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21年10月15日
10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在前期试运行的基础上,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已上线运行。小程序提供了全国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服务入口,实现了全国各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线上服务渠道的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全国缴存人使用小程序查询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累计2.03亿人次,办理了跨城市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18.18万笔,划转资金累计17.57亿元。
缴存人通过小程序可实现住房公积金账户、资金跨城市转移 “一键办”,不再需要前往柜台办理异地转移接续业务,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进一步方便了人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同时,可实时查询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信息,掌握住房公积金变化情况。不管人在哪里,在哪个城市缴存,缴存人都可以通过小程序查询和办理住房公积金相关业务,初步实现全国住房公积金“无感漫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化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为小程序运行构建了可信的数据环境,确保缴存人的信息和资金安全。
目前,小程序已对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微信、支付宝、部分银行客户端等公共服务渠道,下一步将对接更多渠站道,逐步上线更多服务事项,让缴存人可以更方便、多渠道接入并享受统一的住房公积金服务。
-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21年9月22日
原标题:买房的注意了!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用户拒绝将无法使用,还有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仍然加强,花呗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安排已全面落地。
9月22日,花呗公告了接入征信工作的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在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花呗正逐步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工作。目前,在获得用户授权的基础上,部分用户已经能够在自己的征信报告中查询到花呗记录,未来征信服务将逐步覆盖全部用户。对此,多家金融机构表示,正常使用花呗、保持良好还款习惯,不会对贷款造成影响。
据了解,目前还不是所有花呗用户都已接入央行征信,用户可以查看“花呗-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一栏中是否出现《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如没有显示,则表示目前还尚未接入央行征信。
纳入征信系统
花呗全称是蚂蚁花呗,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用户在消费时,可以预支蚂蚁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近日,不少花呗用户已经陆续收到“花呗服务升级”提示,显示用户需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简称《授权书》),同意授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报送相关信息。据了解,用户同意授权升级花呗服务后,其基本信息、花呗额度以及还款情况将会以月度为单位上报央行征信系统。

具体来看,《授权书》核心内容主要有两条:第一,同意被授权人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使用本人的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第二,同意被授权人将本人在使用授权业务中提交和产生的基本信息、信用信息(包括违约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自行或委托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其他依法设立的个人征信机构。
对此,9月22日,花呗公告了接入征信工作的最新进展。花呗表示,在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花呗正在有序推进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下称征信系统)的工作。在取得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花呗的相关信息会逐步纳入征信系统。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信用报告中查询到花呗的相关记录。
为何纳入征信系统?
花呗表示,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信货服务接入征信体系是大势所趋。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从事信货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征信系统提供信贷信息。花呗所属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蚂蚁消金〞)作为与银行并列、同受银保监会监管的持牌金融机构,其服务记录信息也需像银行信货信息一样,纳入征信系统。
当前,花呗已引入多家业内优质的金融机构,一同为用户提供花呗服务。根据授信额度来源,征信信息将由蚂蚁消金公司,或者提供授信额度的银行等机构作为报送主体逐步报送至央行征信系统及其他依法设立的征信机构。
按照征信工作要求,当前花呗向征信系统报送的相关记录包括账户开立日期、授信额度、额度使用及还款情况等。在频次上,花呗记录按月汇总,不会单笔报送,也不会上报具体的消费信息。
对个人征信及个人贷款会有什么影响呢?
以前花呗只记入芝麻信用,只对支付宝系统的一些功能有影响,比如用户的花呗逾期了,花呗、借呗额度可能下降,还有芝麻信用也跟着下降,甚至有一些功能没法正常使用。
但这些逾期并不会影响到大家正常申请银行贷款或者信用卡,因为银行没法看到芝麻信用的具体信息。
但在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之后,包括银行在内,凡是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金融机构都可以直接调用用户的征信报告。
个别人过多使用互联网信贷类产品,可能会对申请传统商业银行的房贷、信贷等审批及额度造成不利影响,未来部分不良用户的套利空间也将会降低。
对于行业来说,花呗此次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未来提供的庞大用户数据也能对整个信贷体系产生价值,使商业银行及信贷类金融机构在评估用户资质时拥有更加丰富的维度。
谨防以征信为名诈骗
有花呗使用者发现,若用户迟迟不选择升级,可能会影响花呗的使用。对此,花呗22日回应表示,花呗接入征信工作正在逐步、有序进行。作为工作的一部分,用户需要确认、签署征信相关的授权协议。目前,在获得用户授权的前提下,已经有一些用户可以在信用报告中查询到花呗的相关记录。未来,征信服务会逐步覆盖所有用户。
针对此前有传闻称“花呗上报征信可能影响银行放贷”,花呗澄清表示,正常使用花呗,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习惯,不会导致贷款困难,并且99%以上的花呗用户都有良好的使用记录。
花呗在声明中指出,事实上,影响银行货款的主要原因是用户的多头借货、过度借货、借货逾期等不良信货行为。所以,如果不按时还款,逾期的记录会被纳入征信系统,而长期、多次的逾期行为会在银行评估用户信用时产生负面影响。花呗建议用户继续保持科学、理性的使用习惯,量入为出,合理使用信贷工具。
如果花呗出现逾期,逾期记录会在征信报告中保持多久呢?
