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一晚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X平台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进行直播对话。马斯克提出,自己愿意在特朗普第二届政府任期中扮演帮助削减联邦支出的角色,这似乎表明这位世界首富正越来越多地将自己融入美国政治。

  马斯克呼吁成立一个政府委员会,以确保纳税人的钱得到有效使用,并称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

 

  马斯克表示:“我很高兴在这样一个委员会上提供帮助,如果它成立,我很高兴。”特朗普称赞了马斯克这一想法。

  本报记者 杜雨萌

  5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聚焦实体经济企业关切,提出7个方面22项任务。

  中国银行(4.480, -0.04, -0.88%)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部门进一步明确今年降成本的22项重点任务,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改善企业预期;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改善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情况,从而提振内需、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优化税费优惠政策

  在提高税费优惠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方面,《通知》指出,要优化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适当降低先进技术装备和资源品进口关税。

  “从‘提高税费优惠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这一表述来看,意味着今年减税降费不会在所有领域和行业采取相同力度,而是要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这也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前两项工作任务相契合,即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从目前的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看,与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减税政策包括:将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分别提高至100%、扩大研发费用归集范围、允许企业自主选择按半年或者前三季度提前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等。

  在王青看来,除了要落实好以上政策,保证现有政策充分执行到位外,着眼于扎实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预计后期各地将有针对性地推出贷款财政贴息、加速会计折旧等支持政策。以上将合力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支出,推动今年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整体上看,这些政策在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的同时,还将推进制造业在数字化、绿色化方向持续转型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除了优化税费优惠政策外,《通知》还明确,要强化涉企收费监管。包括研究建立常态化涉企收费协同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完善涉企收费联合监管、联合惩戒机制,提升涉企收费监管的法治化水平等。

  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通知》则从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及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等五方面做出详细部署。

  其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考虑到当前物价水平较低,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多重诸多挑战,因此,当前货币政策要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首先是‘总量要够’,从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王青认为,这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前提。考虑到4月份国债到期量偏大等各类短期因素碰头叠加影响,预计后期伴随短期影响因素消退,以及信贷均衡投放效应下,二季度新信信贷将转为同比多增,M2增速也将很快回升到8.0%以上。

  此外,《通知》在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方面指出,要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在保持商业银行净息差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叶银丹表示,LPR的调整需要反映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在当前经济增长动能有待进一步提振的环境下,未来政策面的重点仍是引导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扩大宏观经济总需求。因此,下一步,货币政策在量价调整方面均有空间。具体来说,数量端宽货币发力以对冲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府债券供给压力的可能性较大,降准、央行购买国债等工具落地都有可能,LPR也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和可能性。在调降利率方面,首选的利率工具是MLF操作利率保持不动,通过引导存款利率下调、全面降准等方式,推动LPR下调,降低各类贷款利率。

  《通知》另强调,要保持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稳定性,实施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优化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制度,完善小微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魏琪嘉称,政策注重扶“农”、扶“小”、扶“民”,这是调节资金配置的重要导向,同时强调完善小微授信尽职免责机制,这将在制度层面进一步促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落地。

  政策“组合拳”齐出

  “开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运行态势和市场信心预期正在恢复。”在魏琪嘉看来,继续巩固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需要政策的强有力支撑,而保持降成本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让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是应有之义。此次发布的《通知》直面市场关切打好降成本政策“组合拳”,将有助于充分释放宏观政策红利,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优惠,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市场预期改善。

  除上述财税、金融支持外,《通知》还在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企业人工成本压力,降低企业用地原材料成本,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以及激励企业内部挖潜等方面进一步明确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具体举措,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从而增强其发展内生动力。

  比如,在降低企业用地原材料成本方面,《通知》提出,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策,实行向下递减的地价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初期用地成本。

  魏琪嘉称,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对用地、用能、物流成本较为敏感,相关领域成本下降带来的企业增收效果颇为明显。同时,持续推动企业用地、原材料、物流成本下降,对于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经济循环也将起到关键作用。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既需要外部政策支持,也要求企业注重内容挖掘。为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降本,《通知》称,要强化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落实技术改造投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研究制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化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聚焦国家战略领域,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和迭代创新。

