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旅游城市的文旅盘一度因疫情而销售惨淡,如今外地客户正在回流中。

  春节前还是成交惨淡、价格“打骨折”,春节后便销量飙升、客人多到接待不过来,这是不少南方旅游城市的楼市现况。

  在云南西双版纳,有楼盘春节以来的成交量暴涨900%,大年初一封盘涨价,而超过六成的新房都被“东北老铁”买走。在广西北海,楼市成交量有了50%-60%的增幅,京津冀三地客户特别偏爱这个北部湾沿海城市。

  在疫情发生三年来,这些城市的楼市都经历了急速下挫,如今终于等来了旅游业的复苏,加上北方客户“阳康”后急剧攀升的健康养生需求,如今楼市“V型反转”正在上演。

  西双版纳:越是涨价越是大卖

  今年春节假期后,江苏女孩高薇额外休了5天年假,坐飞机到西双版纳旅游,她本以为可以错过人流高峰期,没想到酒店依然难订,就连在星光夜市拍傣族服饰艺术照也要排队,一直排到半夜12点才拍上。

  “我去泡温泉,一池子人里90%的都在说东北话,有一家东北人告诉我,他们已经在这住了十多天了。”高薇察觉到“东北老铁”们似乎特别偏爱西双版纳,即便春节假期已过,许多东北人依然滞留,久久不愿离开。

  因为在老家就从事房地产行业,高薇感觉到西双版纳的楼市也因大批游客涌入而躁动起来。在行车路上,她时常看到大幅路牌广告推介当地楼盘,有普通住宅也有文旅小镇别墅,不时听周围的东北人谈到去买房的事情。

  数据显示,西双版纳这座人口约130万的小城,仅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271.75万人次,同比增长555%。高薇的感觉也没有错,沉寂多时的西双版纳楼市,确实因为大批量的观光客到来而出现“V型反转”。

  “今年西双版纳的各楼盘从春节直到现在,都可以用‘燃爆’两个字来形容。”2月2日,某头部房企的西双版纳市场营销负责人王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疫情发生三年来,2023年的开春成了西双版纳楼市分水岭,所有的阴影、低迷似乎都一夜之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珍贵的信心和预期。

  “之前经历了三年的楼市下行,价格下跌、变着法促销打折。”谈到春节前的房价,王杰表示通常西双版纳新房均价在6000元-6500元/平方米,市场差的时候,4000多一平米也卖。

  虽然价格不断走低,但王杰所在公司卖得最好的项目直到春节前一天也就卖三四套。

  2023年春节前夕,随着北方游客的增多,不少楼盘的销售复苏了。王杰说,到了1月22日大年初一那一天,西双版纳很多楼盘都选择封盘涨价,这一涨就是1000元/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贵了10万,全城新房均价迅速达到7000元-7500元/平方米。

  越是涨价越是大卖,春节后至今,卖得好的楼盘一天能卖三四十套,单日签约总金额可达1000万元-2000万元,“我们某个比较火的单盘1月份签约金额达到3个亿”。

  根据公司对客群的统计,王杰表示,超过60%的房子都被东北三省游客买走。

  “今年东北特别冷,他们一落地云南感觉就会特别好,在版纳这个季节就像夏天,有东北客人一下飞机就直奔售楼处买房。也有客人自己签约一套之后,再跟东北老家的亲人打视频电话,视频那头的人虽然身在东北,但一听说版纳的气温特别好,当即也决定订下一套房子。”

  王杰回忆,过去房子难卖的时候,他们需要主动联系东北那边的渠道公司,做推广、组织看房的活动,才能吸引来一些买房客,但如今东北客人源源不断涌进售楼处,人头攒动。

  广西北海:成交火热但价格未涨

  吉林人吴恒一直想给70多岁的母亲买一套南方养老房,今年春节期间带着母亲到南方旅游城市走了一圈。吴恒的母亲首先否定了三亚,因为房价和物价都太贵了,接下来就在西双版纳和广西北海之间犹豫不决。

  毫无疑问,西双版纳的气候条件优越,冬天温暖又不潮湿。而今年春节前北海遭遇了寒潮,显得较为湿冷,不过这座北部湾沿海城市胜在房价、物价都低。

  虽然不如西双版纳楼市火热,今年春节以来,北海的楼市也终于打破僵局,成交量出现了明显涨幅。

  “整个北海楼市成交量有了50%-60%的增幅,成交的最高峰是大年初三、初四、初五,春节假期结束后,我们的楼盘依然有每天7-10套的签约量,未见下滑,日均到访量达到50组。”一家TOP3房企北海市场的营销负责人成锐对第一财经表示。

