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的OPPO开发者大会上,OPPO正式推出其最高支持千亿参数的大模型AndesGPT,一同发布的还有其最新操作系统ColorOS 14。在AndesGPT、ColorOS加持下,OPPO手机助手“小布”将成为AI“上机”的重要突破口。

  实际上,不仅是OPPO,包括华为、小米、VIVO等大厂都在加速大模型在手机端侧落地。在业内看来,AI手机和AI PC已是大势所趋,下游端侧AI设备需求量有望迅速增长。

  AI加速“上机”

  在2023 OPPO开发者大会上,OPPO正式推出自主训练、个性专属的大模型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据了解,AndesGPT拥有对话增强、个人专属和端云协同三项技术特征,及知识、记忆、工具与创作四个核心能力。

  在9月份发布的SuperCLUE十大基础能力排行榜中,AndesGPT在“知识与百科”方面仅次于GPT4,“角色扮演能力”则排名前三。

  据记者了解,AndesGPT包含十亿至千亿以上多种不同参数规模的模型规格,分为端侧运行、云端运行等不同参数规模,可支撑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此外,AndesGPT还提出了智能体(Agent)概念,智能体可理解为是一种可自主感知、自主决策、主动行为的智能实体。不难看出,OPPO未来将把大模型能力与智能体结合,布局到各终端产品和系统应用的底层架构中。

  作为OPPO对话式智能助手和超级终端入口,其ColorOS系统的“小布助手”被认为是AndesGPT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最佳实验场和技术突破口。

  在会上,OPPO还发布了全新一代ColorOS——ColorOS 14。据OPPO方面透露,目前全新ColorOS小布已经接入大模型,可以完成复杂的手机操作、支持文生图与图生图场景、生成定制内容、总结摘要等功能。

  实际上,包括OPPO在内的一众国内大厂一直都在寻求AI与消费电子终端融合,这一趋势已经成为推动国产AI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根据IDC 预测,到2026年,中国市场近50%的终端设备处理器将带有AI技术。后续随着AI大模型与硬件的结合陆续完善,消费电子产业链也将迎来新的创新机遇。

  智能手机、PC、智能眼镜、智能音箱等终端也将成为人工智能的硬件入口,创建新的生态,带动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新一轮创新。在业内看来,与传统的PC和手机相比,AI PC和AI手机可以更快地响应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据悉,OPPO在10月11日宣布与联发科联手,合作共建轻量化大模型端侧部署方案。据悉,OPPO下一代Find X旗舰产品也将搭载天玑9300。

  在今年的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展示了嵌入了华为盘古大模型的HarmonyOS 4系统,智慧助手小艺具备AI大模型能力。8月14日在小米创始人雷军的年度演讲中,雷军表示已于今年4月组织了大模型团队,且将在业务上进行应用,旗下语音助手“小爱”将首先升级其大模型版本。

  而在PC方面,英特尔已率先布局AI PC ,其将在今年12月14日正式发布面向下一代的AI PC的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Meteor Lake。此外,英特尔提出“AI PC加速计划”,计划在2025年前为超过1亿台PC实现人工智能特性。

  全球月活用户突破6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此次AndesGPT发布,OPPO旗下潘塔纳尔智慧跨端系统也迎来再次升级,并实现落地。在生成式AI技术的加持下,潘塔纳尔系统的用户意图理解和情境感知更准确、泛在服务组装更智能、用户交互更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OPPO潘塔纳尔并非操作系统,官方对其的定义是“中间件系统”,用OPPO的话说,“它好似一座桥梁,可以搭建在不同底层的操作系统上”,从而实现不同设备、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品牌海量设备之间的万物互融。

  简而言之,潘塔纳尔一个由OPPO发起的,一种基于通信协议的,由不同玩家共同参与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而不是OPPO主导的操作系统。潘塔纳尔跨端能力深度开放,应用服务可在手机、手表、车机等设备间无缝流转。

  在去年的开发者大会上,潘塔纳尔系统已经开启全面商用。此外,ColorOS 在去年发布了自研的系统级计算中枢——ColorOS 超算平台,通过软硬件深度协同,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资源调配。

  记者在体验区发现,这一系统已经运用与智能驾驶端。在上汽旗下飞凡汽车座舱中。飞凡汽车可直接调用 OPPO 手机算力,在车机上运行手机App。同时,手机微信端的定位信息也可直接在车机上完成同步,类似功能也出现在理想L9上。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OPPO已经与逾十家车企达成类似合作。

  实际上,包括华为在内的大厂均在实现智能终端与车机之间的互联,在业内看来,手机和车机之间的生态壁垒正在被打破,这种“智慧座舱”体验也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之一。

  而除了与车机端的互通之外,OPPO此次还与微软达成Phone Link战略合作。即在ColorOS 14系统层面集成,手机无需额外下载任何应用即可与Windows电脑无缝互联。值得注意的是,其还打通了安卓与苹果IOS之间的互联。

