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一看新闻,固定资产少了200万。”有网友如此说到。临近春节,深圳再出调控政策,一记重锤让有房群体不淡定了。

  2月8日,深圳住建局发布《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通知称将建立深圳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随着这一通知和第一期参考价格目录的发布,3595个小区被逐一“标价”。

  不过,住建局发布的参考价同市场价差距较大,这让大多数楼盘资产大幅“缩水”,引起了市场热议,其中豪宅资产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了单价19万的住房“降“到13万的状况。

  参考价与市场挂牌价“价差”明显

  有购房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住建局发布成交参考价初衷是好的,但是数据并不是特别准确,目前官方公布价格比自己关注小区的价格要低很多,他们对此十分困惑。

  那么这个二手住房参考价格表是怎么算出来的?

  深圳住建局称,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以二手住房网签价格为基础,参考周边一手住房价格,综合形成全市住宅小区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并按照市域全覆盖、区域网格化原则,以住宅小区为区域网格单元,发布全市3595个住宅小区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

  参考价格定期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等网络平台发布。

  将本次发布的3595个小区二手房成交参考价与目前市场的挂牌价对比可以发现,本次发布的参考价显著低于市场挂牌价和成交价,特别是高价豪宅和优质学区房的“价差”更为明显。

  以去年大热的华润城为例,该项目最新一期润玺曾因去年的“万人打新”引起全国关注。

  据每日经济新闻查询诸葛找房获悉,该住宅小区过往成交单价最高已突破20万元/平方米,去年下半年成交均价在17万~18万元/平方米,而目前挂牌均价约19万元/平方米,但此次发布的参加价格仅为每平方米132000元,相当于打了7.3折,以80平米的户型计算,以指导价格售卖比目前市价便宜384万。

  针对这一数据差异,在政策发布不久,有网友爆料称已有购房者向深圳12345投诉了深圳市住建局。

  不过,虽然数据上存在异议,但深圳此次政策的发布仍受到了业内高度评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随着深圳此次二手房价格数据披露,预计将成为全国其他城市参考模板。二手房市场过去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即交易情况不清晰、不透明,深圳此次发布,说明后续将从信息公开等角度,不断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剑指二手房新房价格倒挂

  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有什么作用?深圳市住建局回应称,发布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有利于加大二手住房交易信息公开力度,引导市场理性交易,引导房地产经纪机构合理发布挂牌价格,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发放二手住房贷款,防控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稳定市场预期。

  由于深圳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长期存在,产品的抗跌属性较高,深圳楼市受到各地购房者的青睐。深圳的二手房成交量是一线城市中价值最高的,成交均价达到6.6万元/平方米。这一价格水平是广州二手住宅网签均价的两倍有余。

  但深圳房价上涨很大程度上是二手房价格上涨导致的。新房房价可以通过卖地限价、预售定价、批售控制、开发商“窗口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价格调控,但二手房市场调控却相对困难,缺乏调控的抓手,所以二手房的交易量价是由千千万万的交易者驱动的。在2019年底就发生了中粮凤凰里、恒裕槟城业主“暴力拉升”二手房价的情况。出现相同地段内二手房的每平方米成交单价高于新建中的一手房,即价格倒挂。

  据信息时报报道,根据CRIC不完全统计,2020年有5个一二手房倒挂项目的城市就到达了21个。其中,南京倒挂项目个数最多,达到了92个。此外,成都、西安和长沙倒挂项目也超过了50个,由于一二手价格倒挂,南京、杭州、宁波等屡有项目“万人摇”,尽管政策调控加码,但市场热度不减。从一二手房倒挂幅度来看,深圳倒挂最为严重,二手房和新房成交均价倒挂幅度达到1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2019年12月相比,2020年12月深圳二手房价同比上涨14.1%,涨幅位居全国首位。乐有家数据显示,南山桂庙片区、宝安中心片区四季度成交均价同比上涨超60%,福田八卦岭片区同比涨幅也高达58.97%;福田百花、南山南头、宝安沙井等片区涨幅超40%。

