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1。 引言

  清明假期回了趟老家,在家里一间仓库里,忽然发现了几件农具,堆在角落里,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回想起来,我已经十一年没有用过它们了。我的中考和高考都正赶上麦收时节,中考是在镇上,离家五公里,下了考场,骑自行车回家,还赶得上“扬场”,一直干到晚上,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再上考场。高考是在县城,考前放了几天假,那个时候母亲在外地打工,哥哥在上大学,我和父亲一起收完了大部分麦子。考前一天下午到县城,高考的那两天里,父亲一人收完了剩下的麦子。在那之后,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出国攻读博士,再到如今回国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我几乎再也没有干过农活了。

  高考距今已经快十一年了,这十一年里,在我的老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以超乎任何人想象的速度普及开来,过去沿袭千百年的“耕牛+人力”的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曾经一家人起早贪黑忙好几天的活,如今依靠大型机械几分钟便解决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何止百倍千倍。我所用过的那些农具,基本上都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忽然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这一代农村青年,已经成了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农具的最后一批使用者与见证者。若将来有一天我们不在了,就没有人知道它们了。

  这些农具是何时出现的,我不知道;其发明者是谁,我也不知道。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依靠自己朴素的理解,制作着、使用着这些农具,纵使它们随着技术的发展消亡了,也应该被记录下来,让知情者对曾经的岁月报以热泪,也让后来人知道,我们这个农耕民族走到今天,靠的不只是一身蛮力。

  为此,收假回到学校后,利用三个晚上业余时间写成此文。这篇文章介绍了陕西关中地区最常见的几种传统农具以及它们使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与其说是科普,不如说是纪念,谨以此为那些不曾忘却的回忆做一些科学的解释与注脚。

  2。 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

  传统农业生产中涉及的农具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本文仅选取五种加以介绍,为了增加行文的科学性,分别命名如下:I。 可拆卸式复杂曲线割麦专用镰刀;II。 基于杠杆原理的自锁式麦捆装车技术;III。 基于涡流效应的除尘去杂质簸箕;IV。 自适应01开关控制下的活塞式风箱;V。 循环冲击载荷下的䦆头抗疲劳连接技术。

  2.1 可拆卸式复杂曲线割麦专用镰刀

  可拆卸式复杂曲线割麦专用镰刀,因其形似胳膊肘,俗称“肘肘”,是小麦收割过程中使用的专用镰刀,如图1所示:

  

(a)整体效果图

 

  (a)整体效果图

  

(b)俯视图

 

  (b)俯视图

  

(c)侧视图

 

  (c)侧视图  图1 可拆卸式复杂曲线割麦专用镰刀

  在小麦收割过程中,镰刀面临着麦秆干硬、收割强度大、使用时间集中等苛刻服役环境,这些不利因素对镰刀刀刃的硬度提出了严苛要求,限于传统加工水平及经济条件,一般采用含碳量较高的硬脆钢制造刀片。即使如此,割麦过程中刀刃磨损依然很快(一般4-5个小时即需要打磨刃片),整体服役寿命一般仅为1-2季。若刀片和刀把为一体化连接,频繁淘汰刀片的同时也会淘汰掉服役状态良好的刀把,显然会造成极大浪费。因此,可拆卸式的构型可以兼顾经济性及生产效率。

  

图2 割麦示意图

 

  图2 割麦示意图  如图2所示,刀把设计为曲线主要原因有两点:

  提高刀把末端的施力点以缓解疲劳。传统农业生产中,要求收割的麦秆越长越好,换言之,留在地里的麦茬越短越好。前者是因为麦秆可以作为牲口的饲料,后者则是为接下来播种玉米提供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割麦时要求刀刃越低越好。显然,对直线刀把而言,施力路径应沿图2中虚线方向,割麦人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弯腿弯腰,在夏季烈日暴晒的环境下,极易疲劳。显然,刀把设计为曲线时,可显著提高刀把末端施力点,使割麦人腿部较为舒展,从而有利于缓解割麦人的疲劳。

