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包括实施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等,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

  通知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到2027年,美育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展示机制基本建立,跨学科优质美育资源体系初步建成,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美育课程实现全覆盖,艺术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全面开展,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性学生艺术团,涌现一批美育特色鲜明的示范区示范校。

  再用三到五年时间,优质均衡的美育更加普及,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普遍提高,教师美育素养显著提升,学校美育氛围更加浓厚,学校美育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成效明显增强。

  行动的一大内容是,大力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严格按照各学段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相关课程,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艺术选修课程和课后服务,帮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1—2项艺术专项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做好艺术教材编审选用,配发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材,遴选推荐一批优质美育课后读物。完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艺术特长学生一体化选拔和培养,拓宽艺术人才成长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统筹区域内艺术教育资源,为在校生提供实践教学支撑。

  师资方面,通知要求,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广泛开展面向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的专题培训和面向艺术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艺术学科教师素质与能力监测,提升教学与专业能力。抓好教师源头培养,将美育课程纳入师范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课程,将美育素养有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办好全国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和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

  同时,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学校艺术展演机制,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展演展示活动。省、市、县级每年举办学生艺术展演,提高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覆盖面和参与度。

  校园文化氛围上,要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传承基地建设,鼓励学校建设丰富多样的艺术社团,加强国家级示范性大中小学生艺术团建设,建立国家重大演出与学校社团的活动交流机制。

 

  美育评价改革方面,通知要求,发挥评价的牵引和导向作用,开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中小学依据课程标准组织实施全员艺术素质测评,鼓励拓展测评内容和方法,完善初、高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高校落实本科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至少2个学分的基本要求。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记者冯琪

  据央视新闻报道,执飞日本航空516号班机的空中客车A350客机在当地时间1月2日17时47分在东京羽田机场与执行地震救灾任务的海上保安厅飞机相撞,造成海上保安厅飞机上5人死亡。日航客机上有14人受伤,其中4人被紧急送医,目前均无生命危险。

  1月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对此次严重事故表达了哀悼和慰问。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事实,在飞机相撞以及随后着火的重大事故中,日航客机上的36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有关安全专家称这次成功撤离是“一项奇迹般的工作”,其中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当地时间2024年1月3日,日本东京,一架从北海道新千岁机场飞往东京羽田机场的日本航空空客A350客机2日傍晚在羽田机场着陆时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发生碰撞,在跑道上发生火灾。图为飞机残骸。澎湃影像 图

  撞机后机体爆燃

  涉事的日本航空516号班机原计划从北海道札幌新千岁机场飞往羽田机场。日本航空公司表示,机上共有367名乘客,其中包括8名婴儿;以及12名机组人员。

  撞机事故发生时,来自法国的盖伊·马斯特雷 (Guy Maestre) 正在一架相邻的飞机上,马斯特雷称自己听到了“大爆炸”。

  “我当时坐在另一架飞机的靠窗座位上——我们正准备起飞,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我们从窗户向外望去,看到跑道上有一条巨大的火迹。”马斯特雷说道,“火势越来越高,然后我们看到消防车经过跑道。”

  事故发生时,山架美华(音,Mika Yamake)正在前往机场迎接在涉事日航客机上的丈夫,“直到我在新闻中看到图片,我才意识到出大事了。起初只是有报道称有烟雾,但后来我看到了火焰的图像,我感到更加担心。当我丈夫打电话给我时,我才意识到他在那架飞机上。”

  “他从里面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看到冒烟。他刚刚带着手机出来了,但必须把其他一切都抛下。他安全了,我松了口气。”山架美华说道。

  山架美华的丈夫山架聪(音,Satoshi Yamake)现年59岁,他表示,在航班降落时,他最初并没有感到任何异常,“我们正常着陆,没有感到震动或其他任何感觉。”

  山架聪补充说,在机组人员宣布全体人员疏散的前一刻,他看到了火光,“后来我们看到发动机起火,我觉得很奇怪。就在我思考为什么火烧了这么久的时候,突然传来一条消息,说我们可能撞到了跑道上的东西,我们现在必须撤离飞机。”山架聪说,“我们可以闻到一些烟味,但乘客们并没有太惊慌。”

  “既然我们已经着陆了,我就想飞机现在可能不会爆炸,只要大家有序下飞机就应该没问题。”山架聪称,自己“其实并不害怕”。

  与家人一起乘坐日本航空516号班机的17岁瑞典人安东·戴贝 (Anton Deibe) 表示,516号班机从外部看起来很可怕,但内部更可怕。

  安东·戴贝表示,他的家人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事故发生后的机场广播是日语的。

  安东·戴贝的父亲乔纳斯称,“几分钟之内整个机舱就充满了烟雾,我们倒在地板上。然后紧急出口打开了,我们扑向它们。”

  “机舱里的烟雾让我刺痛得要命。”安东·戴贝说,一下飞机,他和家人就跑到了空地上。

  “当时很混乱。他补充道,“我们都完全震惊了。我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小细节助力全员安全撤离

  社交平台上流传的视频和图像显示,日本航空516号班机的乘客在充满烟雾的机舱内大喊大叫,并通过疏散滑梯逃生,随后跑过停机坪。在一段视频中,可以听到一个孩子喊道:“我们快点出去!让我们快点出去!”

