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出席主题为“增长动能 中国探索”的第二十五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时表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我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家数据局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国家数据局1月4日发布消息,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等。

  刘烈宏表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是释放数据价值的关键动力。

  “我们推动‘数据要素×’行动,就是要通过推动数据在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74.570, 0.42, 0.57%)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对经济发展倍增效应,从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新阶段。”刘烈宏说。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组织试点工程、启动大赛、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数据要素×’行动计划落实落地。”刘烈宏称。

  同时,刘烈宏表示,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还需要在制度建设、流通利用方式、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深化研究。

  从制度建设看,他表示,数据领域发展变化快,需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专业性很强的事业,国际上没有通行做法可以借鉴。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一方面,要鼓励各地方各部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结合具体实际开拓创新,探索适应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模式。要推动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数据资源进行会计处理。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结合数据要素特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基于实践基础,不断完善和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形成系统完整、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为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和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笃定前行

  不久前,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这造船工业“三颗明珠”的能力。造船工业的突飞猛进,凝聚着一大批产业工人、科研工作者、企业家的心血和汗水,成为全国人民携手同心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行的生动注脚。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精辟概括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完成这个使命任务的途径,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今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20年来,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到长期驻守空间站,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飞天梦圆,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生动缩影。10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要以“最大的政治”的清醒和坚定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笃定前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新时代以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广大乡村干部和群众携手奋斗,创造了人类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奇迹;在科研攻关第一线,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钻研,成就“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等重大创新成果;在大街小巷,快递员来回奔忙,为物流畅通注入源源动力……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征程上,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就能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经济克服挑战、稳步前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应当看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前进道路上,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我们就一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团结就是力量,实干成就未来。面向未来,亿万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好、走得远。

  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讨论通过《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煤矿安全生产条例(草案)》等法规。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要加快完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要深入开展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

  会议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整体谋划疾控事业发展、系统重塑疾控体系、全面提升疾控能力,更好发挥疾控事业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治等能力建设,健全分级分层分流救治机制,毫不放松抓好当前传染病防控工作。

  会议审议通过《煤矿安全生产条例(草案)》、《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决定(草案)》和《国务院关于修改〈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要求深入组织普法宣传,切实抓好法规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执法,把各项法规落到实处。

  会议指出,最近全国多地出现强雨雪强寒潮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防范应对处置,切实加强气象信息监测研判,深入排查整治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做好能源保障和保暖保供,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