  降低刀片打滑割伤左手的风险。如图3所示,若使用直线刀把,在不断重复的割麦过程中,割麦人由于过度疲劳,会无意识地抬腿伸腰,从而使握持端施力点上升,此时,刀片与麦秆之间的钝角进一步增大(如图3左图),加之麦秆干硬,容易打滑而割伤左手。由于刀片锋利异常,事故一旦出现,往往会报销割麦人整个割麦季,这在“龙口夺食”的夏收时节,后果不堪设想。对曲线刀把而言,如图2所示,当在刀把末端施以力F时,由于握持端施力点和刀刃着力点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使得镰刀沿刀刃着力点产生一个向下的“低头力矩”,该力矩可以使刀片与麦秆之间的钝角减小,更趋近于垂直(如图3右图),从而减少“打滑”的风险,保证了割麦人的安全。

  

图3 刀片与麦秆夹角示意图

 

  图3 刀片与麦秆夹角示意图  显然,在割麦过程中,采用可拆卸式复杂曲线专用镰刀,既兼顾了经济性与高效性,又有利于缓解割麦人的疲劳并保证其在长时间重复割麦动作中的安全。

  2.2 基于杠杆原理的自锁式麦捆装车技术

  小麦收割完毕后,需要把麦捆运送到打麦场,然后经过“碾场”、“扬场”、晾晒等一系列工序,才能颗粒归仓。运输过程就需要用到架子车,如图4所示:

  

图4 架子车

 

  图4 架子车  显然,堆积起来的麦捆需要用绳索绑紧方能运输,那么,如图5所示的麦捆“头对头”的装车方式(两排麦捆以麦穗朝里、麦茬朝外的方式码放堆积),怎么才能方便可靠地实现绑紧呢?

  

图5 麦捆及装车示意图

 

  图5 麦捆及装车示意图  一般情况下,假设一个65kg级普通成年男子双臂最大可以提供40kg的拉力,那就意味着如果直接用双手拽紧绳索,所提供的绑紧力必然小于40kg,这在实际运输中远远不够,尤其在山路崎岖、架子车颠簸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因此必须开发一种绑紧力足够大、同时操作又足够简单的绑紧方法。

  实践中,农民采用的装车方法十分简单,如图6所示:

  

图6 麦捆装车示意图

 

  图6 麦捆装车示意图  图中蓝线表示绳索,共有两套,在车顶通过三角形木套形成一个滑动定滑轮;在绳索2的一端,套上一尖端为楔形的木棒,将尖端插入麦捆,沿虚线箭头方向从另一端向下压木棒,即可将绳索拉紧。根据杠杆原理,可以产生远大于成年男子臂力的拉紧力。绳索拉紧后,将木棒顺势插入麦捆内部,自然形成一个自锁机构,且绑紧力越大,自锁效应越强。另一方面,不论是装车时木棒插入麦捆,还是卸车时木棒拔出麦捆,均只需克服较低的摩擦力,操作十分简单。

  显然,该方法巧妙地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力学放大效果以及绑紧后的自锁效果,且操作十分便利,堪称以人力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中的最优解,是传统农村成年男子的必备技能之一。

  2.3 基于涡流效应的除尘去杂质簸箕

  基于涡流效应的除尘去杂质簸箕,简称簸箕,如图7所示:

  

图7 基于涡流效应的除尘去杂质簸箕

 

  图7 基于涡流效应的除尘去杂质簸箕  簸箕主要用于分离粮食颗粒与轻质杂质(如树叶、麦穗壳、尘土等),其使用方法及原理如图8所示:

  

图8 簸箕使用示意图

 

  图8 簸箕使用示意图  其中,簸箕所盛蓝色颗粒代表粮食颗粒,深黄色颗粒代表轻质杂质。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簸箕向上扬起,将粮食-杂质混杂物抛向空中,然后再将簸箕向下压至水平,让粮食颗粒原路落回簸箕。在向下压的过程中,簸箕下表面空气受“压”,形成高压气团,簸箕上表面空气受“拉”,形成低压气团,这种情况下,下表面的气流会被迫沿簸箕边缘“补偿”到上表面,从而形成一个涡流,粮食中的轻质杂质就会被涡流“吹”出簸箕。如此往复多次,就会实现将轻质杂质分离出粮食颗粒的目的。

  该方法简便易行,广泛应用于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颗粒的提纯操作中。

  2.4 自适应01开关控制下的活塞式风箱

  风箱,是传统农村厨房的必备厨具,旺火大灶必不可少,其布局如图9所示:

  

图9 活塞式风箱

 

  图9 活塞式风箱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

  

