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8年6月04日
从本月1日起,带有“闪付”字样的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单笔限额上调至1000元,不需密码也不需要签名就可完成支付。方便是方便了,但有网友担心,这会不会增加风险呢?对此,中国银联表示,不用担心!
小额免密免签是国际成熟支付方式
小额免密免签是中国银联为持卡人提供的一种小额快速支付服务。当持卡人使用具有“闪付”功能的金融IC卡或支持“银联云闪付”的移动设备,在指定商户进行一定金额及以下的交易时,只需将卡片或移动设备靠近POS机等受理终端的“闪付”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支付过程中,持卡人不会被要求输入密码,也无需签名。
据了解,小额免密免签不但在国际上是成熟的支付方式,在国内移动支付领域也广泛普及,早已是银行卡默认开通的基础功能。
银联小额免密免签安全有保障
据了解,银联和银行在2014年推出小额免密免签支付时,在安全性上考虑得比较多,牺牲了一定的便捷性,当时就将交易限额设定为300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加油、超市购物、买火车票等等日常消费支付金额经常超过300元,同时支付宝、微信等扫码支付的免密交易限额都是1000元,因此为了提高使用的便利性,从今年6月1日起将免密免签的交易限额提高到了1000元。
银联指定商户方可使用若被盗刷可获补偿
目前,并非所有的商户都可以提供小额免密免签功能,只有银联认可指定的商户才可以。根据银联官网提供的信息,已有众多知名品牌的商户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业务。
同时,为了保障持卡人的利益,中国银联还联合各商业银行为免密免签业务设置了专项赔付金,提供了72小时失卡保障服务。也就是说,1000元以内的银联卡(含“云闪付”)小额免密免签交易,因为卡片遗失或失窃,持卡人挂失前72小时内被盗刷消费金额可获得赔付,每位持卡人每年最高可累计赔付30000元。
“双免”功能默认开通 持卡人可联系银行关闭
目前,大部分银行网点在给消费者开的借记卡及信用卡,基本都是默认开启了小额免密免签与“闪付”功能,但如果消费者想要关闭该功能,给开卡银行客服直接打电话就可以关闭,当然到银行网点也同样可以办理。
据了解,中国银联的《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业务规则》,明确规定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在业务开通前所应当履行向持卡人告知的义务。为此,各家银行也都通过官网公告、短信通知、领卡合约等不同方式,向持卡人提示了信用卡双免业务的相关信息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8年5月14日
(原标题: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央行周一不进行逆回购操作,开展1560亿1年期MLF操作,中标利率3.3%。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有1560亿MLF到期。
上周五央行公告,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5月11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200亿逆回购到期,净回笼200亿。
Wind统计数据显示,本周(5月12日-18日)央行公开市场有800亿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周二、周五均无逆回购到期,周三、周四分别到期600亿、200亿;无正回购和央票到期。此外5月12日有3925亿MLF到期顺延到周一(5月14日)。央行如何处理MLF引人关注。
交易员指出,周一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是否续做、若续做比例又如何牵动人心,考虑到这是4月置换降准后首笔到期的MLF,央行的操作态度将后市对政策预期形成更明确指引;此外近期将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也是市场的关注点之一。
5月2日,央行公布的2018年4月中期借贷便利开展情况显示,4月25日部分金融机构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中期借贷便利9000亿元。4月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40170亿元。5月,中期借贷便利将到期1560亿元。这意味着5月MLF到期规模未被完全置换,据Wind数据显示,5月MLF到期3925亿,据此计算,提前偿还的5月MLF到期量为2365亿元。
5月也是税收大月,既有例行的月度税款征缴,还有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市场人士认为,下半月财政收税可能对流动性供求造成一定的扰动,但由于月内两次征税安排有错位,市场机构也有所准备,有的机构预计造成的影响不会有4月那般显著。
华创债券认为,在回购利率下行不能利好债市、信用风险频发可能加重机构赎回压力、经济基本面稳健向好、偏紧的流动性和强劲的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建议机构保持谨慎。
中信固收表示,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聚焦于稳定宏观杠杆,与去年报告中去杠杆的表述不同,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难以像2017年的大幅收紧,大概率会是一季度偏松的延续,更加强调宏观稳杠杆和结构性去杠杆的结合。利率市场化下货币政策走向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主线,坚持十年国债收益率回到3.4%~3.6%区间波动。
