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10月24日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10月24日
数字化技术正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改变世界,从流程的数字化到基于大数据的决策优化,面对智能制造、新零售、智慧物流等前沿趋势,不同行业和特质的企业如何打造适合自己的数字化供应链?这是企业赢得未来的关键。
乐赚金服海融易联合创始人兼产业金融CEO陈伟军会上发表演讲
10月21日-22日,由中欧-普洛斯供应链与服务创新中心主办、万联网等机构协办的“2017中欧全球供应链高峰论坛”在上海中欧商学院召开。海融易联合创始人兼产业金融CEO陈伟军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在“大数据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平行论坛上发表关于供应链金融创新升级的主题演讲,与200多位海内外政商学界领袖齐聚中欧,共同探讨数字化供应链的最佳实践,分享海融易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的脉络。
如何利用优势突围
陈伟军在会上说道,金融首先需要讲场景,从海尔的角度来说,乐赚金服海融易拥有着独特的优势。无论在用户、供应商、经销商,还是在资金、资本、社会化方面,几乎在每个场景下,围绕着供应链金融,海融易都有对应的产品,但是海融易的目光不仅仅只盯着海尔的生态资源。如何利用海尔的优势进行突围,做更广泛的事业,是海融易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海融易在获得A轮融资时,投资方对于海融易的考核和展望。
在越来越严格的监管条件下,海融易的“突围”之路在哪里?陈伟军坦言,海融易从供应链金融起家,目前给自己的定位是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战略升级,成立乐赚金服,业务线早已不止于供应链金融,无论是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本身,还是在其他业务模式的探索上,海融易都在尝试做出更多的改变,在海尔的体系内,包括支付、互联网小贷、消费金融等等牌照的资源都可以为乐赚金服的发展提供支持及指明方向。
事实上,在场景、牌照的支持以及长期的金融业务风险控制实践经验的积淀下,海融易已经开始走向更大的市场,如今的海融易在资产端,已经实现了一半以上的非海尔体系业务,这些都是海融易通过业务模式的复制所取得的发展。
产融结合的供应链金融实践
说到海尔外部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陈伟军从一家农业核心企业进行了举例。陈伟军表示,以前提到农业供应链,大家都会有一些说农色变的情况,普遍来说农民个体的信用度不是很好,但海融易在做这个业务的时候做了几方面的绑定。海融易和同为海尔金控旗下的快捷通第三方支付合作,通过支付的手段把所有的账户形成联动,以及通过这家农业核心企业在产业方面的闭环,对农业企业签约的养猪户进行授信,养猪户最终要进行养殖变现的时候,需要到这家农业核心企业指定的屠宰场进行屠宰,屠宰的过程会通过支付的手段进行账户的清结算等等,所有的链条,海融易都可以作为风控的抓手。同时,海融易还会引入农业保险等领域,为此,陈伟军讲到,海融易不会冒失的扎进某一个场景,而是做完了整条业务的打通才自信的开展业务。
除了在农业领域,陈伟军还提及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海融易的创业团队多数出自互联网及移动支付,对于互联网的理解非常深刻。因此与电商平台的业务,海融易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一方面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进行考量,另一方面与海尔体系内的大数据资源进行联动,获得更为精准的大数据信息,这些大数据,是海融易的信息资源优势,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进行360°画像,为金融风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对海尔体系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举例,陈伟军展示出了海融易在产业领域深耕的基本脉络,利用产融结合,海融易创造出了一套可以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海融易模式”,也在供应链金融创新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海融易从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自身优势及对业务模式的不断探索,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国家在政策层面的积极支持。供应链金融从产业中来,最终回到产业中去,对实体经济的贡献不容置疑。
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就供应链创新发展出台指导性文件,对我国供应链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陈伟军坦言,目前政策层面对供应链金融来讲,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红利期,政策讲要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供应链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这些与海融易目前正在做的不谋而合,正是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海融易在业内获得了不少的殊荣,海融易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曾作为了中国供应链金融白皮书的典型案例。
