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3年1月19日
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孙红丽)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问,春节期间餐饮聚会多,该如何注意合理膳食,保持身体健康?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春节期间比其他时间吃的更丰盛,有几点注意事项建议大家关注:
第一,尽可能不要暴饮暴食。无论食物多美味,尽可能做到食不过饱,每餐七分饱,对于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尤其应该注意。
第二,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的进食节律和时间,饮食、进食同样有生物钟,尽量不要有大改变,春节期间不要太随性进食,还是尽量保持一日三餐或者少量多餐的原则。
第三,春节期间不可避免会喝一些酒,有几个方面要注意:一是尽量少喝,尽量不喝高度的烈性酒,可以选择低度酒少量喝。二是儿童、老年人、孕产妇,还有慢性病、血糖血压血脂波动大控制不好的朋友,尽量在春节期间不喝酒。
第四,尽量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或者烹调方法,比如过于辛辣刺激。还有一些油煎的方法,或者烧烤,过多盐分、油脂摄入肯定会增加健康的风险性,食物尽可能保持清淡,可以比平时稍微丰富一些,但是不要过。
-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2年12月30日
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
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学校新型冠状
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我部研制了《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并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同意,现将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教育部代章)
2022年12月27日
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为科学高效统筹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持续保障学校正常秩序,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
高等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对校内重点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核酸或抗原检测。除跨地区返校入学外,高等学校师生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健康查验办法,由属地或学校征得属地同意后作出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和当地条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师生筛检、轮检、抽检等适宜的核酸检测,师生出入校门无须提供核酸证明,其他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须提供核酸证明。
二、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
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期间,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高等学校可实施分区管理。高等学校校内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疏散人员措施。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出现感染者后,由学校所在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出现感染者后,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
三、增强校园疫情防控能力
学校所在地疫情流行期间,多方协同防范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指导支持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建设学校健康驿站,按照在校师生人数和防疫需要科学确定床位数,配备足量医护和服务保障人员、医疗药品和器材,根据需要为校内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创造相对独立的住宿条件,并提供临时健康监测或适当对症治疗等相关服务,在校园宿舍区等学生聚集区域开设发热诊疗点,提供快速便捷医疗服务。高等学校校医院要统筹管理全校医疗资源,创造条件设立发热门诊和隔离就诊区,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公布热线电话或在线服务窗口,提供师生医疗咨询服务。中小学校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培训,配备必要的医疗药品,设置师生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师生提供临时留观,并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回家。
四、健全专业救治绿色通道
学校属地卫生健康、疾控和教育等部门支持校地协同,建立学校与相关医院的稳定对接机制,协调属地医院包联学校,安排医院医护人员驻校共同工作,健全将校内有关病例转至相关医院专业救治的绿色通道,按照分级分类收治原则,细化校内感染者分级诊疗办法,普通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转诊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医院。
五、做好师生健康监测
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师生健康监测,师生入校时测量体温,发现发热症状师生及时采取留观等相应措施。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师生,不得带病到校工作和学习。会同社区开展师生中重点人群健康调查,及时建档立卡,开展健康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晨午检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等,提高疾病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
六、加强学校物资储备
学校按照人口总数的 15—20%动态储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人口总数较多的学校可酌情增加。储备足够的口罩、消毒用品、安全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防疫物资要保有1周以上的储备量,建立稳定保供渠道,保证应急情况下足用适用。一旦校内发生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属地要优先保供学校生活物资与防疫物资,优先救治有特殊需要的校内感染者。
七、改进校园公共卫生
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和多病共防。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保持教学区域、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空气流通,尽量减少使用无自然通风的室内密闭空间。校舍入口、楼梯入口、电梯入口等位置摆放消毒用品,人员进出时做好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通过适当减小班额,加大桌椅间距等方式,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学校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场所的人员管理,从严管理大规模人员聚集活动。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八、完善师生服务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引导师生正确认识防疫政策措施,增强士气和信心。省、市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完善常态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落实师生反映问题台账制度,限时解决反馈,满足师生合理诉求。鼓励学校为师生发放健康防疫包,摸清生活困难和身体健康有特殊需要的师生底数,建档立卡,跟进服务,并建立兜底帮扶机制。按照属地疾控部门部署组织开展师生疫苗接种,保证老年教职员工和低龄儿童接种率和安全,努力做到“应接尽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化解学生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九、强化各方责任落实
落实属地责任,制定中小学校、幼儿园核酸检测等策略,领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统筹解决学校疫情防控重大问题;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指导学校疫情防控,支持学校健康驿站建设、医护人员培训、医疗物资储备以及重大风险处置,建立校内有关人员转至相关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行业管理责任,组织制定实施本地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时协调解决学校疫情防控困难与问题,加强日常指导、督促和检查。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发挥校医院(卫生室、保健室)会同多部门力量的学校健康管理中心作用,建立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明确分工,加强管理,推动相关措施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确保师生身心健康,保障学校正常秩序。
本方案适用于高等学校(含高职)、中小学校(含中职)和学前教育机构,其他有关教育机构可参照执行。
-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2年12月29日
记者 张铃 孩子感染奥密克戎和成年人有什么不同?家长如何做新冠患儿呼吸道症状护理?如何安全用药?3个月以下小婴儿如何应对新冠感染?