国君固收称,短期来看,资管新规落地、信用风险发酵可能会引发基金赎回的风险,从而产生流动性冲击;但从中期的角度来说,违约高发往往是经济回落的前兆,而且这一轮民企违约潮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比产能过剩(国企)信用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更大,因此往后看,违约高发将从基本面角度利好利率债。
- 详细资料
- 分类:金融
- 发布于 2018年5月09日
美元升值影响有限但需警惕
来源:经济参考报
4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结束了近3个多月的震荡盘整,开始持续反弹。截至5月7日,反弹幅度达3.7%,已回升至去年年末水平,在主要货币中独领风骚。
美元的这一波反弹让市场颇感意外,因为一季度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美元指数仍处于下跌通道,今年将会惯性走弱。但近期几个因素的边际变动,让美元成为强势货币。
一是美债收益率的抬升。近半个月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走高,一度突破3%至2014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近期稳定在2.95%左右。通胀预期升温是本轮国债收益率上升的主要因素,近期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美国国债供给量增加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等,都推高了市场的通胀预期和美债收益率,进而提升了美元的吸引力。
二是全球风险偏好的下降。去年美元指数之所以下跌接近10%,主要由于全球复苏共振提升了市场风险偏好,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追逐高收益资产。但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向好,4月份失业率已降至3.9%的近20年最低水平,包括PMI在内的景气指标仍在冲高,而其他经济体却出现了复苏放缓迹象,欧元区、日本和英国近期各项指标大多不及预期,而新兴经济体也显现疲态。美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增速差,使市场风险偏好出现逆转,推动美元升值。
三是货币政策节奏的差异。美联储5月议息会议按兵不动,但6月份加息已经板上钉钉,预计全年将加息3-4次,紧缩步伐仍远远走在其他发达国家前面。其他主要国家则由于经济表现不够理想,原本收紧货币政策的念头也开始动摇,如英国一季度GDP增速大幅放缓,央行5月份加息的概率明显下降,欧元区和日本今年将继续保持宽松态势,货币政策预期差也推动美元走高。
从历史上看,美元指数的每一轮走高,都将导致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外流、货币贬值,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EPFR Global数据显示,近期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已连续两周出现净流出,这是近16个月以来的首次。阿根廷、土耳其等国近期都出现了货币大幅贬值,阿根廷央行近日被迫连续3次加息,幅度高达1275个基点,基准利率被抬升至40%的高位。逢八之年会否重现危机,成为当下市场颇为关注的热点。
不过,从两方面因素来看,预计本轮美元升值造成的冲击相对有限。一方面,美元指数反弹幅度不会太高。美国经济复苏已进入下半场,美联储加息也已进程过半,政策边际收缩的力度已被市场充分预期,且美元仍处于长周期的下行通道中,币值基础仍受到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扩大制约。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基本面相对稳健。近几年来,新兴经济体已经经历了数轮美元升值的压力测试,积累起相对丰富的应对经验,包括选择浮动汇率制、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等。尽管2017年新兴经济体持有的美债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3万亿美元,但占GDP的比重仅为29.7%,低于此前拉美债务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时的水平。尽管如此,并不排除一些对国际流动性变化敏感的新兴经济体出现局部危机的可能。
对中国而言,由于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弹性明显增强,且资本项目管制尚未完全解除、经济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风险相对可控。但我们仍需对两个方面的变化保持警惕。
一方面,需要关注外部动荡对出口的冲击。去年出口是经济超预期的重要支撑,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今年出口极有可能成为拖累因素,一季度出口对GDP的贡献值已经转负,这也是4月下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扩大内需”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资金面可能受到的冲击。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和中美利差的缩窄,人民币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央行未来可能仍会选择跟随美联储加息,近期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行业自律上限放宽也是绸缪之举,但资金成本的抬升可能会对国内资产价格造成压力。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