  据时代财经报道,针对本次深圳公布的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深圳中原董事总经理郑叔伦认为,这次政策发布参考价释放出政府要开始管控二手房价格的信号。深圳并没有对二手房进行管控的先例,二手房一路高涨,后果就是一二手倒挂很严重,扭曲了整个市场的成交情况。

  郑叔伦表示,相比于新房可以直接限价,二手房市场的管控难度非常大。二手房的交易主体是不同的小业主及购房者,从报价到交易的信息相对封闭,信息极度不对称。因此,二手房成交价较难把握,时高时低走势混乱。政府出台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可以看出政府是希望先从增加透明度开始令到市场在一个价格很透明的场景去交易,引导二手房的价格走到比较合理的方向。

  仍需观察具体执行细则

  业主撤盘惜售可能将再现

  其实早从去年开始,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就已经在选取部分热点区域楼盘为观察对象,收集各大机构平台线上发布房源信息,形成“深圳热点片区样本楼盘项目报价数据观察表”,并在每个月定期发布。

  那么,深圳二手房市场到底有多热?除了价格,成交量也可以看出热度。

  据深房中协统计到的二手房网签数据分析,2020年全年深圳二手房网签(含自助)120295套,与2019年的数据相比高出17.3%。如剔除自助网签的部分,2020年网签量更是创下自2016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据券商中国报道,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展研究部部长华洪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只是分区出台了指导价格,指导价之上的部分尚未公布具体操作执行的细则,还得持续观察。指导价与显示中的房源报价的确存在差额,结果对预期将会直接产生影响,即观望氛围再起。而对于卖方而言,撤盘,惜售可能将会在接下来时间段集中出现,当然这也属于政策后的市场波动。不过总体看,具体市场的反响还得待相应执行细则出台后,以及随后银行金融端如何跟进才能具体见分晓。

原标题:深圳闪电出台二手房参考价 市场翘盼细则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2月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提出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以住宅小区为区域网格单元,发布全市3595个住宅小区二手房成交参考价。

  “太突然了!”8日中午,证券时报记者在深圳罗湖红岭北片区采访时,多位房产中介均表示,虽然传闻已久,但没想到会赶在农历新年前就推出。

  参考价普遍低于市场挂牌价和真实成交价,部分小区楼盘的参考价甚至达到“腰斩”水平。着急、观望与不知所措的感觉,在受访的房产中介经理和购房者圈中普遍存在。

  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展研究部部长华洪认为,参考价的本意是为了稳房价、稳预期。从目前情况看,只是分区出台了指导价格,参考价之上的部分尚未公布具体操作执行的细则,还得持续观察。指导价与显示中的房源报价的确存在差额,这将对市场预期产生直接影响,即观望氛围再起。对于卖方而言,撤盘、惜售可能会在未来集中出现,当然这也属于政策后的市场波动。不过总体看,市场的具体反响还得待相应执行细则出台,以及随后银行金融端如何跟进才能见分晓。

  市场观望情绪浓厚

  上述《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官方也发布了对于此次政策的解读。对于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以二手住房网签价格为基础,参考周边一手住房价格,综合形成全市住宅小区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有利于加大二手住房交易信息公开力度,引导市场理性交易,引导房地产经纪机构合理发布挂牌价格,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发放二手住房贷款,防控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稳定市场预期。

  对于此次发布的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不少购房者表示,参考价普遍低于市场挂牌价和成交价,特别是高价豪宅和优质学区房的“价差”更为明显。

  例如,位于福田百花片区的学区房国城花园,在房产中介平台显示的均价为每平方米220562元,小户型单价更高,但参考价为每平方米131000元。位于南山的豪宅恒裕滨城二期,在房产中介平台显示的均价为每平方米287320元,但参考价为每平方米132000元。在罗湖笋岗片区,房产中介也普遍表示,参考价与实际成交价有每平方米1万元到3万元的差价。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多位购房者和房产中介,得到的回应是目前还没得到业主主动调低价格的反馈。不过,有房产中介担心,往后向购房者推售二手房是否会受到影响,例如不能向购房者推售高于参考价的房源。有准备购房的购房者表示,现在正着急等待具体操作细则,更要看银行如何执行;如果银行按照参考价来评估放贷,会对二手房市场形成巨大冲击,担心影响自己的过户程序以及首付款的增加。如果首付款增加,更有购房者担心,深圳二手房交易的阴阳合同情况又会“死灰复燃”。

