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情人士称,新加坡航空公司正考虑首次发行美元计价债券,以增加现金储备应对疫情冲击。

  消息人士称,从周一开始,该公司将在亚洲和欧洲举行一系列固定收益投资者电话会议,讨论潜在的债券发行事宜。

  新冠疫情摧毁了全球旅游业,迫使航空公司暂停航班,解雇员工,并向政府和投资者寻求财政帮助。尽管疫苗提供了一种谨慎的乐观前景,但在当前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旅行需求能否持续反弹仍不确定。

  去年,新加坡航空的载客量锐减了81%。该公司在周一的一份声明中说,预计到今年3月份,其运能将只有疫情爆发前的四分之一。

  该公司去年年底通过发行私募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共筹集了13.5亿新元(约合10亿美元),以支撑其现金储备。

  事关7亿持卡人! 信用卡透支利率限制取消 如何影响用卡?

  作者: 杜川

  [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7.98亿张,其中,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66亿张。 ]

  银行信用卡利率被松绑,央行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

  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获悉,央行对各分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下称《通知》)。内容显示,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

  一时间市场热议,有观点认为,这将利好信用卡强势的银行,也有观点认为将对花呗、消费金融等造成冲击。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通知》体现了央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意图。“现在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在形式上,利率的上下限都放开了,信用卡作为消费信贷的一个重要载体,利率定价也应该更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1999年《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贷记卡透支按月计收复利,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之后,2017年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了统一规定的信用卡透支利率标准,实行透支利率上限、下限区间管理。规定“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当时,央行表示,对信用卡利率设置上限和下限,待时机成熟再全面实施市场定价,有利于发卡机构在过渡期内积累定价数据和经验。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不断增长。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87.98亿张,其中,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7.66亿张。

  这意味着,《通知》落地后,超7亿张信用卡将被取消透支利率上下限区间管理。

  央行在《通知》中还表示,发卡机构应通过本机构官方网站等渠道充分披露信用卡透支利率并及时更新,应在信用卡协议中以显著方式提示信用卡透支利率和计结息方式,确保持卡人充分知悉并确认接受。

  实际上,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对市场来说并不意外。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借贷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2020年10月,央行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第五十五条利率机制规定:商业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可以与客户自主协商确定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近期,央行2021年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虽然普通贷款利率的上下限早已放开,并与LPR挂钩,但信用卡利率市场化仍相对滞后。放开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信用卡透支利率大概率向下

  第一财经记者致电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尚未公布信用卡透支的利率新标准,仍按照原来利率规定执行,即如果持卡人在最后还款日期前未能还清信用卡账单,则从消费的第二日开始算起,按照日利率万分之五计息。

  一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暂不会做相应调整。

  信用卡透支利率放开后,是否会引发银行大打价格战?对银行意味着什么?信用卡利率到底会升会降?

  此前,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为日息万分之五,年化为18%,下限0.7倍则为年化12.6%,按照当前的市场定价水平,属于相对偏高的水平。在业内专家看来,差异化定价将有利于信用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记者表示,随着各类消费贷款产品利率的下调,信用卡透支利率慢慢成了高利率的典型代表,取消限制之后,信用卡透支利率大概率是要往下走的。

  曾刚认为,对银行而言,价格竞争的空间会增大,银行可针对不同客群,做出更加差异化的定价,对客户而言则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利率优惠。

  这一差异化则体现在两个方面。董希淼认为,一是银行定价差异化。不同银行会根据信贷资源、发展目标、市场策略等采取不同的透支利率,中小银行或将通过较低利率吸引客户;二是客户定价差异化。透支频率和金额高、信用良好的客户,将获得更优惠的透支利率。

  市场格局出现新分化

  时至今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已走入下半场,市场需求持续释放,随着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信用卡所处的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

  蚂蚁集团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12个月期间,花呗日利率可低至约万分之二,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四左右或以下。

  “利率空间打开后,用户空间也打开了,信用卡下可与低息消费贷款竞争,上可与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竞争,在银行内部可以一统个人贷款业务了。”薛洪言表示,取消利率限制后,信用卡部门倾向于向下调整利率,会强化信用卡透支产品与个人金融部的消费贷款产品的竞争关系,信用卡掌握着用户优势和场景优势,只要利率合理,竞争力将强于消费贷款。

  去年12月23日,蚂蚁集团称,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正好‘花呗’、‘借呗’下调了部分客户额度。对客户来说,以后讨价还价的空间不会大,但选择会更多。”董希淼称,信用卡利率空间打开后,灵活的定价策略,有助于银行加大信用卡产品创新,增强信用卡对年轻客户群体的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冲击的影响,对银行信用卡市场也产生了较大冲击。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06.63亿元,环比增长6.1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7%。

  从政策对银行体系的影响看,光大证券(18.280, -0.04, -0.22%)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对于信用卡这类C端业务,由于单户授信额度不大,客户更多考虑的是便捷性,用卡黏性较大,对利率敏感度较低,政策不足以驱动信用卡透支利率大幅度下行。同时,银行机构可以通过加大分期等其他业务布局进行收入结构调节。总体判断,短期内政策影响有限,对股份行影响略高于大行,长期看,提升客户用卡黏性、有效控制风险是关键。

  不过,这一政策或加剧信用卡市场格局出现新分化。

  薛洪言认为,从行业的角度看,这项政策对于信用卡强势的银行是利好,会促使银行投入更大的资源发展信用卡业务。对于其他弱势的银行,消费贷款会受到强势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冲击。

