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金成为今年最大黑马 年内涨幅一度超20%)

  黄金成为今年最大的黑马,全球贸易摩擦加剧,避险情绪升温,让此前一直不温不火的黄金,在今年大放异彩,特别是8月以后,金价出现连续拉升,年内最大涨幅一度突破20%,最高触及1556.96美元/盎司,刷新近6年的高点。随着黄金价格芝麻开花节节高,多数投行对于黄金未来的走势看好,有分析甚至认为,金价未来两年内会冲击2000美元/盎司。

  

 

  未来两年或突破2000美元

  风险事件此起彼伏,推升黄金走强。中期期货高级研究员汤林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金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关系反复趋紧和美国经济数据孱弱。

  具体而言,一是英国脱欧问题在今年反复纠缠,无序脱欧的风险上升;二是美国9月PPI为-0.3%,远低于预期,创八个月来最大跌幅,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进一步得到确认。美联储的态度也开始转鸽,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在全球经济面临风险之际,对进一步降息持开放态度,他指出,美联储再度扩大资产负债规模,以确保货币市场平稳运行;三是国际贸易局势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迹象,令市场对未来经贸局势走向判断的乐观程度下降。

  扑朔迷离的风险事件,促使资金快速流入黄金,全球范围内的黄金ETF持有量连续上涨,已经刷新2009年以来最长的资金连续流入纪录。目前的总持有量与2012年创下的高位相差不到35吨。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自今年9月23日以来,一直维持在900吨以上的高位。

  花旗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出于一系列积极因素,包括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以及美联储可能出现将利率降至零的风险,黄金价格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反弹至2000美元以上。这意味着黄金将突破2011年创下的1921.17美元的历史高点。

  高盛今年也曾预计黄金会攀升至1600美元/盎司;并上调黄金ETF需求预期,提高价格前景预测。去年底,高盛就预测今年黄金的涨幅会达到10.7%,至1375美金/盎司,显然目前黄金的涨幅已经大大超过预期。

  “全球央行‘放水’叠加各类风险事件,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导致黄金大幅上涨,虽然短期内出现波动,但是未来仍看好黄金的走势。”广东黄金协会副会长、首席分析师朱志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六因素影响未来金价

  金价节节攀升,全球资金争相流入。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底,全球黄金ETF及类似产品净流入39亿美元,黄金总持仓量增加75.2吨,创下2808吨的历史新高。

  世界黄金协会认为,虽然全球利率的回升和美元走强令金价涨势受阻,但市场对于黄金ETF的需求仍然强劲。数据显示,9月北美地区黄金ETF持仓上升62.1吨,占据全球总量的83%,亚洲地区基金净流入3.9吨,主要由中国的黄金ETF的增长驱动。

  世界黄金协会表示,黄金市场依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利多因素。首先,全球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在持续;其次,全球利率仍在较低水平,估计全球约有超过80%的主权债以负实际利率交易,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将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最后,美国股市处在纪录高位,而从历史上看,美股最大的几次回调都出现在十月。

  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官方黄金储备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6264万盎司,较上个月的6245万盎司增加19万盎司,这是自2018年12月以来,央行连续第十个月增持黄金。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曾解释过我国增持黄金的原因:“黄金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有助于调节和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中国央行从长期和战略的角度出发,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保障国际储备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黄金企业也加大、加快开采力度, “今年有加大开采力度,黄金的平均开采成本在1000到1100美元/盎司,目前的金价远远高于这个水平,对于开采企业来说是利好,不止我们一家,其他同行也采取同样的策略。金价已经低迷了多年,去年一度跌破1200美元/盎司,开采几乎都是赔本赚吆喝。”一家金矿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黄金未来进一步的走势,中信建投秦源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以来6大事件将对黄金有重大影响。一是美国经济是否走向衰退;二是中美贸易谈判;三是美欧贸易战;四是英国退欧的进展;五是美国大选;六是Libra(Facebook新推出的虚拟加密货币)的推进情况。这6大事件中,2-4事件短期影响较大,但市场也可能有所定价。1、5、6事件对黄金中长期有重大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黄金可能会在箱体震荡,长期则继续看牛黄金。

