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9年人才竞争成绩揭晓: 杭州取代西安成最热流入地

  2019年,杭州、厦门、宁波常住人口增速大幅加快,杭州更是成为人口增量增速双料冠军。2017-2019年,浙江、广东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最高,成为这轮人才争夺的最大赢家,也反映出人口流动重心加速南移。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李燚

  2020年,以苏州为代表的城市接连推出人才新政,开启新一轮人才争夺。

  经过这两年的人才争夺,人口流动趋势会否因政策红利而改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2017-2019年各省和重点城市常住人口数据发现,浙江、广东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最高,成为这轮人才争夺的最大赢家,一改此前十年天津、北京和上海是最热门流入地的趋势,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入重心南移加速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厦门、宁波全面爆发,2019年常住人口增速大幅加快,但全国包括西安、深圳、武汉等20多个省会和重点城市则明显降温。

  广东人口两年增加352万

  很长时间以来,地方发展经济通常把土地、矿产、政策等当资源,而很少真正把“人力资源”当成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不过,近两年的人才争夺改变了这一现象。

  从2017-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看,除去目前未发布人口数的黑龙江、吉林、云南和西藏等地外,广东、浙江、安徽居前三甲,两年内人口分别增加了352万、193万、110.9万。

  不过,单纯以总量论英雄,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而言有失公允。

  从常住人口年均增幅看,浙江、新疆、广东成为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年均增幅均在1.56%以上。人口增幅前十的地区,还有海南、宁夏、安徽、青海、重庆、福建、广西。除东北、华北、华中地区外,每个区域板块都有代表地区步入前十强。

  如果剔除出生人口,真实的人口流动趋势就更清晰。

  人才争夺的最大赢家毫无疑问锁定在浙江和广东,两年内分别有65.1万、56.99万人加速涌入,合计流入规模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超百万人口的城市。新疆之所以未上榜,主要是因常住人口增量中很大一部分是出生人口。

  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活力和潜力,可见一斑。

  以广东为例,今后广东将全面放开除广州、深圳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做强做优县域经济,人才吸引力将更加强劲。

  把时针往前拨,人才争夺开始前的人口流动趋势并非如此。

  2006-2016年,常住人口年均增幅最高的地方是三个直辖市天津、北京和上海,这十年内天津人口年均增幅全国最高为3.81%。而在这场人才争夺中,天津、北京则成为落后的城市,2017-2019年天津人口年均增幅只有0.15%。

  南方地区的浙江和广东,已经超越北方的天津和北京,成为人口流动的新目的地。

  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背后,实际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2019年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地区中,只有山东和河南属于北方,其余都是南方省份。

  杭州成人口增量增速双冠军

  城市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入这场争夺的不仅有一直求才若渴的经济重镇,还有往年很“淡定”的二三线城市。

  据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团队统计,自2017年初以来,一二三四线约60城先后掀起人才争夺潮。

  西安可谓是拔得头筹。通过连续抛出的“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在线落户”“一人迁入可举家随迁”等前后几轮户籍新政,西安2018年人口突破千万大关,一年内常住人口新增了38.7万人。

  这样一份成绩单,虽比深圳、广州人口增量略低,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小,西安2018年的人口增幅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一,当年人口大幅增长4.02%,成为人才争夺风头最劲的城市。

  时隔一年,西安的人口流入速度放缓,杭州则彻底爆发。

  2019年末,杭州常住人口达到1036.0万人,比上年猛增55.4万人,人口增幅为5.65%。而西安2019年常住人口增幅只有2%,增速只有上年的一半。

  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2019年还有长春、昆明等6城未公布人口数。如无意外,去年杭州不仅超越深圳成为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还将是人口增速最快的“双料”冠军。

  为什么后来居上的杭州,可以取代西安登顶最热门人口流入城市?

