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圆通速递(600233,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圆泽投资、中通吉网络、福杉投资、申通投资、百世物流科技及云锋麒泰共同投资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供应链”)之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驿栈”),合计增资31.67亿元人民币,其中圆通速递增资4.5亿元,持股占增资完成后比例为6.28%。

  对此,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举能帮助圆通速递弥补快递末端服务的短板,但目前这一服务板块盈利尚难。

  增资浙江驿栈补“短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述公司已于5月29日在杭州共同签署《关于浙江驿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圆通速递拟增资4.5亿元人民币均来源于其自有资金,其中,1575万元人民币认缴新增注册资本,4.34亿元人民币计入资本公积金。本次投资后,公司将持有浙江驿栈1575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持股占比为6.28%。此外,本次增资对象浙江驿栈以及共同投资方圆泽投资为公司关联法人,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圆通速递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增资是为了提升末端派送服务时效,拓展多元化派送渠道,有助于公司网络及服务范围的进一步延伸,落实终端战略布局。

  事实上,快递柜等快递末端服务2013年便已兴起。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五家物流公司联合投建的丰巢智能快递柜,各快递公司在快递末端服务的布局启动。今年,众多快递公司一致喊出“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口号。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全行业看,目前智能快递柜等末端物流服务仍处于投入布局期。“圆通此前没有参与到顺丰、中通、申通、韵达等在2015年联合发起的快递末端服务公司丰巢,因此相比‘三通一达’中的其它公司,圆通在末端智能柜方面存在短板,而投资驿栈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快递行业资深人士蔡伟阳认为,目前关于“快递服务末端”的概念炒作已逐渐降温,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快递服务末端作为物流全产业链的有效环节,未来将会受到更多重视,规模化的传统物流公司未来将更多地投入末端市场。

  短时间内或难有经济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圆通速递在公告中指出本次增资标的主营业务为面向社区、校园的第三方末端物流服务,系新兴行业,由于涉及多方资源整合及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的进一步摸索及探讨,可能存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风险。

  事实上,菜鸟驿栈在增资前由菜鸟供应链全资控股,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其2017年度净亏损达2.90亿元;其2018年一季度净亏损为1.14亿元。

  无独有偶,自创建起融资规模累计超55亿元的丰巢科技也被业内评价为“烧钱”。相关公告显示,丰巢科技在2017年前三季度净亏损2.75亿元,在2016年度净亏损2.49亿元。

  杨达卿对此分析表示,诸如驿栈、丰巢等智能柜等基础设施服务,一方面在派件中扮演末端水龙头角色,另一方面在收件中扮演抓手角色。“这样的快递末端服务很难孤立发展,必须依托物流全链路才有价值。短期内若谋盈利,可能造成服务链的割裂。因此目前盈利尚难,但却是升级末端服务体验不可少的利器。”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至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由18.6亿件增至400.6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6.79%;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由479.0亿元增至495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3.92%,蔡伟阳认为,快递服务行业未来五年仍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30%以上。

  不过,杨达卿认为中国物流市场长期以来碎片化发展,“弱、小、散”的局面长期存在,而这也给阿里巴巴、复星集团、腾讯等企业的产业资本带来投资契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阿里巴巴等企业在物流行业早有不少布局。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复星集团、银泰投资快递业龙头“三通一达”等多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菜鸟网络,完善“淘系”生态格局;复星集团曾于2010年、2016年两次投资韵达,并于2014年注资宅急送;2018年,腾讯投资货车帮和运满满合并后的满帮集团。

  杨达卿进一步表示,物流行业的天下“分久必合”,目前行业正处于资源聚合重塑的关键期,阿里、腾讯等大资本投入物流市场,利于加速优质资源整合,加速落后产能淘汰,马太效应逐步显现。“但从长远来看,数字经济下的产业聚合,带来一些超级生态平台的同时,也可能存在监管缺位问题。这也需要监管方面从数字供应链上审慎把握,避免管理真空带来的负效应。”

 

  (实习生张潇尹对此文亦有贡献)

  5月29日,圆通速递(600233,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圆泽投资、中通吉网络、福杉投资、申通投资、百世物流科技及云锋麒泰共同投资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鸟供应链”)之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驿栈”),合计增资31.67亿元人民币,其中圆通速递增资4.5亿元,持股占增资完成后比例为6.28%。

  对此,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举能帮助圆通速递弥补快递末端服务的短板,但目前这一服务板块盈利尚难。

  增资浙江驿栈补“短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上述公司已于5月29日在杭州共同签署《关于浙江驿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圆通速递拟增资4.5亿元人民币均来源于其自有资金,其中,1575万元人民币认缴新增注册资本,4.34亿元人民币计入资本公积金。本次投资后,公司将持有浙江驿栈1575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持股占比为6.28%。此外,本次增资对象浙江驿栈以及共同投资方圆泽投资为公司关联法人,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圆通速递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增资是为了提升末端派送服务时效,拓展多元化派送渠道,有助于公司网络及服务范围的进一步延伸,落实终端战略布局。