  由于黄金热销,曾经门可罗雀的金店、黄金柜台开始熙熙攘攘。客户一次性购买10公斤以上金条的情况不再是新鲜事。今年年初,广东工行珠三角地区分行有一大户购买如意金条1000万元,约35公斤,从目前金价的涨势来看,该客户已经盈余约200万。

  华泰证券分析师林小明表示,黄金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幅度超过300%的大涨和两次幅度超过50%的小规模上涨,诱因多为国际性危机事件或重大风险事件的爆发。历次金价上涨的经济背景都较为近似,多伴随着美国GDP增速下滑、美国利率下降、美元指数下跌和CPI同比上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与此前各次黄金上涨前期的大环境较为相似,预计未来一到两年黄金将会出现较大涨幅。另外,黄金价格历史走势与美元、利率和商品指标相关性较高,与黄金的货币属性、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相对应。黄金价格在不同的周期维度下体现出不同的属性,长周期维度下,黄金与大宗商品相位相近,与美元指数基本反向,体现出明显的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中周期维度下黄金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相位呈现稳定的反向关系,体现出了黄金的金融属性。中长周期的三种属性主导了黄金价格中枢的长期走势,是黄金定价的基本逻辑。

  林小明认为,当前周期状况类似1984和2001年,上海金价格有望突破420元/克,而目前的现货在340元/克,也就是说未来仍有20%以上的涨幅。

  黄金价格在不同的周期维度下体现出不同的属性,长周期维度下,黄金与大宗商品相位相近,与美元指数基本反向,体现出明显的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中周期维度下黄金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相位呈现稳定的反向关系,体现出了黄金的金融属性。中长周期的三种属性主导了黄金价格中枢的长期走势,是黄金定价的基本逻辑。

 

  林小明认为,当前周期状况类似1984和2001年,上海金价格有望突破420元/克,而目前的现货在340元/克,也就是说未来仍有20%以上的涨幅。

  现如今的社交网络时代,餐厅可以有一百种方法让自己在短时间内火起来,然而,换取流量到顾客的留存直接有效的方法只有一个----爆品;瓦罐香沸(www.zhongguopaihang.com)分享现如今顾客受用的爆品战略。

  

1 (2).jpg

 

  爆品是什么?它是一个餐厅的招牌,我们也常叫为招牌菜、拳头产品,比如说全聚德的北京烤鸭、知味观的西湖醋鱼……这些爆品与餐厅融为一体,是餐厅的留客能力的招牌;它也是顾客的一个记忆点,进入一家餐厅,有来自视觉上的冲击,有来自服务上的互动,爆品就是诱惑消费者二次消费的产品。

  那什么样的产品可以打造成爆品呢?首先要有利润的,爆品的毛利一定要高,足以支撑餐厅赚到钱,因为餐厅相当一部分的收入要依靠它;瓦罐香沸把大众需求的餐品打造成为爆品,像鸭爪、凤爪等产品,因为这些餐品具有二次消费着潜力,将它们的口味深挖再深挖,18种口味,让顾客可以在瓦罐香沸把鸭爪、凤爪“吃全”、“吃透”!

  

1 (3).jpg

 

  除了利润之外,还好有生命力,餐饮业的爆品有生命的周期,很难超过5年,如果是跟风做爆品,无异于是陷入搏斗之中,所以,爆品的选择,直接开发新的爆品是最佳的,当然,不是每一个餐饮人都有开发新爆品的能力,那就选择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爆品,去支撑餐厅更长远地走下去。

  爆品战略做什么?

  01打造:贵在于精,不在于多

  当你进入一家餐厅的时候,好吃的东西太多,反而记不住名称,也忘了到底是那一道菜惊艳到自己的味蕾,所以,打造爆品无需过多,一直两款,那就足够了。

  瓦罐香沸主打瓦罐菜,家常、红烧、麻辣、香辣、海鲜五种味道,让消费哦这把菜“吃全”、“吃透”。把爆品这朵“红花”养到足够惊艳,其他的餐品作为“绿叶”可以不用太过出彩,就已经足够让餐厅拥有鲜明的特色与清晰的记忆点。

  

1.jpg

 

  02定位:性价比很重要

  爆品之所以能够火起来,性价比是必不可少的。你即使再出色的营销手段,也会败在性价比之上的,就像风靡餐饮圈的某品牌牛腩,定位于“有仪式感”的“轻奢餐”,开业之初也曾大排长队。但随着“太贵”、“没有想象中的好”的吐槽声越来越多,出色的营销手段也未能救起日渐衰败的某品牌牛腩。因此要学习瓦罐香沸,价格定位在大众消费水平之中。

  餐饮将迎来“平价时代”,餐饮人如何接招?扫描二维码有更多惊喜吆!

