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政经
- 发布于 2023年9月15日
撰文 | 赵晋杰
来源 | 盒饭财经
2016年7月4日,土耳其马尔马里斯的一家港口餐厅,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与时任Arm董事长图尔特·钱伯斯和Arm CEO西蒙·希格斯会面。孙正义单刀直入,“今天来此不为别的事,我正在考虑收购Arm。不是出资,而是100%的收购。”
孙正义给出了一个不容钱伯斯和希格斯拒绝的价格:以高出Arm当时股价43%的溢价,报价320亿美元。14天后,Arm顺利归入软银麾下。
这顿饭,不仅改写了Arm的历史,而且直接催生了Arm中国合资公司安谋科技的诞生。
在2022年作价400亿美元卖身英伟达失败后,孙正义终于等来Arm再次上市机会。9月14日晚,Arm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发行价51美元,当天收盘其股价大涨约25%,总市值近652亿美元(约合4745亿元人民币)。
帮助Arm在全球资本市场赢下认可的,是其近乎垄断性的市场支配力,尤其在智能手机领域,Arm的芯片设计架构,市场份额超过99%。“我们估计世界上大约70%的人口使用基于Arm的产品。”Arm官方表示。
国外的苹果、亚马逊、谷歌、英伟达、高通、三星、英特尔等,国内的华为、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都是Arm的合作客户。
在所有客户中,尤以Arm中国为重。作为Arm IP许可在中国市场的独家分销商,Arm中国已经成为Arm的最大客户。2022财年和2023财年,来自中国大陆的收入分别占Arm总收入的约18%和25%,其中,Arm中国独占18%和24%。
但作为Arm重要收入来源及中国市场重要渠道的Arm中国,却并不受Arm的辖制。无论是Arm,还是Arm背后的软银,目前都无法控制Arm中国的运营。
难以控制Arm中国运营的情况,早在三年前Arm想更换Arm中国CEO时就有所展现。
从2020年提出罢免Arm中国CEO吴雄昂后,双方一直僵持了近两年时间,直到2022年4月,吴雄昂才被赶出Arm中国。
随着吴雄昂一起退出的,还有孙正义原本规划中的Arm中国上市梦。
Arm中国合资公司成立之时,Arm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7年。
2001年3月,英国卢瑟福实验室研究员谭军加入Arm英国总部,并以中国业务总监的身份,开始将Arm业务铺入中国,并定了下“要与英特尔两分天下”的目标。
到2009年左右,与Arm中国区签约合作的中国客户名单中,已经包括有中芯国际、大唐、上海杰德微电子、华为海思半导体、复旦微电子和上海交通大学等等。
迎面而来的智能手机浪潮,和由智能手机开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让Arm成为一家被时代选中的企业,基于Arm架构的芯片设计需求开始大爆发。
为了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在谭军推动下,Arm董事会决定设立一个中国区销售VP岗位,并计划在中国成立技术支持中心。
后来担任高通中华区副总裁、小米总裁的王翔也曾是上述岗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但最终,Arm董事会还是选择了更熟悉公司业务的内部员工,美籍华裔吴雄昂于2009年出任Arm中国区总经理兼销售副总裁,向谭军汇报。
在销售目标指引下,吴雄昂的部分动作开始变形,并为此在Arm中国内部引发了一起状告风波。
有员工给Arm英国总部发状告信,指认吴雄昂的销售业绩不光彩,存在贿赂客户,或者故意卖给客户不需要的产品,并通过升级卖出其他更多产品的嫌疑。
Arm总部经过调查后,给出的处理意见是辞退提出问题的员工,并补偿对方百万离职款,关于吴雄昂是否存在不当行为上,Arm总部并未给出说法。
由于不满总部的处理决定,时任Arm中国区总裁谭军自此离职。吴雄昂则青云直上,2011年升任Arm中国区总裁,2013年升任Arm大中华区总裁并加入Arm全球执行委员会。
大权在握的吴雄昂,有了新的追求目标,即推动成立一家由中方控股、独立运营的合资公司,新增自研IP业务。吴雄昂向Arm董事会提交了两点原因:给足中国芯片公司安全感,同时避免新的IP公司另起炉灶,抢夺Arm市场。
但当时的Arm董事会还有更担心的问题:一旦允许Arm中国自研IP,这将会直接损害Arm本身的利益。
2016年Arm被软银收购后,出席Arm第一次战略会议的孙正义,直接拍板支持了吴雄昂的提议。
2018年,软银将Arm在华子公司Arm Technology China 51%股份作价7.752亿美元出售给厚安创新基金领导的中方财团,对应当时Arm中国业务的100亿元估值。
上述中方财团由中投公司、深业集团、丝路基金、中银国际、招银国际等多家央国企金融机构和知名产业资本构成,他们分别选派了厚朴投资和安创基金作为中方的投资人代表,以一致行动人身份进入Arm中国董事会,共同管理和指导51%的中方股份。
按照与Arm英国总部达成的协议,合资公司拥有Arm在中国市场的永久性及独家的产品销售权利,和基于Arm技术架构的自主研发权利。
吴雄昂,顺理成章成为Arm中国第一任执行董事长兼CEO。
