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是大年初三,体感温度骤降,但依旧挡不住很多人在结束一波走亲访友后和家人到庙会刷刷春节里的仪式感。

  每年春节最火的两个庙会莫过于地坛庙会和龙潭庙会。今年,地坛庙会以“盛世古坛创意新春”为主题,通过文化传承创新,创办文化庙会,而饮食方面,地坛庙会以前那些油烟升腾、滋滋冒油的大烤串暂别了游客,取而代之的是爆肚、炒肝、面茶等等各种京味小吃。

  而龙潭庙会则仍是以传统庙会小吃为主,今年还加入了台北夜市小吃。不过记者发现,庙会中的“老北京小吃”京味不足,台北小吃也不够经典。

  小吃摊位风格雷同 多主打“老北京”

  从地坛西门进入庙会现场,各类特色美食摆在显著位置,老北京小吃的炒肝、爆肚、面茶等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游客购买小吃后,都会将手高高举起,避免蹭到其他人的身上,然后走到清净的角落再吃。

  随着地坛庙会取消烤串摊位,龙潭庙会的“大烤串”就成为了招牌美食,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庙会上30元一串,50元两串,部分摊位混买大鱿鱼和大烤串,各种大烤串被游客们举得高高的,有的孩子还跳着脚抢家长手中的薯塔。

  据了解。今年龙潭庙会设置132个展位中有38个饮食展位,除了烤串还有大批的老北京小吃和台湾特色。

  小吃摊位生意火爆 制作统一不用明火

  虽然老北京小吃和台湾美食生意火爆,但吃过后部分游客却觉得“不对味”。“味道比我们小时候吃的淡了很多,连做法都不对,估计是为了图快。”一位带着孩子的游客吃着炸灌肠说,这里的灌肠是用铁板制作,而不是传统的用油锅“炸灌肠”,味道差距挺大。

  一些摊主表示,由于庙会上不让使用明火,因此很多食品制作只能用电炉,确实影响了口感。

  日前,知名本地博主“疯狂老北京”就在微博上发布一张图片,内容是某庙会的食品摊位将“牙签肉”、“炸鸡柳”也当成了“老北京小吃”销售。

  记者注意到,在龙潭庙会上,有的摊位为了吸引顾客,也打出了“京津冀小吃”的名号,但卖的却是麻辣签子、咖喱鱼蛋。记者查询发现,这种麻辣签子是类似重庆串串香的一种小吃,而咖喱鱼蛋则是南方的一种美食。

  "麻辣签子也是老北京小吃?"而面对记者的问题,摊贩表示十分的肯定,称麻辣签子就是老北京的小吃,只是很少有人知道而已。可当记者问道麻辣签子源于北京何处时,摊贩却回答,“你买一份尝尝就知道是老北京的了。”随后旁边咖喱鱼丸的摊主也表示,自己是京津冀小吃店,咖喱鱼丸可能是天津的,具体源于那里他也不知情。

  在龙潭庙会的台湾夜市小吃摊位,记者却没有见到受追捧的名小吃“蚵仔煎”,也没有见到著名的“大肠包小肠”,这里销售最好的台湾小吃只是一种稍大的烤肠。

  为何台北最著名的小吃这里却没有,摊主没有明确回答,只是说“我们这里卖的就是这些,也都是在台湾能吃到的。”

  但是也有游客认为,既然是台湾小吃,就应该把最有名气的小吃拿来卖,“烤肠哪儿没有,但并不能代表台湾小吃。就跟说吃北京小吃,肯定是卤煮、爆肚,不能说北京能吃到包子,包子就是北京小吃。”

  传统小吃费时费力 商业庙会需快回本

  著名北京民俗专家王作楫老师介绍,旧时庙会时结合佛道两教的宗教节日而开放的,人们逛庙会主要是为了进香,祈福求祥。有些定期的庙会到了晚期已无香火,演变成纯贸易的集市,人们逛庙会主要是买些土特产和日用百货,顺便看看小戏和杂耍等娱乐活动,总之逛庙会的人不是为了吃。但人们购物娱乐后又累又饿,不免产生食欲,庙会上也就有了小吃摊子。