  和西双版纳不同,来北海购房的东北人并不占多数,河北客群占比最高。

  成锐表示,经过对成交人群的分析,他们发现广西本地客群占比在46%,外省客群占比54%,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房子仍是本地人在买,其中不乏返乡置业人群。

  在外省客群中,来自京津冀的客人最多,其中河北省购房者占比达到8%,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客群来自陕西、甘肃以及川渝。

  贝壳找房App显示,目前整个北海销售量最高的楼盘是碧桂园(2.78, 0.08, 2.96%)北海阳光,记者从该楼盘营销人员处获知,1月份碧桂园北海阳光共成交洋房152套,签约额达到6978万元。

  疫情发生后三年来,北海的房价经历了明显下跌。“近2-3年来整个市场有35%-40%的价格下滑。”成锐说。

  以北海城东一楼盘为例,2019年首次开盘时新房均价超过8000元/平方米,到2022年甚至降到了“5字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北海新建商品住宅房价指数环比已经下跌16个月,二手住宅房价指数环比连续下跌17个月。

  尽管春节以来北海楼市渐有起色,但价格并未见涨。“目前处于有量无价状态,价格跟之前还是差不多,个别楼盘涨1%-2%。”成锐说道。

  同样因旅游带旺楼市的,还有海南三亚。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开始,三亚新房找房热度开始攀升,12月疫情封控措施放开后,三亚游客剧增,12月找房热度大幅增长,涨幅达到55%。2022年12月,三亚新房项目共计90个,环比增加3.6%;在售均价31000元/平方米,环比微涨0.04%。

  不过三亚楼市的热度也不比西双版纳。根据海南楼盘网,2023年1月份,商品住宅成交备案733套,商办产品成交备案105套。这与海南仍在实行“全域限购政策”有很大关系。

  2018年4月起,海南宣布实行房地产全域限购,非海南省户籍居民家庭在新增限购区域购买住房的,须提供至少一名家庭成员在海南省累计24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此前已实施限购区域则需要提供60个月,三亚就属于外地人买房需要60个月社保的区域。

  由于在购房资格上没有放松,三亚的找房热度要转化为真正的楼市购买力还是比较难的,春节期间有部分商办公寓项目反而迎来一波行情。

  展望后市:最低谷的时候已经过去

  同样是南方的旅游胜地,也有一些城市尚未因为旅游回暖而带动楼市。

  根据王杰的观察,在云南,昆明、腾冲等地楼市就没有发生波动。为什么偏偏是西双版纳迎来楼市爆发?王杰认为,首先是西双版纳的气候与环境更加优越,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是国内除了海南以外冬天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同时,西双版纳还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其次,西双版纳的房价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省会昆明的新房均价基本在14000元/平方米,几乎是西双版纳价格的两倍,大理州达到12800元/平方米,而腾冲的房价则是7000元/平方米,是西双版纳今年涨价后的价格。相比这些地方,在西双版纳买度假型“候鸟房”的性价比更高。

  此外,西双版纳经营文旅楼盘多年,当地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打法”。据王杰介绍,西双版纳跟当年的海南有点类似,出现了“全民推房”的氛围,比如游客打的士时,出租车司机会问要不要去看房,旅店或餐厅服务员也会热衷于带看房。

  对于北海楼市为何能热度上升,成锐则认为,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烘托气氛的结果,包括春节返乡置业、春节旅游火热、楼盘积极营销等。

  展望后市,王杰认为“市场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整个大趋势一定是向好的,接下来2月份有望继续保持热度,但对于5月份以后的情况他认为应保持谨慎。“和别的城市不同,5月-10月是西双版纳的淡季,这里的气温会一直在37摄氏度至40摄氏度,体感并不舒服。”

  成锐也表示很难说市场将一直好下去,“主要得观察2月-3月的成交情况,在没有春节那些因素的情况下,还能不能继续跑量”。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高薇、吴恒、王杰、成锐均为化名)

  在购买防疫物资的过程中,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家用制氧有必要配备吗?有基础病的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可以在家吸氧呢?一起来听听医生的解答。

  通常情况下,在呼吸科有两种疾病,医生可能会建议家属给患者买制氧机——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严重的间质性肺病。医生提醒,在不缺氧的情况下,吸氧其实没有太大的帮助。如果病人确实缺氧,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低,如果情况允许,应到医院就诊,而不是自己在家里吸氧缓解。

  对于家里本就有制氧机的患者,在感染新冠后,也不是必须把氧气调到最大。对于有间质性肺病的患者来说,氧气流量调大一般没有问题,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平时一般只需低流量吸氧,他们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氧流量不要立即调得太大,因为缺氧完全纠正后,可能会引起二氧化碳升高,导致病人出现意识淡漠、精神萎靡等表现,也称为二氧化碳脑病,所以不要随便调整患者的氧流量。

