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影院上座率上限将提至75%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郑蕊)电影院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松绑。9月15日,中国电影(14.520, 0.15, 1.04%)发行放映协会正式发布《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以下简称《防控指南》),并提出自9月25日起,电影院每场放映的上座率上限为75%。

  据《防控指南》显示,此次电影院上座率调整至不超75%,具体将由各省级电影主管部门在当地疫情防控部门指导下,进行动态调整。同时,电影院售票仍将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进入影院区域的工作人员和观众则必须佩戴口罩,对号入座,且电影放映期间不得饮食。

  对于卫生消毒,该版《防控指南》根据电影院的不同区域制定了相对细节的规定。其中,对于大堂、影厅、卫生间、走廊、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防控指南》指出,需每日不少于2次喷雾消毒;售取票机、商品售货区、自动贩卖机、公共区域座椅、入口闸机、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则需要每日不少于5次擦拭消毒;而在影厅座椅扶手、3D眼镜等观众直接接触物品,电影院需每场消毒一次;此外,电影院需要做好入场检测,登记观众信息,检查体温,并在电影院入口配备手消毒剂。

  就此次对上座率限制进一步放宽的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北京市内多家电影院,据工作人员透露,现阶段电影院仍继续按照上座率不超50%的比例售票,后续将根据公司和主管部门要求,根据规定逐步调整上座率,同时继续保证每日进行全面的卫生消毒工作。

  自7月20日起有序复工以来,全国电影院如今已进入快速回温期。据灯塔专业版显示,截至9月14日,全国复工影院总数共计为9973家,复工率达到92.2%,同时江西、广西和西藏三个地区已实现电影院复工率达到100%,除此以外,山东、四川等其他多个省市的复工率也已达到90%以上。

  在电影院实现超九成复工规模的同时,观众的观影欲望也日益高涨。据公开数据显示,现阶段每日电影票的总出票量已稳步保持在百万张的规模,而此前在七夕节当日,总出票量更是突破千万张规模,实现1420.22万张。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庆档的临近,观众也对该档期的多部新片有着较高的期待,包括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在内的作品,均在近段时间实现热度持续攀升,多部电影的想看人数已累计达到超百万人。

 

  在影评人刘贺看来,此次提升上座率的限制比例,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逐步对电影院放开限制,不仅推动电影院有序恢复营业,也将带动更多大片作出定档的决定,让电影市场更快实现良性发展,“此前是因为受到上座率及场次的限制,片方担心票房无法达到预期反馈,使得部分电影作品仍存在一定顾虑,未能作出定档的决定,从而避免承受风险和损失。但上座率的逐步放开意味着每场放映均能够迎接更多观众,再加上近期《八佰》等影片的热映并获得高票房,带动市场温度逐渐提升,将让更多片方逐步恢复信心并决定让旗下电影上映,从内容端推进整个市场的恢复”。

  医保重复参保者高峰时达1亿 三部门发文要求清理

  作者: 郭晋晖

  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要求有序清理重复参保,首次提出重复参保的界定及处理原则,明确原则上不允许重复参保。这也让医保重复参保的问题再次浮出了水面。

  虽然从参保总人数上来说,我国已经实现了医保全覆盖,但若剔除大量重复参保人群,尚未实现“应保尽保”。

  有权威人士曾于十年前估算,我国医保的重复参保者高达1亿人。近年来重复参保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有部分地区保持在10%以上。人社部下属的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有大约7.8%的人存在重复参保、13.1%的人应保未保。

  为什么会有重复参保者?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中和在今年第1期《中国医疗保险》上撰文称,总结各地发生的重复参保,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跨制度重复参保,即分别参加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些地方尚未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整合);二是制度内重复参保,即在同一个制度内,跨统筹地区重复参保。调研发现,重复参保问题发生在跨省、跨制度的流动人员占多数。