  

瓦罐香沸.jpg

 

  03营销:爆品需要“包装”、“传播”

  每一个“成名”爆品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与“响亮的标签”,瓦罐香沸也不例外,“古典炮制的瓦罐”,在当下网络信息时代,再好吃的产品也需要一定的营销手段传播出去,这样才可以成就爆品的“火爆”。

  不要以为爆品的意义仅仅局限与一款出色的产品,其实,爆品除了有产品的意义,更具有着文化传播的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更代表着餐厅的形象,肩负着餐厅的营销,像瓦罐香沸(www.zhongguopaihang.com)以产品核心,集合餐厅的传播点、互动点的爆品触动消费,让自己重拳出击,直营消费!了解更多瓦罐香沸资讯点击https://www.canyin668.com/wgxf.html

  

 

瓦罐香沸.png

  原标题:央行年内首次新作MLF,三大信号值得关注

  MLF在LPR报价前操作将成为常态。

  10月16日,央行公告称,当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维持操作利率3.3%不变,当日无逆回购到期,实现2000亿元流动性净投放。

  因为当日并无MLF到期,新作2000亿元1年期MLF略超市场预期。分析来看,释放了三大重要信号:

  1.年内首次新作,MLF操作频率可能增加

  2018年新作MLF操作较为常见,当时的操作思路是通过降准置换MLF后再新作MLF,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数量工具操作频繁,资金利率被压低到公开市场利率以下。

  今年来央行在MLF到期时续作,但这次是在没有MLF到期的情况下投放MLF,尚属年内首次。目前虽仍有降准操作,但流动性环境已经远不如2018年下半年宽松,资金利率有较大幅度回升,本次新作MLF更多基于平稳流动性的考虑。

  更重要的是,这释放出MLF操作频率可能增加的信号。今年8月央行已进行LPR报价机制改革:改革后LPR以MLF为参考,贷款利率锚定LPR。与逆回购相比,MLF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此前逆回购几乎是常态化的操作,但MLF只是在MLF到期等特殊时点操作。

  LPR锚定MLF后,MLF的作用会强化,相应会增加MLF的操作频率。如果增加MLF操作频率,MLF单次操作规模将下降,但总量可能增加,以提升MLF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深度和广度。

  2.明确10月LPR报价基准,MLF在LPR报价前操作将成为常态

  10月21日,LPR将进行第三次报价。LPR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加点的方式形成,但10月并无MLF到期,新作MLF后将明确LPR报价基准。

  中信证券(22.560, -0.13, -0.57%)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10月新作MLF的一个原因为,在当前市场对MLF降息预期较强的情况下明确LPR报价基准。“为明确LPR报价基准,MLF在LPR报价前操作将成为常态。”

  在被问及是否会通过降低MLF利率来降低LPR时,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10月15日在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MLF是市场化招标的结果,只是影响LPR的因素之一。通过LPR新报价机制,市场利率水平较去年已经有所下降,未来将更多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来降低利率,之后改革效果会逐步体现。

  3.维稳流动性

  从现在到11月底,除11月5日4035亿1年期MLF到期之外无流动性到期,但10月是缴税大月,流动性缺口仍然较大,新作MLF意在补充中长期流动性。

  明明称,预计9月税收收入超万亿,财政性存款预计将降低3000~4000亿元。近期缴准因素导致资金面收紧,DR007/R007分别上行至2.69%和2.85%。而流动性投放方面,继15日降准释放的500亿元之外,仍然需要中长期流动性的投放。

 

  2000亿MLF投放后,隔夜Shibor转跌。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10月16日,隔夜Shibor报2.6940%,下跌0.90个基点:7天Shibor报2.6860%,上涨0.2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7320%,上涨0.1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