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3年11月24日
教育部官网11月22日发布消息称,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3年12月23日至25日举行,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
这一报名人数不仅没达到此前一些网友和媒体预测的“或突破500万”;而且低于去年,为自2015年以来连续8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后的首度下降。
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如今,2020年那批高考生走到考研的路口,报考人数438万,比上一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减少36万。
很多人不禁要问:考研报名人数下降原因何在?这是否反映了什么新趋势?
“考研人数或破500万”预测为何失败?
近几年,伴随着“考研热”,网上出现过很多与考研有关的热门话题,其中包括预测每年考研报名人数。
在今年10月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就有媒体在报道中预测“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或破500万”。理由是:2020年至2023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41万人、377万人、457万人、474万人,结合在校本科生人数、往届生考生情况和就业形势,预计2024年报考人数或将突破500万人。
此外,也有一些网友据近几年的高校毕业生数与考研报名人数之间的比值关系,预计2024年考研报考人数将接近500万。
不过,此前也有另一些迹象表明,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会增长减缓,甚至下滑。
中国教育在线去年12月发布的《202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小幅攀升,达到474万人,比上一年仅增长17万人,和2022年增长21%的增幅相比,增长率大幅下滑,远远低于民间预估,显示考生报考日趋理性。
上述报告还指出,高教大省(市)考研报名人数增长明显趋缓,如四川、陕西等地,东北地区则普遍出现下跌。其中,辽宁省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超过10万人,其后四年,年均增幅10%左右,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突破15万人,达到了150033人;但2023年辽宁考研报名人数接近15万人,同比上年略有减少。2023年黑龙江省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125071人,也较上一年减少2170人。
另外,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在几个月前,有一些网友和机构据“自习室的人比去年少”“图书馆空出来了四分之一”“咨询和需要考研辅导的人好像变少了”一类的观感推测,2024年考研报考人数或下降。
考研报名人数下降原因何在?
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下降36万,原因何在?
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看来,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确实跟考生越来越理性了有关。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陈志文分析认为,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不只专、本科生多了,研究生也越来越多,再加之近几年经济下行,“卷”学历不一定能解决体面就业的问题。换句话说,有些人认为,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取得一个硕士文凭,未必比大学毕业开始积累工作经验的性价比更高。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把控越来越严,想‘混’毕业越来越难,考上了不等于一定能毕业。于是有部分人也会更加慎重考虑考研读研问题。”陈志文说,“最近有位研一的同学说,自己有能力考上研究生,但没有研究能力、也没有研究兴趣。这也提醒大家:考研有风险,读研需谨慎。”
类似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考研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部分人认识到考研对自己就业的帮助没那么大,而考研、读研本身则需要付出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在权衡利弊得失后不执着于考研了。”
此外,陈志文认为,当下这一代年轻人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一部分人很努力,非常上进;另外一部分人选择安逸的生活,甚至“躺平”,比如当“全职子女”。选择“躺平”的这部分人,不会去考研,这可能也是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至于网友对考研人数下降的一些其他原因分析,比如:“疫情之后出国读研的人增多了”“宇宙尽头是考公考编,所以有些人放弃考研,直接专注考公考编了”“学硕缩招,专硕太贵、认可度不高”等,陈志文表达了一些不同看法。