  “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感觉飞机在跑道上向一侧倾斜,并感觉到了很大的颠簸。”山架聪说道, “空乘人员让我们保持冷静,并指示我们下飞机。”

  日本航空516号班机上人员在飞机相撞着火后全部安全撤离,无人在此次事故中死亡。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消防安全工程组教授兼主任埃德·加利亚 (Ed Galea) 称,日本航空516号班机的疏散是“一项奇迹般的工作”。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日,日本东京,一架从北海道新千岁机场飞往东京羽田机场的日本航空空客A350客机在羽田机场着陆时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发生碰撞,在跑道上发生火灾。澎湃影像 图

  加利亚表示,视频显示,当飞机停下来时,前起落架塌陷,导致飞机机头向下,机尾向上。乘客从飞机前部头等舱的两个出口和机尾的一个出口撤离。加利亚说,一些“乘客基本上不得不在烟雾中爬上一座小山高的地方。一名机组人员站在后面,挥舞着光源,敦促他们上前。”

  日本航空公司发言人玛吉·桑崎(音,Maggie Kuwasaki)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由于火灾,涉事班机只能使用三个出口进行疏散。桑崎说,日本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接受过培训,(培训)要求在90秒内疏散所有乘客。她补充说,机组人员在18点05分之前确认所有乘客均已撤离。

  飞机安全卡设计公司Interaction Group的首席执行官特丽莎·弗格森(Trisha Ferguson)是拥有28年乘客安全教育经验的航空业专家,她认为,“机组人员的反应速度非常惊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惊叹。”

  弗格森指出,作为新飞机安全测试的一部分,航空公司必须证明所有乘客可以在90秒内疏散。弗格森说,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应急培训主要集中在机组人员身上,但在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新的重点是教育乘客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反应。

  视频画面显示,有些乘客站在滑道底部帮助其他人撤离,就像乘客安全视频中通常显示的那样。几乎没有乘客携带行李撤离,这也符合丢弃随身物品的安全指示。

 

  弗格森补充称,在此类事故中,乘客可以看到烟雾,从而激励他们更快地移动并丢下行李。弗格森强调,当乘客在疏散过程中停下来取行李时,整个过程就会变慢,“这本可能是一场致命事故,但所有乘客都设法安全下机,这表明乘客和工作人员之间有着成功的合作。”

  距离2023年结束还有一周

  今年我们还见证了

  哪些国之重器的问世与突破?

  一起回顾↓↓

  01

  重大设备核心材料全部国产化

  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投产

  6月30日,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库车绿氢示范项目顺利产氢,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了规模化光伏发电直接制氢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的工业应用。

  项目利用新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电直接制绿氢,电解水制氢能力每年达2万吨,可实现每小时输送2.8万立方米的氢气。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开创绿氢炼化新路径。同时,光伏组件、电解槽、储氢罐等重大设备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对国内氢能产业链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02

  电从海上来

  “海上大风车”并网发电

  7月19日,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运营能力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测算,在额定工况下,这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34.2千瓦时,每年发电量超过6600万千瓦时,能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

  03

  “观天神器”+1

  9月27日,位于四川稻城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整个望远镜状如一颗巨大的“千眼天珠”,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

  作为“观天神器”,该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建设,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之一,将对太阳开展连续监测,对空间天气进行预报和预警。

  未来这个“观天神器”还将与贵州的FAST中国天眼,还有中国复眼以及三亚的非相干散射雷达进行联合的监测,在低频射电、脉冲星和小行星的监测防御预警中发挥重要作用。

  04

  100%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深中通道主线贯通

  11月28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贯通,又一个大湾区新地标跃出海面。

  深中通道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连接深圳、广州、中山三地,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具有100%中国自主知识产权。

  建设过程中,项目创下世界首例特长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计划2024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届时从中山到深圳,将从目前约两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

  05

  自主研发上新!

  新一代国产CPU发布

  11月28日,新一代国产CPU——龙芯3A6000在北京发布。龙芯3A6000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的指令系统和架构,无需依赖任何国外授权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可运行多种类的跨平台应用。

  龙芯3A6000可满足各类大型复杂桌面应用场景,它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产品性能方面达到新高度,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

  06

  又一项“全球第一”!正式交付

  11月29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打造的大容量电池混动客滚船正式交付。本次交付也意味着全球首批大容量电池混动客滚船订单中的2艘船全部完成交付。

  该船是全球首批采用双头设计的客滚船,艏艉结构完全对称,各有一个驾驶室,具有优越的操纵性能。客滚船总长230.5米,型宽30.8米,满载可以运输1500名乘客和700多辆各类型车辆。船上供旅客活动的公共区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大容量电池混动客滚船安装了相当于150辆乘用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之和,这样的配置可让船在近海航行时采用全电力推进,实现零排放。

  07

  我国首批海事无人直升机

  列编山东威海

  11月29日,我国首批海事无人直升机在山东威海列编,有力提升水上交通动态管控能力和船舶险情事故应急处置水平。

  此次列编的2架无人直升机最远遥控距离达150千米、最大续航里程4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150千米/小时,搭载光电吊舱、机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应急抛投和定向扩音等先进设备,是目前我国海事系统投入应用最为先进的无人直升机。

  08

  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

  正式投运

  12月7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这标志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

  锦屏大设施今后将发展成涵盖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深地科学研究中心,助力国家科创平台“跨越式提升”。

  创新、提升、突破

  超级工程与大国重器

  彰显了我国在各个领域的硬核实力

  让我们一起为伟大的建设者

 

  与了不起的中国力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