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一家名为Hunterbrook的美国创业公司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主要原因是这家公司的投资阵容颇为豪华,但经营模式也挺古怪。

  据悉,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包括生物科技领域的知名投资人Nathaniel Brooks Horwitz,以及《纽约时报》知名畅销书作者Sam Koppelman。这家公司主要有两个实体,首先是有一个自营基金,同时还会开一家财经媒体,利用公开市场资料撰写报道。

  最为关键的是,基金会在相关的文章或研究发表前进行交易。为了避免新公司还没开业就被司法部门拿下,他们还特意对媒体强调称不会按照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

  在创始人Horwitz的Linkedin简历中,已经将自己的头衔改为Hunterbrook首席执行官,同时介绍称这家新基金和开源信息媒体将在2024年上线。虽然Horwitz自己是学生物出身,但他与新闻界关系匪浅,他的父亲Tony Horwitz和母亲Geraldine Brooks都是普利策奖得主。

  这家创业公司已经完成了种子轮1000万美元的融资,正在以1亿美元为目标进行基金的募资。

  虽然这笔钱看着不算多,但投资阵容中确能找出不少知名人物。据悉,今年初刚刚从《华尔街日报》总编辑位置上退下来的马特·默里,也是这家新公司的顾问之一,他现在供职的Outside the Box Investments也是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大西洋》杂志背后大股东爱默生集团也通过VC部门投资了这家公司。

  其他的种子投资者还有通用催化风险投资的创始人戴维·菲亚科,他也是奥斯卡获奖纪录片《伊卡洛斯》的制片人;前摩根大通(138.94, -0.12, -0.09%)集团的首席投资官和RA资本创始人Matt Cherwin;Avenue Capital创始人兼NBA雄鹿队共同所有人马克·拉斯里等。根据公司写给投资人的信中描述,其他投资者还有一位“前美国总检察长”,以及来自简街资本、千禧年管理公司的量化交易员们。

  在这份信中,Horwitz也表示该投资基金能够在文章发表之前获得“独特的访问权限”。他写道:“我们不是试图预测事件或对事件做出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发现的消息来进行交易”。他也将这家创业公司定义为第一个由“国际性媒体驱动的交易基金”。

  Horwitz介绍称,媒体部门拥有曾效力《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BBC等媒体的记者,同样还有许多“情报分析师”——旨在发布“像彭博一样”影响市场的调查文章,但这家媒体不会有广告或订阅服务。

 

  据悉,这家公司将会交易股票、期权、外汇、商品等一系列标的。

  近期以来,科技巨头微软、亚马逊、Meta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陆续发布了三季度财报,整体来看,从数字广告、电子商务到云计算等领域都实现了强劲增长,利润率也在不断提高。

  至于市场最期待的人工智能(AI)相关的业绩,这些公司也表示,大举投资之后,已经取得了一些回报,并声称未来会有更多的胜利。

  上述四家公司在三季度的平均营收同比增长约13%,是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放缓后,科技行业再次起飞,大流行的余波可能已经结束。

  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主导了财报电话会议,微软表示,本季度Azure增长的大约3个百分点与人工智能相关。亚马逊表示,预计未来几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Alphabet和Meta也公布了强劲的广告业务增长,并发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计划。

  投资公司TCV的合伙人Woody Marshall表示,投资者仍在试图弄清楚哪些公司将把人工智能的前景转化为长期利润。“这就像一场冰球比赛,中间的冰球没有被控制住,没有人知道它会去哪里。”

  但与一年前相比,科技行业实现了巨大的转变。今年早些时候,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在去年的“警钟”促使该公司裁员2万多名员工并削减其他成本之后,该公司进入了效率之年。在上周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扎克伯格提到了7次效率,但提到了30多次人工智能。

  亚马逊表示,由于广告和零售部门的强劲销售,该公司在三季度的利润大幅高于市场预期。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表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需求可能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云部门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微软声称,其云计算和个人电脑业务不断增长,因为客户希望使用其人工智能产品。微软还表示,计划在云计算业务上投入接近创纪录的资金,购买运行人工智能软件的芯片和其他硬件。

  Cowen的分析师John Blackledge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与一年前相比,尽管成本在增加,但所有这些公司的利润率都有所提高。

  虽然在股市上,投资者的反应并不一定是积极的,部分原因是中东地区的动荡,以及对在高利率背景下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成本过高的担忧。

 

  风险投资公司FirstMark Capital的合伙人Rick Heitzmann指出,科技巨头的支出和云计算业务的规模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在人工智能方面,他们的行动比其他企业要更快速、更果断。

  10月27日消息,在2023重庆创投大会上,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发表“顺应科技新周期,展开科技新布局”主题演讲。卫哲表示,嘉御资本12年走来慢慢悟出一个道理,叫周期大于配置,配置大于组合,组合大于项目,哪怕这个项目是一个明星项目。

  卫哲指出,对嘉御资本来说,周期包括经济的、政策的还有技术的,周期性判断是第一位。“我们平均持有一家公司的时间很难少于5年,而科技类公司往往要7年、8年,甚至10年以上。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对周期判断失误,那么资金也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各位创投机构负责人、创始人必须承担起对整个机构未来周期的重要判断。”

  谈及配置问题,卫哲分享道,嘉御资本过去12年基于对不同周期的判断,做过非常重大的配置调整。12年前嘉御资本100%配置在消费互联网,顺应了当时大的周期的判断。但在2018年嘉御资本就意识到国家政策对硬科技的支持,基于对下一个周期的判断,嘉御资本开始调整配置。

  “我们也不是第一年就全面拥抱科技行业,最早从20%配置到科技投资,今年我们的配置预计会超过60%在硬科技和先进制造商。”卫哲称。

 

  最后是组合。卫哲说,嘉御资本任何一期基金,除了并购基金和专项基金以外,原则上很少投资少于10个项目,甚至有可能在二三十个项目,像一个足球队,肯定要有一个守门员,剩下10个球员可以踢433,也可以踢442,还可以踢532,在基金中的配置每一个项目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项目在这期基金中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