图10 活塞式风箱结构示意图

 

  图10 活塞式风箱结构示意图  活塞式风箱一个最大的优点是:不论推拉,均可送风,其原理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推杆过程中送风原理

 

  图11 推杆过程中送风原理  图11中,上图为侧视图,下图为俯视图。在推杆过程中,风箱内活塞右侧气压减小,外部空气涌入,自然顶开风门(图中右侧蓝色矩形薄板,上端活页连接到风箱箱体,平时自然下垂,遇外部气流涌入时被自然推开);同时,左侧气压增大,且气压高于风箱外部大气压,左侧风门被迫关闭,气流被迫涌入底端送风管道,中央挡风板被“吹”向右侧闭合,从而使气流向外排出。

  同理,如图12所示,在拉杆过程中,左右两侧风门及中央挡风板在气压的作用下反向动作,使得气流沿底端送风管道右侧涌入并排出。

  

图12 拉杆过程中送风原理

 

  图12 拉杆过程中送风原理  显然,在上述动作中,左右两侧风门及中央挡风板可视为01开关,在气压的作用下自然形成闭合送风路径,且无需额外的控制手段,在推拉过程中皆可送风,谚曰: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就是这个道理。

  2.5 循环冲击载荷下的䦆头抗疲劳连接技术

  䦆头,人力挖土工具,如图13所示:

  

图13 䦆头

 

  图13 䦆头  在挖土的过程中,䦆头不断承受循环冲击载荷,若接头部位连接不当,䦆头很容易掉落。在实践中,䦆头的链接形式如图14所示:

  

图14 䦆头链接示意图

 

  图14 䦆头链接示意图  在图14中,先将垫布衬于䦆头连接处,再装入䦆头把,然后从虚线位置强行塞入木质楔形垫块(以锤子砸入以实现过盈配合),最后从另一端装入紧固圈,使整个连接头处于锁止状态。

  然而,即便如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常有䦆头掉落的情况出现,这是由于结构疲劳失效造成的。所谓疲劳失效,特指循环载荷下,结构在不断重复受力时发生破坏失效的现象,其原理如下:

  实际使用的材料与结构,均不是“理想”和“完美”的,其中必然存在某种缺陷。在受到静载荷时,只要该静力低于材料或结构的破坏极限,材料就“挺得住”,且由于材料或结构缺陷处的受力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完全可以长期保持。而在循环载荷下,载荷一次次地作用,局部缺陷部位受力始终无法达到平衡状态,必然导致缺陷不断扩大。长此以往,当缺陷扩大到再也无法承受外载时,结构就会突然破坏失效。

  为了提高疲劳寿命,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在材料或结构内部引入压应力,压应力会抑制缺陷扩展的速率。䦆头的连接正是应用了这一原理:

  

图15 䦆头抗疲劳连接示意图

 

  图15 䦆头抗疲劳连接示意图  如图15 所示,在䦆头连接时,专门垫有垫布,垫布一般采用旧鞋帮等材料制成。在䦆头使用前,常常会蘸一些水,垫布吸水膨胀,会在䦆头连接部位内部产生压应力,从而大大提高䦆头连接部位的抗疲劳性能。

  该方法简便易行、原理可靠,已经广泛应用于䦆头、双齿、锄头等承受循环冲击载荷的挖土类农具中。

  3。 结论

  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农具使用过程中的力学原理,结果表明,传统农具并非技术含量低下的代名词,相反,在受限于人力生产条件时,传统农具的设计使用包含了深刻的科学原理,是当时历史发展水平大环境约束下的最优解。因此,既要以开放的心态乐见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又不宜在享受红利的同时脱离历史条件去指点过往。而不断上下求索以推进科技发展水平、突破历史大环境约束,正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价值所在。

  4。 致谢

  谨以此文献给我可爱的故乡,并以此纪念那段不曾褪色的时光。

  参考文献

 

  本文实物拍摄于作者自家后院仓库,所用的力学原理见于任何一本力学教材,示意图为作者自行绘制。故本文无参考文献。

  新京报快讯4月29日上午,2019北京世园会正式开园。入驻国际馆并已完成布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为游客呈现了独具各国特色的展览,吸引着首日入园参观的游客。