  2019年,杭州多次发布落户引才新政。先是放开了专科人才落户门槛,后又降低了专科和本科人才落户的年龄限制,更直接给毕业生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生活补贴……在政策红利下,去年杭州户籍人口达到795.4万人,落户人数较上年大增21万。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杭州这座城市GDP、就业、工资、医疗所形成的整体竞争力。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例,2019年杭州达59261元,而西安只有杭州不到六成的水平,仅为34064元。

  20多个城市人口增幅下滑

  人才竞争只是开始,只有让闻风而来的人才留下来,才能转化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2019年全国除杭州、厦门、宁波、兰州、北京和石家庄外,20多个省会和重点城市的常住人口增幅均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在人口出生率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刚经历了人才争夺白热化,多地常住人口增速就开始放缓,为什么?

  以降温最明显的西安为例,2019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量为19.98万,同期陕西全省常住人口才增加11.81万。西安人口净增量已经超过了陕西全省常住人口净增量,省内人口高度向强省会西安这一个城市聚集。

  反观这场人才争夺的赢家浙江、广东,由于背靠长三角、珠三角的广阔腹地,其人口流动呈现高度分散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2019年,浙江常住人口增加113万人,其中杭州和宁波分别新增55.4万、34万,两市合计占浙江新增八成比重。

  广东人口流入分散化的趋势更明显。在广东2019年新增常住人口中,广深新增量占据近一半,但诸如“小而美”的城市珠海和佛山开始发力,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迁入人口。

  以去年常住人口刚刚超过200万的珠海为例,去年一年人口净增量达13.26万,增幅高达7%,甚至超越广深成为广东最吸引人的城市。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人口流动是产业布局、资源富集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强省会、重点城市的辐射能力,人才吸引力难以持续。在人才争夺政策日趋普遍、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政策红利也在衰减。

 

  而要想对人才人口形成持续不断的吸引力,需要推动区域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从而有助于就业渠道的丰富和择业收益的提升,进而形成人口不断流入的良性循环,城市及区域最终也会从中受益。

  原标题:海南三亚:拔尖人才购房补贴6万元/年,公务员不在补贴范围

  根据3月31日三亚日报发布的信息,三亚市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3月19日发布了《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服务指南》。与2019年2月试行的《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申请发放规程》相比,《指南》对补贴发放对象如何认定,补贴的标准等予以说明,并对一些特殊的情况进行了明确,如曾在海南工作,在2018年3月31日海南施行严厉的楼市限购政策前已离开海南,又在海南在2018年5月13日施行《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后重返三亚工作的人才是否符合条件;夫妻中一方在三亚工作和夫妻均为符合条件的人才怎样领取补贴;考取公务员或在三亚事业单位工作是否可以领取补贴等。

  《指南》明确,曾在海南工作,2018年3月31日前已离开海南,并于2018年5月13日后重返三亚市工作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纳入本次保障对象范围。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5月13日期间在海南有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的人员不纳入保障对象范围;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纳入住房货币补贴保障范围。

  夫妻双方分别在三亚市及海南省其他市县就业创业的,在三亚市就业或自主创业的一方,可按规定单独申请住房货币补贴;夫妻双方均为引进人才,并同时在三亚市就业创业的,按照就高原则,由享受标准较高的一方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住房货币补贴。本人或其配偶已在三亚市享受购买公有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单位集资建房、配租公共租赁住房的,不得再申请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

  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发放对象为2018年5月13日后新引进的人才

  :1.50岁以下拔尖人才和其他类高层次人才;2.40岁以下全日制硕士毕业生;3.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毕业生;4.35岁以下具有中级专业职称、技师职业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或具有国家和本省已明确规定可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人才;5.招商引资落地企业引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6.经省、市政府认定的其他人才。

