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5月08日
受访专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夏公旭
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眼睛常常被认为是心灵的窗口,是人最传神的地方。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夏公旭介绍,中医里对“精、气、神”的保养非常重视。比如《黄帝内经》中记载:“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盈与亏,关系到人的健与衰;“神”的得与失,又关系到人的生与亡,欲养生者当养“神”。因此,古代修身养性的人,经常把闭目养神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黄帝内经》 中也载文表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通过闭目养神,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直至入静,便可达到养生安神的功效。
夏公旭说,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越是繁忙时,越需要闭目养神。只要坐下来,闭上眼睛,脑子里什么都不想,直到呼吸平稳、全身放松为止。他强调,闭目养神必须要时时处处坚持“三要”:心情要放松、入静要安心、顺其自然要一心,坚持如此,才能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身体更加健康。
此外,饭后也是静坐、闭目养神的好时机。吃完饭后,人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消化,如果此时行走、运动,会有一部分血液流向手足,肝脏处则会出现供血量不足的情况,影响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夏公旭建议,饭后闭目静坐10分钟至半小时,不仅有助于养神,还能帮助血液更多地流向肝脏,供给肝细胞氧和营养成分,有利于保护肝脏。
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都有烦躁、焦虑甚至失眠的情况。闭目养神是个不错的调节方法。夏公旭建议,阴虚火燥的人,表现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盗汗遗精、两颧潮红、小便短黄、大便干结等症状,闭目养神的调节效果更强。可随时利用空闲时间闭目养神,帮助化燥生津、滋养神志,一般大约10分钟,每天至少保证闭目养神三次。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5月08日
多个城市的“抢人大战”持续升级,不过有关专家指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众多二线城市都在积极抢夺人才。但是抢到之后能不能留住他们,这并非地方政府仅靠大把撒钱就能实现的。当下,这些社会的中流砥柱需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一处安身立命的居所。”
昨天,一则“西安新落户人员子女需回原籍参加中高考”的消息在网上引发热议,因为此前西安为了吸引人才落户相继推出多种优惠政策,而该随迁子女考试政策却与之相背离。对此,西安市教育局雁塔区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该文件是沿用此前对新落户人员的规定,该规定目前仅针对2018年的中高考学生,2019年的规定还未出台。
实际上这一事件之所以引发关注,根本原因还在于今年以来多个城市持续升级的“抢人大战”,为了吸引人才,多地相继在落户、创业、科研、安居、就业等方面出台政策,给予人才各种优惠政策及补贴。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抢人大战的背后是全国各个城市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而人力资本的创新性和创造性才是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更为关键的是“留人”比“抢人”更加重要。
现象
武汉毕业生租房、买房打八折
在上个月的校园招聘会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小刘顺利签约了武汉的一家公司。他说,自己原先是想去东南沿海城市工作的,在招聘会上也有这些地方的公司对自己抛出了橄榄枝;但最近看到武汉对人才的政策很好,于是决定留在武汉工作。“尤其是‘毕业生租房购房打八折’这条很吸引我,走出学校后,我想尽快稳定下来,安家立业,好好工作。”小刘说。
去年年初,武汉推出人才新政,推出建设和筹集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让他们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租到租赁房;规定大学毕业生留汉工作收入不低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平均水平,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为: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研究生8万元;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凭毕业证即可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
目前,武汉已经推出了超过7000套人才公寓,大学生经在线申报、审核、选房等步骤后,即可拎包入住。小刘了解到,一套47平方米的单人间每月租金1700元左右,56平方米的双人间月租金2400元左右,低于市场均价,里面家具家电都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比较方便。