  欧美大型博物馆正在面临一个严重问题:藏品囤积量过大。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欧洲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当前藏品多达8000万件,只有4万件面向公众展出。也就是说,该博物馆只能展出其0.05%的藏品,大多数都被存放在阴暗拥挤的储藏室里。该博物馆的科学藏品负责人克莱尔·瓦伦丁向媒体表示,目前博物馆的储藏室已经容纳不下这些库存藏品了。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并不是唯一遇到囤积问题的博物馆。据了解,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只能展出1%的藏品,而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国家历史博物馆只能展出0.007%的展品。美媒《联邦人报》称,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欧美博物馆的管理者们都认为,藏品数量比博物馆展出藏品的能力更重要。结果就是现在的博物馆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他们甚至无法将藏品中的一小部分展示给公众。

  英国英格兰伦敦,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囤积藏品过量会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藏品的统计与管理效率降低。很多名声在外的博物馆,其藏品目录都已经严重过时和缺失。以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为例,其藏品保护和研究人员正在减少,以现有的员工数量,需要172年的时间才能将该博物馆的全部藏品编入目录。在英国另一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有一半时间都花在检查藏品是否被蛀虫损坏。

  博物馆的藏品如果长期无人清点,很容易被盗,因为没人能发现藏品丢失。去年就有报道称,大英博物馆的一位馆长偷了该博物馆将近2000件藏品,还在网上出售了一些。其他博物馆也有多次展品丢失事件,比如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共丢失了2000多件藏品,而伦敦的战争博物馆丢失了500多件藏品。

  造成欧美博物馆藏品囤积的原因有很多,欧洲和美国情况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欧洲博物馆的藏品来自于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统治者,被后来的政府收集并向公众展出。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私人捐赠。富豪很喜欢向博物馆捐赠私人藏品,有些人是为了提升威望,也有些人是为了避税。欧洲多国还制定了一些鼓励私人向博物馆捐赠的法律法规,博物馆自身也会收购很多藏品。美国的博物馆则主要通过公共和私人捐赠获取藏品。美国在工业革命后积累了大量财富,因此快速获取了大量藏品。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1872年只有140件藏品,如今已达到200万件。

  如何应对藏品囤积问题?目前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解决方案是“搬家”。据报道,该博物馆正在开展“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品搬迁”,他们会运送2800万件藏品到英国雷丁镇,该镇距离伦敦约60公里。这些展品会被运至泰晤士河谷科学园,它位于雷丁镇的雷丁大学校园内。据透露,搬运完这些展品预计需要7年时间。大英博物馆、英国皇家植物园和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等也在通过搬迁部分藏品来缓解囤积问题。

  搬迁藏品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光是运送陶器瓦罐或者老照片就已经非常费事,更别提运送一些动物标本了。以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为例,运送熊、长颈鹿和狮子等动物标本,需要用玻璃纤维做的模具罩住它们以保护皮毛,另外还需要定制的木制箱子运输。在到达新展馆后,这些标本还需被冷冻3天,然后再转送至全新的消毒后的房间。

  出于成本问题和研究考虑,此前有不少自然史专家强烈反对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藏品搬迁计划。有专家写信给《泰晤士报》称,虽然任何大学都能开展生物学研究,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能够在该领域遥遥领先,得益于其完整统一的展品收藏和专家团队,因此不能将其一分为二。专家也质疑称,为什么不能在伦敦找一处地方搬迁,而非要搬到首都以外的地区?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员工弗雷德·纳格斯称,“我的看法是,博物馆认为这些展品和研究人员占据了伦敦的黄金位置,应该被搬走。”

 

  博物馆搬家是个头疼事,但是也可能让被“雪藏已久”的藏品得以“重见天日”。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承认,他们的伊斯兰艺术分馆馆长竟然从未见过该博物馆的波斯地毯,因为这些毯子常年被丢在一个储藏室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