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金所起诉借款人李斌及其担保方一案在京宣判,借款人李斌未按合同约定如期偿还借款本金及最后一期利息,担保方亦未履行债权回购责任,微金所基于维护广大投资人的利益,切实保障投资人每一分收益,维护平台声誉考虑,先行垫付借款及利息,并于2016年对以上借款人和担保方提起民事诉讼。

  2016年12月30日,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了以下判决:

  1、被告李斌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原告微金所借款本息,并支付逾期还款利息。

  2、其担保方对第一项给付义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有权向李斌进行追偿。

  人民法院此次判决,支持了微金所的诉求,判令借款人及保证人履行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清偿义务,并承担逾期利息。此判决同时肯定了担保的效力,认定由担保方承担连带责任。

  2017年伊始,微金所将加大力度清理与各家合作的信贷服务机构合作期间出现的逾期债权,对于多次催收未能及时还款的“老赖”将通过民事诉讼等法律手段进行追索,更好地建构及维护投资人的利益及良好的网贷平台新秩序。网贷追偿案件的胜诉需要专业的律师团队及法务人员,微金所法务部门正是这样一支队伍。对付“老赖”我们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网贷行业的良性发展,保障投资人的利益。

  微金所

  2017年1月16日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将同步适度提高,1亿多退休人员将因此受益。专家分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或将高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未来应建立基本养老金的合理调整机制。

  2015年之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十一年每年提高10%。2016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幅度降为6.5%,这次调整是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第一次按照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调整待遇,也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第一次同步调整待遇,迈出了统筹各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第一步。

  2017年,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将同步适度提高,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或将高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幅度。专家对此表示,“十三五”期间以缩小收入差距为目标,将更加注重健全分配机制,二者增幅有所区别,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增强公平性的直接体现。

  此外,养老金上调的幅度或难回归此前10%的水平。“增速有所下降主要因为经济下行和财政收入下滑。另外,养老金每年提高10%在制度上缺乏客观依据。”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良初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养老金的上调缺乏制度层面的保障,应尽快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可以选取通货膨胀率特别是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为挂钩指标,同时调整幅度还应与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挂钩。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养老金增速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包括GDP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下降等,是多方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目前养老金增速水平其实是符合当前养老金增长的需要,与目前的工资增长水平也相匹配。”他说。

  专家认为,未来养老金要实现持续上调,就需要从增加财政投入、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征缴范围、国有资产处置、多元化投资运营等方面入手开辟新的资金渠道,保障第一支柱替代率。

  从基金自身的可持续性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认为,虽然目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的势头强于收入增长的势头,基金平衡的压力正在加重,但从全国总体上看,制度短期内不会出现基金支付危机。截至2015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达到39937亿元。

  以目前的养老金待遇增长幅度,是否能维持养老金替代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不降低?郑秉文认为,这主要取决于GDP增长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等共同形成的指数,盯住指数就意味着替代率水平不会下降,在国际上,也是按此做法制定养老金标准。

  此外,发展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养老“三支柱”中“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也是合理化养老金替代率,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不过,企业年金制度面临职工参与率低的挑战,目前参与人数仅为2300万人,不到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2.6亿的十分之一。重要的是,往年环比增长均超过10%,最高时达18%,但2016年仅为1%,几乎到了停滞的状态,这个瘸腿使“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处于尴尬境地。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而目前如何扩大企业职工的参与率是企业年金发展的最大难题。专家建议,可以从现有企业税费负担低效配置中找到出路,即保证现有企业总体税费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制度重构降低一些低效运行的税费比例,使税费结构更趋合理。记者了解到,三支柱养老金顶层设计将很快面世。

       在中国金融科技火红的2016年,不论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创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深刻认识到金融科技带来的变革。顺势而为,顺势有为成为时代赋予金融业的重大使命。如今更是来到了金融科技3.0阶段,也就是说,创新升级,金融与科技产业内的市场结构、资源要素边界进一步融合,协同效应规模化释放在即。一方面,新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更多融合,发展机会密集出现;在另一方面,传统金融面临压力。汹涌而至的金融科技,势必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传统机构承压前行、倒逼转型。
        新与旧的竞合,成为金融业2017年的主旋律。
        而人工智能作为金融科技邻域内的先进之物,瞬间就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从AlphaGo到Master,人类围棋选手不敌人工智能让科技公司兴奋异常, 2017年的科技圈也到了逢人必谈AI的程度。那么在金融业,人工智能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益处是其自我完善的能力,在运行中可以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人工智能了解我们的意图,这可能产生丰富有效的用户体验。金融行业已经采用人工智能解决难题,比如有些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执行更高水平的技术分析等。对于金融机构领域来说,当人工智能普及时,他们将置身于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此类智能技术拥有认知系统,并具备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使用更复杂的算法,模仿人类的推理能力。
        此外,在金融领域,拥有各种层面、各种领域、各种维度的海量数据,也有非常客观的评判标准,因此,基于这些大量数据来实现金融风控,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发挥非常大的价值。在此就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欢旅金服。欢旅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底层金融风控,通过引入大数据特征对人群进行精准定价,突破传统征信体系的束缚,并通过挖掘数以千计的有效弱特征,代入数百个机器模型,对更广泛的人群进行判断为其提供服务。在以人工智能为创新引领的金融科技助力下,加上大文旅板块的热门场景推动,价格实时发现、资源精准匹配、产品按需提供、服务随时响应以及风险智慧经营等皆在欢旅成为可能。
        在不经意间,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变着金融行业的玩法甚至格局。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才刚刚开始,要完全取代基础金融还有一段坚实的路要走,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确实非常的明朗。未来已来,2017年的表现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