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5月18日
道路工作是最辛劳和危险的职业之一,每年由于交通施工、道路清扫、事故处理等引起的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由于车辆故障和交通事故没有正确处置,引起的“二次事故”,往往造成更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由于道路施工、事故和临时管制等交通信息无法及时采集和发布,造成了交通管理效率和公众信息服务水平不够理想。
如何破解这一现实世界的难题?高德地图通过创新研发给出了全新的答案----5月17日,高德地图联合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在北京发布高德地图国内首创的道路安全物联网解决方案。该方案赋能的“智慧锥桶”同时在北京顺义区木燕路大修工程施工现场亮相。
该方案通过对传统的交通安全设施(如反光交通锥、三角警告牌等)进行物联网化改造,并与高德地图APP数据平台无缝对接,实现道路施工、事故和封闭管制信息的实时精准采集和发布,实现了道路安全从传统的1.0时代向物联网2.0时代进化。
物联网黑科技 破除道路安全三大痛点
据悉,鉴于道路工作的危险性,各方虽不断加强培训和管理,但依旧未能破除道路工作安全的痛点。对于道路作业方,作业安全问题大引起伤亡多。
以道路环卫工人为例。他们是城市的“城市美容师”,但由于长时间工作在马路一线,已然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人群。来自媒体公开的数据,南方某市仅涉及环卫工死亡的交通事故2015年发生3宗,死亡3人;2016年发生5宗,死亡6人;2017年发生6宗,死亡6人。
普通公众在出行上则因为动态交通事件信息无法预知,无法预判,临时应变带来安全隐患。路面作业者缺乏及时有效发布信息的手段,增加了作业的安全风险。作业管理方因为无法掌握路面作业的动态信息,也无法和作业计划匹配,管理难度大。
针对以上三大现实痛点,高德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设计、研发推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道路安全解决方案,即通过对传统的交通安全设施(反光交通锥、三角警告牌等)加装定位和物联网模块的方式,实现道路施工、事故和封闭管制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基于这一方案,高德地图打通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壁垒,重塑人、车、路。首先大数据让“路活”,路面作业的动态大数据实时上传至高德地图,让路面信息实时更新。其次是“车活”,路面信息让交通路况可以提前感知、预测。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活”,每个道路工作者都可以发布个性化信息,出行者则通过高德地图规划路径,提高出行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该方案已经有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等多家行业管理部门开展了落地应用,在公众信息服务、道路事故预防和管理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备五大优势 科技让公众出行更美好
高德地图交通管理解决方案部负责人吴泽驹介绍,交通动态信息高效采集的解题思路就是基础设施的联网,通过基础设施和手机、车载导航,与管理平台的连接,实现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道路安全作业,以及状态可监测的高效管理的目标。
在该解决方案中,加装物联网模块的交通安全设施具有交通事件一键采集、秒级发布信息的能力,通过具有7亿用户的高德地图精准推送事件发生区域,提升公众出行安全。该交通安全设施适用于道路作业、交通事故处理现场、车辆故障、临时管制等。同时,通过管理平台实现作业信息的及时掌握、施工过程的高效规范管理。
具体而言,高德地图道路安全物联网解决方案具有五大优势,让路面作业更显智慧。
其一,高精定位、智能感知。交通安全设施采用千寻魔方-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依托全国北斗增强网和千寻位置的自研算法,提供高精准的定位服务。配合服务器端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与道路数据的精确匹配,并根据硬件定位、车流轨迹、用户上报等多维度数据完成交通通行状态的全智能判断,过滤无效数据和误操作上报,从而保证了路面作业信息精准判定和快速上传。
其二,信息预先获知、车主突破距离主动减速。不同于传统的路面作业警示标识依赖人眼发现的情况,车主要靠近才能判断。通过道路安全物联网解决方案,车主可以早早获知路面信息,提前主动减速并带动后车有秩序避让。
其三,交通安全设施与高德地图驾车导航联动实现端到端的全自动化发布,通过导航语音提示用户减速慢行,以高德地图的高渗透率提升车辆和驾驶人对道路动态事件的感知能力。
其四,操作简单,无需安装APP。此次亮相的交通安全设施防水、防摔,智能功耗优化+太阳能保障连续7*24小时工作不间断。交通安全设施生产由第三方厂商合作的方式进行,所有标准符合公安、交通部门的技术规范。
其五,自动化管理。高德地图还研发了针对事件和设施的后端管理平台,各管理单位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实现对所有实时和历史作业信息、工程信息以及设施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并支持与各类养护、工程、事故信息系统集成,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科技让出行更美好,高德地图坚持以多年的交通出行技术积累和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服务道路工作者和管理方、公众,持续帮助提升道路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5月16日
如何让人工光在人体节律、情绪、视觉敏锐度和视觉功能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近日,在雷士照明X天猫精灵战略合作暨智慧家居进化趋势发布会上,雷士集团发布了在“人本照明”领域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以全新的LED芯片为核心、以IOT通讯为基础、以AI算法为驱动,有益于舒适健康生活,并可以根据生活场景定制的照明环境,即为人本照明。
“人本照明时代,光谱是可编程的,可以用语音、手势、APP、遥控、面板等多种形式控制灯光需求。” 雷士集团执行董事王顿表示,集团旗下雷云科技是专门研发人本照明的实验室,目前实验室专注于家居空间、商用空间以及行业附能等领域的研究。
当天,雷士还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一代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阿里拥有行业深厚的数据与AI技术储备,智能音箱中用户对于家居照明的控制及调节行为占据了全部用户行为的40%以上。”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浅雪指出,天猫精灵通过AI相遇,未来智能照明行业会变得非常简单。此次雷士照明与天猫精灵的合作,也意味着中国首次大规模商用在整个人工智能和智能照明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5月15日
科大讯飞是首批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名单的企业,2017年获批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和首个国家认知智能重点实验室。
智能语音是科大讯飞一款成熟的智慧教育产品,现广泛应用于汉语普通话测试工作。展会现场,科大讯飞还展出了智能语音技术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大数据是科大讯飞另一特色产品,目前已在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考试等多个方向得以应用。
认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旨在对人类特有的自然语言、知识表达、逻辑推理、自主学习等能力进行机理研究与计算机模拟。2017年12月,科大讯飞获批建设国家级认知智能重点实验室,将图像识别技术与认知智能技术相结合,大大提升了语文、英语考试中主观题的评测效率,对于考试的公平性和主观题评测的客观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助手。在此次教育装备展上,科大讯飞与中央电教馆、北京师范大学一起合作,推出了人工智能进课堂产品,并设置了相关课程。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更多人工智能相关教学将逐步在校园获得应用。
为了使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前科大讯飞正在打造一套关于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展会现场,科大讯飞发布了《高中生涯发展指导》教材并展示其学科潜能测评系统。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套教材具有“贴近高考改革”“丰富教辅资源”“新兴产业导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四大特色。
面对科学技术带来的知识鸿沟,科大讯飞面向贫困地区学校开展科普公益活动。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大讯飞AI教育公益计划自去年在汶川启动之后,目前已经走过西藏、新疆、河南等地,今年还将继续进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人工智能。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