在合资公司框架下,吴雄昂有了更大野心,希望自建Arm中国生态体系,而不只是满足于做Arm在中国的IP授权许可销售商。
合资公司成立半年后,2018年11月,吴雄昂开始筹备在成都投资建设Arm中国西部研究院及Arm中国西部创新生态圈,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00亿元。
但据财新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吴雄昂此举是在未充分告知股东的情况下进行的,其他出格行动还包括在南京落户Arm开源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及应用中心。
自建研发中心以外,吴雄昂还通过投资进一步加速Arm中国生态体系的建设进度。
2019年7月,吴雄昂实控的Alphatecture基金成立。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吴雄昂一开始曾将建立Alphatecture基金的提议,提交Arm中国董事会批准,但未获通过。随后,吴雄昂决定自行启动基金项目。
基金成立一年多时间内,Alphatecture先后参投了一批Arm产业链企业,包括恒玄科技、翱捷科技、炬芯科技、比亚迪半导体、得一微电子等,但这些投资对象很多都与Arm中国重合,直接导致吴雄昂的Alphatecture基金,与Arm总部形成利益冲突。
经过近半年的秘密调查后,2020年6月1日,Arm总部联手中方投资代表之一厚朴资本,在吴雄昂没有参加的前提下召开董事会,依据《公司章程》和《合资合同》,内部解除了吴雄昂Arm中国董事和董事长的身份,但吴雄昂并不接受这一决议。
罢免未果后,当年6月10日,Arm发布公开声明,称Arm中国董事会多数董事投票决定解除吴雄昂职务。到6月11日,Arm和吴雄昂已经互发了两封声明,吴雄昂方面坚称Arm中国董事会会议违反程序进行,不具有合法性,其结论也不应获得支持,“公司并未产生有效的导致人事变动的法律文件。”
凭借合资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外加公章在手,Arm中国董事会的罢免决议成了一纸空文,吴雄昂继续以Arm中国董事长兼CEO身份,统领公司。
孙正义
据彭博报道,当时Arm总部已经拿到了时任Arm CEO希格斯和孙正义签署的支持书,并向中国相关机构申请了合资公司的新印章。
但这场罢免CEO的决议,直到近两年后的2022年4月,才迎来转机。当月,软银、Arm总部宣布,Arm中国已完成工商变更,吴雄昂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CEO和法定代表人,任命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仁辰和软银愿景基金管理合伙人陈恂,担任新任联席 CEO。
不过,双方的纠纷并未彻底结束。被赶下台后的吴雄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都是‘泼脏水’‘无稽之谈’,两年以来,这些造谣他‘损害利益’的人,什么证据都没拿出来,从当时到现在,没有任何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任何所谓员工举报的证据,也没有任何调查报告。”
吴雄昂第一时间发起了诉讼。2022年4月,吴雄昂在中国法院发起多起诉讼。目前,这些诉讼在初审法院均遭到败诉,吴雄昂仍未放弃进一步上诉的权利。
随着吴雄昂下台,孙正义原本计划中的Arm中国上市方案,也随之搁置。
在吴雄昂推动Arm中国合资公司创立的过程中,孙正义一度是吴雄昂最有力的支持者。
但导致孙正义最后不得不在罢免吴雄昂的文件上签上同意二字的原因,则更多来自大环境的变化。
由于外部投资公司估值暴跌,2019财年,软银经营亏损达到130亿美元,优质的Arm资产,成了时下孙正义变现回血的重要目标。
arm官网
为此,孙正义甚至背弃了收购Arm时做出的保持后者中立性的承诺,开始筹划以400亿美元价格,将Arm卖给英伟达。但在各国监管和苹果、高通、英特尔等主要合作伙伴的反对下,这笔交易在2022年以失败告终。
尽管孙正义收获了来自英伟达的12.5亿美元分手费,但在急速飙升的软银亏损额面前,这笔分手费只是杯水车薪。2022财年,软银愿景基金亏损高达300亿美元,创下该基金2017年推出以来的最大亏损纪录。
卖身无望,寻求二次上市就成了孙正义的唯一选择。而营收占比超过20%的Arm中国,无形中成了推动Arm上市需要扫清的一大障碍。
原本在吴雄昂和孙正义规划中,Arm中国团队将朝着上市目标而前进。但现在,为了保Arm总部的上市估值,不上市的Arm中国,才是当下对孙正义而言更好的选择。
2022年3月,Arm将Arm中国剩余的48%股权,全部出售给了软银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Acetone Limited,作价约9.3亿美元。至此,Arm不再享有对Arm中国的表决权益。
如今,随着Arm正式登陆美股,双方地位来了个互换。如果想要再次谋求上市,Arm转过身来,成为Arm中国IPO路上的一大障碍。
根据合资公司协议,Arm中国只能独立开发除微处理器内核之外的竞争产品,并由此划定了Arm中国的发展重心只能围绕AI、IoT、汽车等领域展开。
今年7月份,Arm中国举办了其新管理层上任后的第一次公开发布活动。Arm中国联席CEO刘仁辰再次明确了自主研发权利,并对外发布了自研新一代“星辰” STAR-MC2车规级嵌入式处理器等产品。