据了解,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会予以删除。另外,花呗征信授权是可以取消的。征信授权后用户如有异议,可以通过关闭花呗终止授权。不过,关闭后期花呗也将无法正常使用。
此外,花呗还在公告中提醒,谨防以征信为名的各类网络电信诈骗行为。花呗表示,不会以征信为由电话联系用户,更不会要求用户转账或付费,任何声称能够有偿“修复”征信,或删除征信记录的行为均属诈骗。
监管持续推进
据了解,去年花呗就开始在逐步、有序推进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征信系统)的工作。
去年蚂蚁集团上市停止后,2021年6月,蚂蚁消费金融获批开业,成为年内第2家被获准开业的消金公司,也是全国第29家开业的消金公司。按照监管批复,自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起1年过渡期内,两家小贷公司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
随后,花呗纳入蚂蚁消金公司,需和其他持牌金融机构一样将用户相关信贷信息报送至央行征信系统。此前,微粒贷、京东白条也已经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
央行征信中心官网显示,征信系统全面收集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其中,以银行信贷信息为核心,还包括社保、公积金、环保、欠税、民事裁决与执行等公共信息。征信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提供信贷业务的机构,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还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中心、个人养老保险金等其他机构。上述部分机构还提供个人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而这些信息是由个人在办理业务时提供给机构的。
事实上,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一直在加强,有关部门也在积极倡导理性消费的观念。
对此,花呗近日上线了理性消费管理工具“花呗账单助手”,包括了账单管理、进度提醒、超额预警、还款建议等功能。据介绍,去年以来,花呗通过多项措施引导理性消费。去年12月,用户发现自己的花呗额度被降低,而据相关人士介绍,被降额的用户主要集中在20多岁的年轻用户,不少用户的额度被调到了3000元左右。
今年1月,花呗、借呗上线了额度调整的功能,用户可以直接调整花当呗、借呗额度、付款顺序、设置支出提醒等。今年2月,花呗、借呗上线了年化利率展示,直观地提醒用户支用成本。
一些金融机构也表示,良好的花呗使用记录能够证明用户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水平。有商业银行从业人员表示,银行在日常贷款审批中,会根据用户的整体负债、现金流、是否有违约记录等综合判断。良好的征信记录体现了用户的还款意愿与能力。因此,合理使用花呗、按时还款,在银行贷款的审批中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平安证券指出,监管部门未来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仍将延续规范与发展并重的监管思路,金融科技将逐步纳入到金融的监管框架中。但随着国内数字技术的发展,国内居民生活和产业端加快数字化转型,以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理财、小微经营贷、无抵押数字化消费贷为代表的创新金融服务需求有望延续高增态势,金融科技在过去多年发展中证明确实可以赋能普惠金融,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行业有望迎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 详细资料
- 分类:房产
- 发布于 2021年9月17日
原标题:房价拐点已至?8月各地二手房首次跌多涨少,国家统计局连续三个月表述“回落”
本报记者张慧敏 李未来 深圳报道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70城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数量开始超过上涨的城市数量,这是18个月以来的第一次。有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是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信号,或者说意味着市场开始进入到相对较冷的阶段。
另外,在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近期地产企业的危机也不断发生。对于近期恒大债务风险,9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房价下跌城市数量超过上涨城市数量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表示,2021年8月份,各地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涨幅总体延续回落态势。《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幅趋势”解读中,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的表述。
8月份,70城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数量开始超过上涨的城市数量,即价格下跌的城市有34个,上涨的城市有27个。《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这是自2020年3月以来,70城房价下跌城市的数量首次超过房价上涨城市的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广州的新房住宅销售价格由7月上涨0.2%转为下降0.1%,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广州新建商品住房价格首次下跌。据专业人士分析,近期广州市出台的人才落户收紧政策较多,这一定程度上造成广州新房市场出现降温。而8月31日推出的广州二手房参考价制度,也对市场影响明显,《华夏时报》记者从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发布的数据看到,“参考价”执行后第一周,广州二手房成交量已经环比下跌了7.4%。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时隔18个月后,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再次超过上涨数量,这可以认为是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的信号,或者说市场开始进入到相对较冷的阶段,值得关注。