  需要指出的是,人才在新引进时的实际年龄以周岁计算(按周年计算以及国际通用的年龄计算方式,以“35岁以下”为例,应指年龄在34周岁12个月以内)。

  住房租赁补贴标准为:1.拔尖人才住房租赁补贴5000元/月,购房补贴6万元/年;2.其他类高层次人才住房租赁补贴3000元/月,购房补贴3.6万元/年;3.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中级专业职称、技师职业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或具有国家和本省已明确规定可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人才,住房租赁补贴2000元/月,购房补贴2.4万元/年;4.本科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1500元/月,购房补贴1.8万元/年。

  住房租赁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6个月,即时受理即时发放;购房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年,即时受理,每年集中发放一次

  ;已领取购房补贴的,不再发放住房租赁补贴。领取购房补贴前,已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应扣除已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

  申请购房补贴,但所购房屋须为2018年5月13日后新购买的住房

  (含商品住宅、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限售商品住房),购房时间以购房合同备案时间为准。住房货币补贴须在人才引进之日起5年内申请领取完毕。领取住房货币补贴的人才若离岗,从离岗当月起取消补贴发放。

  以下为全文:

  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服务指南

  一、办理依据

  《三亚市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三府办〔2019〕105号)、《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申请发放规程》(三府办〔2019〕19号)。

  二、 申请对象

  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发放对象为2018年5月13日后新引进的以下人才:

  1.50岁以下拔尖人才和其他类高层次人才;

  2.40岁以下全日制硕士毕业生;

  3.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4.35岁以下具有中级专业职称、技师职业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或具有国家和本省已明确规定可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人才;

  5.招商引资落地企业引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6.经省、市政府认定的其他人才。

  三、补贴标准

  住房租赁补贴标准为:

  1.拔尖人才住房租赁补贴5000元/月,购房补贴6万元/年;

  2.其他类高层次人才住房租赁补贴3000元/月,购房补贴3.6万元/年;

  3.硕士毕业生以及具有中级专业职称、技师职业资格、执业医师资格或具有国家和本省已明确规定可聘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执业资格人才,住房租赁补贴2000元/月,购房补贴2.4万元/年;

  4.本科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1500元/月,购房补贴1.8万元/年。

  四、 补贴资金承担比例

  1.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引进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由财政全额承担;

  2.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补贴资金,由财政和用人单位按照1:1的比例承担;

  3.企业补贴资金,由财政和用人单位按照1:1的比例承担。

  五、受理时间与方式

  我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由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向市级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申请,申报时间如遇节假日冲突的,时间顺延并将及时告知。

  1.人才住房租赁补贴每季度集中受理一次,实行滚动申报,分别为4月15日至25日、7月15日至25日,10月15日至25日以及次年2月13日至23日工作日时间,2019年11月份开始常态化受理。

  2.人才购房补贴一般每年度集中受理一次,为11月15日至25日工作日时间,12月份补贴顺延至下一年度申报。

  六、申报材料

  申请人应向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提供以下资料:

  1. 身份证(护照)复印件;

  2. 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申请表;

  3.高层次人才认定材料(复印件);

  4.职称证书(以考代评取得的职称证书需附上考试合格成绩单)复印件;

  5.学历、学位证书、学籍验证报告(学信网打印)或教育部留学中心认证书(复印件);

  6.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或经市住建部门备案的购房合同(复印件);

  7.申请时间段对应的个人社会保险(养老、医疗)缴纳清单(社保局窗口打印盖章)和个人缴税清单(税务局打印盖章);

  8.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劳务)合同(复印件);

  9.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个体工商户提供,加盖公章);

  10.其他所需要补充说明情况的材料。

  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应向市级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提供以下资料:

  1.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单位信息表;

  2.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申请明细表;

  3.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4.单位公示证明和公示结果报告(公示期5个工作日);

  5.申报单位的银行开户许可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6.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二类人员,提供编办文件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加盖公章);

  7.其他所需要补充说明情况的材料。

  七、办理流程

  (一)申请。

  登录三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下载《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申请表》,《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单位信息表》,《三亚市人才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申请明细表》,表格需电子版并打印(签名和日期手签),与相关申报材料一并提交向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申请。