  事实上,快递柜等快递末端服务2013年便已兴起。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五家物流公司联合投建的丰巢智能快递柜,各快递公司在快递末端服务的布局启动。今年,众多快递公司一致喊出“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口号。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全行业看,目前智能快递柜等末端物流服务仍处于投入布局期。“圆通此前没有参与到顺丰、中通、申通、韵达等在2015年联合发起的快递末端服务公司丰巢,因此相比‘三通一达’中的其它公司,圆通在末端智能柜方面存在短板,而投资驿栈可以弥补这一短板。”

  快递行业资深人士蔡伟阳认为,目前关于“快递服务末端”的概念炒作已逐渐降温,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快递服务末端作为物流全产业链的有效环节,未来将会受到更多重视,规模化的传统物流公司未来将更多地投入末端市场。

  短时间内或难有经济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圆通速递在公告中指出本次增资标的主营业务为面向社区、校园的第三方末端物流服务,系新兴行业,由于涉及多方资源整合及服务模式、盈利模式的进一步摸索及探讨,可能存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风险。

  事实上,菜鸟驿栈在增资前由菜鸟供应链全资控股,目前尚未实现盈利。其2017年度净亏损达2.90亿元;其2018年一季度净亏损为1.14亿元。

  无独有偶,自创建起融资规模累计超55亿元的丰巢科技也被业内评价为“烧钱”。相关公告显示,丰巢科技在2017年前三季度净亏损2.75亿元,在2016年度净亏损2.49亿元。

  杨达卿对此分析表示,诸如驿栈、丰巢等智能柜等基础设施服务,一方面在派件中扮演末端水龙头角色,另一方面在收件中扮演抓手角色。“这样的快递末端服务很难孤立发展,必须依托物流全链路才有价值。短期内若谋盈利,可能造成服务链的割裂。因此目前盈利尚难,但却是升级末端服务体验不可少的利器。”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至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由18.6亿件增至400.6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6.79%;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由479.0亿元增至495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3.92%,蔡伟阳认为,快递服务行业未来五年仍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增长率预计将保持在30%以上。

  不过,杨达卿认为中国物流市场长期以来碎片化发展,“弱、小、散”的局面长期存在,而这也给阿里巴巴、复星集团、腾讯等企业的产业资本带来投资契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阿里巴巴等企业在物流行业早有不少布局。201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复星集团、银泰投资快递业龙头“三通一达”等多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菜鸟网络,完善“淘系”生态格局;复星集团曾于2010年、2016年两次投资韵达,并于2014年注资宅急送;2018年,腾讯投资货车帮和运满满合并后的满帮集团。

  杨达卿进一步表示,物流行业的天下“分久必合”,目前行业正处于资源聚合重塑的关键期,阿里、腾讯等大资本投入物流市场,利于加速优质资源整合,加速落后产能淘汰,马太效应逐步显现。“但从长远来看,数字经济下的产业聚合,带来一些超级生态平台的同时,也可能存在监管缺位问题。这也需要监管方面从数字供应链上审慎把握,避免管理真空带来的负效应。”

 

  (实习生张潇尹对此文亦有贡献)

  随着微信支付和广东邮政合作推进城镇村庄农贸市场数字化经营,中国政务民生服务再次开启了新的篇章。3月至5月,微信支付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三方推进“智慧菜市场”,共同打造了一场“便民利民、安全溯源”的民生工程。

  微信邮付高效管理,全面助力“智慧买菜”

  在“智慧菜市场”项目中,微信支付与中国邮政以及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达成合作,共同推出“微信邮付”,各个菜市场已经全面支持微信支付。通过“微信邮付”能够进行商户管理、数据查询、结算管理等功能,实现菜市场数字化升级,在帮助商户高效运营、便捷收款的同时,也为顾客带来更多便利。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场景融合,“智慧菜市场”还推出随机立减活动,5月1日至6月30日每周一到周五,每天每位用户可享受一次优惠,只需微信支付满5元即可参与随机立减,最高可减50元。活动覆盖2000多个菜市场,涵盖了三四线城市、城镇村庄的农贸市场,惠及近2万个菜档商户以及上千万用户。

  3+项目持续深化,微信助力行业升级

  “智慧菜市场”是微信支付、中国邮政以及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智慧市场电子支付+快检追溯+食安保险”3+项目上的深化,通过推广“微信邮付”,发挥“邮惠e菜篮子”电子支付项目的重要作用。

  在菜市场中,主要消费群体为中老年人以及家庭主妇,尽管近年来使用微信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但其中多数还未养成微信支付的习惯,微信支付深入用户最高频的小额消费场景,不仅能解决用户买菜时支付现金、找零的痛点,并使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假币问题迎刃而解,还将帮助更多中老年人了解微信支付、培养扫码付款的支付习惯。

 

  微信支付将持续深入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通过与传统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内商业和服务模式升级。无论是各个微信支付智慧旗舰店,还是小摊小贩,微信支付都将发挥便捷、高效的特点,不断满足用户日常生活需求、改善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