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政经
- 发布于 2020年5月14日
(原标题:商务部:今晚G20贸易部长将举行第二次应对新冠肺炎特别视频会议)
商务部表示,根据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沙特阿拉伯安排,北京时间5月14日晚,G20贸易部长将举行第二次应对新冠肺炎特别视频会议,G20成员、嘉宾国以及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将与会。届时,商务部部长钟山将代表中方参会并发言。本次会议将重点落实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共识,讨论采取经贸领域集体行动,共同应对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冲击,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此前,G20贸易部长曾于3月30日举行首次应对新冠肺炎特别视频会议并发表声明,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确保必需品跨境流动、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等领域形成积极共识。
- 详细资料
- 分类:政经
- 发布于 2020年5月08日
原标题:瑞德西韦获批成日本国内首款新冠治疗药物,优先用于重症患者
瑞德西韦在日本也拿到了治疗新冠的许可。
美国时间2020年5月7日,吉利德科学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已通过特殊审批途径,批准Veklury® (瑞德西韦)作为SARS-CoV-2感染的治疗药物,SARS-CoV-2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特殊批准的授予归因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其参考了瑞德西韦在美国的紧急使用授权(EUA)。
“日本批准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基于在日本治疗危重患者的迫切需要。这反映了此次疾病大流行的特殊情况,”吉利德科学全球首席医疗官Merdad Parsey博士表示,“我们感谢日本厚生劳动省,在与我们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的领导力与合作精神。”
这在外界的预料之内。此前日本已经宣布,如果瑞德西韦拿到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日本就可能会引入瑞德西韦治疗新冠。
据共同社5月7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7日批准美国制药企业开发的“瑞德西韦”作为国内首款新冠传染病治疗药物。由于美国1日批准允许紧急使用该药,因此适用以海外批准等为条件的简化审查手续的特例批准制度,申请三天后就以罕见的速度获批。
上述报道称,瑞德西韦除了被指存在副作用之外,关于其治疗效果的评价也并不统一,用药时必须小心谨慎。用药对象原则上是使用呼吸机等的重症患者。因国内供应量有限,当前日本中央政府通过医疗机构把握所需数量并进行管理,优先分配给有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
此前的5月5日,吉利德科学已经宣布,将与其他制药公司一起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生产和销售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以确保该药供应能满足全球需求。
吉利德称,公司正在与多家制药和化学制造公司进行商谈,希望能在至少2022年之前获得欧洲、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瑞德西韦生产许可。
由于目前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已对瑞德西韦进行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该批准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全球三期试验、吉利德SIMPLE 三期研究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试验,以及包括日本患者在内的吉利德同情用药项目的现有数据为基础。
4月29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NIAID)福奇表示,瑞德西韦在NIAID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显示出了疗效,可以适度加快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康复速度。
该试验共招募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1063名新冠肺炎患者。初步结果表明:瑞德西韦治疗组的康复时间中位数为11天,而安慰剂对照组的康复时间中位数为15天,瑞德西韦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康复快31%(p <0.001)。同时,瑞德西韦治疗组的死亡率是8.0%,与安慰剂对照组11.6%的死亡率相比,尚未达到统计显著(p = 0.059)。
“加快30%的康复时间听上去不像是100%治愈那样有吸引力。”福奇表示,“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因为它已经证明,瑞德西韦可以阻断新冠病毒。”
据吉利德介绍,在美国,瑞德西韦是一种在研药物,尚未获得FDA批准用于任何用途,其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在美国,瑞德西韦仅获得授权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住院患者。
瑞德西韦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尚未获得许可或批准,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仍在继续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瑞德西韦是一种在研的核苷酸类似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其在体外和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中显示了对多种新出现的病毒病原体的效果,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
关于瑞德西韦的疗效和安全性仍有争议。
吉利德进行的体外试验表明,瑞德西韦对SARS-CoV-2具有活性。多个正在进行中的三期临床试验正在评估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北京时间4月29日晚,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网站发布由中国团队进行的新冠肺炎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未观察到瑞德西韦联合标准疗法与标准疗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临床获益。
负责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的曹彬教授介绍说:“本试验发现,尽管瑞德西韦安全、耐受性好,但与安慰剂相比并没有显著的益处。”
原标题:瑞德西韦获批成日本国内首款新冠治疗药物,优先用于重症患者