 

  除此之外,可以根据情况在家里备一个指夹式血氧仪,有基础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可以监测血氧饱和度,如果相比正常时出现明显下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疗力量比较紧张的时候,符合条件的患者经过医生的指导,可暂时在家里吸氧观察。

  这几年一直在感叹父亲一天天变老,但看到他的病历本时,才真正意识到老不是他眉头上皱纹变沟壑,是老年病反噬身体的讯号。由此说服他戴上智能手表,学会检查身体,成了我和我妈每日唠叨的必修课。

  但我心里清楚,智能手表的监测只能辅以参考。二来像父亲这种一言堂的性格,学习智能设备的痛苦堪比让他戒烟。所以看到 OPPO 新出的首个家庭智能健康概念产品 OHealth H1 时,我极想拿来做个试验。

  在一个设备上,能完成体温、心电、心率、血氧、心肺音、睡眠六项数据监测,比一般家庭检测仪更实用吗?而对比我父亲抗拒的智能手表,它医疗级精度的监测又有何区别?以及这样新型的概念产品,会不会又成为他的下一个学习痛苦?

  好看,手感温润的监测仪

  如果不是开了上帝视角,你很难将它跟监测仪联系在一起。

  皎白、圆润、光滑,三个词就是我对 OHealth H1 的初印象。通体的白色与弧形的背面,监测仪整体看起来像妙控鼠标,又有点像肥皂。

  OPPO 很擅长在简洁的设计之上增加细节,在视觉和触感上实现双重质感提升。同样在 OHealth H1 本体的白色外壳上,加了一层类似透明亚克力的材质,增加视觉质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手感。

  光滑的背面和弯曲的边缘搭配,握持感非常顺滑,有时候我会错觉自己拿了一块润玉在手里把玩。

  体积方面,从上图的手持来看,OHealth H1 不能说是小而是精巧。

  整个监测仪不足巴掌大,搭配上触点式充电底座,收纳不用放在药箱中,摆放在桌面即可。另外白色是家居搭配中不易出错的颜色,放在床头或是桌面,不会是个突兀的存在。

  在充电板的底部,预留了插线凹槽位,放在平面位置非常方便。

  在 OHealth H1 上的按键非常稀少,侧边白色键便是开关。启动监测仪后,正面有块电子屏随机亮起,屏幕会显示当前测量的项目、进度和部分测量结果。

  借由 OPPO 智能穿戴这些年累积的技术优势, OHealth H1 把传感器监测、数据管理也应用了起来。测量结果的实现,是靠屏幕的正上方的一系列传感器。

  例如由顶部的 ECG、PPG 传感器以及两侧的 ECG 电极,负责心电、心率、血氧的测量。中间的体温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负责体温测量。还有最大的圆心电子听诊器,则用来听心音或是肺音。

  从外形上看,OPPO 的首个家庭健康监测仪把仪器做出了全新的形态。但也因为过于新,使用它前最好是研究一遍使用指南,否则很难一次就摸索到它的正确用法。

  不过当我真正用起来时,发现监测仪的测量方式很容易记住,甚至比传统的监测仪更简单些。它可以直接用本体独立测量,也可以配合 OHealth app 进行使用。

  本体测量时 OHealth H1 会出现语音提示,告诉我下一步要做什么,如何正确测量。手机 app 测量时,每一项功能也会有直观的图示方法,像我老父亲这样有学习障碍的用户,就适合跟随着 app 演示来自我测量。

  如果是家庭中多人使用,最好是配合 OHealth app 测量,app 中建档家庭成员后,可以各自记录每个人的测量数据。

  以往的监测仪大多都是单一功能,要测体温就拿出体温计,要测血氧就弄血氧仪,要听心肺音的话…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其实并不懂听心音,即便听到了也并不懂如何使用。

  OPPO 健康带来 OHealth H1 的意义就在于此。

  高度集成化多个家庭常用的监测仪功能,无论是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还是最基础的物品收纳上,都会有 1+1>2 的效果,同时跟手机应用有所联动,就意味着监测到健康数据,虽然用户看不懂,但可以接通到能读懂并给出健康建议的医疗端。

  好测,上手简单检测更快一步

  拿到手我最先尝试了体温功能,它跟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的原理相同。在额头 2cm 左右悬停几秒钟,就可得出测量数据。

  因为近期的特殊情况,体验的当天我就给编辑部的同事挨个测量了一遍。这时候非接触式测量就展示了它的优势,不跟皮肤直接接触也尽可能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有时测量估不准距离,监测仪离额头太远,OHealth H1 会有语音提醒测量失败,让我调整距离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测出,在显示屏上显示结果。