面向人工智能、CPU、物联网信息安全、图像信号处理、视频处理等研发领域,Arm中国陆续推出“周易”NPU、“星辰”CPU、“山海”SPU、“玲珑”ISP&VPU等四大自研体系。
但在智能手机业务上逼近营收天花板的Arm总部,也盯上了中国的物联网和汽车智能化市场。
根据Arm预计,汽车芯片市场将从2022年的约188亿美元,上涨到2025年的约为29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7%。Arm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已从截至2020年年底的33.0%,增长至截至2022年年底的40.8%。
芯片设计领域,从来都是重资本游戏。作为一家芯片设计企业,Arm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占到营收的40%左右。
这场比拼研发资源的速度竞赛中,Arm已经率先拿到了上市融资这张王牌,留给Arm中国的挑战环境,变得更加艰巨了。
- 详细资料
- 分类:政经
- 发布于 2023年9月07日
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汽车大宗消费决策部署,上海市商务委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上海市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更新消费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一步搞活本市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更新消费。
近年来,上海市出台多轮汽车更新消费促进政策,不断提升新车消费、二手车交易的便利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汽车消费规模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以上,对稳增长、促消费起到了较强的拉动作用。
《若干措施》共九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更新消费方面,出台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让符合条件的老旧燃油小客车,购买符合条件的燃油小客车新车的,给予补贴。
二是新能源车消费方面,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结合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申领“一件事”,做好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申请的受理、发放等工作。
三是二手车出口方面,推动出台便利优化二手车出口流程的相关措施。
四是汽车消费环境优化方面,进一步推动汽车销售合同网签;推广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使用车辆信息报告;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推进本市汽车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支持各区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汽车更新消费的政策措施。
- 详细资料
- 分类:政经
- 发布于 2023年8月11日
预计伴随新一轮汽车促消费政策的实施落地,汽车消费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有助于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目标。
7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
同比增速均超30%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中国新能源(4.490, -0.15, -3.23%)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0.5万辆和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6%和31.6%。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9.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和41.7%,市场占有率达29%。