瑞德西韦在日本也拿到了治疗新冠的许可。
美国时间2020年5月7日,吉利德科学宣布,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已通过特殊审批途径,批准Veklury® (瑞德西韦)作为SARS-CoV-2感染的治疗药物,SARS-CoV-2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毒。特殊批准的授予归因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其参考了瑞德西韦在美国的紧急使用授权(EUA)。
“日本批准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基于在日本治疗危重患者的迫切需要。这反映了此次疾病大流行的特殊情况,”吉利德科学全球首席医疗官Merdad Parsey博士表示,“我们感谢日本厚生劳动省,在与我们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的领导力与合作精神。”
这在外界的预料之内。此前日本已经宣布,如果瑞德西韦拿到美国FDA的紧急使用授权,日本就可能会引入瑞德西韦治疗新冠。
据共同社5月7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7日批准美国制药企业开发的“瑞德西韦”作为国内首款新冠传染病治疗药物。由于美国1日批准允许紧急使用该药,因此适用以海外批准等为条件的简化审查手续的特例批准制度,申请三天后就以罕见的速度获批。
上述报道称,瑞德西韦除了被指存在副作用之外,关于其治疗效果的评价也并不统一,用药时必须小心谨慎。用药对象原则上是使用呼吸机等的重症患者。因国内供应量有限,当前日本中央政府通过医疗机构把握所需数量并进行管理,优先分配给有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
此前的5月5日,吉利德科学已经宣布,将与其他制药公司一起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生产和销售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以确保该药供应能满足全球需求。
吉利德称,公司正在与多家制药和化学制造公司进行商谈,希望能在至少2022年之前获得欧洲、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瑞德西韦生产许可。
由于目前的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已对瑞德西韦进行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该批准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全球三期试验、吉利德SIMPLE 三期研究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试验,以及包括日本患者在内的吉利德同情用药项目的现有数据为基础。
4月29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NIAID)福奇表示,瑞德西韦在NIAID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显示出了疗效,可以适度加快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康复速度。
该试验共招募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1063名新冠肺炎患者。初步结果表明:瑞德西韦治疗组的康复时间中位数为11天,而安慰剂对照组的康复时间中位数为15天,瑞德西韦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康复快31%(p <0.001)。同时,瑞德西韦治疗组的死亡率是8.0%,与安慰剂对照组11.6%的死亡率相比,尚未达到统计显著(p = 0.059)。
“加快30%的康复时间听上去不像是100%治愈那样有吸引力。”福奇表示,“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因为它已经证明,瑞德西韦可以阻断新冠病毒。”
据吉利德介绍,在美国,瑞德西韦是一种在研药物,尚未获得FDA批准用于任何用途,其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在美国,瑞德西韦仅获得授权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住院患者。
瑞德西韦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尚未获得许可或批准,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仍在继续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瑞德西韦是一种在研的核苷酸类似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其在体外和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中显示了对多种新出现的病毒病原体的效果,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
关于瑞德西韦的疗效和安全性仍有争议。
吉利德进行的体外试验表明,瑞德西韦对SARS-CoV-2具有活性。多个正在进行中的三期临床试验正在评估瑞德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北京时间4月29日晚,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网站发布由中国团队进行的新冠肺炎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未观察到瑞德西韦联合标准疗法与标准疗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临床获益。
负责这项研究的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的曹彬教授介绍说:“本试验发现,尽管瑞德西韦安全、耐受性好,但与安慰剂相比并没有显著的益处。”
- 详细资料
- 分类:政经
- 发布于 2020年5月06日
上千万的学区房每天成交10套!面对最后的“上车机会”,这些北京家长拼了
每日经济新闻
“成交太快了,太快了!”
5月5日是“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6.680,-0.26, -3.75%)某龙头中介机构经纪人李吉(化名)在向询价客户推送成交报告时写了这么一句话。
李吉所指的,是被北京不少家长称为“宇宙中心小学”的宏庙小学对口小区丰汇园。3年前,北京一位家长曾花1200万元买下了这里一套39平方米的地下室,每平米单价超30万元,轰动一时。
而在今年5月4日到5日中午这36小时内,丰汇园已经成交了3套千万元级老破小学区房,最高单价超过25万元/平方米。小长假这几天,宏庙小学学区每天的房屋成交量在8-10套。
学区房的行情像最近的天气一样火爆,这也跟4月30日北京西城区教委发布的一则新规有关:
从今年7月31日起,北京西城区也要实施多校划片了。在此之前,西城是北京最后一个未实行多校划片的优质教育资源区域。
政策规定,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也就是说,如果在7月31日之前在西城买房落户,还有机会上对口的名校。这令一大批焦虑的家长在“五一”期间奔向了西城各个重点小学学区附近的房屋中介。
据《北京日报》,从5月6日起,北京适龄儿童将开始采集小学入学信息。今年“幼升小”,除近几年一直明确的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均不得作为入学条件外,城六区更是通过明确“六年一学位”,实施“多校划片”等措施,为“学区房”降温。
“是否可上宏庙?”
