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美国当地时间周四,对于苹果即将推出的APP反追踪(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简称ATT)功能,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曾是最直言不讳的批评者。然而,他的态度现在却突然发生转变,称这种改变实际上可能会让Facebook受益。

  苹果准备于今年春季iOS 14.5发布时推出ATT功能,它要求应用程序在追踪用户之前获得用户许可,而且用户在默认情况下会自动选择退出跟踪。此举遭到扎克伯格激烈反对,称其将对广告科技公司的利润构成重大打击,并阻碍小企业的发展,甚至威胁就此提起反垄断诉讼。

  然而,周四在音频社交应用Clubhouse上,扎克伯格从另一个角度评论了这种改变。他说:“如果苹果的改变能鼓励更多的企业在我们的平台上开展更多商业活动,让他们更难使用数据来发现想要在我们平台之外使用他们产品的客户,那么我们甚至可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扎克伯格还表示,Facebook已经在为应对苹果隐私改变做准备,并在其各种平台上推出了Facebook Shops和Instagram Shops等额外的商务产品。这些产品使零售商能够利用Facebook的后台工具列出产品目录,并直接通过该社交网络进行销售。

 

  扎克伯格周四证实,Facebook已经有100万个活跃商店在其服务上,2.5亿人积极使用这些商店。他说:“我们很早就开始讨论人们将如何在Facebook、Instagram和我们的产品中使用这些功能,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可能对人们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来源:河南映象网

  随着人们对手机依赖性的增强,

  “电量焦虑症” 也越来越普遍。

  许多人看到手机屏幕右上角的“电池”变红,

  就会不由得紧张起来, 疯狂寻找“救命稻草”——充电宝。

  

 

  正是看到这种需求,

  共享充电宝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

  并迅速收获大批用户。

  然而,当消费者养成使用习惯,

  共享充电宝却悄悄涨价了。

  从最初的1元/小时涨到4元/小时,

  24小时封顶价从20元涨到40元……

  不少消费者直呼“用不起”。

  记者发现,同一品牌不同场所计费标准不同。 目前共享充电宝收费标准为一般区域1.5元/半小时-2元/半小时。影院、酒吧等区域为2.5元/半小时,人流量较大的景区、高铁站等区域价格略有上浮,为4元/半小时。

  共享产品多会经历涨价阶段

  消费者边吐槽边使用 以低价占领市场后突然涨价,似乎是共享产品发展的普遍规律 。以共享单车为例,起步价从最初的1元提高到1.5元,现在骑一次往往要两三元,网友吐槽“比坐公交还要贵”。

  共享充电宝已十分普遍 然而,就算共享产品价格不断上涨,许多消费者仍会持续使用。 一方面是经常忘记给自己的充电宝充电,另一方面觉得太重懒得带,出门在外手机没电,只能租借充电宝。 怪兽充电或赴美上市,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越来越贵? 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有4家,小电科技,街电科技,来电科技和怪兽充电,被称为“三电一兽”。 近日,有消息称,企业怪兽充电正在与花旗、中金、华兴资本及高盛等投行洽商,计划募资3亿美元,或在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冲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与此同时,另一家共享充电宝服务商小电科技已放出上市消息。据浙江证监局官网显示,2020年6月29日,小电科技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计划创业板上市。共享充电宝第一股花落谁家,尚未见分晓。 《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洞察2020》报告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69.2亿元。随着这一市场用户的不断增长,刚需地位的稳固及供给端的快速扩张,其交易规模自2021年将持续保持40%-80%的高速增长,有望在2024年达到500亿元。 此前,“三电一兽”多名负责人透露自身已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 据业内相关人士测算,如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单价再度增加,部分企业的年利润率可能超过 60%。 早在2019年, 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就已相继宣布 实现盈亏平衡和开始赢利, 但为何收费标准却越来越高了? 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的负责人说,除了收入增加、现金回报更高等因素外,高流量业务也是提高入场费和分成比率的重要原因。"在一些客运量大的酒吧,入场费甚至高达每年200000元。对此,业内认为,除融资之外,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形成自身的造血模式,涨价趋势不可避免。“当然,这种涨价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溢价幅度太大,则会导致市场供需之间出现矛盾,最终影响企业自身发展。” 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前景,长期来看还有待观察。共享充电行业几家头部平台从运营模式到产品大同小异,难以形成独特的品牌差异化。 此外,快充技术的未来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场需求。 包括OPPO、小米在内的多家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快充技术,其中OPPO甚至亮出了史无前例的125W快充技术,被业内人士视为“智能手机迈入百瓦快充的第一步”; 另外,各大手机厂商在电池容量上也下了很大功夫,4000毫安基本已经成为行业标配。 一旦该领域出现突破性进步,例如以更小的体积实现更大的容量,搭配成熟的快充技术,用电焦虑即会得到缓解,对于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也就随之下行。

  快评:共享充电宝只有涨价这一招?

  “充了50分钟,要了我6块钱,以前一小时不是才一块钱吗?”经过了5年的发展,不少习惯了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突然发现,这不起眼又离不开的充电宝,不知何时已变成小小“吞金兽”。不断上涨的收费让用户大呼“用不起共享充电宝”。针对涨价一事,有共享充电宝公司表示,涨价是不同区域的门店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收费标准,并不是平台统一调价。

  在共享充电宝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前半小时免费”“一小时只要一元”的策略是企业的主要选择。但低价模式不可持续,在用户形成习惯后,市场需求增加,而新增供应不足,加之维护保养的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必须考虑盈利问题,因此提价势在必行。这些是纯市场行为,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策略和手段。

  从用户角度来看,虽然有人调侃“连充电宝自由都快失去了”,但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确实极大地缓解了人们的充电焦虑。用户享受到了随时随地可以充电的方便,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这样看来共享充电宝涨价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消费者对价格最为敏感,如果共享充电宝企业没有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能力,给用户创造出可以涨价的理由,涨价很可能会导致用户数量不增反减。留给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更多还是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技术革新、服务革新,让消费者愿意为涨价买单。

SpaceX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建设一座新厂,生产其“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项目的设备。这是在马斯克去年宣布从加州迁往德州后,他旗下的公司又一次向该地区扩张。

  SpaceX在一则招聘广告中透露了修建新厂的计划,该招聘广告为“星链”卫星互联网部门招聘一名工程师。

  该公司在招聘广告中说:“为了满足全球需求,SpaceX正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破土动工建设一座先进的新工厂。”

  SpaceX指出,该工厂旨在“大批量生产”,专门制造“数以百万计面向消费者的设备”。这些设备被称为“星链”套件,包括连接卫星的蝶形天线、Wi-Fi路由器和天线安装硬件。

  该公司的“星链”(部门目前设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位于西雅图以东几英里。到目前为止,雷德蒙德的工厂已经开发和生产了“星链”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