  北京庙会上的小吃大多是北京日常街头巷尾叫卖的吃食,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适合北京人的口味,主要有豆汁、扒糕、灌肠、茶汤、驴打滚、炒肝、爱窝窝、豌豆黄儿、炸丸子、面茶等等。

  这些年来,北京的庙会不断强调传统、文化,虽然肉串、臭豆腐之类的小吃在减少,老北京传统小吃的摊位在增加,但正如一些摊主反应,部分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但庙会讲究的是“快”。

  一位曾经的庙会摊主说,他以前曾在龙潭庙会卖羊杂汤,一小时做不了几个,太费时费力了,一个春节下来才勉强回本。可是隔壁卖羊肉串、炸鸡柳的,生意却很红火。

  对于庙会上的小吃不够“地道”的情况,民俗学专家高巍则表示,庙会上的传统小吃主要是以北京地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吃食为主,但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现在庙会上市民也能品尝到全国乃至全球的美食,对于商业性庙会来说,商家为了赚钱收回成本,一些摊主不断追求花样,差异化过程中可能就变了味。

  “庙会是文化产物,文化才是庙会的核心,商业性只是附加值,两者虽缺一不可,但是商业性不能凌驾于文化价值之上。” 高巍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王浩雄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奋进新时代 欢度幸福年”,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2月4日大年三十晚上20:00拉开大幕,一如既往地在除夕夜陪伴阖家团圆的观众辞旧迎新、守岁纳福。

  

 

  今年春晚节目形态丰富,歌舞节目美不胜收、威武雄壮,魔术杂技新奇绝妙,不论是开场和零点的花团锦簇、万紫千红,还是三地分会场的普天同庆、四海同乐,都铺陈展开一幅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的艺术画卷。

  

 

  

 

  同时,有目共睹,今年春晚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全方位的科技驱动和技术创新。春晚主创团队在4K、5G、VR、AR、AI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带来一场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春晚。

  

 

  

 

  “2019年春晚技术团队一直在追求将最新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应用到总台2019年春晚节目的制作中,为创作出更优秀的节目服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分党组成员姜文波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分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朱彤说:“这是技术革新与艺术创新在文化艺术长廊上的一次有力对接,也是春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创新。”

  首次实现春晚在4K超高清频道直播

  视频原始信号若是高清视频,就需要广播级的录像设备甚至更高。高清视频是相对于播放端的设备而言的,通常说的2K,4K,8K,10K,是指视频的分辨率,即为视频的宽高,指屏幕的大小。

  

 

  例如,2K是指屏幕的分辨率是1920x1080像素,4K是指屏幕的分辨率是3840x2160,是家庭里大一点的电视机;8K以上则是大屏幕,10K用于广场上的大屏幕,其宽高比都是是16:9。而早期的黑白电视机,只是640x640的小型方屏画面。

  

 

  今年首次实现春晚在4K超高清频道直播,并全程采用5.1环绕声。如果用户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频道(CCTV—4K)收看春晚节目,配置4K超高清图像+5.1环绕声,能带来更高清晰度、更宽色域、更高动态范围视频和环绕声音频体验,在家就可享受到影院的视听效果。

  

 

  为了配合录制4K超高清春晚,今年的央视春晚音频技术团队设立了四个制作单元。“高帧率带来的是运动图像更平滑,没有拖尾,宽色域可以显示出更多的颜色,高动态范围在屏幕的亮部和暗部都能展现出更多的细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技术制作中心录制三部白宇说。

  

 

  和传统高清信号相比,4K电视画面的分辨率更高,颜色还原更加真实。同时,今年春晚的4K信号通过5G网络进行传输、制作,这标志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系统在“4K+5G”的技术演进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5G网络在分会场内容传输中得到应用

