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12月06日
近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一起教育科技合作发布了《2018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京沪逾七成学生参加校外培训,过半父母为孩子升学感到焦虑。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仍是“顽疾”。其中湖北、广东、江苏三省学业负担重的学生比例均超过四成。六成以上的小学生均报名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班。
·小学生中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的仅有23.99%
此次调查报告依托线上调查平台,有16830名小学生的父母参与了此次的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样本涉及小学六个年级的学生。数据显示,一年级有28.65%家长反映子女的负担重,此后随年级增长,反映学生负担重的比例也持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该比例在二年级就直线跳升至40%左右。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各个年级普遍存在学业负担问题。
报告还反映,小学生中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的仅有23.99%;每天由闹钟或他人叫醒的比例高达76.01%,这其中有29.26%的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就被闹钟或他人叫醒。广东省、湖北省、福建省的父母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大,这些孩子睡眠不足8小时被叫醒的比例也最高。
·六成以上小学生均报名参加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班
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有62%的学生报了辅导班。同时六成以上的小学生均报名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进行课外辅导是各省份的普遍现象。其中,北京、上海两个一线城市更是有七成以上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广东省、山东省在进行课外辅导的比例上显著低于平均水平,但也有近六成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从下图可知,初入小学校门,就有48%的家长为孩子报各类辅导班,其中,大多数家长为孩子报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校主要课程的课外辅导。随着年级的升高,更多的学生由报一门科目的辅导班,转向报名2-3门科目的辅导班。其中,二年级报1-2门辅导班的学生比例骤然增加。直到六年级为主,有超过40%的学生家长为孩子报名2门以上学校主科课程的辅导班。
有12.81%的家长的减负建议是增加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内容。56.26%的家长建议通过寓教于乐,提升孩子兴趣来达到减负的目的。
家长反映负担重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比例更大,高于负担轻的学生近20个百分点,也高于总体平均比例近10个百分点。有55.34%的父母认为,孩子负担重的原因是升学压力大,父母焦虑,这在所有原因中所占比例最大。不过也有23.21%的家长认为,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具体反映到学校教育以考试成绩为指挥棒,片面追求高分数,这也是孩子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表示:“从造成外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看,有些负担源于政府教育治理失灵,导致了日益严重的恶性升学竞争;有些负担源于政府教育资源配置失调,加剧了学生之间的升学竞争……。”他最后强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既需要学校教育系统、校外教育系统的“善治”,也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公益教育系统的协同治理。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11月21日
11月20日消息,中国移动今天公布了2018年10月份运营数据。当月,中国移动客户总数达到9.19436亿户,本月净增客户数293.9万户,本年累计净增客户数达到3223.6万户。
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移动4G客户数达到7.00369亿户,当月净增508.3万户。有线宽带方面,中国移动有线客户总数达到1.51121亿户,本月净增客户数430.2万户,本年累计净增客户数3843.4万户。
- 详细资料
- 分类:游戏
- 发布于 2018年11月19日
11月19日午间消息,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儿童早期发展国际论坛上,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发表了主题为《中国农村儿童早期教育及城市化策略》的主题演讲,围绕中国人口结构、经济发展与儿童早期教育之间的问题,发表了他关于当下中国城市策略及教育提升的看法。
中国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这次演讲的启动话题。梁建章认为,创造力被高考制度约束,农村教育问题无法彻底解决,是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两个痛点。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儿童早期教育,此次活动主讲嘉宾之一,斯坦福教授罗斯高(Scott Rozelle)的调查结果显示,占比超过一半的农村孩子因为在0-3岁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导致未来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能力下降,中国未来的人才质量和竞争力会因此出现更大的断层。罗斯高对此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在农村建设早教中心。初步的实验结果证明,这些早教中心可以明显提高农村孩子的认知能力。
而在梁建章看来,对比农村留守儿童的早期教育忧患,城市更需要针对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早教中心。中国未来的工作机会将主要集中在城市而非农村,外来务工者将逐渐成为城市人口。
“如果城市不能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包括早期教育在内的教育便利,导致的后果是城市化进程变慢。”梁建章说。
梁建章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过低,是中国人力资源发展和教育的关键问题,也是造成中国留守儿童过多的直接原因。
针对有人提出城市扩大人口密度与容积,会导致城市负荷过重而出现资源不足等问题,在梁建章看来,这种担心不但是多余的,而且是误导性的。无论是经济学理论还是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都证明,扩大城市规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
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中国城市化率低于60%,在全球位于中低档位置。人均GDP高的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80%-90%,而与中国人均GDP相近的国家,如土耳其、俄罗斯、墨西哥、巴西等,城市化率也已超过70%,就连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印度城市化率也超过50%。“可见,中国的城市化率远远滞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梁建章分析说。
城市的人口容积,对比日韩的数据,日本约1/3的人口住在东京;韩国近1/2的人口居住在首尔。设想中国14亿人口的1/2平均分布在20个一二线大城市,每个城市可以有3500万人,如果按1/3计算,每个城市可以有2000多万人口。梁建章看好中国未来至少有几十个一两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
他强调,因为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效应,在当前经济形态下,大城市既集聚了服务业和创新行业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如保姆、保安、装修工人和司机等等。他们对城市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城市对外来务工者提供子女教育及其他社会服务方面有待提升,这也导致更多人将孩子留在农村。
“所以低城市化率的后果,不仅包括城市生活成本偏高,城市生育率极低,还包括外来务工者家庭不稳定、留守儿童早期教育缺失等。”梁建章说。
“大城市不应限制人口流入,而是应该加大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的投入。不仅让农民工能在大城市工作,也能让他们的子女在大城市接受教育。要知道,要达到同样的教育水平,大城市的人均成本要低得多。”
让农村的孩子可以跟随父母居住,顺利进入从托班、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就学,并进一步实现外来务工者向城市的永久性举家迁移,这不仅在短期内有助于解决农村留守人群的家庭团聚问题,还可以在中期内缓解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短缺,并在长期推动中国未来一代人力资本的提升,最终实现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我呼吁加强农村及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早教的研究和投入,加大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的投入,让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在大城市接受教育。”梁建章说。
请 扫 描 这 个 二 维 码
看顶级财经网的精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