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二手房现“翘尾”行情 节后或迎小阳春

  本报记者 张玉洁

  北京住建委月度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12月北京市二手房成交数量达到14162套,环比增长15%,这一成交量在2019年处于月度较高水平,仅次于2019年3月和2019年4月。

  世联资讯认为,临近2019年年底部分业主为了快速变现,议价空间加大,成交价格出现小幅下行,降价叠加周期性需求的释放,导致成交量上涨。放眼2020年,北京二手房房价仍处于高位,若无重大宽松政策,二手房市场将会延续小幅下降的态势。

  以价换量

  北京住建委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北京二手房住宅成交套数环比、同比呈现量涨价跌态势。12月二手住宅成交14162套,较上个月环比上涨15.18%,同比上涨21.8%;二手房成交均价为51735元/平方米,环比下降0.66%,同比下降0.2%;成交面积124.96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5.53%、同比上涨19.1%。

  朝阳区、海淀区和大兴区二手房成交套数排在前三,分别为3435套、1672套和1381套,面积占比分别为24.7%、11.4%和10%。在成交均价方面,西城区最高,为114057元/平方米,成交均价最低出现在平谷区,为23434元/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一直有量在价先之说,成交量上涨是否是涨价的先声呢?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和机构的分析来看,目前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数量回升,主要还是由于降价到位。

  尽管隐约感觉到市场可能会回暖,但吴先生坐不住了,房子挂了半年还没卖出去,他决定挥泪大降价。单价较初始挂牌价下调8000元,这套房屋的单价刷新小区近期已售和在售房屋的新低,吴先生的房子终于成交。

  吴先生的房子位于朝阳区常营某次新小区,该区域二手房源供应量大,且并无稀缺公共资源配套,因此在房地产市场向下时,往往需要降价更多才容易卖。

  链家对2019年12月二手房交易分析数据也侧面证实了以价换量现象的普遍存在。链家数据显示,北京二手房细分市场显示,内环升级改善房源和学区刚需房成交量、均价均有上涨;普通刚需成交量微涨,但均价在下降;外环品质改善成交量变动不大,但均价在下降,高端房成交量、均价均在下降。

  不是全面回暖

  市场人士指出,2019年末的翘尾行情仍是结构性恢复,大量房屋仍有议价空间,市场不是全面回暖。从目前交易量稳步回升的趋势来看,三月“小阳春”或可期。

  在目前严格的限购限贷调控政策下,北京楼市的主流是“连环单”。“按照一般经验,刚需上车盘成交后,改善型客户和特定需求客户得以获得资金进行置换,这就激活了整个链条上的交易。春节后交易量应该会慢慢上来,但价格不会大幅上涨,顶多就是跌得少点儿。”一位资深中介店长表示。

  链家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普通刚需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涨1.6%,不过均价下降1%。而刚需二手房议价空间仍处于高位,这显示出业主在“以价换量”。

  购买吴先生房屋的购房者已经陆续看了大半年的二手房,吴先生本次降价幅度较大,因此他决定果断拿下。该购房者表示,近两个月市场成交量有所回温,一些房东降价幅度有所缩小。他认为,房价未来不会有大的跌幅,同时吴先生房屋降价后的价格已经接近他的心理价位,自己又有急迫的居住需求,因此决定果断拿下。

  而吴先生出售房屋则是为了购买学区房。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定,每年5月底将完成幼升小入学登记。考虑到看房、申请贷款和过户的时间,每年年底,学区房带看数量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在拿到购房者的定金后,吴先生马上杀到了西城区看学区房,他表示,将尽快敲定学区房。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对于北京楼市来说,严格的信贷政策叠加限竞房的库存高位,市场不会出现太明显的反弹。但经过长期的市场调整,从目前的二手房和部分新建商品房的价格来看,一些刚需或者改善需求明确的购房者入市的积极性正在提高,但预计价格不会大涨。

  普宅认定标准成看点

  北京房价自2017年“3·17”调控以来,价格调整时间已经接近3年,这也是北京近年来最长的一个房价下降周期。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强政策市,信贷、购房资格相关政策对房价影响巨大。房价已趋稳定,2020年政策面会有哪些看点?多位地产行业人士指出,预计全年房地产信贷环境不会有大的变化。在目前“房住不炒”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调控基调下,未来北京实施怎样的“一城一策”将是决定北京后续市场走势的关键。多位人士指出,高度关注北京市是否会调整普通住宅认定标准。