根据武汉当地媒体的报道,在落户新政实施后,武汉市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分别是上年的2倍、6倍,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发达城市毕业生来武汉落户量也进入前四,其中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三大支柱产业就创业大学生占落户总量的33.9%,科技金融和商业服务领域就创业大学生占落户总量的44.1%。这说明,武汉人才新政取得了一定效果。
追访
各大城市“抢人”政策初见成效
除了武汉外,包括南京、成都、西安、长沙、珠海、杭州、天津、北京、深圳、吉林、郑州、石家庄等多个城市也都相继推出人才政策,政府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大学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落户发展。
4月27日,合肥推出“养人新政”,未来七年将拿出超百亿元资金“养人”。根据该政策,合肥将面向全球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并根据人才类别在三年内每月分别发放3000元、2000元生活补贴;每年发放0.6万到2万元不等的租房补贴。对新落户的本硕博在肥首次购房分别给予3万到10万元补贴。同时对高校毕业生、在校大学生给予1万到10万元不等的创业项目资助。
4月26日,长沙为207名高层次人才发“绿卡”,持卡人享受海关通关便利,机场、高铁站贵宾服务,以及购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就业、人事档案管理、驾照转换、创新创业等全方位服务。此前,长沙宣布未来5年计划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在长沙就业创业,对本硕博毕业生给予0.6万至10万元不等的租房、生活和购房补贴。
4月22日,沈阳推出“人才新政9条”,对符合条件的中专以上学历人才都实行“先落户后就业”政策,还放宽了享受房租补贴受益群体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技师、本硕博都可以享受补贴,从0.6万到1.5万元不等。同时对两年内毕业的博士生,只要有意到沈阳企事业单位工作,就可以签约,政府为在读博士生提供每月两千块钱、最长三年的资助,让博士生未毕业先就业。
3月1日,南京宣布研究生以上学历或40周岁以下的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外地高校毕业生面试补贴1000元。年初,南京发布人才安居政策,其中规定高层次人才将按不同规定享有申购120平方米以上住房、170万至300万购房补贴等安居方式;如购买自住住房公积金住房标准放宽4倍,即120万元。其非本市户籍子女安排区内公办学校入学,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待遇;将筹建专门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公寓,配备接入国际医疗结算体系的国际化医院、教育机构。
上述政策收到了一定效果,据BOSS直聘发布的《2018一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以杭州、西安、武汉、成都、南京为代表的15个“新一线”城市在去年陆续出台人才吸引政策后,已初显成效。2018年一季度,新一线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数/流出人数)为1.07,较2016年增长3.2%。 2018年一季度,从新一线城市高校毕业,之后留在当地工作的职场新人比例达73.8%(包括应届生和工作经验一年以下的求职者), 较2016年增加近20个百分点。
分析
“抢人大战”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二线城市求才若渴呢?‘抢人大战’背后是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付一夫表示,之所以要“抢人”,正是因为“人”变得稀缺了。
按照经济发展的逻辑,一个国家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这便是人口经济学家口中的“人口红利”。
付一夫认为,随着劳动人口的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水平的提升,因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绝对数量下降、抚养比上升造成的人口结构缺陷将得到有效弥补,从而形成人口和劳动力“以质量换数量”的新的红利机遇期。对此,人口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人力资本红利”,这在简单的劳动人口统计数据中是无法体现的。
付一夫说,当前已进入白热化的城市抢人大战,因此也便不难理解——表面上看城市是在抢人,实质上却是对人力资本红利的争夺。人力资本与生俱来的创新性、创造性才是带来更多可能并支持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人文经济学会理事、携程集团执行董事长梁建章认为,目前出现的“抢人大战”,会导致更多的优秀人才集中到一起,然后在创新创业等领域内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对此,我们应报以乐观的态度”。
聚焦
“留人”并非靠大把撒钱就能实现
在抢到人后,如何留人,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众多二线城市都在积极抢夺人才。但是抢到之后能不能留住他们,这并非地方政府仅靠大把撒钱就能实现的。当下,这些社会的中流砥柱需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一处安身立命的居所。”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刘文军也表示,“一些城市目前采取的优惠政策主要是降低落户门槛,帮助解决起点困难。这些面向起点的措施是有效的,但还不够充分。还需要建立面向发展的后续措施,如用人单位的人才激励制度,给人才一个稳定可靠而又有吸引力的职业生涯预期,做到人尽其才,通过完善制度实现人才引进和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
