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消息,快手科技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总营收同比增长12.9%至231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25.6亿元。

  22日晚间举行的快手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快手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一笑对此回应表示,“这些变化背后,是基于我们对于公司未来变革和发展的布局。”

  今年9月16日,快手宣布成立商业生态委员会,由程一笑担任主席,以更好地实现规模增长和商业繁荣双轮驱动。为了更好地向商业生态建设倾斜资源和力量,快手围绕商业生态建设进行了一轮组织和人事调整,由程一笑亲自兼任电商事业部负责人,主站产运线业务负责人王剑伟调任商业化负责人;于越担任主站线业务负责人并兼任社区科学线业务负责人;本地生活业务则升级为独立业务部门,并由原电商负责人笑古负责。

  程一笑介绍,成立商业生态委员会,可以使快手统筹推进包括电商、商业化、直播等变现业务的生态建设和系统融合,拉通各业务之间的资源和合作,通过深入协同,实现商业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商业化生态委员会的拉通和协调,我们发现流量生态和商业化之间的耦合和联动潜力巨大,王剑伟作为商业委员会的深度参与者,对于问题和机会的识别,对于客户洞察、流量变现上都有更深的认知,对于商业化复杂业务的拆解,和流量、内容、生态的协同,会更有把握以及发挥更大价值。而于越作为推荐算法专家和算法团队负责人,对社区生态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算法也一直是公司DAU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未来由于越统筹主站产运业务与算法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释放算法与产品运营、算法与内容生态的技术红利,发现更多业务突破机会。” 程一笑同时表示,组织调整迭代过程中,对中层干部进行跨部门轮岗,可以帮助干部拓宽能力模型和事业边界,同时,通过不同业务间的实践经验共享,进一步提升跨业务的协同能力,使组织的战斗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电话会上,程一笑直言,电商业务是公司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整个快手商业生态的中心。“我来直接负责这部分业务,并不是因为业务出了问题,需要CEO来救火,电商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是获得公司高度认可的;恰恰相反,正是在电商业务快速发展到今天这个体量和规模的时点上,我们更多要从长期维度去思考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做长期真正有利于用户体验、真正有利于商家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而在做取舍的选择、做投入的选择等方面,我的勇气和信心肯定比组织里面的其他同学要更强。”

 

  未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除了CEO负责的战略、业务决策和组织管理外,程一笑表示,他的主要时间精力都会放在电商业务上面。“希望可以和团队一起努力,使电商业务更好为用户服务,更好为商家、品牌和达人赋能,在快手的整体商业生态里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科创板日报》14日讯,《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软件子公司麒麟软件启动新一轮岗位优化,比例至少达10%,预计年底还会持续,目前涉及测试、产品、技服、研发等多个部门。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由于缺少新的增量市场,存量市场也面临饱和,导致销售额下降。(记者 黄心怡)

  11月9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指导,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发起,青腾作为特邀共创伙伴的“探元计划”2022项目终审与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办。活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引领,以“探索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新纪元”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文化遗产数字活化领域的优秀项目案例,并展开专题研讨,截至目前,线上直播观看量已超5万人次。

  

image.png

 

  

image.png

 

  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等十余位文化遗产、数字文化领域行业专家、文博机构代表人、投资机构负责人、腾讯专家到场担任评审工作,并围绕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展开专题研讨,携手企业代表共话“前沿科技+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协同构建全真互联的文化遗产数字体系。

  

image.png

 

  据悉,“探元计划”2022终审环节共有29个优秀项目案例从166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覆盖了从文化遗产前端保护溯源到文化遗产后端活化利用的八大方面。终审环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采用“8+7”的路演模式,即各项目代表阐述案例8分钟+互动答辩7分钟,现场评审专家通过项目前瞻性、项目内容、价值潜力等模块进行现场评分。

  来自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唐克扬教授,在终审现场为专家演示了“再造长安:基于文本大数据的历史城市分析与生成系统”项目,通过建立“历史+空间+逻辑”链条,用历史文本大数据建模与自然语言机器学习,打造历史城市时、空、人、事的动态演绎生成系统,受到专家的广泛关注。

  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哈骏在点评智慧考古SaaS云服务平台项目时提出,中国作为考古大国,也将成为世界上考古领域领先技术的大国,保障好文物数据与考古现场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科技加持,智慧化管理平台将为考古领域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在路演现场表示,当前,科技是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短板,“探元计划”2022的举办促进了文化遗产与科学技术的碰撞交流。

  终审路演结束后,专家与路演项目代表展开专题研讨会。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在致辞中提出,探索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前景广阔,要立足存量项目,放眼增量案例,提升产业发展价值。“探元计划”2022希望能够协同各方,扎实推进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在致辞中表示,“探元计划”2022的初心是消除文化遗产领域和市场领域信息不对称,把一个又一个的可供市场接受、文博机构接受、消费者接受且成本可控、可复制推广的文化遗产活化解决方案推向需求端与供给端,让产业看到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大有可为。

  此次专题研讨会特别邀请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现场解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积累的五千多年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数据,成为文化的生产要素和文化创造、创新的素材和源泉,从中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标识,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全景式呈现中华文化。”

  随后,专家与路演项目代表分别围绕科技创新文化遗产活化、数字文创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的社会共创和大众参与这三点议题展开分组讨论,气氛热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张树武总结时指出,文化遗产数字活化仍需探索一条“文化遗产+数字科技”的融合路径,要在“探元计划”的基础上创新寻道之旅,以优秀实践案例为基础,在制约活化发展的关键痛点中寻求战略突破点,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据主办方介绍,专家将于十二月初评选出“文化遗产+前沿科技”领域的优秀企业案例。未来,“探元计划”2022将继续聚焦“前沿科技+文化遗产”领域前瞻性研究,并在甄选文化遗产数字活化多元场景与优秀案例、探索文博机构与消费群体的需求与期盼、解锁领域未来趋势等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推动构建多元协作的保护传承新格局。“探元计划”2022通过探寻文化遗产数字活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明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