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营销
- 发布于 2018年11月06日
库克的苹果手机一向都是拥有傲娇的价格,也被叫做肾机,但是最近几年在国产和友商的围攻之下,也不得不降价和做出相应的市场调整,比如这款iphone6手机现在已经跌破到1999元,很多网友都觉得当初原价后悔买早了,我们一起来看下这台神机到底表现如何?
iphone6
配置方面iphone6搭载的是一块1334*750分辨率的屏幕,显示效果清晰自然,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小说都十分的舒服,主要是小屏里面也算是表现不错的了,各位你们喜欢小屏幕的手机吗?
iphone6
续航方面iphone6搭载了一颗1810毫安时的电池,轻度使用能够支持一天左右,还是非常的好用,但是电池损耗有点快这点有点无奈,但是整体来讲质量也比某些国产的好一些,但是也不是贬低国产的机器,要是没有国产机器的努力这个价格也不会那么低。
iphone6
总体来说iphone6还是非常优秀的,拥有丰富好玩的ios系统以及精良的做工和生产线,售后之类的也十分的完美,最好的就是这次的一千多元的价格和一台国产机器的价格类似了,还是非常值得入手的。
- 详细资料
- 分类:营销
- 发布于 2018年11月01日
想法是 0,行动是 1,无论有再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没有那付诸行动的 1,再多的 0 也只是一纸空谈。
这在狂飙突进式发展的手机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资本最疯狂的那几年,一大批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又在市场洗牌后逐渐倒下去。纵然能为失败找到一万种接口,但急躁的资本压力与投入巨大的技术创新天然的对立恐怕是他们都没有迈过的坎。空有宏伟的愿景,却迟迟未能成为现实。
努比亚是这其中为数不多屹立至今的品牌。
回望努比亚的发展史,一开始就在不断验证着创新能力对于一个手机品牌的重要。无偿开放技术的全网通、将“拍星星”的乐趣带给普通用户的专业摄影、无边框、极致游戏体验……每一代都处于顶尖水准的性能似乎是努比亚最不关心的事,因为努比亚将他们将它视为本分。
或许只是因为一股子想要捧出极致产品的倔劲,早在三年多以前的 2015 年 7 月,努比亚便发布了首台无边框手机 Z9。彼时,“全面屏”概念尚未诞生,人们如同看待未来科技一般看待这台惊艳的产品,因为他在市面上没有对手。
市场最终验证了努比亚敏锐的产品嗅觉,如今“全面屏”大行其道,各家厂商你来我往好不热闹。而努比亚依然保持着领先,不断升级优化的无边框技术与全面屏融合,打造出屏占比高达90.36%的 Z17S 创下当时业界记录。正是如此,当今天努比亚发布正面近乎 100% 屏占比的努比亚X时,没有人再会质疑形态与设计是否超前;所有人抱着期待的心态:那个总是不断打破想象边界的努比亚又回来了
双屏:无边框与全面屏的360°融合
努比亚X喊出的 100% 没有一点妥协的余地。但众所周知,硬件创新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从最古老的三边窄边框、到“供应链优先”的 18:9,再到后来的“刘海屏”“水滴屏”,关于“全面屏”的定义从未成被真正“定义”。
在颜值第一的理念下,努比亚X直接将一场大战终结,正面简洁到极致,仅剩一块 6.26 英寸的 FHD+ 超全面屏。秘诀是配备了全球第一款 COB 封装技术的屏幕、定制7系铝合金中框,努比亚X不仅拥有纤细的下巴,屏幕而屏幕之间更是严丝合缝。
8.4mm 极致轻薄的机身,背面装备的是四曲面 3D 玻璃以及努比亚X的为其量身定做的精巧设计——京东方定制 5.1 英寸柔性 OLED 屏。
在手机已经具备时尚与装饰属性的当下,努比亚X的解决了消费者个性化诉求与手机外观同质化的根本矛盾。依靠 OLED 屏幕的息屏显示特性,努比亚X的副屏将成为你挥洒创意的乐土。
好玩更要持久,为保证坚固可靠,努比亚通过与蓝思科技合作,背面四曲面大猩猩玻璃每 70 万片物料中仅能甄选出 10 万片可用;而在它下方,还有京东方为努比亚提供的TFE柔性贴合技术。它好似在屏幕下方“强化”了N层高弹性防爆膜,再加上旗舰级的中框内嵌设计,以减震材料牢固包裹前后屏幕,在圆润光滑的机身内部实现了惊人的防跌抗震性能
实测努比亚X在 120cm 的高度时,完美通过了超过 90000 次的多姿势跌落考验。双屏比单屏更强,只此一家。
摄影:业界最豪华的自拍相机
“全面屏”的确带来的更加宽广的的视觉体验,但同时也带来了普遍缩水的前置自拍素质,这令不少钟爱自拍的精致人儿感到为难,使得厂商不得不做出各种妥协。
图注:努比亚品牌联合创始人、努比亚智能手机设计总监王汇先生