 

  董希淼强调,市场竞争将更激烈,但不会出现无序竞争现象。放开上下限之后,预计央行仍将通过自律机制、窗口指导等方式,引导银行保持良好的竞争秩序。银行也会根据自身资金成本、风险偏好等进行合理定价,不会打无底线的“价格战”。

  疯狂上涨的比特币停不下来!虽然比特币曾经在本周短时暴跌,一度跌破29000美元,但北京时间周五继续发力上攻,升破4万美元,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美股周四也大涨,三大股指齐创盘中与收盘新高,其中区块链股集体暴涨,截至收盘迅雷大涨48%,今年以来涨72%;中网载线涨超30%;第九城市涨14.8%。Marathon patent大涨31.84%,Riot Blockchain大涨17.84%。

  比特币突破4万美元大关

  Bitstamp平台数据显示,1月8日,比特币涨至4万美元关口上方,最高至40402美元,截至发稿回落至39696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16日,比特币才刚刚突破2万美元,短短不到一月比特币价格已经翻倍。2021年以来比特币累涨超1.1万美元,从3万到4万关口仅用5天多。

  最近一年比特币大涨受到众多因素推动,机构投资者入局、全球央行宽松政策、比特币数量有限、以及突破2万美元后激发的市场狂热情绪都是“幕后推手”。

  加密货币市场的繁荣吸引了投行的关注。国际投行摩根大通在1月5日的研究报告中表示,比特币长期价格目标可能达到14.6万美元,逻辑是比特币当前市值较传统避险资产黄金的总市值还相差甚远,至少需要再攀升4.6倍才能赶得上。但要达到这一价格,比特币的波动性必须大大降低。

  PwC全球加密货币负责人Henri Arslanian近日表示,比特币近几个月来之所以出现疯狂上涨,主要因大型机构投资人进场购买,预计预期未来几个月这种趋势将持续。同时,推动比特币这波涨势的第二个因素是害怕错过的散户投资人。他表示现在有更多的人在加密货币交易所开户,因为现在购买加密货币比以前容易得多。

  知名加密货币交易所Binance美国分公司首席执行官凯瑟琳•科利(Catherine Coley)给出了比特币稍低的目标价。她认为,比特币目前的牛市标志着加密资产的价格可能高达10万美元。

  不过,加密货币研究机构Flipside Crypto也发出警告,当前活跃的比特币账户已经接近2017年末的历史最高水平,这可能将是部分投资者抛售的信号,目前不到2%的交易账户持有了市面上95%的比特币,因此只需要几笔大额交易就能影响比特币的价格走势。

  8日,经济日报发文称,业内认为,比特币这波暴涨,主要与全球避险情绪有关。尽管当前比特币行情呈现“一骑绝尘”态势,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提醒,比特币泡沫大,波动强,风险高,盲目入局甚至加杠杆或出现爆仓危险。更重要的是,投资比特币面临监管风险。目前,比特币交易尚在灰色地带游离,随着未来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及推出,对虚拟货币的管控或打压力度将加大,比特币的投资空间会大大压缩。专家表示,缺少具有公信力的国家或组织为其背书,也没有和任何实物资产挂钩,当主权国家宣布比特币非法时,比特币可能会一文不值。

  在比特币的带动下,以太坊24小时涨幅达到5.87%,现报1251.2美元,莱特币24小时涨幅达到4.23%,现报172.74美元。

  美三大股指齐创新高

  虚拟货币大涨之际,受政治不确定性消除和刺激政策前景推动,美股周四也大涨,三大股指齐创盘中与收盘新高,纳指史上首次突破13000点关口。

  截至收盘,道指涨211.73点,或0.69%,报31041.13点;纳指涨326.69点,或2.56%,报13067.48点;标普500指数涨55.65点,或1.48%,报3803.79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氢能、区块链、3D打印等板块集体大涨。

  当地时间7日凌晨,美国国会确认,拜登获得当选总统所需的270张选举人票,他将当选美国第46任总统。

  TD Ameritrade首席市场策略师JJ Kinahan表示,民主党掌控两院使未来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希望大大增加。“随着政治紧张局势的缓和,预计更多刺激措施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疫苗也有助于缓解忧虑,现在看来市场可以专注于财报季。”

  明星科技股齐涨。Facebook收涨超2%,亚马逊收涨0.8%,苹果涨3.4%,微软涨2.8%,奈飞涨1.7%,谷歌母公司Alphabet涨近3%。

  热门中概股多数多数上涨,新能源汽车股普遍大涨,阿里巴巴跌0.31%,京东跌0.29%,网易涨7.99%,百度涨1.92%,拼多多涨1.91%,蔚来汽车涨7.49%,理想汽车涨10.48%,小鹏汽车涨9.21%,哔哩哔哩涨5.49%。

  中概三大电信运营商股集体下跌。中国联通跌超11%,创2020年6月28日以来最低;中国电信跌近12%,创2003年9月末来低位;中国移动跌超6%,创2006年6月初来最低。

  1月7日晚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港交所公告称,纽约证交所宣布重新启动美国存托证券下市程序,将于2021年1月11日上午4:00(美国东部标准时间)暂停美国存托证券的买卖。此外,中国电信也表示,对纽约证交所的决定和行为深感遗憾。

 

  (声明:本文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