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已在2022年12月31日画上句号,然而受到数量庞大和审核过程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截止目前有关新能源补贴的清算工作还远未结束。

  近日,工信部发布通知称,按照相应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申报的文件要求,工信部开展了2021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和2021-2022年度补助资金预拨测算工作,并将结果予以公示。

  公示显示,此次清算共涉及50.2万辆,其中2020及以前年度的新能源汽车7.5万辆,2021年42.7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共计售出352.1万辆新能源汽车,此次清算42.7万辆,再加上今年3月清算的157.4万辆,该年度共计已清算200.1万辆,占总销量的56.8%。

  从目前的进度推算,明年3月工信部才能完成2021年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清算工作。

  预拨资金:比亚迪高达49.8亿元

  资金层面来看,此次清算的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助拟预拨资金为157.3亿元,减去此前待扣回预拨资金90.4亿元,涉及到的相关企业应得还能拿到补贴资金66.9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应得预拨金额并不代表此次清算中车企的应得所有金额,实际上拟预拨资金更能反映车企能获得补贴的情况。

  根据车企进行汇总整理后,按照顺序来看,此次获得补贴最多的是比亚迪,金额为49.8亿元,在总金额的占比高达31.7%。

  的确,尽管2021年比亚迪的发展势头不像今年这般高歌猛进,但在秦PLUS DM-i(配置|询价)、宋DM和唐DM(配置|询价)等插混以及秦PLUS EV、汉EV(配置|询价)和元EV等纯电车型的共同努力之下,彼时它以59.9万辆摘得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桂冠,再加上还有少量补贴金额更高的商用车,是以它的补贴总金额大幅领先身后特斯拉。

  得益于Model Y的快速国产和销量的迅速增加,Model 3也持续发力,2021年凭借着48.4万辆,特斯拉继续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季军。因此,作为我国的另一大新能源巨头,此次特斯拉补贴金额也达到19.46亿元,不及比亚迪,可远远高于吉利和江淮汽车等企业。

  虽无法与前两者相比,但在帝豪EV、缤越PHEV、几何A、几何C、领克06以及极氪001等车型的推动下,2021年吉利汽车(包含吉利、几何、极氪、睿蓝和枫叶)的新能源乘用车售出8.2万辆,也是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领军者之一,而且旗下的新能源商用车也有一定的体量,使得此次吉利汽车补贴总金额达到11.48亿元。

  广汽乘用车拟预拨金额能达到10亿元以上,主要是因为旗下的埃安品牌是2021年新能源细分领域的黑马之一,全年销量达到12.0万辆。

  至于江淮汽车拟预拨金额能超过小鹏、哪吒和长安等车企,则是因为帮蔚来代工,2021年后者的销量为9.1万辆。根据此次公布的2021年清算审核车辆信息表,江淮汽车的近6亿元中的大部分都应该归属于蔚来。

  和比亚迪与吉利一样,长安的预拨补贴金额较高,也是依靠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共同发力。2021年长安主销的新能源乘用车是长安奔奔EV,仅这一款车就售出7.7万辆。

  此外,一汽-大众、长城、上汽大众、上海汽车集团(上汽乘用车)、和奇瑞此次的拟预拨资金也超过3亿元。

  补贴清算:零跑倒数第一

  再从此次车企应得的预拨资金来看,由于清算的车辆数量相对较少,再加上大部分新能源补贴在预拨付阶段就发到车企手中,因而此次车企应得预拨资金仅为66.9亿元。

  虽然如此,部分车企仍能拿到巨额补贴,但同时因早点的待扣回预拨资金仍较多,还有部分车企应得的预拨金额为负,并且与此前相比,后者的数量较此前明显增加。

  具体而言,进行汇总整理后,此次应得预拨资金最高的也是比亚迪,它也是其中唯一一家超过10亿元的车企。

  作为我国新能源市场的另一大巨头,特斯拉此次清算中应得的预拨补贴金额也达到9.19亿元,与比亚迪最为接近。

  接下来就是依旧是吉利,显然这三者的顺序与拟预拨资金相同。紧随吉利的之后的是,吉利、江淮和广汽乘用车,此次它们均能拿到的预拨资金均超过4亿元,一汽和小鹏也能达到2亿元以上的补贴。

  在上述车企仍能拿到较高补贴的同时,此次还有很多车企的应得预拨资金非常少,其中不乏大家熟知的乘用车领军者,比如广汽丰田、上汽大通、广汽本田和一汽丰田,而且它们此次的拟预拨资金金额也相对较少。

  当然,更令人好奇的是,此次还有11家车企的应得预拨资金为负数,这其中有庆铃、上汽红岩、中汽宏远、申沃客车和远程汽车等专注于商用车领域的车企,还有被视为乘用车市场造车新势力的佼佼者——零跑。

