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1年4月06日
原标题:1.02亿人次! 清明“补偿式出游”需求强劲
作为“就地过年”结束后的首个小长假,2021年的清明假期展现出了久违的“出行热”,旅游、餐饮、出行等消费明显回暖。
大量出行的游客直接带动了沉寂许久的国内旅游市场。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清明假期前两日,网联清算平台共处理网络支付交易金额1.72万亿元,同比增长48.9%。银联网络两天的交易金额为5858亿元,同比增长3.9%。
往年清明假期除了扫墓祭祖外,出门踏青也是一大主题。去年受疫情冲击,国内旅游市场全年低迷。今年来,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向好,许多人在“就地过年”后一直盼望着出行。
随着3月16日低风险地区人员可凭健康码“绿码”在全国区域内自由通行的政策落地,民众的出行热情迅速点燃,“补偿式出游”需求强劲。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4月3日~5日,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45亿人次,比去年清明假期增长142%。其中,民航预计运输旅客432.8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256.4%。铁路方面,4月5日迎来了假期返程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425万人次,清明假期日均发送旅客超千万。
多家旅游机构数据显示,清明期间酒店、景点预订火爆。携程旅行数据显示,携程清明节总预订量同比增长300%,多项业务首达今年顶峰甚至超越基础稳固的2019年同期,仅酒店方面的订单量就比2019年增幅超过两成。飞猪报告也显示,清明期间旅游市场在疫情后首次出现井喷势头。清明旅游预订量同比涨超450%,已超过2019年同期。其中,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涨超16倍,门票预订量同比涨超20倍。
今年清明假期的餐饮、影视娱乐消费数据也颇为亮眼。部分品牌餐饮商家交易额同比增逾一倍。全国影视娱乐相关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两倍。截至4月5日20时,清明三天电影总票房已超8亿,打破清明票房纪录。
不过,文旅部也指出,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在有序复苏,由于近程旅游占比高、旅游产品价格低、景区减(免)票等原因,旅游消费完全恢复尚需时日。
-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1年3月30日
3月30日消息,据便利蜂透露,包括上海、南京、天津、廊坊在内的几个城市已经实现盈利。便利蜂继去年5月宣布“北京地区实现整体盈利”以来,再次扩大盈利城市版图,2018年之前进驻的城市已经实现了全部盈利。
与此同时,上海、南京门店店长的整体收入亦有提升。便利蜂称,按春节小长假7天峰值时间段进行比较,2021年春节整体服务人次同比2020年春节期间增长达到了26%。一位便利蜂内部人士表示,“一线员工现在都非常积极,与之对应,便利蜂在多个城市实现了盈利,或即将实现盈利。”
便利蜂去年年底公布的计划显示,便利蜂2021年的门店数将突破4000家,其中,一半将位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
- 详细资料
- 分类:生活
- 发布于 2021年3月22日
原标题:聚焦延迟退休三大焦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人社部专家对“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施原则的权威解析,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改革后就业会不会更难?养老金领取会吃亏吗?年轻人生孩子会没人带吗?就公众关切的其他政策焦点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会否加剧“就业难”?
当前,不少企业和单位都将35岁作为普通岗位招聘招考的年龄上限。延迟退休意味着工作人数增加,腾出的岗位减少。有些人担心,供给结构变化叠加“35岁+”职场困境,会不会令今后找工作更难?
“静态地看,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劳动力供给增加,自然腾退的岗位减少,‘一增一减’,就业市场将面临现实冲击。但这种冲击是有限可控的,对年轻人的就业‘挤压’不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连续8年下降,平均每年减少超300万人,且降幅还在加大。”莫荣分析说,按照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的速度,每年因延迟退休而多出来的劳动力不会太多,甚至会被每年减少的劳动力相抵消。
不过,包括莫荣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短期内,大龄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看来,我国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应该倡导老有所为,但就业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年龄歧视。这不仅妨碍就业公平,侵害劳动者权益,也与延迟退休的改革部署相冲突。
“应配合延迟退休等政策安排加强对大龄劳动者的保护,明确就业年龄歧视判定标准,增加监管处罚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建立录用大龄员工的激励机制。”贺丹说。
莫荣则建议,对临近退休的大龄劳动者,特别是受教育水平偏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就业困难人员,需要推出更多就业、创业的帮扶措施,并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
“‘十四五’规划已经做出就业优先的一揽子安排。政府部门应持续强化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为大龄劳动者提供更多精准服务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率和竞争力。”莫荣说。
养老金领取个人会吃亏吗?
一些人认为,延迟退休会使养老保险缴纳数额更多、时间更长,但领取的时间变短,相当于少拿钱,会吃亏。
对此,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说,延迟退休后,劳动者除了增加工资收入,也会提高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个人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会记入其个人账户,如果参保人不幸较早去世,个人账户余额是可以被继承的。从经济利益上算不受损,能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据孙洁介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计算方法有很强的激励机制。多缴费1年,退休时基础养老金提高1个百分点;晚退休1年,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额也会增多。
“延迟退休后继续工作、持续缴费,长缴多得、晚退多得,能够对延迟退休人员形成正向激励,鼓励‘老有所为’。”孙洁说。
专家表示,一方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但另一方面,还需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通过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平衡。
会否影响老人帮子女带孩子?
延迟退休后会使老年人继续留在工作岗位。有人担忧,这是否会导致年轻人生孩子没人带,间接影响生育意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我国老年人在照顾家庭、照看孙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老年人口特别是女性退休年龄大幅提高,可能对家庭安排产生较大影响。有些婚育阶段的青年女性没老人帮忙、经济条件有限,可能就要辞职在家带孩子。
“不过,延迟退休不是一下子延迟几岁,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改革前期,退休的人只延迟几个月,时间比较短,对家庭照料影响不会太大。而相对年轻一些的劳动者,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有较为宽裕的时间来对家庭生活进行规划。”孙洁说。
“延迟退休不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选择最有利的退休年龄。”迟福林表示。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当前大城市里不少女职工、特别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中老年女性,已经不太愿意隔代照看孩子。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完善幼儿养育等政策和产假制度,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专家表示,实施延迟退休的同时,应抓紧细化落实这些举措,切实解决女职工生育后顾之忧。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