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8日消息,韩国央行周四再次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目前预计2020年韩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将为-0.2%。

  这是韩国央行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时隔11年首次预测经济将出现萎缩。韩央行当天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2.1%下调至-0.2%,预测明年经济将增长3.1%。

  今年3月韩国央行已将经济增长预期从2.3%下调至2.1%,之后受疫情冲击,各项经济指标恶化,促使其再次下调预期。

  5月25日消息,美团点评(3690.HK)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美团点评2020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167.54亿元,市场预期为161.14亿元,去年同期为191.73亿元,同比减少12.6%;净亏损15.8亿元,较去年的14.3亿元同比扩大10.2%;调整后净亏损2.163亿元人民币,第一季度营业损失17.2亿元人民币。

  美团透露,一季度活跃用户数为4.49亿,去年同期为4.12亿。

  在周一盘中交易中,美团点评大涨6.16%,报125.8港元,总市值7330亿港元(约950亿美元或6700亿人民币)。

  美团称,自2020年1月下旬以来,COVID-19疫情对餐饮、酒店及其他本地生活服务等商家的日常营运造成了严重影响,继而对2020年第一季度的业务造成下行压力。

  第一季度,美团餐饮外卖业务GMV同比减少5.4%至715亿元。 餐饮外卖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减少18.2%至1510万笔。每笔餐饮外卖业务订单的平均价值同比增长14.4%。一季度这项业务的收入为94.9亿元,去年同期为107亿元,第一季度餐饮外卖业务经营亏损7090万元,而2019年第四季度经营利润为4.8亿元。

  第一季度,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1.1%至30.9亿元。经营利润同比下降57.3%、环比下降70.8%至6.8亿元。

  第一季度,新业务及其他分部(包括共享单车服务、网约车服务及B2B餐饮供应链服务)收入41.7亿元,同比增长4.9%。经营亏损14亿元,去年四季度亏损为13亿元。

  美团称,在疫情下,带动4.5亿交易用户的人均年度交易笔数进一步增长至26.2笔;在商户侧,美团为商户及合作伙伴纾困解难,推出多项举措助力复工复产。同时,自1月下旬以来,美团已新提供超100万骑手就业岗位并为其创造收入。3月底最后一周,已有超7成商户的外卖单量恢复至疫情前的60%以上,还有3成商户外卖单量完全超过疫情前。

  美团一季度销售成本由2019年同期的141亿元减少18.1%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116亿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由73.6%减至69.0%。金额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业务量的减少,导致餐饮外卖骑手成本减少了15亿元,网约车司机相关成本减少5亿元,及共享单车服务相关成本减少人民币10亿元,主要是由于单车折旧大幅减少。

  美团一季度销售及营销开支由2019年同期的37亿元减少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32亿元,占总收入百分比则由19.3%降至19.1%。该金额减少主要归因于交易用户激励减少3.6亿万元,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交易量的减少导致餐饮外卖及酒店预订业务的补贴减少,及折旧开支减少6920万元,主要是由于食杂零售业务战略于2019年第一季度变更而产生一些一次性的开支。

 

  截至2020年3月31日,美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41亿元及短期投资为人民币424亿元,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结余分别为人民币134亿元及人民币494亿元。

  原标题:上市险企4月保费重回两位数增长

  来源:北京商报

  经历了3个月的低谷期后,4月上市险企保费终于重回高光时刻。截至5月17日,除中国人保(6.270, 0.03, 0.48%)外,其余4家A股上市险企均披露了前4月保费数据情况。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前4月上市险企合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61%;而从单月情况来看,4月,保费重回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6.57%。其中,健康险业务增速领跑,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五成。

  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中国人寿(26.800, -0.08, -0.30%)、中国平安(72.200, -0.03, -0.04%)、中国太保(28.590, -0.09, -0.31%)和新华保险(44.490, -0.37, -0.82%)保费收入分别为3375亿元、3212.01亿元、1535.37亿元和685.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45%、-3.15%、3.62%和33.11%。上述4家险企前4月合计保费收入为8808.22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8262.28亿元,同比增长6.61%。

  从4月单月保费收入情况来看,4家上市险企合计保费收入为1266.16亿元,同比增长16.57%。此前受疫情影响,上述险企“开门红”失利,每月保费收入仅同比微增。1-3月,上述险企合计保费收入分别为2064.3亿元、1112.35亿元、4365.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8%、-0.51%和0.92%。

  就单个公司而言,4家险企也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速。其中,中国人寿领衔4月增速榜首,保费收入实现297.25亿元,同比增长31.87%;新华保险以23.76%的增速位列其后,单月实现103.39亿元保费收入;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4月保费收入分别为633.73亿元和231.7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48%、13.83%。

  对于上市险企4月保费加速回暖,招商证券(17.470, -0.04, -0.23%)研报分析,寿险保费边际改善明显,各公司均辅助以积极的费用政策刺激代理人销售动力,同时积极将疫情期间积累的客户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实现较好效果;财险刚性消费属性凸显,得益于汽车销量的强劲转正及经济活动的逐步恢复带来非车险的有序回暖,整体而言,财险业务保费呈现相对刚性且具备向上的弹性。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4月,健康险业务增速一骑绝尘,从目前披露健康险保费的情况来看,平安健康险保费收入实现6.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五成。财产险板块增速高于寿险增速。包括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在内的两家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分别为239.57亿元和122.62亿元,同比增长21.04%和17.19%。寿险板块中,除了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外,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分别增长10.27%和2.95%。

  疫情提高了民众购买保障型产品的积极性,保险需求在疫情过后得到逐步释放。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王向楠表示,居民对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的需要和要求有明显提高、健康保险产品服务和监管的“供给侧”创新不断丰富和深入,以及健康险赔付占居民医疗费用支出比重还很低,所以潜力很大。

 

  “三大因素支撑上市险企二季度负债端改善超预期。”谈及二季度上市险企负债端走势,国泰君安(16.090, -0.01, -0.06%)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分析道,二季度以来各家公司持续加大营销政策推动力度,主要为加码代理人费用激励及新推高性价比保障型产品,预计将推动新单及新业务价值增长超预期;同时,重疾定义及发生率表修订出台将加速上市险企推出新重疾产品,使得当前重疾产品更具销售卖点,有助于推动新单增长超预期;此外,2019年二季度因“开门红”后业务节奏调整导致新单基数较低,为当前二季度新单增长提供了有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