陈伟军认为,做供应链金融没有太多的捷径,就是要不断磨砺自己的团队和风控模型。未来,在社群经济、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下,围绕着海融易的发展,会更多的取得牌照资源及通道资源,并做好数据的打通,形成海融易独立的发展脉络。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7年10月23日
继共享经济后,无人便利作为2017年最受热捧的风口之一,其一举一动都受到来自资本、创业者及消费者的共同关注。近日,作为引领这个行业风口的猩便利,上周在集合“无人值守便利架”和“智能自助便利店”两种业态,引领了即时便利新零售的发展趋势之后,猩便利定义了“便利蜂窝”的商业蓝图。今日,猩便利正式对外宣布,已全资完成对51零食的收购,这也是办公室无人值守便利架领域首宗收购案。
所有的行业都将经历从诞生、爆发、洗牌到定局的变革,有所区别的可能只是周期的长短。一石激起千层浪,猩便利对51零食的收购似乎在向外界传递出一个讯号,无人值守便利架行业已经开始迎来洗牌定局的苗头。
点位扩张,猩便利继续拉大行业领先优势
51零食是一家新兴的便利货架运营公司,虽说从点位规模和供应链经营上来看,都要逊色于目前场上的头部玩家,但不可否认,它在平台用户资源和细分服务上已经具备一定积累。
对处在无人便利风口上的玩家们来说,点位的规模和增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后发竞争力。51零食的前期布局主要集中在重庆和成都地区,并在两地拥有近千个点位,其所具备的点位价值,也正是促成本次收购案的核心原因之一。
根据此前官方的消息,猩便利在全国的触点数量已破万,这一数据领先了目前无人便利赛道上绝大多数的玩家。在已经确定规模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后,猩便利的此次收购,一举将51零食的近千点位并入旗下,无疑将进一步扩大运维优势,加速其在全国的点位布局规划。
业态升级,猩便利发力打造店+架的“便利蜂窝”模式
另一方面,从今年6月至今,短短4个多月时间里,猩便利除了拥有覆盖15个城市的过万触点外,还开出了8家线下店,二者数据互通、供应链体系协同,形成了稳定的业务形态。在获取流量之外,挖掘更大用户价值和探索新业态成了猩便利的另一大发力点。从此次收购51零食的动作上看,猩便利的便利零售体系有了再度升级的趋势。
在近期刚刚召开的亿欧新零售峰会上,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司江华就表示,猩便利正在打造500米经济圈,用15分钟的运力满足即时消费需求。这个服务网络将连通便利店和便利架,在用户动线上满足不同类型和场景的消费需求。通过人货场的重构,通过各触点联动形成蜂窝效应,把更多、更快、更准、更精细化的服务内容输送到用户身边。
对于便利货架来说,提供生鲜产品的门槛要远高于零食。但在消费升级大环境下,生鲜作为客单价高的高频消费商品,已经越来越趋向于流入新零售链条。对无人便利行业来说,这是一块非常值得拿下的蛋糕,51零食或将成了猩便利打开这条通路的一个契机。
在51零食前期已经布局好的零食货架中,生鲜占比60%-70%,零食占比30%。51零食创始人张渊斐曾任职 Uber,也曾负责链农西南大区运营,核心团队来自链农,曾管控超过3000个农产品 SKU。在这样的背景支撑下,51零食在生鲜产品的货架、选品、供应链管理上,显然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运维经验。
对猩便利来说,对51零食的全资收购,也意味着将其在生鲜领域的商业实践经验一并接入。在货架品类上,除了此前的国外高端零食和爆款产品,后续或将新增同样具有市场冲击力的生鲜品类。在规模效应的扩张和市场流量的掌控上,若新商业模式形成,将使猩便利拥有更大的市场主动权和竞争力。
重新洗牌,无人便利行业将开始下半场排位
对于每一个风口行业来说,在迎来重新洗牌到形成定局前,无一例外会涌现大量的合并、收购动作,小玩家出局、大玩家升级,这就是风口规则。就目前场上的形势来看,无人便利行业的这一洗牌之局来得虽说早了一点,但却也是意料之中。
相较于其它行业,无人值守便利架领域早期看似进入门槛低,但随着模式升级和服务深化,市场沉浮和经验累积,整个行业的难度也将逐步加大。尤其是经过2017年下半年的激烈厮杀,整个行业的竞争开始趋于冷静,无论是技术攻克、团队管理,还是物流配送、风险控制,都成为仍在赛道上的玩家加码的“赌注”。
猩便利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司江华也曾预言,“无人值守便利架领域很快会发生并购和收购,因为中小玩家没有供应链,没有底层技术的保障会很快退场,在这个领域会很快迎来巨头的诞生,来满足客户更大的需求”。资源汇总、人才整合,猩便利在收购51零食后,将发生一系列有益双方的化学反应。而这种化学反应,也直接对现有的无人值守便利架领域的格局产生影响,预示着行业争夺已经真正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虽然竞争势头日益加剧,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无人便利行业仍在继续发力中,虽然已经逐渐进入“hard模式”,但这是留存玩家获得良性发展的必选之路,同时各方资本都较为看好其发展前景。
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曾表示,新零售无疑是鲜有的下一个千亿级别的平台性大机会,拼到最后靠的还是基本功,不论是团队的执行力、对供应链的把控,还是基于消费者洞察的商品研发或是围绕位置和流量的争夺等,都会是最终致胜的根本。
阿里新零售研究报告中称,与以往任何一次零售变革相比,新零售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真正实现消费方式逆向牵引生产变革。它将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数据的翅膀,优化资产配置,孵化新型零售物种,重塑价值链,创造高效企业,引领消费升级,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生态,是中国零售大发展的新契机。
在流量之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业态升级也开始被头部玩家紧凑地布局起来。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样的趋势下,无人值守便利架行业即将迎来一轮洗牌。头部玩家或是将赛道上的小型玩家收入旗下,或是强强联合来拓展竞争优势,整个行业在开始下半场排位赛后,将会形成真正的巨头游戏场。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