 

  根据清算审核车辆信息表,零跑此次拟预拨资金会明显低于此前待扣回预拨资金,可能是因为此前提交的申报推广车辆数量较少,不足400辆,而在今年3月的清算中其提交车辆有超过千辆需要进一步核算才能予以清算。

  国考报名正式拉开帷幕。

  10月15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公务员考试(下称国考)报名正式开启。报名时间持续至10月24日,为期10天,11月26日进行公共科目笔试。

  从近六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情况来看,国考招录规模逐步攀升,今年计划招录39561人,比去年增加2461人,涨幅近7%,再度刷新历史新高,连续六年“扩招”。

  招录主力来自税务系统,依旧是不折不扣的招录大户,据中公教育提供的统计数据,税务系统2024年度拟招24008人,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0.69%,但招录人数同比减少977人。

  除税务系统之外,铁路公安、海关等执法机构的招录也比较可观,尤其是铁路公安系统,今年招录2913人,接近三千人,与去年相比招录人数增加1130人,涨幅高达63.37%。

  消防系统今年没有招录岗位,这已经是该系统连续第二年未开展招录,以后是否会重新招录情况暂时不明朗。

  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招录体量再度荣登榜首,招录人数30979人、13277个职位,占比分别为78.31%、70.07%,虽然数量同比有所增加,但总体占比均下降5个百分点左右。

  今年扩招最多的是市(地)级及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人数和职位数同比均有所增加,占比也提高约三四个百分点。

  招录地域上,广东省保留了一贯的强悍实力,招录3325人遥遥领先各地。同时也是扩招人数最多的地区,同比多招553人。今年引人注目的是山东省,首次超越北京拿下榜眼之位,招录人数超越两千人。

  “2024年整体招录人数迎来一小波扩招,其中海南省扩招约七成,部分省份扩招逾20%,如江西、青海、西藏、贵州、重庆、湖南等。”华图教育首席研究员刘有珍在解读国考报告会上称,从近两年各省份的岗位数与报名人数情况可看出,广东招聘岗位最多,招录规模超三千人,西藏、宁夏、青海、海南招聘岗位较少,招录人数不足500人。

  刘有珍指出:“从近些年不断升高的竞争比来看,无论是哪个省份的备考生,想要在国考中成功上岸,都要格外注意选岗问题。”

  招录政策继续向应届毕业生和基层岗位倾斜。

  2.6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约占2024国考总招录人数的66%。近2.7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占总人数的67.29%。

  对基层工作经历要求依旧比较宽泛,其中不限制工作经历的规模占据绝对比例,共计34623人、16187个职位,占总人数的87.52%、总职位数的85.43%,基本与去年持平。

  县级以下职位主要集中于一线基层岗位,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机关职位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如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在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时进一步予以政策倾斜。

  学历门槛明显提升,研究生需求量大幅增加。

  2024国考招录要求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在整体招录扩大的情况下,要求大专学历为起点的岗位逐年减少,今年大专生可以报考的岗位仅有56个,同比减少106个。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要求硕博高学历人才的岗位数量和计划人数大幅增加,如要求硕士研究院及以上的岗位达2046个,同比增加814个,共招录3756人,同比增加1654人;要求博士的岗位24个,同比多出14个,共招录31人,比去年翻了三倍多。

  国考招录的专业趋势也不断加强。

  2024国考仅有22人、16个岗位不限专业,比去年减少近一半;39539人、18392个职位设置了专业需求,占总人数的99.94%、总职位数的97.06%,专业要求涵盖面比较广,几乎各类专业人才都有机会参加本次考试。

  中公教育公考专家李茜分析称,经济、财政、金融、计算机、财会和法学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招录人数均上万。“考生需注意的是,专业要求与学历相挂钩,专业要与学历层次相一致,尤其是硕博高学历考生,一定要确定学历跟专业相一致再果断报名。”

  从10月14日发布的2024年国考公告上看,还有四大变化值得注意。

  首先,专业科目笔试的招考单位说明产生变化。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已更改为“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这也是基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金融监管部门迎来了巨大变化,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扩招时刻。

  此外,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系统的招考都已从“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序列变为“中央国家行政机关省级以下直属机构”序列,使用行政编制。

  其次,考试地点发生变化。

  金融监管总局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以及八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再次,专业性要求愈发明晰,分类分级考试更精准。

  李茜指出,包括金融监管系统、中国证监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和八个非通用语职位等在内的九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共招录6901人、3345个岗位,比去年增加366人、30个职位。

