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上海搭乘公共交通核酸证明从48小时内变更为72小时内

  6月1日起,上海市内公共交通全网恢复基本运行。1日零点刚过,滴滴司机黄兴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平台软件,司机本人识别、记录车辆消毒、上传实时抗原检测结果、回答安全问题……经过约10分钟的准备,几乎就在验证通过的同时,黄兴就秒接了一个订单。

  记者了解到,滴滴出行在上海恢复网约车服务的5分钟内,就有近万个订单呼叫。科技手段也在为网约车防疫保驾护航,享道出行平台在车辆内配置智能识别系统设备,实时监测司机口罩佩戴情况,严格落实“一客一消毒”“一客一通风”,确保服务全程符合防疫要求。

  共享单车作为个性化的绿色出行方式,也为城市交通保障做好准备。哈啰单车上海复工复产保障小组负责人林圣晏介绍,按计划6月1日将有七成以上业务人员回归一线运维团队,负责上海全域的单车调度和消杀;同时,运维调度再加码,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运力向社区、商超、写字楼、地铁、公交车站等枢纽点扩展。

  6月1日清晨的外滩恢复安静,公交71路驾驶员施健早早来到始发站点做发车前的准备,迎接复工复产的乘客。

  施健说:“虽然我们线路从5月22日开始就逐步恢复运营,但是今天能开首班车还是很兴奋,感觉有不一样的意义。”

  据悉,上海的地面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已经全网络恢复基本运行,首末班车时间恢复以往平时运行状态。但是,公交高峰线、夜宵线暂缓恢复运行;轨道交通也暂不恢复周末延时运营。

  上海地铁12号线汉中路站站长蒋芳燕穿着蓝色的防护服,早晨6点半就在出入口和同事们一起指导乘客们扫“场所码”进站。在车站的各出入口、站内通道、测温点、自动售票机、服务中心等醒目位置都张贴着“场所码”。蒋芳燕告诉记者,有许多乘客操作不太熟练,因此特别安排了员工在地铁站的每一个出入口引导乘客。

 

  从6月1日零点起,上海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必须持有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从48小时内变更为72小时内。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刘斌表示,上海市公共交通按照“全网恢复、动态调整”要求,安全有序推动恢复运行。自6月6日起,将根据客流变化、疫情管控措施变化,适时动态调整交通保障方案,直至恢复正常运行。

 秋冬时节,橘子上市。有人吃橘子一吃就是两三斤,也有人对吃橘子顾虑重重,有担心吃橘子“上火”的,有说橘子都是染色的,还有人担心橘子吃多了皮肤会变黄……橘子真的会让人上火吗?到底该怎么吃橘子?今天我们从5个方面来聊聊橘子。
 
    1、橘子有什么营养?
 
    橘子是柑橘类水果中的一员,它味道酸甜,富含维C。柑橘类水果中维C的含量通常有20~30毫克/100克,比冬天里另外两种明星水果——苹果(1~5毫克/100克)和梨(4~8毫克/100克)可要多多了。
 
    在缺少新鲜果蔬的冬季,橘子绝对是很好的维C来源,基本上一个中等大小的橘子,就能满足孩子每天一半的维C需求。且柑橘中还含有丰富的钾、类胡萝卜素,以及橙皮素、柚皮素等等,它们都是对健康有益的成分。
 
    2、橘子吃多了会上火?
 
    “上火”是个很难定义的概念。所谓“上火”,是古人对一类身体感受的归纳总结,概念非常模糊。但是很多人会说,吃橘子之后就会上火,牙龈红肿,嘴巴溃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对于橘子来说,引起“上火”的罪魁祸首就是——糖。橘子的含糖量较高,吃太多橘子,意味着摄入大量糖分。高糖分会让嗓子发干发涩;有一些敏感的人,还可能因为橘子中的果酸,感到牙龈和胃部不适。如果吃完后没有及时清洁口腔,这些食物残渣、糖分就容易造成口腔内细菌滋生,引起炎症,初期可能表现为牙龈发炎,主要特征是牙龈红肿、容易出血、有胀痛。
 
    这些是不是很像你吃了水果后感觉“上火”的表现?所以,很多人就会认为吃橘子容易上火。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别贪嘴,每天吃一两颗橘子还是可以的。吃完橘子后及时清理牙缝中的果肉残渣,并用清水漱口,就不会觉得“上火”了。
 
    3、橘子这么红,都是染色的?
 
    之前网上一直流传着橘子染色的视频,因此很多人都担心,对此,大家要理性地看待。
 
    首先,即使是染色的,安全风险也很低。所有的色素、染料用量都很小,因为用多了就穿帮了。量少,健康危害就没多大。其次,橘皮的表面是油性的,就算想染色,染料也难以穿透。一般用手摸一摸,如果手变红了,那就可能是涂了染料,就不要买。吃橘子的时候要剥皮,染色最多也是表皮,果肉是进不去的,去皮再吃就没问题。
 
    4、橘子吃多了,皮肤会变黄?
 
    还有人说,橘子吃多了皮肤会变黄?确实,这不是谣言。
 
    橘子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如果经常吃很多橘子,人体就会摄入过多胡萝卜素,代谢不掉,血液中的含量过高,就会导致皮肤变黄,这种情况被称为“高胡萝卜素血症”,也叫“橘黄症”,这种症状的典型表现就是手掌、足底明显变黄,严重的甚至会全身皮肤变黄。
 
    不过,它只会短时间地影响“颜值”,并不会影响健康。只要暂时不吃橘子,过一两周就能恢复正常。除了橘子,胡萝卜、南瓜、木瓜、芒果等蔬果中的胡萝卜素也含量丰富。如果你发现最近有点面色变黄,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这些蔬果吃多了。
 
    5、怎么吃更健康?
 
    橘子中的含糖量平均是11.9%,甜的橘子还会更高。如果吃太多橘子,能量摄入可不低。所以,橘子不要吃太多。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普通成人每天吃水果的量是200~350克左右,折算到柑橘类,差不多就是2~3个中等大小的橘子。如果实在爱吃,多吃一两个也没问题,但一定要注意少吃点其他主食,注意清洁牙齿。
 
    同时,也不建议将橘子榨汁后饮用。橘子榨汁后,膳食纤维几乎都被过滤掉了,且糖分太高,对健康非常不利。与完整水果果肉相比,果汁没有任何营养优势,它对于人们的健康均衡饮食结构,也没有重要意义。

  原标题 上海下一步防控分为三个阶段,6月1日至中下旬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陈逸欣

  5月16日上午10:00,上海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宗明,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介绍上海疫情最新情况。

  宗明介绍,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地实施,综合专家研判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下一步防控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巩固清零攻坚“十大行动”成果阶段。从现在开始至5月21日,重点是降新增、防反弹,持续减少封控区、管控区人数,防范区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全市保持低水平社会活动。

  第二阶段:向常态化防控转换阶段。5月22日至5月31日,单日新增感染者数进一步减少,不断缩小封控区和管控区范围直至解封,加快疫情防控向常态化分级分类管理转变。

 

  第三阶段: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严格防范疫情反弹、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