  “序厅”演绎五大洲生态风情

  国际馆在北京世园会会期承担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室内展览以及举办国际园艺竞赛的功能。它由94把花伞构成,如同一片花海飘落在园区里。在162天的会期中,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世园会展览展示。而国际馆就是各国和国际组织室内布展的主要展馆。

  国际馆由94把花伞构成,如同一片花海飘落在园区里。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记者跟随游客排队的队伍,从国际馆A、B两馆的中间区域乘坐扶梯步入展馆地下一层的“登录厅”。国际馆展览的“序展”部分在这条精心布置的地下长廊中举行。

  国际馆展览的“序展”部分在这条精心布置的地下长廊中举行。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长廊一边,用木纸材质制成多层的中国生态景观——最里层是梯田和山丘,中间层是转动的水车,外层一只熊猫在竹林中戏耍。灯光从青绿转向橙黄,茂密的丛林里一只狮子出没其间,充满非洲草原特点的景观渐次呈现。游客们在这里拍照、留影,感受别样的“自然风光”。

  长廊一边,用木纸材质制品制成多层的中国生态景观——最里层是梯田和山丘,中间层是转动的水车,外层一只熊猫在竹林中戏耍。灯光从青绿转向橙黄,茂密的丛林里一只狮子出没其间,充满非洲草原特点的景观渐次呈现。游客们在这里拍照、留影,感受别样的“自然风光”。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长廊的另一边则是一个个介绍园林、植物的显示屏。屏幕中显示着“世界花园巡视”系列的各国主要园林。一名游客在“日本圆光寺”的介绍前驻足,查看屏幕中显示的文字和视频。此外,“世界名花名树”系列则介绍各国的特色植物。

  牡丹景观竞赛亮相国际馆

  通过“序厅”到达国际馆A馆一层。一进展馆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花门”。这里种植着各类牡丹,同时举行牡丹景观竞赛。来自西北的高原牡丹、中国栽种的江南牡丹,绽放在具有种植地特点的布景中。

  牡丹景观

  国际馆A馆是国际/地区展馆区。巴基斯坦、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孟加拉等国已经在这里布展。

  开展首日,各布展国家的室内展厅集中展示了最具本国代表的植物、水果和手工艺品。叙利亚展厅正展销“叙利亚天然植物品”,展柜中大马士革玫瑰精油、叙利亚古皂等护肤产品吸引了游客驻足。在巴基斯坦馆中,大理石、巴基斯坦玉石制成的手工艺品正在热销。“一个30元,两个50元。”布展的巴基斯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来北京世园会展销巴基斯坦的特色商品,他最近突击学习了些汉语。

  开展首日,各布展国家的室内展厅集中展示了最具本国代表的植物、水果和手工艺品。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在巴基斯坦馆中,大理石、巴基斯坦玉石制成的手工艺品正在热销。

  塔吉克斯坦展厅展示了当地的葡萄干、杏仁、蜂蜜,亚美尼亚展厅则推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干邑”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年亚美尼亚干邑被送到过俄国的宫廷,几乎所有前苏联电影都有它的镜头。

  国际组织“秀”成绩,“考”知识

  离开国际馆A馆,通过一条空中廊道即可通向B馆。廊道外是中国馆、永宁阁和妫汭剧场等主要的世园会园区景观。游客在廊道上驻足,远望世园会园区景色,拍照留念。

  除了国家布展外,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国项目事务署等国际组织的室内展厅也在世园会开园首日亮相国际馆。上海合作组织正在举行成员国少年儿童艺术画作的展览。《金色的秋天》《秋千》……小朋友们以自然为对象作画,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展厅内,一块块选择题牌考起了游客。一道“生物多样性”的考题问:在1平方米的森林土壤中,可以找到多少种无脊椎动物?而另一道“食品安全”的考题则问:每年由于食品不安全造成的生病及死亡人口数量是多少?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考题”的形式布展,也是为了激发游客的求知欲、好奇心,同时也让大家更加关心生态环境、农业和食品。

 

  在考题的另一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展厅展示着近年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涉及对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问题的解决,提高农林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贡献等。在联合国项目事务署,展厅内展示着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等环境重大项目。

  在联通5G品牌的亮相宣传片中,融媒体、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体育、智慧安防、泛在低空、智慧能源的词汇一个接一个的显示在联通5G的开方位置,最后汇聚成一个联通5Gⁿ标识。

