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行业的8.24监管办法对网贷平台的借款标的规定了金额限制,为了突破这一限制,不少从事大额资产业务的P2P平台借道各地的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金交所)开展业务,通过金交所将资产对接市场。近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小组下发文件,要求各地互联网金融平台于7月15日前,停止新增与各类交易所合作开展突破政策红线的业务,并妥善化解存量违法违规业务。钱小串的风控专家表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网贷平台资产来源,有利于保护投资人的知情权和投资安全。
        网贷平台与金交所合作的模式,其实暗藏不小风险,有不少都属于信托资产、私募资产的违规拆分业务。一些产品无固定期限,资金和资产无法对应,存在资金池问题;一些产品未向投资者披露信息和提示风险,甚至将高风险资产进行包装粉饰,向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资者出售。钱小串风控专家介绍说,按照监管规定的要求,P2P网贷应当是“点对点”的直接借贷,P2P标的应当穿透到具体的、真正的借款人,而网贷平台与金交所合作的项目,往往无法穿透到实际借款人,投资人对于出借的资金流向何方并不知情;甚至对真实的基础资产一无所知,也就是并不知道自己投资的究竟是小额的借贷项目还是高风险的私募项目,导致对投资的风险产生误判。这种操作方式如果不加以约束,一旦爆发大规模信用风险,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具有国资股东背景的理财平台钱小串,作为坚持资产合规、经营合规的网贷平台,始终将投资人的收益安全放在首位。也正因如此,钱小串不惧主动开放投资人考察,邀请部分投资人代表来到钱小串总部进行实地考察,相关负责人与投资人开展面对面交流,使投资人对钱小串的风控手段、债权质量和运营情况等信息有了深入了解。
        考察期间,钱小串联合债权方合作伙伴向投资人开放展示了后台系统。投资人随机选取了若干借款标的,一一核对借款人资料、借款金额、期数、还款金额等,检验结果是全部匹配无误。钱小串开放透明的业务模式让投资人对平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强的信心。
        未来,钱小串将继续发挥辽宁省普惠金融重点调研基地和大连互联网金融协会理事单位的带头作用,坚持严格按照国家监管政策稳健经营,主动承担网贷平台合规义务,为用户搭建安全、透明、专业的金融服务平台。

近日,有内部人士爆料,刚完成转型的“名校贷”将全面聚焦白领市场,为了回馈老用户和吸引新用户,名校白领贷将在暑假期间推出重磅福利大馈赠活动,同时透露,本次活动福利可谓是空前绝后。该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热议。刚毕业或者是已毕业多年的白领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想要了解活动的具体详情呢!待小编一一给你们介绍。


 
    有无学历都可以申请

    相比其他平台高门槛的申请条件,名校白领贷在此方面可谓是一枝独秀。此次活动福利一个大亮点就是放宽学历要求,不管你是拥有高学历还是无学历的人群,都可以通过名校白领贷进行申请,借款额度最高6万元。众所周知,大部分银行金融业机构或者是其他网贷平台对用户的申请条件设置是相当严格,尤其是对学历的要求。但在遇到急需资金周转的情况下,那些被拒之门外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名校白领贷的此次活动福利无疑是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

    应届毕业生无社保也可申请

    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生活开支方面是相对拮据的,他们为了每个月高额的房租,餐费以及交通费等弄得焦头烂额,而相当一部分应届毕业生会选择自己承担,不向父母伸手要钱。但是世事难料,如在遇到急需资金周转的情况时,找一家稳定、安全又向应届毕业生开放的网络贷款平台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名校白领贷的初衷就是通过借款撮合服务去帮助年轻人解决租房、旅游、创业等问题,希望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因金钱而受到阻扰。正如此次活动提到的福利,名校白领贷希望不管是毕业多年的年轻人还是应届毕业生,都能够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捷。

    申请额度大幅度提高

    此次福利活动中,名校白领贷借款额度调整为最高可申请6万元,是否是新老用户,并不进行限制。除此之外,借款利率更低至0.99%。这对有资金困难的年轻人,简直就是雪中送碳。

    名校白领贷是麦子金服旗下的移动金融信息服务产品,助力白领应对租房、旅行、创业等压力。自2016年上线以来,名校白领贷就受到了热烈追捧。此次活动也是名校白领贷年中福利的正确打开方式,至于下半年还有什么重磅活动推出,内部人士透露,接下来的活动福利会更吸引人,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对此,我们也不妨期待下。

近日,名校贷发布了国内首份《校园贷诈骗数据报告》,报告统计汇总了2016年4月以来媒体曝光过的所有校园贷诈骗案件,数据涉及受骗人数和涉案金额、诈骗“借口”、大学生受骗原因等方面。报告数据之惊人令人深感监管与教育同行的紧迫性。

    报告显示,自2016年4月至今,仅有据可查的校园贷诈骗案件便多达41起,平均每月曝出2-3起,案件涉及全国22个省市,受骗人数约3679人,涉案金额高达5496余万元。与其他校园诈骗案件相比,该类案件发生频次之高、涉及范围之广、金额之大可窥一斑。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贪小便宜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受利益驱使,受其害的甚至助其虐,发展下线,拉人借款,同时扮演了受骗者和施骗者的双重角色。报告显示,51.22%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骗局主要是因为“好处费”诱惑。一般情况下,帮忙“刷单冲业绩”能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加之骗子承诺“钱不用你还”, 大学生在骗子的蛊惑下,对这样的致富方式心存侥幸或抱有幻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案件发生在2017年年初,内蒙古近千名大学生因轻信“800元就能买到苹果手机”的宣传,先后和骗子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大学生在分期网站购买至少两部手机,购买成功后交给骗子,再向骗子支付800元“手续费”,就可以获得其中一部。骗子承诺大学生无需偿还欠款,但实际上骗子将到手的手机进行变现,用于支付部分欠款,制造还款假象,然后在偿还2-3期欠款后卷款逃跑。大学生们在陆续收到催收短信时,才知上当受骗,自己不仅“被借贷”,还“被负债”。这起利用校园贷款平台对大学生实施诈骗的案件,涉及内蒙古赤峰市3所高校,涉案金额高达900余万元。学生们对800元能买到6000元的苹果手机的营销竟深信不疑,俨然是对“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心存侥幸,防骗识骗意识之薄弱令人震惊。前不久,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强调的“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金融理财知识及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勤俭节约、自我保护等意识”。推出《报告》的名校贷方面也表示,大学生财商教育和反欺诈意识培养刻不容缓。

    据了解,名校贷将于7月1日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更名“名校贷公益”,全面转型校园公益事业,主要聚焦校园反欺诈和金融工具的引导使用,本次报告是以“名校贷公益”为主体推出的首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