  (二)初核。

  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受理申请材料后进行初步核查,经核查符合申请条件的,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后出具“公示结果报告”,由用人单位将相关申报材料统一向三亚市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申报;自主创业的人才直接向三亚市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申报。

  (三)审核。

  三亚市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收到用人单位(个体工商户)申报资料后,核查资料是否齐全,对资料不齐全、不符合条件的,限受理材料结束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补正。

  (四)复核。

  市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负责申报材料复核,通过内部流转,由组织人社、住建、教育、税务等部门协助复核单位提供材料真实性,各相关部门须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转办理。

  (五)发放。

  经复核符合申请条件的,予以公示5个工作日后由人力资源开发局向用人单位发放,再由用人单位向申请人发放。

  八、注意事项:

  1.人才在新引进时的实际年龄以周岁计算(按周年计算以及国际通用的年龄计算方式,以“35岁以下”为例,应指年龄在34周岁12个月以内)。

  2.曾在海南工作,2018年3月31日前已离开海南,并于2018年5月13日后重返三亚市工作的符合条件的人才,可纳入本次保障对象范围。

  3.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5月13日期间在海南有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的人员不纳入保障对象范围;

  4.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纳入住房货币补贴保障范围。

  5.夫妻双方分别在本市及本省其他市县就业创业的,在我市就业或自主创业的一方,可按规定单独申请住房货币补贴;夫妻双方均为引进人才,并同时在三亚市就业创业的,按照就高原则,由享受标准较高的一方以家庭为单位申请住房货币补贴。

  6.本人或其配偶已在本市享受购买公有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单位集资建房、配租公共租赁住房的,不得再申请住房租赁补贴和购房补贴。

  7.住房租赁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6个月,即时受理即时发放;购房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年,即时受理,每年集中发放一次;

  住房货币补贴须在人才引进之日起5年内申请领取完毕。已领取购房补贴的,不再发放住房租赁补贴。领取购房补贴前,已领取住房租赁补贴的,应扣除已领取的住房租赁补贴。

  8.申请购房补贴的,所购房屋须为2018年5月13日后新购买的住房(含商品住宅、产权式酒店、酒店式公寓、限售商品住房),购房时间以购房合同备案时间为准。

  9.领取住房货币补贴的人才若离岗,从离岗当月起取消补贴发放。用人单位(含自主创业人才)在人才离岗当月,应向三亚市人才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报告。

  九、监督管理

  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骗取住房租赁补贴、购房补贴或实物住房的单位和个人,除追回补贴资金或实物住房外,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列入诚信“黑名单”,整改结束之前,不再受理该单位补贴申请,同时由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实施联合惩戒,从严从重处罚。

  对国家工作人员在补贴申请发放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处理。

 

  以上指南以政策文件为准。

  (原标题:上海第一批205家影院28日起营业,观影还有这些补贴)

  3月26日,上海疫情发布会上透露,为尽快恢复市民正常的观影生活,上海的电影院将从3月28日起对外营业。全市共有205家影院第一批复市,其余影院条件成熟后,也将有序恢复营业。

  发言人表示,为保证有序复工复市,电影院在恢复营业前,必须通过开业准备、备案承诺、实地检查三个环节。按照此前上海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下发的《电影院(城)复业防疫技术指南》,影院需进行入场体温检测、要求戴口罩、检验随申码等疫情防控常规操作外,还应交叉或隔排售票、场间间隔应控制在20分钟以上。

 

  发言人称,为鼓励观众观看电影,3月28日将推出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电影局牵头主办的“上海市电影观影惠民月”活动,该活动至4月26日结束。活动期间,观众在淘票票APP在线购买电影票,每张票即可享受10元消费补贴,每位用户可以购买4张补贴票,每天限量补贴2万张,共计划补贴60万张电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