  近期,北京市召开的两会释放了房地产相关的重要信息。1月1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主题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及今年的重点工作时,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城市主体责任,推进实施“一城一策”工作方案,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官方公益平台“京房字”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北京房地产调控“一城一策”工作方案已经完成,今年将重点推进实施这一方案。而北京是在20个首批“一城一策”城市之中。北京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平稳,也为长效机制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多位人士表示,未来决定北京楼市的一大因素为是否调整普宅标准。在目前北京市房地产调控政策框架中,普宅认定标准直接决定了二套房的杠杆水平,且目前北京普宅认定标准的确也有些不能反映市场变化。

  目前北京市普宅的认定标准为,除满足住宅建筑容积率在1.0及以上和单套建筑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两个普遍条件外,价格方面,五环内满足单价不超过3.96万元/平方米或总价不超过468万元,五、六环间相应标准为3.168万元/平方米和374.4万元,六环外为2.376万元/平方米和280.8万元。这些标准远低于北京目前的实际房价。

  按照目前的北京房贷政策,商品房二套非普,首付比例将高达8成,杠杆被显著压低。

  近期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陈小兵带来了《关于北京普通住宅认定标准应适时修改调整的提案》,其中建议,从保障刚需、落实“房住不炒”的角度出发,应及时调整六年前制定实施的普通住宅认定标准。据他调研,按现有认定标准,北京市有约86%的新建住宅被认定为非普通住宅,六环内普通住宅仅有5%。

 

  实际上,北京市相关部门2019年已经在首都之窗平台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回复,称已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下一步,将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原标题:个税改革第二年大调查显示: 房贷、房租抵扣个税最实惠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许梦旖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4426亿元,累计人均减税1764元。个人所得税的减少,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

  2019年前三季度,反映居民消费活力的生活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2%,互联网批发和零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8%,分别高于三产销售增速4.7和5.3个百分点。

  2019年是个税改革的第二年,《证券日报》记者在进行专题采访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群代表均谈及了对个税改革的切身感受和相关建议。

  华东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夏女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其个人有房贷,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能明显感觉到每月上缴的税变少了,虽然目前无法通过APP查询到个税抵扣的明细账单。夏女士希望相关负责部门今后能加强APP操作的普及教育,让大家能在APP上查询到更详细的个人所得税缴纳信息。

  针对夏女士的这项建议,《证券日报》记者从官方渠道获悉,从2020年1月1日开始,网上税务局(包括手机个人所得税APP)推出个人全国四项综合所得的收入纳税明细记录查询功能,纳税人可以及时查询和了解本人的个税缴纳情况,以便为年度汇算做好准备。同时,税务总局正在对信息系统相关功能进行最后验证,待年度汇算期开始,系统将根据一定规则为纳税人提供申报表相关数据的预填服务,帮助纳税人更好、更便捷地完成年度汇算。

  如夏女士所言,房贷抵扣个税对有房贷在身的人是个实实在在的实惠。在住房领域,房贷利息抵扣个税、房租抵扣个税重点惠及夹心层群众,可进一步降低房贷压力,效果等同于“全面降息”。

  北京市执业律师马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个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家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租金抵扣方面,身边的朋友每月大约可节省500元左右的个税,这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另外,个人所得税APP操作简便,信息统计也合理。不过也存在不足之处,APP动辄升级,而且不升级就无法载入,这款通常一年才使用一次的APP,这样容易倒逼用户卸载。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9年12月14日,税务总局起草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办理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并征求意见,截至12月26日征求意见结束,累计有937人通过税务总局官网提出各类有效意见998条,其中与年度汇算直接相关的意见897条,主要涉及办理方式、法律责任、退补税、汇算内容、汇算服务、办理时间等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共采纳或部分采纳的意见699条,占比78%。

  一位长期接触企业的市场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个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并不大,少交的个税是有限的,企业对员工该加薪时依旧会加薪。抵扣项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而且个人仍需自己再汇算。

  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负责人在2019年12月31日答记者问时,也提到了上述扣缴单位财务人员的担忧和顾虑。该负责人表示,《公告》对相关规定作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尽量减轻扣缴单位的负担。

 

  西北地区退休返聘的媒体从业者陈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单位不需要为她缴纳五险一金,税前工资每月8千元左右的她,每月都在按时缴纳个人所得税,并未真正留意过个税抵扣后的实际变化。尽管如此,陈女士还是认为,个税改革对自己的收入肯定是利好。

  2020年,上海新房市场给了地产商惊喜:开年1周新开盘7个,其中5个“日光”或者基本“日光”,不少人大呼“2016年行情再现”,让担心房价上涨的工薪族又捏了一把冷汗。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上海热销新盘还是以改善型为主,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2020年上海楼市还是供大于求的趋势。

  虽然部分区域房价有所波动,但是从宏观上来看,机构人士普遍认为,股票的投资价值在逐步超过房产。

  1000万的顶复眨眼就没了

  1月6日,新盘森兰壹公馆正式选房,当天全部售罄。一位购房者选房时只剩1150万的顶层复式(简称顶复),当时放弃了,出门就后悔了,再回来房子已经卖掉了!

