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博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后

  又到了吃桃子和西瓜的季节了,在炎热的夏季,吃个爽口的西瓜和桃子真是让人觉得美滋滋的。

  不过,最近朋友圈又出谣言,内容指出:“千万记住桃子和西瓜不能一起吃,会产生剧毒”。看到这,吓得小编拿着的桃子,掉到了地上。

  这是真的吗?西瓜与桃子到底能不能同时食用呢?在食用这些水果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有哪些食物不能同时食用?需要我们现身来辟谣了!

  西瓜和桃子同食会中毒?

  这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

  许多人都发现自己曾有过西瓜与桃子同时食用的经历,但是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

  其实,从食品成分的角度来说,这也是一条绝对的谣言。西瓜和桃子都含有丰富的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但其成分中都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两者也不存在任何反应后会产生剧毒的物质。

  因此二者同吃,不存在产生剧毒致人死亡的可能。

  这一谣言从何而来?

  可能因为夏季天气炎热,许多人为追求口感的清爽,将西瓜与桃子冷藏后再食用。

  冷藏后的西瓜和桃子对脾胃的刺激很大,易引起腹胀、腹泻,从而让人产生“中毒”的错觉。

  此外,桃子中糖分高,常温下储存极易发生腐烂变质。而西瓜中含有大量水份,许多人在吃不完一个西瓜的情况下,会将其余的西瓜放入冰箱储存,若储存不当,也易造成西瓜中的细菌滋生。若食用了此类变质的西瓜、桃子,也很容易造成身体不适。

  如果食用了西瓜和桃子之后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那并非是它们本身的错误,可能是你的肠胃太过脆弱。

  食用西瓜和桃子时应该注意什么?

  不宜多吃

  尽管这两种水果可以同时食用,但是都不宜多吃。

  桃子中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及胶质物质,少量食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但如果吃的太多,容易给肠胃造成累赘,导致肚子痛、拉肚子,因此最好不要过多食用。西瓜吃太多也容易造成腹泻症状。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人每日的水果摄入量在250-400克之间最为适宜,切不可一次大量食用。

  糖尿病患者慎食

  这两种水果的糖分都较高,也不适宜糖尿病患者过度食用,并应该在控量的同时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过敏者慎食

  少部分人对桃子过敏,却由于症状较轻而不自知。桃子过敏轻则会导致嘴角发红、脱皮、瘙痒,重则会引发休克。对桃子过敏的人群,在发现轻度过敏时,应停止食用,并用清水冲洗脸部、手部。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则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总体来说,大多数的食物都不存在“相克”现象,有些人食用后出现不适的症状,绝大部分是由于食物变质或者错误的食用方式导致的肠胃不适。而对于其余少量成分的确存在相克成分的食物,一起食用是否会导致中毒,关键还是要看食用的剂量,正常情况下食用并不会导致人体中毒。

  水是生命之源,或许你知道水对身体血压的影响,但血管就像水管一样,由于血液的“浓度”,如脂肪、胆固醇等,而出现“铁锈”或“垢”沉淀。合理补充水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患有高血压,再加上水分的摄入不足的话,首先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的粘稠程度也会有所增加,另外还会使血容量不足,这三个条件加起来容易引发脑血栓的形成。但喝水也不是越多越好。那么高血压患者要怎么喝水呢?

  高血压患者喝水守则

  1、每天喝水不要太多

  高血压患者应科学合理饮水,合理补充水,喝水采取少量多次。饮水过少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血药浓度升高、血液粘度升高,容易引起脑血栓形成。但有人不是水越多越好。过度喝水,尤其是同时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引起水和钠潴留,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反而使血压升高。

  2、水温不可过热或过凉

  水温过高,容易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加速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而太凉的水易使胃肠道的血管受到影响和收缩,反射引起心脑血管的收缩,导致心脑供血不足。

  3、喝水时注意补充矿物质

  出汗多时还需补充适当盐分,尽量不喝纯净水。矿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茶水中矿物质含量也较为丰富,但最好喝清茶、淡茶。

  高血压患者饮水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上午9点到10点是高血压发作的高峰时间。 原因是大多数人夜间很少有饮水习惯,但人体新陈代谢没有停止。水分从呼吸道、皮肤、尿液等各种通道损失很多,使体内水分减少,造成血液浓缩,影响血液循环,引起头晕、眩晕、心悸等。 特别是老年人伴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硬化,喝水过少,会增加血液粘稠度,易形成脑血栓。

 

  为避免上午九时发生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晨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并预防脑血栓和心肌梗塞。在正常情况下,对于高血压患者,在严格限制钠摄入量的基础上,饮用水应在每天1500〜2000毫升。

  夏季,人体进入了养护心脏的好时候。按照五行归属,夏季和心属性均为火。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不管是脾胃的腐熟运化还是肾阳的温煦蒸腾,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中医养心中的 心 ,与西医所谓的 心脏 意义不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嵩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里的“心”,一方面约等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血管系统,中医有言“心主血脉”;另一方面,还指情致、心情,所谓“心主神明”。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高温的气候容易让身体不适,心情也容易烦恼、郁闷。适度地调节情致、舒畅心情,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所以,夏季养心的关键是避免伤“心”。王嵩说,夏季养心的第一要义,就是要避免熬夜。尽量不要在晚上吃宵夜,12点钟之前就入睡。其次,要多补水,避免血液粘稠度的提升。

  北京同仁医院传统医学科陈陆泉提醒,养心不妨每天做做养心操。

  每天做做养心操

  可以抽空做做养心操,有些心脏病的患者问我养护心脏的方法,我都会把这套养生操教给他们,利于心脏的休息和舒缓。

  先将两手掌心的劳宫穴进行对搓,搓个3~4分钟,使两个掌心发热即可,这对调理心脏机能很有好处。搓热掌心后,将双手合十,让手掌的大鱼际从上往下按揉胸口两乳之间的膻中穴,搓个五分钟,使膻中穴局部发热,有助于有宽胸理气,调节心肺。搓完膻中穴后用掌根,再由膻中穴向下推,两手交替,共推5分钟,能起到理气的作用。一套操坐下来只需要十五分钟左右,非常方便。

  煮粥放点酸枣仁

  酸枣仁是一味宁心安神的好食材,熬粥时放点有助于养护心脏。从药店买点酸枣仁,每次熬粥时加个20、30克就可以,睡眠不好的人,还可以配合放点莲子,清心安神。

  此外还可以熬点荸荠水,化解身体的油腻、疏解瘀滞、清热利咽,有助于凉血解毒,对心脏的养护也能起到辅助保健的作用。将10~15个荸荠削皮后,加入200毫升水,将荸荠煮熟后即可,荸荠水煮好后稍稍晾一下,再放点蜂蜜就可以喝了。

  突然不适巧缓解

  初夏气温开始升高,有的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有一个能快速缓解的妙招,就是点按手腕内侧的内关穴。我曾经接诊过一位20多岁的年轻患者,他是一位摄影师,经常外出熬夜喝酒,结果有一天心慌得厉害,到医院确诊为室性早搏,找我帮他进行针灸治疗来缓解。

 

  我告诉他,如果回家后出现心慌症状时,就点按内关穴,每天每边点按5~10分钟,或是一天做个4~5次,能有效帮助缓解心慌症状,他做了两周就感觉好多了,现在也一直坚持,他对我说,经常这样点按内关穴,觉得心脏很舒服。所以有类似症状的患者,不妨也试试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