付一夫认为,在抢人之余,应是如何促使人才将自身成长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并获得足以施展身手的舞台。比如,有针对性地依据人才的专业特性及擅长方向,及时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确保人才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要不断优化城市社会的软环境,增强产业基础等。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5月04日
近日本市(北京)各区相继发布了今年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记者梳理发现,“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等关键词,进一步降低了房子的“择校”属性。以后靠买房进名校,将变得越来越难。
“租购同权”开辟新入学渠道
从市级层面来看,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升学政策的最大变化之一在于为本市户籍无房家庭的子女提供了一种新的入学渠道——今年本市首次在小学入学政策中规定,本市户籍无房家庭,长期在非户籍所在区工作、居住,符合在同一区连续单独承租并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该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的,其适龄子女可在该区接受义务教育。
新的入学渠道会不会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一新的入学渠道将在保持原有政策平衡的基础上执行,比如在之前根据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确定入学序列的区,租房家庭的入学序列将排在户籍有房家庭之后。此外,本市将统筹各部门联动审核本市户籍无房家庭、合法稳定就业、实际居住等入学资格条件,依托北京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核验本市户籍无房家庭住房租赁登记备案信息。
从各区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满足条件的该部分群体大多以多校划片或者计算机派位等方式在非户籍所在区接受义务教育。比如,东城区将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为该部分家庭子女安排入学;丰台区则规定,该部分群体可按照区教委已经划定的小学入学片区上网填报志愿,参加多校划片派位入学;海淀区明确,符合入学条件的本市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的适龄儿童,须持相关证明材料经所在学区和相关部门联合审核后,按要求取得《学龄人口信息采集表》;在规定时间内,随法定监护人到居住地所在学区联系就读,由学区协调解决;石景山区则可在学区内通过计算机派位入学。此外,通州区明确,该部分群体将由区教育考试中心或乡镇教委办安排进入有空余学位的公办、民办学校入学。
具体的细则也有效避免了“突击租房”的行为。比如东城区明确,租房时间应不晚于2015年5月1日;所谓的“在京无房”,意味着审核申请人及其配偶均应在北京市无房且三年内在北京市没有房屋产权,包括商品房、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直管公房、小产权房、宅基地等任何使用性质的房屋在内的交易、转让记录等,并经北京市住房管理部门核实属实。石景山区也要求法定监护人名下无房产且在三年内无房产交易记录。
城六区加大“多校划片”力度
按照市教委要求,今年继续深入推进“多校划片”,尤其在城六区加大其实施力度。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稳妥推进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继续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口招生,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其中,对房产、户口具备条件且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老居民子女继续实行原有单校划片,不完全符合学校单校划片入学的将实施多校划片。由各区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制定相应办法。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的多校划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相关条件进行限定,比如户籍、居住地址等;另一类则是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比如去年朝阳区就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于2017年6月30日后取得的不动产权证书所对应的实际居住地址不再对应一所学校,适龄儿童少年依据该实际居住地址登记入学将参加所在片区的统筹分配。”
记者了解到,除了朝阳区以外,去年丰台区也规定,2017年9月1日起,逐步实行购置“二手房”的房主子女通过多校划片派位方式入学。