陈志文指出,疫情期间,很多原计划赴境外留学的人,实际在国内在线完成了学业,并且顺利获得了学历认证(国家临时调整了认证政策,现在已经终止)。疫情对出国留学的影响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更何况从总量上看,出国留学的人数是有限的,因而“出国留学”不会成为考研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因为体制内热,一部分人放弃了考研,直接专注考公考编,这种情况可能有。但考虑到公务员招考规模有限、要考上也有难度,所以这一因素的影响可能很有限。”
至于学硕、专硕招生比的变化,陈志文认为,从逻辑上有可能是导致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但不确定影响作用有多大。
2022年9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60%。另外,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未来考研报考主流。在专硕扩大的同时,一些高校正在缩减学硕。
“相比于学硕,专硕的国家补贴少,学费通常也更贵。大家算经济账而放弃考研。”陈志文分析道。
明年考研报考人数会不会继续下降?陈志文表示,“我不做预测,但我个人觉得,大众对考研在回归理性,‘卷’学历不能解决就业问题,考研报名人数可能涨也涨不了多少、降也降不了多少——因为招生人数还在增长,未来无论涨跌都会相对平稳。”
-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3年11月23日
春立医疗(688236.SH)的骨科耗材生意,也卷了起来。
今年前三季度,春立医疗营业收入7.92亿元,同比上涨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13.87%。此前的半年报里,公司表示受集采影响,相关产品售价下降且持续加大研发投资,使得利润下降。
骨科耗材集采后,处于关节类国产第一梯队的春立医疗,逐渐感受到压力。一方面,威高骨科和爱康医疗逐渐深入该领域。另一方面,细分赛道上仍有进口品牌的垄断身影。
对此,春立医疗也跨入其他骨科耗材赛道,如脊柱、创伤等。多条赛道上,公司业务与骨科医疗器械赛道的威高骨科也多次狭路相逢。
几家欢喜几家愁
作为一家聚焦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的公司,2022年,春立医疗的收入构成中,关节类产品占87%,脊柱类产品占10%。另有创伤、口腔、PRP(富血小板血浆)等。
国内骨科耗材细分赛道的蛋糕,之前无论占有哪块,都能获取不错的业绩。华安证券在研报中统计过,创伤、关节、脊柱的市占率分别为30%、28%、28%。直到国家骨科集采开启,市场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2021年,全国骨科集采进行招标,品类为关节产品。此后,创伤和脊柱类产品集采也先后实施。同年关节集采中,中选产品从单价3万多元降至5千元,降幅为82%。
根据结果,国产厂家里春立医疗、威高骨科、爱康医疗分别中选3组、4组、4组。以“陶-陶”材质的人工髋关节为例,春立医疗、威高骨科、爱康医疗的中标价分别为8000元/套、8309元/套、6896元/套,市场份额各自为16.81%、5.93%、12.12%。该结果从2022年3月起陆续实施。
集采后,上市公司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喜的是爱康医疗。2022年,该企业关节类产品收入9.21亿元,同比上涨44.7%,真正通过集采进入多家核心三甲医院,实现以量补价。
愁的是威高骨科。2022年,该企业关节类产品收入4.46亿元,同比下降4.85%。同期,春立医疗的同类产品收入分别为10.46亿元,同比上涨1.05%。今年上半年,两家企业均未细分收入结构,但考虑公司同类产品的往年占比较大,其报告期内营业收入5.4亿元,同比下降5.37%。
爱康医疗在追赶春立医疗,关节类产品的下个细分战场或在膝关节。
实际上,关节类产品分为髋、膝等两种。此前的集采主要面向髋关节,而膝关节目前仍被进口品牌所主导,如强生、史赛克等。据中国骨科论坛统计,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年植入数量在50万例和35万例。集采后,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国产率分别为73%、22.5%。2022年,爱康医疗膝关节产品的收入为2.66亿元。
膝关节有市场,春立医疗也在布局。根据今年半年报,春立医疗预计对膝关节系列产品的研发投入为0.66亿元,技术上计划填补国产假体空白,涵盖改进类和新产品。其中,改进类已进入小批量试生产阶段和临床试用阶段,新产品覆盖送检阶段、注册阶段、补正阶段等。
狭路相逢威高骨科
关节类产品不明朗,春立医疗逐渐介入脊柱领域,与威高骨科狭路相逢。
2022年,春立医疗的脊柱类产品收入同比上涨70.14%,达到1.16亿元。同年9月,公司和威高骨科、三友医疗等厂家共同中标同类产品集采。
华创证券曾在研报里统计,2021年同类产品的前四大厂商分别为强生、美敦力、威高骨科、三友医疗,前两个进口品牌合计市场份额超过40%,威高骨科约占10%,而春立医疗不到1%。
然而,集采后脊柱类产品也暗流涌动,表现不一。今年一季度,同类产品的集采结果陆续实施,春立医疗将积极推进营销网络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今年前三季度,春立医疗销售费用2.34亿元,同比上涨1.74%。其中,市场开拓费占比最大。以今年上半年为例,该费用为1.22亿元,占同期销售费用的52.1%。