  测量心电、心率和血氧时,一只手持握监测仪包裹两侧的电极片,另一只手的拇指填入顶部的 ECG、PPG 传感器即可。

  虽然这些数据在智能手表上也可以监测,但 OHealth H1 监测仪的精度有所不同。

  在传感器组成中,OHealth H1 上负责采集心电信号的 ECG 电极片更大,由此当我测量时,手与电极片的覆盖面积更大,心电信号更清晰,这也意味着在房颤、室颤的检测上准确性更高。

  信号质量更好带来比较直观的结果是,OHealth H1 的心率提示区间有更多细节。

  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对于患病者而言也尤其重要。

  还是以我的老烟民父亲为例,父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患病者的呼吸功能会有所下降,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很可能发展成肺气肿,由此冬季敏感期母亲会督促他勤做血氧检查。

  智能手表的血氧检测只能作为参考,为了应付冬季的特殊时期,家里还是购入了血氧仪。因为血氧仪包裹手指更严实,测试数据也就更为精准。

  而 OHealth H1 的医疗级精度也可以应对父亲的状况,另外功能多合一也省去了要买多个设备的臃肿。家里全部成员,只要一个设备就足够。

  像父亲这样的吸烟人群,肺部也有不少毛病。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但每次听他咳嗽时的浓痰音依然让人揪心。索性借着 OHealth H1 的心肺音听诊,一并试试。

  心肺音听诊需要配合耳机、手机应用一起使用,app 上展示了监测仪需要贴紧的身体部位,在比较安静的环境戴上耳机能听到肺部呼吸的声音。

  虽然我对听诊音没有医学判断,但能听到老父亲的呼吸声还是蛮厚重的,而我呼吸声相比之下轻盈一点。OPPO 未来还会与三甲医院合作,如果想知道有无病变,用户可以直接在 app 端求助三甲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监测仪听诊的记录,给出相应的健康建议。

  不过 OHealth H1 目前还是一款概念产品,与医疗端的打通还在搭建中,因此我没有体验到付费问诊。

  但我还蛮期待这项功能的开通。今年 3 月我生病后,与母亲聊微信收到几张求诊截图才知道,身体一旦有点小毛病她会有网上求医的习惯。

  如果父母想在线上求医,作为子女我更放心父母能用科学测量的数据,求助更可靠的网上渠道。一方面线上求诊时,医生判断能有所依据。另一方面,靠谱的渠道也能减少父母掉入网络医疗诈骗的可能。

  最后一项睡眠测量功能,是我最看好的功能。即便戴着智能手表已有 5 年,但我一直拒绝佩戴智能手表睡觉。手腕上的异物感是最重要的原因,而 OHealth H1 就是无打扰式的睡眠监测。

  可惜的是,睡眠检测在我体验的这台设备上还没有,只能浅尝整个检测的流程。

  六大生命健康体征数据之外,血压也是极重要的一项数据。 OHealth H1 虽然本体不支持测量,但是 app 可以跟欧姆龙血压计的连接,测量后的数据会集成在 app 中,方便持续记录或者直观展现给医师。

  OPPO 想做的是‘预防型医疗’健康

  即使还不是一款量产的监测仪,但以 OPPO 这几年在可穿戴产品上的技术积累,OHealth H1 作为一款形态创新、颜值好看,监测体验对家庭用户非常友好的监测仪来说,很耳目一新也值得期待。

  在发布 OHealth H1 的 INNO DAY 2022 上,入局健康的 OPPO 也为此专门成立了健康业务品牌 OHealth 。除了继续完善 H1 监测仪的功能之外,联合南方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打通医疗端也是接下来的计划。

  如果推进顺利,OHealth H1 将会成为一台医疗级精度设备监测+专业数据管理+远程医疗的监测设备。

  其实以这几年的环境来看,大家对于关注自身的健康重视了不少,像是体温计和血氧仪也成了不少家庭的药箱标配。毕竟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很难,但从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入手,门槛不高。这些监测花费的成本不高,主要还是在于能喂自己一颗定心丸。

  像我们办公室里的编辑老师,有不少人在用各自戴的智能手表监测着身体的健康数据。用他们的话说:

  有机会预防总比只能硬扛好

  而使用监测仪的目的,其实与我们用智能手表检测身体数据一样:预防为上。

  OPPO 健康想要做的,正是如此。

  也许需要监测仪的用户,有像同事一样的职场人,需要时常关注身体,利用检测数据及时调整状态来预防疾病的;也可能有像我父亲这样,身体已经有疾病的中老年,可以时刻预防病变或加重的;或许还有对身体状况有所疑虑,想要线上求医寻求解答的。

 

  无论是哪一类,提前预防也好,求医问诊也罢。只要产品能管理好健康,就是科技该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