今年,海淀区和东城区也有了相关动作。海淀区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东城区也表示,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房屋不动产权证书为2018年6月30日后取得的家庭,自2018年起该家庭适龄儿童将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安排入学。
此外,石景山区也规定,2018年在石景山区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的学区,针对有空余学位的公办热点学校,逐步探索多校划片入学方式。
一系列相关举措的出台,将有效遏制学区房的炒作,降低房子的择校属性。
“六年一学位”渐成各区共识
继海淀区、石景山区等明确提出“六年一学位”之后,东城区、通州区今年也明确提出开始实施“六年一学位”。
东城区明确,今年起东城区教委将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地址及适龄儿童就读学校实施记录,自该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通州区也表示,今年起开始实行“六年一学位”。
记者梳理发现,海淀区2016年就已经正式推出“六年一学位”;今年海淀区明确将继续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就读学校实施记录,与2016年该地址入学信息进行比对,自该套住房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丰台区虽未明确“六年一学位”的政策,但是在去年提出,开始对适龄儿童入学登记地址、就读学校实施记录管理。
朝阳区也在去年提到,对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登记的实际居住地址实施记录管理,实际居住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小学六年内、初中三年内只提供实际居住地址服务范围内的一个入学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石景山区自2015年起就有“同一房屋地址六年解决一户入学申请”的政策。其政策明确,当划片服务学校学位不足时,划片服务范围内每个住房产权地址6年内只能协调解决一户对口入学申请;小区配套学校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的,划片服务范围内每个住房产权地址9年内协调解决购房人子女一户对口入学申请。
相关新闻
海淀区小升初登记入学计划出炉
昨天(5月2日)下午,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公布了2018年初中登记入学工作方案。今年,64所学校共招生6120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60人左右。7日起,小学毕业生可上网填报登记入学意向。
海淀区教育招生和考试中心介绍,符合海淀区初中入学条件的小学毕业生(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毕业生除外),按照自愿原则,依据区教委划定的登记入学区域,可选择1至3所初中申请登记入学。对报名人数少于登记入学招生计划的初中,学生直接登记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登记入学招生计划的初中,采用电脑派位方式入学。
今年初中学校的范围包括全区所有公办初中学校及政府购买学位的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其中,传统“六小强”十一学校、101中学、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人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可面向全区招生,十一学校和101中学招生计划为80人,其余四所学校招生计划各为40人,名额数与去年持平。
依据全区各小学和初中学校的地理位置,海淀将全区划分成五个招生区域进行登记入学。区域一为羊坊店学区、万寿路学区、永定路学区;区域二为北太平庄学区、花园路学区、学院路学区;区域三为中关村(6.360, 0.00,0.00%)学区、海淀学区;区域四为八里庄学区、紫竹院学区、四季青学区;区域五为西三旗学区、清河学区、青龙桥学区、上地学区、上庄西北旺学区、温泉苏坨学区。 J191
石景山发布“租房家庭”入学政策
昨天,石景山区公布了《2018年本市户籍无房家庭承租人适龄子女小学入学的审核办法》。办法规定,5月18日下午石景山区将进行材料审核,审核时,需要房东现场签署《承租人子女使用房屋入学知情同意书》。
石景山区此前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升学政策显示,本市户籍无房家庭承租人的适龄子女申请在石景山区接受义务教育,须符合在石景山区连续单独承租并已实际居住3年以上且在住房租赁监管平台登记备案,夫妻一方在石景山区合法稳定就业3年以上等条件,该部分群体可在学区内通过计算机派位入学。
审核办法规定,申请家庭参加审核时,需携带全家户口簿、出生证明;如果全家户口没在同一户口簿上,还应提供结婚证明。此外,还应提供在石景山区工作的法定监护人规范有效的劳动合同、2018年5月打印的《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其中,《北京市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上时间为自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且单位名称应与所签劳动合同单位名称保持一致。在提供石景山区内实际居住证明时,申请人需要提供房东身份证、房产证(不动产权证书)、有效期内的租房协议、依法缴纳出租房屋租赁费的完税证明(应注明房屋地址)、水电费原始发票等。房东还要现场签署《承租人子女使用房屋入学知情同意书》。
在具体的审核标准上,石景山区要求法定监护人名下无房产且在三年内无房产交易记录。
(原题为:《靠买房进名校越来越难了》)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