值得注意的是,春立医疗主要以经销渠道为主。报告中,公司提到伴随集采开展,经销收入占比或将降低,即增强销售模式的转变能力,若不及时变动将面临渠道受阻和客户流失的风险。
对此,春立医疗逐渐加强销售团队建设和医院客户的开发。与之相比,威高骨科也是经销为主,但面对集采也做出调整,即把经销商转变为服务商,并且在空白医院推行“合伙人”战略。爱康医疗组建以直销为主的关节销售事业部,展开学术活动和建立省级培训中心。
今年前三季度,威高骨科销售费用4.68亿元,同比下降14.3%。其中,商务服务费有所下降。以今年上半年为例,该费用为2.4亿元,同比下降11.8%。
而在PRP新赛道,春立医疗和威高骨科还将再次共同竞争。
作为一种自体全血的提取物,PRP主要用于骨修复、难愈合创面等临床治疗,可应用到骨科、整形美容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生殖中心、神经科等,在国内处于蓝海阶段。
2022年7月,春立医疗的PRP产品获批拿证,今年处于推广和试用阶段。同年,威高骨科公告以自有资金10.3亿元收购新生医疗100%的股权,后者是首款国产PRP厂家,产品的年销售额超1亿元。
华泰证券曾在研报中统计,目前PRP设备的主流厂商包括新生医疗、瑞士Regenlab、韩国REV MED等。瑞士Regenlab在中国的唯一总经销商为华熙生物,PRP设备在全国300余家医院销售。
今年上半年,新生医疗的营业收入为1.17亿元,覆盖医院数量超过600家。同期报告中,春立医疗尚未披露相关数据,华安证券在研报中认为,其PRP产品有望于2024年贡献收入,年销售额或达0.6亿元到0.8亿元。
不过,目前获批拿证PRP的国内厂商有14家。除了威高骨科和春立医疗之外,其他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如江苏德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保尔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3年11月14日
11月13日,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在中国成都开幕。会议期间,红星资本局对话了泸州老窖(208.800, -0.41, -0.20%)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他表示,泸州老窖要以回到行业前三为目标,不是一味求规模,而是追求真实数据。泸州老窖向行业优秀者学习的同时,也要做好“拼抢夺”。
今年前三季度,泸州老窖归母净利润105.66亿元,排名白酒行业第三;营收219.43亿元,排名白酒行业第五。
对此,刘淼向红星资本局强调,泸州老窖去年全年的净利润103.6亿元,已经是继贵州茅台(1769.000, 5.00, 0.28%)、五粮液(155.900, 1.02, 0.66%)之后,第三家净利润超百亿的白酒企业。虽然说老窖要向洋河、汾酒学习,他们的销售收入大,但是净利润没有(我们高)。
泸州老窖要以回到前三为目标,有战略,有目标,还要有举措。对此,刘淼解释,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不是一味去求规模,而要真实数据。白酒企业带来销售收入的方法有很多,但老窖希望真实地展现在消费者、投资者和股东面前,要有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刘淼说,在当下还在恢复的市场背景下,白酒行业向头部集中,泸州老窖向行业优秀者学习的同时,也要做好“拼抢夺”。充分利用老窖的品牌、品质和文化历史的优势,创新拓展,提高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把市场的覆盖率和占有率做得更好。动销方面,下一步的销售动作被称为“秋收行动”。从目前的反馈来看,相对比较理想,符合预期。
2023年,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刘淼表示,这几年中国白酒头部企业呈现发展态势,实际上是向品牌集中、向头部企业集中。近几年的(白酒)产能稳中有降,但整体销售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长,利润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白酒企业发展强劲的本质,在刘淼看来,是规模以上企业越来越少,“站在投资者和市场面前的是活得光鲜的,走了的已经看不到了。”
在这样行业愈发集中的情况下,刘淼说:“泸州老窖一直向头部企业学习,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古井等等。”他还谈及近期茅台提高飞天出厂价以后,提振了整个白酒行业的消费信心。他相信,明年白酒行业会给消费者带来好消息,包括已经出台的纯粮固态白酒新标准。
刘淼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中国白酒出海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在中国白酒的度数、香型和微量元素如何传播海外市场,包装的繁简差异方面,以及餐饮文化的交流上都做更多沟通。
谈及泸州老窖和光伏集团通威的长期合作,刘淼解释说,中国白酒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走向国际化,都需要跨界营销合作。中国光伏代表新兴产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速度。传统的中国白酒代表人文历史,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厚度。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