  清华大学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藏宜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农民工和外出务工人员极易重复参保,常见情况是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医保或新农合,到城镇打工后又参加了就业所在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复参保一方面给参保人增加了负担,要交多份保费;另一方面医保难以精准掌握参保人的情况,不便于管理。

  由于城乡居民医保涉及到了财政补贴,财政部也是此次《指导意见》的发文单位之一。2020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重复参保也导致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国家医保局在政策解读中提出,人口流动和就业形态多样化对参保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频繁流动,新就业形态不断增加,参保工作必须适应经济就业发展新变化,为重点人群、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好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

  那么谁是漏保者?《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参加全国基本医疗保险135407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然而,现实的情况是,统计数据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重复参保,以及断保后未及时统计等情况,这导致的“应保未保”人群数量,无法在统计数字上显现出来。

  谭中和的调查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应保未保人群的比例为13.08%,主要来自于以下人群:流动人口、平台经济下的从业人员及婴幼儿。其中流动人口仍然是漏报的重点,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保险制度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尚未实现信息系统的全国统一,使得难以从制度上直接排除应保未保和重复参保。同时,分级管理的财政补贴制度也影响了医疗保险人群全覆盖,绝大多数流动人口难以在流入地参保。

  《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重复参保的处理原则,明确原则上不允许重复参保。规定重复参加职工医保的,原则上保留就业地参保关系;重复参加居民医保的,原则上保留常住地参保关系;学生重复参保,原则上保留学籍地参保关系;跨制度重复参保且连续参加职工医保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原则上保留职工医保参保关系。

  以上各类情形在保留一个参保关系的同时,应及时终止重复的参保关系。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工作等灵活就业形式的跨制度重复参保,保留一个可享受待遇的参保关系,暂停重复的参保关系。

  廖藏宜认为,医保制度存在参保登记各地标准不一的情况,《指导意见》对医保的全民参保登记做了规范化指导,目的是为了自上而下实现制度的标准化。

 

  随着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以及医保电子凭证的广泛推广,医保信息化建设的提速也为消除重复参保创造了条件。《指导意见》提出,依托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参保功能模块,清理无效、虚假、重复数据,实时识别参保人参保缴费状态,提升参保质量。

  (原标题:饿了么:希望把选择权交给用户,骑手端看不到增加时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梁辰)一篇关于外卖骑手生存状况的报道引发全民关注。9月9日,饿了么发布官方声明宣布将尽快发布新功能,在结算付款时增加自愿延长等待时间。但这一声明进一步引发全民针对外卖小哥的讨论。

  对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复盘声明发布前的一些思考。饿了么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报道出现在网络后就已经在公司各个群开始传播,8日中午内部针对这一报道开始讨论。大家在想能做出哪些改变,讨论持续到凌晨,所以在那个时候发出了声明。

  该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事情平台都已经在做,包括对骑手的保障和系统不断的优化、测试。“哪怕找不到完美的方案,但是可以尝试一下,推动这个事情往前走,有一个思路”,“我们一直有相关测试,比如下雨天,会把商家的配送范围缩小,让骑手不用在极端天气长途跋涉;为远距离订单增加配送时间,在用户体验不受到影响的时候来提升骑手的体验”。

  对于提出延长等待时间的方案,该相关负责人称,饿了么原本想要找到对送餐配送时间要求不高的用户,或者对时效要求不高的非餐商品订单的用户,让他们通过平台提供的会员权益等方式来给骑手争取时间。但后来发现这个需求很临时,并不能区分用户,所以只能把选择权给用户。这些功能目前还没有上线,已经在内部讨论了一段时间,原本计划上线后再公布,但上述报道把饿了么披露的时间提前。

  对于外部批评的声音,9月9日上午饿了么团队已经关注到了,但饿了么仍希望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因为平台没有办法去判断用户是否着急。用户增加时间在骑手端是无感的,也就是说,骑手看不到订单是否增加了时长,只能看到订单的配送时长。

 

  接下来,饿了么会在骑手到店等场景做出一些技术调整。上述相关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希望做一些改变,使得这些事情可以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