12月28日,在由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主办的儿童新冠防护和诊治科普讲座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医院的医生针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
以下内容整理自该科普讲座:
五种情况要及时送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
感染后的孩子,出现以下五种情况要及时送医:小于三个月的孩子;连续高烧三天以上的;精神萎靡不振的;呕吐明显的;家长判断不了的其他情况。
今年上海新冠肺炎打保卫战时,我在方舱待了三个月,我看到的是轻症和无症状混在一起,比如如果说80-90%都是无症状和轻症,事实上这其中九成左右都有症状,只是有症状轻重之分。总体上成人症状更重。
儿童感染后,发烧主要在前三天,4-7天关注的重点是呼吸道,相关的咳嗽、流鼻涕、鼻塞,可能还有消化道的呕吐腹泻等。
这一次感染后,孩子的咳嗽比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更严重和刺激。新冠攻击了呼吸道的黏膜并造成损伤,恢复需要十天左右。现在都在疯抢咳嗽药,其实普通的中成药止咳药针对新冠的效果会差很多,一般我们用中枢性或外周性的镇咳药,同时还要联合其他药物。
孩子鼻塞比较严重时,可以改变睡眠的体位,侧卧后会有一个鼻孔是通的;可以把枕头垫高一些;可以倒一杯热水,孩子的鼻子在杯口初吸入少量热蒸汽,持续2-5分钟,就可以很快减轻症状,但要小心烫伤。
有的口腔咽喉疼痛很明显,比如“刀片嗓”,成人更多,儿童较少。这种情况可以用药缓解疼痛;可以多饮水,这有助于缓解咽痛,让咽部黏膜保持湿润,一定程度上稀释痰液,有利于粘稠痰液的排出;可以用高渗盐水漱口,取啤酒盖大小的盐放入250毫升的温开水中溶解,就可以配置成高渗盐水;可以吃润喉糖、润喉剂;可以局部冷敷,比如适当吃雪糕可以减轻肿胀,有止痛效果;可以按压合谷穴,这对头部和面部的疼痛如头痛、咽痛、牙痛都有效,很简单,食指拇指张开,两者的交汇处就是合谷穴,按压20-30次即可缓解疼痛的症状。
别把孩子当小白鼠
中国药学会儿童药物首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李智平: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给孩子用药。不推荐使用成人药,因为有一些成分在儿童中是禁用的,还有一些做药的辅料在儿童中也是禁用的。有人觉得自己用了药很好,稀里糊涂掰成四分之一给孩子用,这是不行的,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非常危险。
不要过量囤药,且要保管好药品,孩子可能因为好奇偷吃。退烧药备一瓶就够了,再备点口服补液,备一种抗过敏药。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荐备不同的药,小小孩可以是滴剂、口服液,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是颗粒剂或粉剂,再大一点的可以是片剂或胶囊。不推荐栓剂,因为家长很难根据不同年龄段来掌握剂量。
退烧药推荐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剂型都有很多,给退烧药要间隔4-6小时,24小时内不能超过4次。我个人更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因为这个药2个月以上的孩子都可以使用,布洛芬是6个月以上可以使用。
两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即有多种成分的感冒药。而且不能几个感冒药一起吃,会对孩子产生比较严重的副作用。
对于咳嗽,两岁以下的孩子,我们推荐家长用一些蜂蜜镇咳,其他用药需要在药剂师指导下使用。不要吃消炎药、抗菌药、抗病毒药,因为没用。网红药用不用?不用,因为药都有严格的使用指征,不要把小孩子当小白鼠,可能产生较严重的毒副反应。
3个月以下小婴儿如何应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夏红萍:现在没有证据表明母乳中含新冠病毒。如果已感染的妈妈亲喂,要佩戴好口罩。
小婴儿感染后的表现跟大孩子有些类似,有发热、咳嗽、气促、呕吐、腹泻等,很重的国内有报道过呼吸衰竭、呼吸暂停的案例。但小婴儿的症状不是那么典型,比较隐秘,他全身太薄弱了,反应较低,需要家长仔细观察。
如果小婴儿近期有发热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小婴儿住院后,会常规排查其他病毒或病菌的诊断,目前还没有用抗新冠药物的循证依据,但会有对症治疗。
如果是低于38.5度的低热,一般不需要退热药,我们会给小婴儿一些可以提高其舒适度的处理,如衣服和包被可以松一点,别穿太少。家长会很紧张,怕宝宝烧坏脑子或烧出肺炎,其实低热对宝宝没有特别的损伤,体温升高有一定好处,可以阻止病原菌或病毒的生长,增强免疫功能。
小婴儿发生重症感染有一些高危因素:日龄越小风险越高;有手术、感染、先天异常或其他慢性疾病;三天内用过抗生素。
如果发现宝宝奶量减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哭声不如平时响亮,或对刺激反应差,或发热较高、咳嗽不退、哭闹明显,都是需要就诊的要点。如果宝宝不吃不哭不动,其实病情就已经很重了,家长不可以拖到那么晚再送医。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