由于算是距离宏庙小学最近的学区房,传说中丰汇园的天价成交纪录比比皆是。
据《经济观察报》,3年前,北京通州曾有一位家长以1200万元买下了这里一处39平方米的房子,成交价超过30万元/平方米。重点是,这只是一个阴暗的地下室。
关于这次成交,还有一个在经纪人口中广为流传的故事。2017年2月下旬,一位买家正准备以1000万元买走丰汇园这套39平方米的房子,但5小时后被另一位买家以1200万元拿下。
从公开资料看,这所小学始建于清代,几经更名后,于1958年改为宏庙小学。作为北京的市级重点,宏庙小学直升北师大实验中学的比例达80%。
5月4日中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李吉咨询了丰汇园一套总价1020万元、39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单价26.09万元/平方米)。对方表示,自4月30日西城区将实行多校划片入学政策发布后,每天的咨询和带看数量大大增加。“正好赶上‘五一’小长假,这几天宏庙小学对口的房子每天成交量基本在8~10套。”
他还向记者推荐了丰汇园小区另一套50平方米、1120万元(单价22.27万元/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这套性价比更高一些,可以考虑尽快将户口迁入西城区,目前的政策是7月31日前落户均有效。也就是说,可上宏庙小学”。
但就在李吉推荐后还不到1个小时,这两套目前还对口“宇宙中心小学”的房子已经全部成交,价格分别是1010万元和1078万元,较挂牌价略有下降。但据此计算,两套房子的单价也达到了25.9万元/平方米和21.56万元/平方米。记者留意到,前一套房子的卖家还背着400万元左右抵押贷款,需要买家首付款解抵押。
照此看,很多人一年不吃不喝,也不一定买得起丰汇园的1平方米角落,李吉自己也感叹“太疯狂了”。据他透露,自己会邀请客户过来看房,但有些客户只一个电话来询问“是否可上宏庙”,或者只看了一次房便决定下单,“最高贷款额是186万元。”
5月4日到5日中午36小时内,与李吉手中这两套房一起成交的,还有丰汇园另一套48平方米的房子,总价1028万元,单价21.42万元/平方米,以及同为金融街西斜街片区的两套房子,单价均在20万元/平方米以上,其中亦不乏公房。
这里的公房,指的是在开发建房时给职工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免费划拨给单位使用的,划拨地的住房每交易一次都需要上缴土地出让金,在土地使用权上面没有明确约定使用权期限(公房的土地性质属于划拨)。
目前,北京的公房多为1980年代的房产,交易过程中极易引发纠纷。也正因此,在记者询问一套单价超25万元的13平方米的西单小学学区房时,经纪人直接就表示“已经办完了土地证,房屋随时可交易”。
业主挂出多套房源急于出手
作为全国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北京的学区房从来不缺惊心动魄的案例,尤其是在义务教育资源顶级的西城。
《中国教育报》曾公布过一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大概有16万名儿童进行了小学入学信息采集。其中,京籍学生大概10万名,非京籍大概6万名,但东城、西城和海淀三个区口碑最好的25所小学,只能接收大概5000名学生。
2016年3月,一条题为《46万一平,谁买走了北京天价学区房》的文章瞬间引燃大众情绪。这篇文章开头的第一句便是“11.4平米,530万。每平米46万的单价创下了近期学区房单价纪录”。尽管这篇文章最后被央视曝光为虚假信息,但房屋所在的西城区文昌胡同,依旧是天价学区房的主儿,只因其对口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
央视当时的报道指出,文昌胡同2013~2015年3月期间成交了4套学区房,面积分别是8.1平方米、14.59平方米(2套)和10.9平方米,3套的建筑年代是1980年,1套1990年。但这4套房的单价最高达27.34万元/平方米,最低的也有21.25万元/平方米。
事实上,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西城区的学区房4年间已经经历过一次暴涨。
以金融街片区内的京畿道小区40平方米一居室为例,链家在2013年10月的成交价格是280万元,单价约7.6万元/平方米;2014年12月的成交价格是335万元,单价涨到了约8.6万元/平方米。此后价格一路飙升,2015年7月,单价达到了11.5万元/平方米;2016年8月,成交总价超580万元,单价达14.9万元/平方米。到了2018年9月,链家成交的该户型最高总价达到了765万元,单价超过20万元/平方米。
就在2019年7月初,西城区德胜片区还成交了一套仅12.2平方米的老破小,成交价高达360万元,单价逼近30万元/平方米。
北京的学区房流传着一条鄙视链,顶端是西城区德胜片区——西城区金融街片区——海淀区万柳、中关村(9.000, 0.17,1.93%)、上地——东城和平里。如今西城也要开始实施多校划片,买天价房也不一定能上理想的学校,虽然会打压一部分优质学区的房价,但入学机会均摊也可能会让一些学区原本较差的房子卖出高价。
不过多位中介向记者表示,除2017年“3•17新政”期间价格有过较大波动后,目前包括西城在内的学区房房价相对平稳,用李吉的话说是“较本次‘4•30政策’前有微涨”。
但即便如此,依然挡不住那些想要赶在此时入手的焦虑的家长。
对很多家庭来说,买学区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是倾尽了所有,但学区房不代表一切,很多故事的结局都是——孩子没考上清北,但房子转手赚了好几百万。
有经纪人向记者透露:“这位业主(上述西单小学学区房业主)手中还有多套学区房,这几天都刷新了信息,希望可以早点卖掉。”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