努比亚X领先市场实现了“100%全面屏”和“精致自拍”的合二为一。1600万+2400 万像素、主摄F1.8+副摄F1.7 大光圈、仅需 0.1s 的多点对焦、双色温智能闪光灯、外加 Starlight 专业柔光灯,纸面参数已无比强悍。
凭借努比亚X的前后双屏设计,豪华拍照硬件水准,再也不需要委身于复杂的机械机构滑轨之中。翻转手机点亮屏幕,按下快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当然,时下最为火热的 AI 加持当然必不可少——努比亚自主研发的进化张量(Evolution Tensor)技术。努比亚X打搭载了 AI 人像 2.0 引擎,3D智能瘦脸、像素级肤色增强、智能肤色提亮、ET人像滤镜等全新功能一网打尽。切换为后置模式后更有38类、超过500类场景的自动识别。不仅拍得省心,更是轻轻松松出大片。
性能:骁龙845只是最普通的优点
强劲性能一直以来都是努比亚的基本素养。自成名作 Z5 以来从未缺席。作为努比亚成立 6 周年诚意之作的努比亚X,在性能表现方面更是不负旗舰之名。
高通骁龙 845+6GB 运存起步,其余版本标配 8GB 超大运存。更强的多任务能力,大型APP、顶级游戏大作多开不在话下。
努比亚旗下独家最新技术ET(进化张量)的加持,不仅能通过AI算法智能调度性能,发掘硬件最大潜能,同时还能持续学习你的使用习惯,进行底层系统的不断优化,真正让你的手机用多久都不卡。
8.4mm 的极致轻薄机身里,努比亚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不仅为其配备 3800mAh 的大电池。更凭借 AI 优化、OLED 省电等各种特性,最终实现了正屏+副屏续航却能胜过单屏手机的优势。
游戏:炫目护目两不误
饭后睡前,约上三五好友开黑已是大多数人的常态。炫酷的游戏特效,复杂多变的操作逻辑,都对手机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全面屏”手机面对众多手游的表现,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往往不尽人意。
全面屏的确带来宽广大视野,但手指对屏幕的大面积遮挡,也让“屏占比”的优势被削弱。努比亚X的办法可谓是精巧:通过直接映射自定义按键,在独有的副屏上,玩家可以享受到“手柄式”操作,屏幕正面节省出了更多显示面积。
图注:德国莱茵TUV首席技术官欧乐富(Sven-Olaf Steinke)
好玩更要将护眼做到位,这方面努比亚X同样做到了“业界第一”。首先,软件层面上,努比亚X更提供了专业多模式滤蓝光解决方案,绝不给一块“大黄屏”;内置主动式的护眼关怀机制,更时时关爱试试关爱你的用眼健康,提醒主动开启滤蓝光功能。
更重要的是凭借特殊“太空氩”工艺,努比亚X背面拥有 5 层专业防蓝光镀膜。在软硬结合的努力下,努比亚X通过了专业的德国莱茵TUV的低蓝光护眼认证,成为当下真正将最关爱你的眼睛落实到技术层面的手机。
总结:创新者对于未来的再一次探索与表达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努比亚的存在对于手机行业有什么价值时,我会回答:努比亚的成功告诉了所有人这个市场依然足够理性,它鼓励创新、认同技术的价值,它让优秀的产品能被更多人使用。
我们很难找到再有哪一个品牌能通过自家的产品带给用户那么多欢乐与喜悦。拍星星、玩手游、无边框……努比亚身上一切的鲜明的标签无不是来自用户最真实的体验,这正是“科技改变生活”的最好证明。
在当下的全面屏时代,努比亚再次敢为人先,以双屏的未来设计为消费者带来了 屏占比达到 100% 的极致体验。这不仅让全面屏军备竞赛提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更再一次让消费者深刻地了解努比亚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前瞻的产品嗅觉。
- 详细资料
- 分类:营销
- 发布于 2018年10月08日
在今天举行的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IMT-2020(5G)推进组5G试验工作组组长徐菲介绍了当前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工作进展情况。
非独立组网(NSA)整体测试进展
总体来看,在第三阶段NSA测试中,华为、中兴、中国信科集团完成了非独立组网(NSA)3.5G/4.9GHz测试内容,包括NSA核心网,3.5GHz及4.9GHz下的NSA基站功能、射频、NSA外场组网,IoDT等,诺基亚贝尔和爱立信完成了大部分测试内容,而三星则开始启动测试。
在NSA室内测试核心网功能上,EPC系统设备有基于虚拟化平台和基于传统设备升级两种形态,华为设备支持CU分离。各系统完成了支持NSA架构的EPC系统测试,总体测试结果良好:各系统支持NSA架构的EPC系统功能,包括双连接、NR接入限制、UE能力处理、QoS、计费和用量报告、网关选择等功能;验证了端到端的HTTP/FTP业务;继续完善QoS参数协商、计费和用量报告等功能。
