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5月26日
不久前,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资金存管业务相关概念、业务规范等进行详细规定,明确了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实施标准,鼓励网贷机构与商业银行按照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开展业务。
4月1日,响当当与海口联合农商银行签订存管协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其后,响当当和银行技术团队精诚合作、攻坚克难,终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平台完成技术改造和端口对接,目前灰度测试正在进行中,并即将于近日与公众见面。灰度测试是由真实用户和真实资金操作进行。通过银行存管系统操作。会测试整体系统中是否存在问题。对系统整体的稳定性,流畅性等起到测试的作用。
众所周知,银行对于合作的P2P平台门槛很高,大部分平台都不符合银行的硬性条件,目前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的P2P平台屈指可数,在中国的网贷平台中占比极小。能顺利获得与银行合作机会的平台皆是行业内有实力、具影响力的平台。
银行存管业务上线后,响当当在安全性及合规性两方面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完善,率先符合了国家监管部门对于网贷行业的资金存管要求。每一位在响当当开设银行存管账户的用户,都会由银行提供一个独立的资金账户,只有本人通过密码确认,才能调配账户内的存管资金,从而更有效地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
响当当始终坚持资金存管,并不断根据最新监管要求,优化资金存管工作。未来,响当当还将在信息披露、风险控制、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上再上一个台阶,力求为出借人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服务体验。不断巩固生态壁垒,持续为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贡献力量。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5月25日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校园贷很快被人们所熟识和接受,大学生们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接受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容易轻信陌生人,信用意识较差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的相关群体性诈骗事件也频频发生。
利用校园贷诈骗的案件为何屡见不鲜?这些诈骗案件的背后,到底是哪些利益驱使大学生上当受骗?除了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大学生自身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2017年年初,吉林长春破获了一起利用传销方式逐级敛财的特大校园贷诈骗案。涉案学生达150多人,涉及12个省20多所院校。在本案中诈骗团伙先骗取大学生身份信息,借款到手后,再用身份信息更改校园贷网站上学生的用户名,使学生无法登录,从而制造“屏蔽贷款信息,借款不用偿还”的假象来愚弄学生,涉世未深的学生对此深信不疑,结果越陷越深。
针对校园贷诈骗,名校贷特推出公益反欺诈特辑系列栏目,揭露诈骗背后的真相,从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例出发,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值得警醒的地方,帮助大学生更加理性应对校园贷,从而保护自己、合理借款,避免被不法分子所欺骗。
在上述的吉林长春的案件中,诈骗团伙通过屏蔽贷款信息,打着“借款不用偿还”的大旗,诱骗大学生使用其个人身份信息在各大校园贷网站上贷款。
名校贷提示,“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打着免费旗号的一切借款行为都应该引起警惕。借钱不用还纯粹是借助大学生心中的贪婪和侥幸心理,诱导他们一步步掉入事先设下的圈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莫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另外,在本案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骗取大学生身份信息,再用身份信息更改校园贷网站上学生的用户名”,最终导致了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贷款信息,误以为真的不用还了。
名校贷提示,个人身份信息尤为重要,切忌随意泄露,一旦被不法之徒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大学生群体一定要理性的对待校园贷借款,千万不能贪图小便宜、不重视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校园贷诈骗。
名校贷公益反欺诈特辑系列将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的案例,揭露诈骗背后的真相,带你了解校园贷诈骗中常用的手法,让大学生真正摆脱诈骗陷阱,合理合法的使用校园贷。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5月03日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目前市场上的消费信贷需求持续旺盛。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蓝领人群消费金额同比增长9.8%,达到2.48万亿;在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中,2亿年轻蓝领人群是当前社会最重要的群体组成之一。群体本身的年轻化、收入有限的特征,决定了其消费需求的旺盛性和可持续性。此类群体消费意愿和需求强烈,在有意向通过小额借款进行短期周转方面,形成了拥有强特征的庞大人群。
“消费需求”+“信贷意愿”的双强结合催生了规模庞大借款需求的市场,而与这一消费意愿强烈的现象相悖的是,此类人群中能真正享受到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却屈指可数。事实上,在国内,信用卡的实际持卡人群只有2亿左右。对于经济收入有限的蓝领人群来说,由于传统征信数据缺乏,金融机构难以覆盖,信用卡覆盖率比较低,使得很多有消费需求和一定固定收入的群体普遍缺乏贷款渠道和相关途径,其小额短期的周转需求无法被满足。有需求却无服务的矛盾由此在传统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衍生。在这一市场大环境下,为了解决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等的困境、打破传统金融服务边界,麦粒贷应运而生。
作为专为蓝领人群解决短期小额借款需求的移动互联网借款APP,麦粒贷充分践行了“小”而“快”的原则。麦粒贷提供500-10000元小额授信额度,支持7-28天灵活借款周期,适用于每月有固定收入,但热衷提前消费的蓝领人群,满足用户的短期资金需求。此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周转情况,选择适合个人的借款周期,按周计息,随借随用。
值得注意的是,灵活借款、操作便捷的产品特性仅是麦粒贷提供优质服务的其中一环。同时,麦粒贷仍专注借款流程的打磨,不断突破创新。基于互联网体系和大数据风控系统,麦粒贷的申请为纯线上,完成了快速申请、高效审核、极速到账的全线流程。用户只需线上填写相关资料,即可快速完成注册;配合全自动后台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即可快速完成借款。
极速的审批体验得益于麦粒贷对于大数据风控技术的运用。据了解,麦粒贷通过应用大数据挖掘、人脸识别技术等黑科技,不断优化风控模型,实现3分钟在线评估额度,最快5s到款。通过申请者个人提交数据、第三方数据等的收集和集成,进行量化模型分析并给出自动化信审意见,从而实现快速借款,为用户解决消费金融需求。
科技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于借款人的诸多限制,18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大陆公民均能申请借款。随着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风控模型也将通过不断的数据累积和学习,持续提高其大数据风控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依托此风控黑科技,从手机注册、人脸识别、信息填写、确认借款等步骤,麦粒贷全面为用户打造了顺畅快速的借款体验。
据了解,麦粒贷自上线以来表现抢眼,迅速成为广大用户心中的口碑产品。良好的用户基础也为麦粒贷在个人信用方面的大数据累积做足了铺垫。金融大数据营销体系的构建,将为麦粒贷未来的市场竞争增加筹码,有利于反哺传统金融机构,补足传统金融数据体系的缺失部分,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助力实现普惠金融。通过运用金融科技的力量,结合创新的大数据营销体系,麦粒贷为有资金需求的消费者带来了极致的借款体验,更多有信用、有资金需求的蓝领人群消费困境也将在麦粒贷的极致服务中得以快速解决。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