  在这一5G品牌亮相之前,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联通5G共建未来”合作伙伴大会上还通过“两个呼吁与开放共享”来表达联通对于5G的构想,演讲的内容也呼应了“让未来生长”的主题口号。面对这样一个充满n次方机遇的5G世界,联通的合作伙伴们也正在行动中。

  

 

 

  呼吁一:推进5G网络演进

  中国联通显然看到5G网络发展的大趋势,并不没有只是在强调目前开通的5G试验网,而是一开始便呼吁共同努力推进5G网络的演进。众所周知,5G网络的三大应用场景为eMBB、uRLLC、mMTC,目前由于5G网络尚处在R15的建设阶段,所以大多数运营商也将业务的重点锁定在了eMBB场景上,即可以为高清视频、XR等提供大带宽+高速率的网络。然而,由于联通为5G构建了n次方的梦想,这也意味uRLLC(高可靠+低时延)、mMTC(大连接+低能耗)才能激发联通5G网络在自动驾驶、智能制造、智能医疗、万物智联中的更多无限可能。

  

 

 

   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就在主题演讲中称:“我们要把现在混合组网演进到独立组网,软件版本也要逐渐能从eMBB(R15代表场景)过渡到R16、R17,我们希望这个进程越短越好。”实际上,5G网络在产业链的努力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部署,高通副总裁侯明娟在联通合作伙伴大会5G终端市场机遇与挑战论坛上就表示:“在全球范围内,从4G过渡到5G的速度,比3G过渡到4G更快。”据悉,在4G元年,仅有4家移动运营商部署网络,3家终端厂商发布4G产品。但在5G元年,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运营商宣布了5G网络部署计划,同时将有超过20款5G终端在今年发布。

  同时,高通也正在推动5G NR技术路线图向R16、R17加速演进。在该公司位于新泽西研发中心的5G测试网络中,高通已经将面向毫米波频段和6GHz以下频段的全新端到端OTA配置其中,从而可以先于标准化对3GPP R16+的新设计进行验证,从而完善5G算法和技术以进一步改善性。据侯明娟透露,R16+会将5G NR拓展至全新行业,通过Sub 6GHz的技术演进,可以实现支持uRLLC的工业物联网与基于5G NR的C-V2X。该公司在今年MWC 2019期间还透露正在研究面向R17能够在5G上实现哪些技术上的提升。

  呼吁二:5G终端“四化”普及

  王晓初在5G终端问题上,通过演讲中呼吁共同努力推进5G终端普及,其中他谈到了手机5G化、手机通用化、价格民众化、终端泛在化。实际上,单单就在中国联通的合作伙伴大会期间,联通与合作伙伴在5G手机“四化”目标上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果。

  中国联通还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其将成为首家宣布为消费者提供5G体验的中国运营商。在活动演示区,大量支持联通5G网络的手机已经现身,高通在现场就宣布携手OEM厂商包括努比亚、一加、OPPO、vivo、小米和中兴通讯,共同支持中国联通的5G部署,上述厂商均搭载了骁龙855+X50调制解调器及高通射频前端解决方案。同时这些手机在通用化的要求上也不成问题,通过上述的解决方案组合可以实现对于2G/3G/4G/5G网络的支持,也能兼容其它运营商的5G网络,对于目前国际上一些地区所采用的Sub 6GHz+毫米波的网络也能实现良好支持。

  这些5G手机在现场不仅仅是接入网络后进行网速测试,还进行了不少5G应用的演示,并允许进行体验,让与会者感受包括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云游戏、网页浏览、手机与云端实时数据共享等丰富5G用例所带来的全新体验。

  

 

 

  vivo便向媒体展示了5G样机,并邀请媒体体验了基于5G的高清视频电话、在线视频、游戏等基础应用,预计年中vivo将发布搭载骁龙855移动平台的5G手机,为消费者带来领先的5G智慧体验。OPPO方面在现场使用5G手机进行了游戏演示,同时表示正在将5G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与领先的骁龙855移动平台相结合,希望为消费者带来创新的5G创新体验。

  

 

 

    小米5G手机则为5G手机的价格民众化带来契机,现场展出的5G版本小米MIX 3于年初MWC期间发布,在支持5G网络并率先搭载骁龙855移动平台的同时。还将价格锁定在499欧元,这无疑将会大大加速5G手机的普及。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在联通活动现场就表示:“5G产品与前一代终端技术产品在价格上的差额会被快速地抹平。5G终端的价格会随着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发展快速下降。”