  5G指5G网络传输。有了高清晰的画质视频,意味着视频文件体积大小增加了很多,向用户端传输需要更高的技术。5G网络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Gbps,即每秒钟可以传输10G大小的文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2018年年末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公司共同签署了5G新媒体平台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打造了我国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此次5G网络也在春晚分会场的内容传输中得到了测试和应用。

  

 

  1月13日,在春晚深圳分会场成功开展了5G网络4K电视传输测试,除夕夜时,两台基于5G网络的4K机位纳入深圳分会场的制作系统,用于春晚的4K电视直播。

  1月28日,在长春分会场成功开展了5G网络VR实时传输。用户可在央视新闻的融媒体节目直播《我要看春晚》中看到通过5G网络传输的超高清VR全景信号,这也是5G网络与VR制作技术首次结合应用在电视融媒体节目的直播中。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即虚拟现实,属于计算机人机交互手段。观众可以主动地通过VR设备,摇头观看四周360度各个方位的画面。包括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观众在观众席上的表情状态等等,都可以如实地通过VR拍摄反映出来,让人有种触手可及的感觉。

  首次使用4K超高清AR在线包装技术

  此外,今年春晚的技术还实现了多项突破。

  比如,首次使用4K超高清AR在线包装技术。AR是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

  

 

  今年央视春晚再次启用AR虚拟技术,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央视春晚第一次采用了4K超高清级别的“AR虚拟技术”,屏幕上的虚拟技术效果有了质的提升。通过真实物理运算的技术引擎,电视机前的观众欣赏到接近真实世界的虚拟效果与春晚节目进行互动。

  

 

  

 

  “底下的水和海豚实际上是AR虚拟部分的内容,通过编写蓝图实现物理运算,产生真实的液态水流效果。所以它是非常真实的,包括水上的这种反射都是动态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技术制作中心录制二部包装科封毅说。

  

 

  再比如,春晚首次应用智能语音识别字幕制作技术,通过采集、转码和语音转写技术,1小时的春晚视频节目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字幕制作,准确率高达95%;全面运用天鹰座和无人机等多个特种设备进行拍摄;在主会场一号演播大厅使用4K超高清主屏和大量冰屏,为春晚带来梦幻般的舞台效果。

  

 

 

  这些创新成果都为2019年春晚带来让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的视听体验。央视春晚已成为中国人春节不可或缺的“新年俗”,今年的春晚无疑为观众奉献了一台充满高科技的“饕餮盛宴”。

  近日,Huawei Pay开始试点测试智能工卡功能,通过一部开通了智能工卡功能的华为或者荣耀手机,即可实现门禁闸机、移动打印权限确认及手机投影等办公场景的使用,极大提升办公效率。目前智能工卡功能已在华为启动试点,并且该解决方案已向开发者开放,可复制到其他企业、校园、社区等智慧园区。

  门禁闸机权限确认,一部手机实现工卡功能

  2018年8月,Huawei Pay门钥匙功能上线,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即可模拟门钥匙开门禁;近期,Huawei Pay智能工卡试点,可实现将工卡信息写入到手机安全芯片中,只用一部手机即可畅行园区,不仅能解锁门禁,其手机投影功能也非常便捷,手机一碰NFC标签即可将手机屏幕投影到电视屏幕上。

  除了便利性,安全性也会得到保障,智能工卡以安全芯片为载体,通过签名技术确保业务来源可靠,不仅如此,写入的数据也为加密数据,加密的秘钥由第三方自行控制,充分保障数据安全。

  通过触碰NFC标签实现手机投屏

 

  目前,该功能已经开放标准接口并上架华为开发者联盟官方网站,智慧园区集成商可申请相关服务,集成Huawei Pay智能工卡业务,给园区员工带来高效敏捷的办公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