中国汽车出口量也在不断攀高。据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为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同一时期的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同比增长17%。中国半年度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提振汽车等大宗消费。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10条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具体举措。预计伴随新一轮汽车促消费政策的实施落地,汽车消费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有助于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目标。
不少机构仍看好新能源汽车2023年全年走势。东方证券(11.010, -0.20, -1.78%)研报表示,供给端主流车企新车上市节奏紧凑,比亚迪(261.620, -1.08, -0.41%)海鸥、腾势、小鹏G6等重点车型均收获较好订单反响,有望提振需求,对全年销量形成有力支撑。
交银国际认为,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符合其下半年对行业的判断——至暗时刻已过,汽车板块下半年好于上半年,下半年销量开始环比持续改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及7月31日国家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大力促消费,都有助于汽车板块维持行业下半年高景气度。
超六成新能源汽车
概念股业绩报喜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根据目前公布的半年报、业绩快报、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超六成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上半年净利润扭亏或同比增长。宇通客车(13.110, -0.05, -0.38%)、均胜电子(18.500, -0.28, -1.49%)、方正电机(6.700, 0.01, 0.15%)(维权)、奥特佳(2.690, -0.02, -0.74%)等净利润扭亏。比亚迪、福田汽车(3.510, -0.05, -1.40%)、宁德时代(247.960, 1.46, 0.59%)、国轩高科(27.190, -0.15, -0.55%)、一汽解放(8.910, -0.13, -1.44%)等净利润增速翻倍。
其中,比亚迪净利润预增幅度最高,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105亿元至117亿元,同比增长192.05%至225.43%。
最新估值水平来看,截至8月10日收盘,上述净利润扭亏或同比增长的概念股中,7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滚动市盈率最低的是横店东磁(17.360, 0.08, 0.46%),为14.9倍。其次是江铃汽车(17.690, -0.23, -1.28%),滚动市盈率为17.11倍。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58.750, -0.49, -0.83%)滚动市盈率均在30倍以下。
从资金流向来看,8月以来,按照区间成交均价计算,北上资金增持超亿元的概念股有5股,分别是宁德时代、均胜电子、宏发股份(35.280, -0.07, -0.20%)、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宁德时代获增持金额34.43亿元居首。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这些业绩报喜的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16.72%,远超同期上证指数。宇通客车、银轮股份(18.580, 0.30, 1.64%)、新泉股份(53.950, 1.25, 2.37%)、江铃汽车、均胜电子年内累计涨幅超30%。
数据宝统计,按照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不少业绩报喜的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具备较大的上涨空间。6股上涨空间超30%,分别是亿纬锂能、横店东磁、国轩高科、福田汽车、比亚迪、宁德时代。
上涨空间最高的是亿纬锂能,该股获机构一致预测目标价超90元/股,上涨空间达到56.26%。公司是锂电池龙头之一,于2021年11月创下历史高点,A股市值一度超过2800亿元,最新收盘价较历史高点回撤61.09%。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20.39亿元-22.42亿元,同比增长50%-65%。
浙商证券(11.240, -0.22, -1.92%)研报表示,伴随新工厂进入量产阶段,成本端经济性持续改善,亿纬锂能的储能出货规模实现翻倍,动力领域适用电芯产能增加、新客户群的开拓进展良好,营收体量有所提升。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