  “如果从金融端入手调整楼市,深圳的二手房市场可能会迎来一段超长的横盘期。”有购房者如是说。

  是参考价不是指导价

  挂牌价虚高,频繁调价,抱团涨价……2020年,深圳二手房市场乱象频出。早在去年,市场就已传出深圳将推出二手房价格参考机制。去年开始,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就已在选取部分热点区域楼盘为观察对象,收集各大机构平台线上发布的房源信息,形成“深圳热点片区样本楼盘项目报价数据观察表”,并在每个月定期发布。

  深圳二手房市场到底有多热?据深房中协统计的二手房网签数据分析,2020年全年深圳二手房网签(含自助)120295套,同比高出17.3%。如剔除自助网签的部分,2020年网签量更是创下自2016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深圳住建局提出的是“成交参考价”,而不是“指导价”,政策还是有很强的落地弹性。在参考价基础上,政府可以监测到房价涨幅是否过快,有助于后续的调控,而不是强制要求市场按参考价去成交,这也不是政策初衷。“十四五”期间,一手房价格、二手房价格、租赁价格和土地价格将会形成更完备的价格披露制度,四个价格披露制度形成,将真正确保房地产市场长效发展。

   原标题:“狙击”学区房: 北京楼市的暗流与涌动

  今年1月下旬以来,北京楼市调控的节奏提速,调控鼓点急促有力。

  1月25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王飞表示,北京市住建委将加强对长租企业的严厉监管,禁止企业形成资金池和租金贷。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和中介炒房、投机炒作。

  1月30日,北京银保监局严查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同期,市区住建部门多次约谈和持续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一些主要中介机构于近期签署承诺书,降低热点区域看房频次,不参与“经营贷”“首付贷”“消费贷”等任何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等。

  2月2日,北京市多部门发文,对租赁企业行为进行规范。

  与以往的一揽子调控政策不同,这轮调控指向明确,条款细致,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从内容上看,租赁和二手房成为调控的重点。如果说对租赁市场的调控是政策修补,对于二手房市场的调控则着眼于当下的市场热点。

  1月以来,北京二手房交易继续维持高水平,部分热点学区房交易更是出现非理性升温,并一度引发市场情绪的恐慌。有行业资深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中介机构在承诺书中提及的“热点区域”,即是指海淀区的部分学区房。此前监管机构对经纪公司的约谈中,也将学区房作为一项重点。

  有分析人士指出,北京市“狙击”学区房的背后,是市场在连续多年筑底后的升温暗流。在一线楼市整体升温的大背景下,一些需求正蠢蠢欲动。

  学区房再“惊魂”

  西城、海淀二区是公认的北京教育“高地”。2020年5月,西城区宣布自当年7月31日起实施多校划片,此举也一度引发了西城区的学区房交易热潮。此后,西城区的学区房降温,不少家长“转战”到学位更为充足的海淀。

  在海淀区的蜂鸟家园小区,一位房产经纪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对应“一流一类”的中关村(6.560, -0.04, -0.61%)三小,且户型小、总价相对不高,过去一年多来,该小区的房价经历了两次跳涨。

  以40平方米左右的南向一居室户型为例,在2019年年中,该户型的单价约为14万元左右,一年后就涨到了15万元以上。今年以来,同样的房源单价升至16万元以上,相当于总价累计上涨了100万左右。但由于极为抢手,目前该小区的可售房源已经不多。

  该经纪人表示,海淀区的一些热门学区,近期确有“一夜涨价20万、30万”的现象,但只限于个别房源。多数业主不会将价格上调得过高,因为虽然带看量很大,但购房者也会评估性价比。