  上海前几日开盘的新盘同样火爆。1月5号,保利云上在上海江桥绿地铂骊酒店摇号开盘,共计306组有效大筹参加摇号选房,可售房源263套,认筹率近120%。去化9成,只剩下底层房源。

  1月2日,绿城蓝湾板块两大热门项目绿城诚园和保利玲玥公馆同时开盘,这场王牌对王牌的PK赛并没有分出上下。开盘结束时,除剩余少量低楼层房源,两个项目基本都卖完了。

  火爆的新房成交让不少人惊呼“2016行情再现”。不过市场人士表示,上海年初新房成交火爆仍然是局部情况,部分楼盘总价较低,位置相对较好,属于优质产品,但是全年上海房市成交大幅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小。

  “卖得比较好的产品,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稀缺性。比如江桥这个地方新盘其实很少,龙湖的项目卖掉以后就没什么新盘了。”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卢文曦分析,当前上海热销新盘还是以改善为主。以保利云上、森兰项目为例,以上楼盘单价在5万元左右。“100平方米也就500万元左右,卖掉一套200万-300万的房子再贷点款就可以买到,产品也是一定程度符合市场需求的。”

  对于2020年初部分楼盘热销,卢文曦认为和2016年火热行情无法相比,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2020年上海楼市还是供大于求的趋势,预计成交量维持在700万-800万平方米左右,与2019年持平。

  诸葛找房市场研究员姜国君表示,上海房价近一两年呈下行趋势,市场信心有所缺失,一些购房需求在过去有所克制,这些需求在2020年新的节点释放促成了楼市的开门红。另外,开年这一周以刚需盘、低价盘为主导,开发商适时推出这类产品以促进春节前市场回款的意图比较明显,使得该节点的市场供需心理契合度较高,成交自然比较可观。

  今年开局几天上海楼市的表现虽然不俗,但尚不能说明市场过热,若春节后出现小阳春行情,相关热度或会延续。房价方面,预计持续疲软的走势也将因市场信心的恢复而有所改善,不过上海房价即便扭转下行趋势,上行空间也将有限。

  2019年12月份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住建部透露的消息表明,“房住不炒”依然是基调。稳,依然是2020年房地产调控的主题。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也表示,从趋势角度来讲,当前政策基本面仍然没有变化,一、二季度上海楼市仍将持续小幅调整。

  机构称买房不如炒股

  虽然部分区域房价有所波动,但是从宏观上来看,券商人士普遍认为,股票的投资价值在逐步超过房产。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姜超在1月5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地产时代落幕、股市黄金十年来临。

  姜超分析,展望未来,如果的货币供应增速维持在8%左右,就可以支撑中国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同时通胀维持在3%左右的温和区间。那么投资中国股市,一方面可以获得企业盈利每年8%的增长,还有2%的股息率回报,合计就是每年10%左右的回报率。

  总结来说,姜超认为,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投资转向消费与科技,这其实是更高质量的增长。反映在资产配置上,靠买房对抗货币贬值的时代正在过去,而股市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晴雨表,未来10年的中国股市有望演绎美国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长期慢牛行情。

  无独有偶,海通策略首席分析师荀玉根此前也表示,居民资产配置从房产走向股权资产。他指出,2018年我国居民资产中房地产占比为70%,股票和基金配置比例仅为3%,而同期美国居民配置地产、固收类、股票和基金的比例为27%、40%、33%,日本为27%、60%、13%,欧元区为57%、31%、12%。未来我国居民的资产配置将继续向成熟市场靠拢。

  我国居民住房需求最旺盛的阶段已经过去。从人均住房面积来看,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截至2016年为36.6平方米,相比于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20平方米已经大幅提高。

  从政策角度看,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地产的投资属性进一步弱化。

 

  从产业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柱产业正逐步从房地产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参考美国经验,股权融资将在产业升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