱包等多种钱包软件,成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层出不穷的还有比特币领域的媒体。这些媒体专注于报道行业资讯、普及比特币相关知识,成立于2011年的中文网站“巴比特”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比特币媒体,其收入来源是各业内公司投放广告。

  云币网CTO老猫曾在一场在线直播中说,比特币行业中,所有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能找到致富的机会——就好像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兴起淘金热后,“卖水的、做牛仔裤的、开饭店的、盖房子的、制造帆布的,都赚钱了”。

  他提到了一种门槛更低的行当——“搬砖”,即跨市场的对冲套利。由于市场热度、买卖状态不同,国内外各个市场币价可能不同。搬砖就是在低价的市场买入比特币,再到高价的市场卖出,赚取价差。

  老猫透露,国内某搬砖团队一年能有数千万的营收。

  在直播中,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向老猫询问前途。这位“导师”一口气历数了多处“掘金之地”——比特币量化交易工具、套利工具、交易平台自动交易工具、显卡及矿机优化程序、用户对接工具、爬虫工具……

  杨平拥有一家游戏研发公司,他告诉记者,他正准备开发一款比特币相关游戏,以挖矿原理为基础,展现挖矿发展史、矿机的更新换代,还原挖矿过程。如果可以,他还希望用户能够使用比特币购买这款游戏。

  闪电是一名职业比特币推广者。2016年,他写比特币的文章引起了一位圈内人士的关注,对方给了他一笔钱,希望他从事专职推广工作。

  闪电在微博、知乎、豆瓣等平台发布文章,去各地开办免费讲座,在微信群里直播,公众号几乎每天都更新……

  至于推广效果,闪电坦承并不乐观:“根本没人需要我推广。”

  他语气中带着沮丧,说绝大部分人对比特币有偏见,认为不是正面的东西,把他也当作一个传销骗子,就连家人也觉得他是“怪物”。经过长期的交锋,他已经“放弃抵抗”,不再解释了。

  这种“偏见”并非毫无缘由。此前多次,比特币以破坏者形象闯入公众视野。它曾是购买毒品枪支的非法网站上的通用货币,曾是用来洗钱、隐匿财产的地下钱庄新工具,还曾数度引发“庞氏骗局”、“传销”的公众质疑。

  王军说,某次一档电视节目邀请郎咸平谈论比特币,郎说这是一场骗局,“白给我也不会要的”。看到电视的家人赶紧给王军打电话,让他把比特币都卖掉。连相伴多年的女朋友也不能完全支持他,最近一直在催他卖币买房。

  不确定的未来

  在比特币行业“野蛮生长”的同时,我国针对比特币监管的政策法规寥寥无几,仅有2013年12月和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比特币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员工孙方江曾撰文称,由于我国对比特币的监管立法空白,加剧了其投资风险。

  他认为,我国尚未向社会公众正式发布比特币交易的风险提示,且比特币投诉处理机制尚未建立,投资者权益保护不够,如不采取措施,在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比特币交易风险可能向银行机构、支付机构等传统金融领域扩散。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法研究中心娄耀雄教授认为,由于我国电子证据法的立法滞后,电子证据的采集和真实性证明具有一定难度,比特币的证据资格和证据效力受到限制。

  由于比特币匿名性的特点,一直被质疑为洗钱提供了方便。美国国土安全部曾查封比特币交易所Mt.Gox的部分账户进行调查。财新网报道,在中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非法获利高达20多亿元人民币的伊世顿公司于2015年5月开始接触比特币交易平台,考虑使用比特币将资金转移出境,但未能成功。

  娄耀雄因此指出,比特币若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澄清和洗钱等违法行为的关系。

  同我国相比,其他一些国家的步伐似乎迈得更快一些。2013年,德国财政部声明,比特币与“私人货币”更接近,可以用来多边结算;2015年,英国财政部表示将制定数字货币行业的“最佳”监管框架;2015年,美国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发布了数字货币公司监管框架,从19个方面对比特币监管作了详细规定。

  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货币需要具备三种本质属性,即普及性、稳定性和清偿性。然而,目前绝大多数人连比特币是什么都不知道,且缺乏必要的监管、缺乏对炒作的抑制手段,价格高起高落。此外,比特币不像金银那样有内在价值,也不像纸币有国家信用背书,因此,“清偿可能性几近于无。”

  程实说,现在比特币还不是货币,未来进化为货币的可能性也正由于当下的炒作而受到致命打击。

  对于比特币的未来,李钢充满信心。他说,即使不是比特币,世界一定会需要一个未来货币,他会一直为此而奋斗,“这是更美好的人类未来。”

  老猫更看重的,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的发展。在他看来,区块链将会和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新材料共同构建未来的人类社会,“这个过程不可逆转,所以,比特币如何对我来说甚至是不重要的。”

 

  程实依然肯定比特币的价值。他说,比特币带来了新的思想启迪。比如,怎样加强货币发行的内在约束、削弱霸权货币的体系影响、尊重微观群体的货币权利、满足信息时代的货币需求、体现平等多元的货币精神。

  新浪财经讯 5月26日消息,经济学家韩志国近期多次对股市监管提出不同意见,部分言辞相当激烈。今日中午他发微博表示,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实在是太多太滥,市场已经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已被严重污染。从本质上说,新股发行是制度腐败的缩影,累积的是不断加深的系统性风险。上市公司的动机不纯;上市的捷径是财务造假;传统企业太多太滥;没有退市机制的大规模上市必然形成“肠梗阻”;违法成本太低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不惜以身试法。

  以下为微博全文:

 

  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实在是太多太滥,市场已经不堪重负,生态环境已被严重污染。从本质上说,新股发行是制度腐败的缩影,累积的是不断加深的系统性风险。1、上市公司的动机不纯。不是把上市作为新的发展契机,而是为了一夜暴富减持套现。2、上市的捷径是财务造假。一位已在IPO排队的公司员工昨天在我的微博上留言:看了承销商给他们公司所做的华丽包装,公司员工全部傻眼,这是我们公司吗?一旦上市解禁后,不管是什么价格,我们都要立马清仓套现,永远不再碰公司股票。上市公司都是这份德性,还谈什么“倒逼价值投资”,纯粹是地地道道的坑蒙拐骗!3、传统企业太多太滥。传统企业本来就属于夕阳产业,大多数没有多大的利润增长点,上市后就业绩变脸导致垃圾股遍地,与对上市公司的选择和审批息息相关。美国股市市值最高的前五家公司都是科技企业和IT企业,中国股市市值最高的前五家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和传统产业,市场的发展前景高下立判。4、没有退市机制的大规模上市必然形成“肠梗阻”,门槛过低的大小非减持约束导致大规模套现,市场的失血状况愈演愈烈,投资者的信心降至冰点。5、违法成本太低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及其负责人不惜以身试法,约束市场的法律法规不断被蔑视践踏变得毫无尊严。不尽快修改《公司法》和《刑法》,不重拳打击财务造假行为和践踏法律行为,投资者就永远是被割的韭菜,市场也很难树立起价值投资理念与趋利避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