  努比亚则是终端泛在化的一个很好例证,据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倪飞透露,努比亚刚刚上市不久的柔屏腕机努比亚阿尔法就是该公司与高通、中国联通在多领域合作发力的代表。

  显然,联通对于5G终端的规划也并不仅仅拘泥于手机。本次活动期间,中国联通还正式发布了面向开发者的eSIM终端测试环境,该测试环境可帮助终端厂商自助完成与联通eSIM平台的联调测试。同时还与高通、紫光展锐等共同宣布5G终端创新联合实验室成立。联通方面认为,5G时代不会再是智能手机一枝独秀而是多种智能硬件共同发展、协同创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孟樸对于联通提出的终端泛在化也表示认同,他在5G共见未来圆桌论坛中表示:“未来5G终端将无处不在,汽车、PC、无人机、机床、手术台、码头等可能都将成为中国联通的客户,而我们也将提供完整的5G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迎接5G技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开放共享:激发5G的n种可能

  “7+33+n”的数字组合代表了联通的5G试验网络现状,即在上海等7大特大城市的城区连续覆盖,在33个大城市实现热点区域覆盖,为n个行业应用定制5G网中专网,连续覆盖的5G网络为需要5G商用的公司提供了新的平台,实现理想的新机遇。同时,联通还专门提出开放共享的倡议,打造不一样的建设和运营合作模式,王晓初表示:“5G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网络切片,在一个行业应用里面可以独立组网,形成独立计费系统。”他甚至还呼吁说:“我们运营商之间设备体系有没有可能联合,运营商间共同来组建网络体系。”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开放共享的联通5G网络已经来临,同时还将会更多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实际上,在开放共享的问题上,确实目前每个运营商的5G频谱资源都十分有限,目前国内5G频谱包括2.6GHz、3.5GHz、4.8GHz,每个频段最大只有100-200MHz的频谱资源,5G NR的频谱共享已经成为了业界的新课题。高通在今年就提出了做许可和免许可频谱之间的共享频谱,不同的运营商或者不同的频谱拥有企业共同分享这个频谱,如果两个厂商分享同一个频谱,可以根据每个厂商的需求来定制优先级,其好处就是不同厂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共享频谱,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而免许可频谱或共享频谱也已经成为了5G网络向R16、R17演进路线上被业界所公认的技术。

  同时,为了激发5G的n次方种可能,在网络中将会出现更多的私有网络,来实现行业应用的需求。而对于5G网络演进的加快推动也正可以为私有网络埋下伏笔。当5G网络发展到R15后期及R16、R15阶段,私有网络将会成为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可以实现面向企业的室内毫米波、或满足工业物联网的要求。高通目前就正在测试在室内封闭办公环境下毫米波的覆盖、移动性和鲁棒性,从而解决解决企业、私有网络和高密度场所的网络带宽需求。同时,高通在今年还展示了5G NR工业物联网可以帮助任务型机器实现99.9999%的可靠性试验。

  实际上,高通还在通过产品来让更多终端实现对于5G用例的支持,年初发布X55调制解调器除了可应用于手机领域外,也是一款可以应用物联网、汽车领域的产品。此前,同时也是联通、高通合作伙伴的移远通信就正式推出了四款商用物联网5G模组,该系列模组均采用了骁龙X55 5G调制解调器,让真正可以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调制解调器、通信模组宣布就位,静待万物智联网络的到来。

  

 

 

  本次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联通还专门成立了“中国联通5G应用创新联盟”,联盟的宗旨是打造万亿新市场,建设5G行业新生态,树立5G企业新标杆,构筑5G商业新范式,开创5G产业新未来。同时,还与西班牙电信、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法国电信、英国电信等多家国际知名运营商和数字服务供应商共同开启了“5G国际合作联盟”。

 

  假如把5G比如一种被大众所熟悉的事物,业界很多人都喜欢把它比做电能,而电能无疑也需要通过分享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联通显然认识到了5G不再单单是智能手机用户手上的互联网,而是一种新的能源,可以赋能对于eMBB、uRLLC、mMTC敏感的各种行业,产业链也在助力5G的n次方可能,让5Gⁿ所带来的赋能价值难以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