  在10月19日,OPPO发布的折叠机FindN3推出随身工作台,而苹果的Mac、iPad、iPhone都可以快速简单的和OPPO手机传输文件、管理资料。这是OPPO首次和苹果牵手成功,可打开苹果专属文件格式。

 

  据OPPO透露,目前ColorOS全球月活用户突破6亿。OPPO方面表示,未来ColorOS将推动潘塔纳尔系统和AndesGPT在智能交互感知、泛在服务上的深度融合。

  11月7日,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医药”)更新了相关资料,完成了第一轮审核问询。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海纳医药存在不少异常之处。IPO之前,公司实际控制人邹巧根的好友、老乡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入股。其中,邹巧根的一名好友竟然是海纳医药第一大客户的实际控制人。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安排?

  同样在IPO前夕,8家机构突击入股,然而,两家股东却低价转让部分股权,让人不解。

  财务总监离职、独立董事50岁就退休、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不缺钱仍用大笔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异常现象频现,似乎预示着海纳医药的本次IPO难以顺利。

  IPO前股东廉价转让股权

  IPO前突击入股获利,这样的现象海纳医药也存在。

  大量机构持股海纳医药。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海纳医药共计有37名股东,其中,31名为机构股东。31名机构股东中,20名为基金股东。

  早在2013年,海纳医药就引进外部股东天津和悦谷雨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和悦谷雨”),通过多次增资,和悦谷雨已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为11.32%。

  2022年8月,海纳医药实施IPO前的最后一次增资,中金传化、江西国控、格兰卓戴、菏泽聚融、珠海星耀、西藏中植等六家机构参与认购,各方协商确定增资价格为 16.59元/股,对应海纳医药投后估值15.80亿元。

  2022年12月,海纳医药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登记,2023年6月30日,公司向深交所递交了IPO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这意味着,上述6家机构是在海纳医药递交IPO上市申请前12个月内入股的,属于突击入股的情形。

  6家机构突击入股之时,有股东意外减持。

  在2022年8月增资扩股的同时,海纳医药的股东林广茂向中金传化转让148.6584万股海纳医药股份,转让价为2000万元,转让价格为13.45元/股。

  当年9月、10月,股东吉林博大将其持有的海纳医药37.1644万股转让予上海舒泱,转让价款为500万元;将其持有的海纳医药74.3288万股转让予动能嘉元,转让价款为 1000万元。本次股权转让,转让价格均为13.45元/股。

  13.45元/股的转让价格,较16.59元/股的增资价格,折价约18.93%。

  林广茂曾是海纳医药仅次于实际控制人邹巧根的第二大股东,历经最后增资及林广茂转让股权后,其还持有海纳医药4.38%股份,为第三大股东。

  吉林博大是2014年10月入股的,当时,其出资1500万元认购海纳有限新增注册资本6.0241万元。在本次转让股权前,吉林博大以2.54%的持股比例位居海纳医药第四大股东。

  让人不解的是,IPO在即,两大股东为何要转让部分股权,为何要低价转让?上海舒泱、动能嘉元为何能低价突击入股,是否有抽屉协议?这些都是谜。

  可疑的密集关联交易

  海纳医药还存在可疑的关联交易。

  上述异常转让股权的吉林博大,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仍然持有海纳医药1.37%股份,仍然是公司第四大股东。

  吉林博大不仅仅是海纳医药的股东,还是公司客户。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吉林博大的子公司江苏博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与海纳医药的交易金额分别为29.77万元、634.67万元、-22.42万元、41.25万元。

  除了吉林博大外,股东湖北高龙、西藏中植均作为客户与海纳医药有交易。报告期,西藏中植方面与海纳医药的交易金额分别为1.57万元、0.87万元、574.51万元、117.30万元,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大幅增加。2020年、2021年,湖北高龙方面与海纳医药没有交易,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的交易金额分别为157.50万元、59.70万元。

  报告期,海纳医药的前五大客户包括南京圣嘉士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天方药业有限公司、福州泰达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泰达药业”)等。其中,2022年,泰达药业为海纳医药第二大客户,销售收入为2595.56万元,占公司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58%。泰达药业监事、原股东周阳璇曾为海纳医药员工。

  2023年上半年,上海亿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亿伦投资”)跃升为海纳医药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为3057.2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3.53%。2020年,亿伦投资曾为海纳医药第二大客户,销售收入为868.56万元,占比为15.29%。

  根据海纳医药审核问询函回复,亿伦投资成立于2015年8月17日,注册资本500万元,当年,海纳医药就与亿伦投资开展合作。刚刚成立,海纳医药就与其合作,有点异常。

  海纳医药称,2022年,公司与亿伦投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达成新项目合作。双方保持良好沟通,合作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实际上,亿伦投资不仅仅是海纳医药第一大客户,还是关联方。

