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7年3月01日
近日,人民日报刊文提及吉林长春警方日前破获的一起特大“校园贷”诈骗案,涉案学生多达150余人。涉案学生将个人征信信息当做交易的筹码,在校园贷平台借款后假称“内部有人”无需还款,并通过传销的方式引入所谓“代理”,让更多的被害人变成了犯罪嫌疑人。此案中,学生本人不仅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也触及了法律的底线。
涉案学生郑义春(化名)称,最初自己在朋友圈中看到一则消息:“专业办理大学生贷款,最快48小时放款,缺钱的同学请加下面的微信……有惊喜……”他马上通过微信联系上了同为大三学生的王乐君(化名),对方告诉他,只要提供身份证号、手机号和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就可以在2天之内得到2000元,对方还说自己在两个借款平台 “内部有人”,可以屏蔽信息,不用还款。在王乐君的指引下,小郑很快完成了两个校园贷平台的借款申请,48小时之后,他的账户一下子出现了一个大数目:1.8万元。按照约定,小郑自留了2000元,并将其余1.6万元转给了王乐君。刚开始小郑心里并不踏实, “但几天后,当我再用自己的账号登录这两个平台时,网站显示‘该账号不存在’。”小郑心里的石头落下了,原来王乐君没有骗自己,真的能把贷款信息屏蔽。“王乐君说,如果愿意,可以当他的代理人,每发展一个同学,我就能拿1000元提成。”郑义春说,抱着“有钱大家一起赚”的想法,他立马将这条“生财之道”分享给了几个 “老铁”,为打消朋友的疑虑,他还都会加上一句“我也办了,真的没问题。”此后两个月,郑义春一共发展了20多个下线,下线又继续发展下线,按照逐层提成的方式,他一共获利5万余元。然而8月末的一天,他却接到了借款公司的催款电话。疯狂俩月赚的盆钵满的郑义春这才意识到,这场贷款“游戏”有可能是一个骗局……
长春乐山镇派出所所长李国忠介绍说,截至目前,此案涉案大学生已达150余人,涉及东北三省、山东、广东、重庆等12个省市,与以往的经济纠纷类“校园贷”案件不同的是,这一案件受到诈骗的学生不仅是受害人,大多也是犯罪嫌疑人。而他们都是被所谓的“生财之道”迷了双眼,跌入了利诱陷阱的泥淖。
麦子金服旗下高学历年轻人群体的微创业和消费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名校贷近期发布的《大学生借款报告》显示,“利诱陷阱”是近年来校园贷诈骗最常用的形式之一,47.32%的受骗大学生受“好处费”“提成”等利益驱使将自己的信息泄露给了他人,“被借贷”让他们纷纷背上了万元以上的债务;数据还显示,仅有15.9%的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较高,其他学生对熟人借款、合同不明等风险都缺乏警惕。当今各类新兴事物风靡校园,大学生在紧跟潮流的同时,还亟待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耳边常有警示,健康进入社会。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