“7、8月以来,不管是热点城市还是非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降温急速。”严跃进表示,当前政策效应下,各个城市都在调整,主要分为两类城市,一类是政策调控下,楼市过热的城市开始降温,另一类是楼市相对疲软的城市,即近期发布“限跌令”的城市。严跃进认为,首先,要肯定的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积极性,即促进了房价泡沫减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接下来要防范市场过冷出现的新情况,尤其是市场疲软的城市市场秩序被打乱的情况。
“房贷荒”已成常态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实施至今已有9个月,“房贷荒”已经成为常态。近日,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在其监控的30个重点城市中,半数以上城市新房放贷额度紧张,放款周期较上半年持续拉长;二手房贷款方面,克而瑞调研的23个城市中六成以上城市近乎“停贷”,而未停贷的城市放款周期基本在3-6个月。
放款额度紧张的同时,房贷利率也在水涨船高。例如,从7月24日起,上海首套房贷利率即从4.65%调整至5%,二套房贷利率从5.25%上调至5.7%;苏州的首套首贷利率升至5.9%-6.0%,二套房(贷款未结清)利率多数已破6%;南京的首套房贷利率更达到5.95%,二套房贷利率最高已达6.15%。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市场降温的原因有三个,一是二手房指导价、限购、限售等调控持续加码,二是信贷环境收紧,房贷加息、放款慢甚至银行不接单的情况增多,三是市场下行期,需求端观望情绪加重。
“市场开始全面进入风格转换的阶段。”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房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政策调控的影响,其中,房贷方面的金融政策是影响二手房最为重要的因素。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数据预计,随着接下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到来,房企加大促销力度,以价换量现象增加,新房价格涨幅或将继续回落,而二手房市场在多措并举之下或将延续降温局面。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四季度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会增加,按照贷款集中度的政策,房地产增量贷款空间也会部分释放,楼市资金面会略微好转,但8月4日,银保监会安排下半年重点任务时强调,要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因此楼市继续下行的趋势不改。许小乐也表示,年底前市场仍有向下调整的压力。
大型房企生产运营困难,对于行业影响还需观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8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速继续下降。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8060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较1-7月份下降1.8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14193万平方米和1190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9%和22.8%,增速较1-7月分别下降5.6和7.9个百分点。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认为,在集中供地的模式下,竣工面积增速强劲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随着传统销售旺季的来临,预计下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升,9、10月销售规模会上升,不过不及去年同期水平。
公众号“泽平宏观”表示,近期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回落,未来要警惕房地产“硬着陆”。另外,“泽平宏观”表示,“三道红线”政策倒逼房企去杠杆降负债,土地集中供应制度考验房企的资金实力,房企的变现需求促使其加快施工和竣工,但随着信贷持续收紧和部分房企陷入运营困境,房企的销售和资金回笼速度将持续下滑并遏制后续土地投资动能,建安投资和土地交易均弱,房地产投资难改下滑趋势。
从土地市场来看,多个城市调整规则后重启的二批集中供地却遭遇了房企集体“躺平”的情况,举例说明,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中的10宗“竞品质”地块中,9幅地块因有效申请没有达到规定门槛,无法进入后续正式竞价环节,无奈“流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杭州竞品质地块的“流拍”并不令人意外。杭州“竞品质”地块参拍门槛要求高、规则复杂,起拍总价偏高,且要求现房销售,房企几乎无利可图。一位要求匿名的杭州本土房企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开发商不想做亏本生意”。
杭州并非个案,多个城市土地流拍率均大幅上升。据国金证券(11.330,0.06, 0.53%)研报显示,福州、青岛、济南、天津四座城市的二次供地的溢价率分别为13%、1%、0%和1%;而四城在首轮集中供地时的溢价率分别为18%、2%、12%和11%;同时,土地流拍现象也明显增多。福州、青岛、济南、天津二次供地的流拍率分别为32%、10%、35%、34%,而四座城市第一批集中供地时的流拍率分别为13%、2%、5%和22%。
在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大背景下,近期地产企业的危机也不断发生。对于近期恒大债务的违约风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一些大型房企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观察。从房地产市场运行来看,今年以来随着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持续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整体运行保持平稳态势。
另外,付凌晖表示,随着各方面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抑制房地产市场不合理需求,保证正常需求的释放,同时房地产市场相关制度,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制度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发展。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