  2016年12月,海纳医药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增加至6305.2188万元,新增注册资本由员工持股平台盘谷林、恒志云认购,增资价格为8.83元/股。

  实际上,作为员工持股平台,盘谷林的18名份额持有人中,除了董事长、总经理邹巧根及其女儿邹雪宁、副总经理王华娟、周闻涛,其余14名均不是公司员工。此外,恒志云也有一名份额持有人不是海纳医药的员工。

  15名份额持有人通过海纳医药的员工持股平台悄然入股,什么原因?原来,14名份额持有人系自然人,另一名持有人湖州澄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投资机构。

  这14名自然人,不是海纳医药实际控制人邹巧根的朋友,就是老乡。14人中,就有亿伦投资的实际控制人邬宣东,其持有盘谷林11.49%的份额。

  从这一关联关系来看,亿伦投资是海纳医药的关联方。

  亿伦投资及其关联方包括湖北火山石医药、湖北海美纳医药。天眼查显示,2022年,亿伦投资参保人数为1人,湖北海美纳医药成立于2022年11月16人,参保人数为0,湖北火山石医药成立于2018年,参保人数为12人。

  从上述种种来看,海纳医药与亿伦投资方面的交易,真实性存疑,存在利益输送的嫌疑。

  应收账款增速2倍于营业收入

  近几年,海纳医药的营业收入高速增长,但应收账款的增速更快。

  海纳医药是一家聚焦改良型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医药研发企业,目前已形成“CXO+MAH”的业务模式,主营业务包括医药研发服务、自持品种销售两大类。

  报告期,海纳医药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57亿元、1.68亿元、2.71亿元、2.26亿元,2021年、2022年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94.94%、61.68%。同期,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0.29亿元、0.12亿元、0.68亿元、0.73亿元,2020年还处在亏损状态,2021年、2022年同比增长140.29%、487.97%,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报表未分配利润为-1.42亿元。

  营业收入、净利润激进式增长,是海纳医药冲击A股市场IPO的底气,但是,营业收入高速增长,公司的应收账款为超高速增长。

  报告期,海纳医药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278.02万元、1897.79万元、3787.56万元、7656.2万元。2020年—2022年应收账款复合增长率为269.1%,而同期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18.41%,应收账款增速是营业收入增速的2倍。

  海纳医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呈现下降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3.12次/年、3.03次/年、2.21次/年、2.49次/年。

  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龄大部分在一年以内,从期后回款情况看,海纳医药的期后回款也不算理想。2021年、2022年,账龄在1—2年的应收账款分别为212万元、892.58万元,分别占上年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的112.82%、51.34%。2023年上半年,账龄在3—4年应收账款为336.20万元,占2022年底账龄2—3年应收账款的81.86%。

  近年来,海纳医药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报告期分别为59.95%、23.53%、14.91%、11.19%;同期,可比公司平均值为12.05%、13.28%、16.97%、14.44%。海纳医药的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且从2022年开始低至行业平均值。

  与研发费用率持续下降相比,海纳医药的销售费用率呈增长趋势。报告期,海纳医药销售费用分别为394.36万元、1445.66万元、2187.3万元、1540.81万元,2021年—2022年同比分别增长266.58%、51.3%;销售费用率分别为6.94%、8.63%、8.07%、6.82%,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2.95%、3.81%、3.88%、3.79%。2021年、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是行业均值的两倍多。

  海纳医药还有不少异常现象。2023年初,公司财务总监郑晓燕突然离职,在IPO前,作为关键人物的财务总监离职,让人产生遐想。而公司独立董事姜宏斌出生于1967 年4月,曾任职于南京市鼓楼区司法局、南京市鼓楼区政府法制办、南京市鼓楼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17年,其已经退休。到如今,姜宏斌尚未满60岁,50岁就已退休,究竟有什么非同寻常的因素?

 

  海纳医药并不缺钱,在没有债务等情况下,公司货币资金1.98亿元,资产负债率36.48%。本次IPO,公司拟募资8.50亿元,其中2.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似乎并无必要。

  11月8日消息,三大指数早间低开后拉升翻红。板块方面,短剧概念持续走强,天威视讯(10.590, 0.96, 9.97%)5连板,中文在线(26.760, 4.46, 20.00%)20cm涨停。“龙字辈”概念股早盘继续活跃,龙韵股份(27.420, 2.49, 9.99%)5连板,龙溪股份(14.360, 1.31, 10.04%)、锋龙股份(20.600, 1.87, 9.98%)4连板。医药股表现活跃,CRO概念领涨,太龙药业(7.870, 0.72, 10.07%)、双成药业(8.150, 0.74, 9.99%)涨停;油气开采、贵金属板块陷入调整。总体来看,个股涨跌互现。截至发稿,沪指涨0.02%,深成指涨0.05%,创指涨0.14%。

 

  盘面上,短剧概念、传媒、CRO概念板块涨幅居前,油气开采、贵金属、一体化压铸板块跌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