  “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考查应试者是否与部门职位精准匹配,也意味着国家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由‘职业人’向‘专业人’转变,国考专业性要求会越来越明晰。”李茜认为。

  第四,提醒考生的注意范围扩大。

  2023年国考公告称,凡有假借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考试教材编委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授权等名义举办的有关公务员考试培训、网站或者发行的出版物等,均与本次招考无关。

  2024年,提示注意的范围扩大到“社会上有关公务员考试培训、网站或者出版物等”,提示注意的内容增加了“理性对待”、“防止权益受损”。

  针对“考公热”这一社会热议现象,华图教育轮值CEO李曼卿在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解读会上称:“‘考公’已经‘热’好几年了。一是相关政策和大环境的鼓励和支持,考公对于很多高校就业来讲都是一个重要方向;二是整个公务员体系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有更加宽泛的职业选择,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能在公务员的序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

  对于国内年轻人关于就业方面的变化和选择,李曼卿总结了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年轻人整体就业呈现多元化特征,从事自由职业的人越来越多。

  第二,整体就业发展的规划越来越强,从十年前那种只听身边人建议的茧房中跳出来,自己结合各种渠道收集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第三,从“找”工作的思维逐渐转向为“争”工作,无论是公务员序列的好岗位,还是国企、民企头部企业的岗位,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用一种好心态去面临竞争,去获取机会。

  作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脑机接口在医疗健康、教育、游戏娱乐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工信部提出突破一批

  脑机接口标志性技术产品

  10月11日,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官微消息,为贯彻落实《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揭榜挂帅),加强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脑机接口方向揭榜挂帅工作解读,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科技标准处联合工信部科技司高技术处于10月10日组织召开政策宣贯会,帮助脑机接口企业了解揭榜挂帅工作,抢抓发展机遇,享受政策红利,进一步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

  工信部科技司高技术处李谨成介绍了《揭榜挂帅》编制背景。他表示,工信部正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新兴技术,将通过揭榜挂帅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脑机接口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产业落地应用。

  脑机接口产业应用场景广阔

  作为人机交互的特殊形态,脑机接口颠覆了传统的人机交互必须有肌肉组织参加的模式,可直接从大脑提取信号控制外部设备,替代、恢复、补充或改善大脑的功能,在医疗健康、教育、游戏娱乐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MARC Groupe的数据显示,2022年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17.4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33亿美元。其中,医疗领域是脑机接口最大应用领域,2020年医疗应用约占总市场规模的62%。

  华鑫证券研报显示,国内早于“十三五”期间已启动中国“脑计划”,“十四五”又提出“一体两翼”规划,重点支持类脑计算与脑机融合计算研发。在脑机接口方面,国内研究团队从逐步跟随到齐头并进,在脑机接口专用芯片、深部脑刺激、静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脑波音乐脑机接口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相对于海外,国内的试验动物审批和临床资源支持都具有优势。

  脑机接口概念股远远跑赢大盘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上市公司中与脑机接口相关的概念股有29只。截至10月11日收盘,概念股合计A股市值4086.58亿元。今年以来,概念股平均上涨27.36%,远远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涨幅最高的是中科信息(33.180, -0.82, -2.41%),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09.68%。

  在经过前期热炒之后,脑机接口概念股多数已明显回撤。数据宝统计,10月11日收盘价与年内高点相比,概念股平均回撤28.38%。寒武纪(123.900, -3.10, -2.44%)-U、中科信息、三博脑科(64.920, -0.27, -0.41%)、冠昊生物(13.920, 0.13, 0.94%)、热景生物(40.900, 2.00, 5.14%)等回撤幅度排在前五位。寒武纪-U回撤幅度53.22%居首,该股身兼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芯片、算力等多重热门题材,今年4月21日盘中创下今年高点,A股市值一度破千亿,目前市值回到500亿附近。

  在股价处于低位区间,成交量放大意味着资金大量进入,后续反弹概率较高。进入10月份,多只脑机接口概念股成交趋向活跃。数据宝统计,10月以来日均成交环比提升的脑机接口概念股有17只,占比58.62%。佳禾智能(19.310, -0.12, -0.62%)、科大讯飞(54.280, -1.20, -2.16%)、翔宇医疗(46.710, -0.10, -0.21%)、热景生物、创新医疗(9.020, -0.20, -2.17%)、盈康生命(10.040, 0.03, 0.30%)等日均成交环比提升幅度均超50%。

 

  佳禾智能成交额提升幅度最为明显,10月以来日均成交3.92亿元,环比增长117.57%。公司10月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针对AR/VR/MR这类空间计算的头戴设备,已经布局了与此相关的智能眼镜、骨传导眼镜、脑电波采集、立体音效、智能语音交互、生理健康监测等相关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