  即便如此,房价跳涨带来的涟漪仍然蔓延开来。在朝阳区某小区的业主群里,一段被编辑过的视频声称,经过几年的横盘期,各种利好因素将促使北京房价上涨。该视频展示了北京各区域去年以来的房价变化(数据出处不明),其中便包括海淀区的学区房价格。

  这类视频的权威性存疑,但现实是,经过几年的严厉调控,北京房价的确经历了3年多的“横盘期”。在这一时点上,房价上涨的逻辑看上去容易让人相信。

  为做好预期管理,北京市区住建部门在1月以来多次约谈和持续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强调“不得渲染、炒作房屋成交信息,不得鼓动引导出售方随意提高报价,不得在微信朋友圈、自媒体渠道发布制造购房恐慌情绪的文章”。

  与此同时,链家、贝壳等APP也撤下了各个小区房源的历史成交信息,其中便包括每套房源的交易价格。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海淀区学区房的升温,有着教育焦虑、抄底情绪、疫情导致出国教育受阻、库存不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同时,北京楼市整体交易持续升温的背景也不可忽视。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二手住宅成交16.9万套,同比增长16%,成交绝对水平及增幅均是2017年以来最高。其中,去年12月的成交规模突破2万套。今年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17513套,虽有所回落,但仍然同比上涨了104%,仍属于阶段性高点。

  朝阳区双井区域的一位经纪人表示,2020年12月单月,其所在门店的成交量创下最近几年的新高。一些非优质房源的成交周期也明显缩短,且近期价格有小幅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12月,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6.3%。

  政策高压与观望情绪

  经过三年多的横盘期,北京楼市真的要反弹了吗?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北京楼市的升温,是货币政策趋于中性的背景下,一线楼市整体升温的一部分。但总体来看,北京市场热度并不算高,全市成交量虽然一度处于2017年来的高位,但整体也只有2万套上下。同时,北京的成交热度非常分化,除海淀等少数区域相对较热外,其他区域大多属于刚刚企稳中。

  梳理历史数据发现,去年北京二手房交易量虽然达到阶段性高点,但与2016年的27万套相比,仍有10万套左右的差距。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成交量很难支撑房价大幅上涨。

  张大伟表示,北京楼市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了抄底情绪,这不仅推动成交量升温,也导致一些区域的房价出现上行。但此后,观望情绪又开始出现,并使得1月的交易量出现下滑。

  “由于调控最严厉、购房难度最大,北京楼市一直是一二线城市中最稳定的市场。这种情况下,市场不太可能出现高温。”张大伟认为。

  政策调控的作用的确不可忽视。早在1月20日,海淀房管局就约谈了占比较大的链家、我爱我家(3.770, -0.03, -0.79%)、麦田和中原地产等中介机构,并强调,要杜绝炒作学区房概念,稳定存量房交易市场秩序。该部门还检查了各中介机构在房源推广及居间服务过程中,是否存在以“学区房”为由,哄抬房价、租金等违规行为。

  据悉,在北京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对中介机构的巡查中,提出了“逢涨必查,逢炒必办”的原则。并强调加强日常巡查频次,组织暗访,对发现炒作的中介机构及人员联合处罚。

  事实上,中介机构提出的“降低热点区域看房频次”承诺,虽然有争议,但也反映出监管部门的调控决心。

  “经营贷”“首付贷”“消费贷”等个人信贷资金流向楼市,也是北京在近期查处的重点。一位金融机构中介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去年他曾帮不少人申请“消费贷”“经营贷”,其中有大量客户用来买房。但今年由于流程复杂,他的业务已明显减少。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有着重要风向标意义的城市,北京楼市将继续享受调控的“重点照顾”,包括学区房在内,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低。

  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在于新房市场。数据显示,随着限竞房销售的热潮告一段落,2021年,不限价商品房将重新占据新房供应的主流。虽然新房交易仅占北京市场的两成,但正如限竞房曾一度平抑北京市场均价,这些不限价房源能否对整体市场带来价格压力,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