在基站功能上,各系统设备面向eMBB宏覆盖场景,研发了3.5G/4.9GHz预商用/商用5G基站;各系统采用自研测试终端或第三方终端模拟器,支持NSA架构的基站功能测试,总体测试结果良好;各系统的基站设备支持物理层基本功能、多天线、双连接等关键技术,支持NSA option 3X架构;后续将继续完善测量、移动性管理等RRC协议功能;降低AAU重量和体积,增加适用性,增强稳定性。
在基站射频(传导)方面,完成了3.5/4.9GHz基站设备发射机测试,测试结果符合试验规范要求;完成了基站设备在3650-4200MHz频段的发射机杂散指标测试,符合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指标值。
在基站射频(OTA)上,中国信通院与合作伙伴开发构建虚拟远场射频OTA测试系统,经多维对比验证,与紧缩场/远场测试结果验证一致。采用5G虚拟远场射频OTA测试系统,5家系统完成了3.5GHz基站天线和射频指标的测试,包括EIRP、Pattern、EVM(64QAM、256AM)、EIS等。各系统射频OTA测试结果与传导测试相符,满足试验规范要求。
第三阶段NSA外场组网测试内容包含了单小区吞吐量、单用户吞吐量、用户面时延、多小区覆盖、多小区移动性和上行增强测试(可选)。
在单用户峰值吞吐量上,终端能力为2T4R时,单终端下行峰值吞吐量基本在1.5Gbps左右,单终端上行峰值吞吐量基本在200Mbps左右(不同的帧结构上下峰值略有不同)。终端能力为4T8R时,单终端下行峰值吞吐量可达3.0Gbps。
在用户面时延上,空口时延=终端岛服务器的时延-基站到服务器的时延,测试结果基本满足用户面小于4ms的要求。
在覆盖上,单终端在单小区内沿法线方向进行拉远测试;各系统覆盖场景不同,站间距、站高、传播环境等差异较大;测试结果仅对应相应场景,约在2-3km之间。
在多小区移动性方面,采用过两部终端在两个小区进行移动性测试,统计切换性能和平均吞吐量,各系统的小区切换成功率达到100%;单终端的移动平均下行吞吐量为350Mbps左右,平均上行吞吐量为80Mbps左右。
独立组网(SA)测试整体进展
对于第三阶段SA测试进展,华为、中国信科集团、爱立信、中兴完成SA核心网测试;华为完成SA基站功能测试,中国信科集团、爱立信、中兴基本完成SA基站功能测试。
SA室内测试核心网功能测试结果显示,支持5G核心网的基本功能和新特性,其中基本功能包括移动性管理、IPv4v6会话、切换和系统间互操作等,接口协议符合版本要求;新特性包括服务化架构、边缘计算、网络切片基本功能、CU分离等。
测试中发现目前IPv6地址、切片标识、服务化回调接口等分配管理是各系统自定义,后续需统一定义;用户注册时延需进一步优化;合设4/5G网关的统一控制方案有待进一步明确;服务化接口和CP-UP接口的跨厂商互通能力需进一步验证。
在基站性能方面,构建了三种测试环境,模拟包含多普勒效应、多径效应等多种因素的信道衰落,精准测试5G基站吞吐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3GPP定义的CDL-C NLOS衰落信道,在100MHz带宽、3km/h速度下:基站采用单用户4流调度,实测平均下行吞吐量为1.14Gbps,超过了理论峰值的70%。
互操作研发测试进展
在三阶段互操作研发测试(IoDT)上,芯片厂家的5G终端试验平台与系统开展互操作研发测试,为后续芯片的IoT奠定基础;高通的5G终端试验平台实现了NR新空口物理层;英特尔的5G终端试验平台支持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模式,支持2.5ms双周期(DDDSU/DDSUU);展讯的5G终端试验平台支持非独立组网模式,支持2.5ms双周期(DDDSU/DDSUU);各个组合的单终端峰值速率均在1.3Gbps以上;英特尔与华为完成NSA和SA的IoDT。
按照计划,下一步将继续完成规范制定、5GC和基站在性能及功能等测试、室分测试、芯片终端及互操作测试、端到端语音业务测试、毫米波测试等。
总体来说,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采用3GPP国际标准,制定了全部试验规范,协调统一主要物理层参数,指导5G预、商用产品研发;构建了5G室内外一体化试验网络环境,研发5G室内外一体化实验网络环境,研发构建了5G射频和性能测试系统,及时满足了试验需求;全面组织了5G系统、芯片、仪表的协同研发与测试验证,完成非独立(NSA)系统测试,独立组网(SA)系统测试进程过半,有效推动了5G技术和设备逐步成熟。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推进系统设备、芯片、终端、仪表的开发和优化,全面开展系统和芯片终端的互操作测试。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