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年联姻终散伙 达能蒙牛各自飞

  来源:北京商报

  达能欲剥离蒙牛持股,八年“联姻”画上句号。3月1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二股东达能将改变其持股方式,并考虑进一步减持蒙牛股份,这是双方合作八年后首次出现“婚变”。自2013年双方合作以来,二股东达能在八年的时间内为蒙牛创造了不菲的价值,同时也收获了可观的收益。但随着蒙牛不断壮大,双方部分业务已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此外,投资收益率下降并直接影响达能业绩收入成为双方此次“分手”的另一重要原因。对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的达能来说,剥离蒙牛持股成为其改变投资战略从而提升业绩的重要举措。

  达能考虑减持

  3月1日蒙牛发布公告称,达能通过中粮乳业投资间接持有的蒙牛权益将转换为直接股权持有。一旦获得监管批准,达能预期直接持有蒙牛9.82%的股权;中粮乳业投资的持股比例将从31.25%降为21.43%,仍为最大单一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除计划直接持股,达能还在考虑减持蒙牛股份。达能发布公告称,“作为达能对其投资的各个品牌和资产进行全面复查的一部分,达能宣布已与中粮乳业投资达成协议,将目前达能间接持有的蒙牛股权转换成直接持有相应的蒙牛股票,并下一步考虑减持”。

  对于达能计划直接持股并考虑减持蒙牛股份,蒙牛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达能的相关股权安排表示理解。蒙牛在现有战略股东架构下,业务发展和既定战略均不受影响。中粮集团仍将是蒙牛第一大股东,并坚定支持蒙牛管理层和团队”。

  对于上述决定,达能相关负责人未有明确回应,仅表示,“本次交易的内容以公告为准”。达能官网公告显示,根据市场情况,达能将在2021年通过一次或者多次交易减持蒙牛股份。减持完成后,根据达能的资本分配原则,大部分预期收益将通过股份回购计划返还给股东。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达能是通过中粮乳业投资成为蒙牛的间接股东,不是直接持有,若想下一步进行减持,需要根据合资公司的投资比例转换成直接持有,以方便下一步操作。“达能的减持计划并不改变蒙牛的实际控制结构,但是未来其与蒙牛的合作空间会压缩。”

  业务撞车 收益下降

  作为蒙牛的重要股东,达能在八年的时间内为蒙牛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收获了可观收益。但另一方面,随着蒙牛的不断发展,双方在部分业务上已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

  资料显示,达能与蒙牛的“联姻”始于2013年,彼时,蒙牛宣布中粮集团和法国达能签署协议,达能通过与中粮的合资公司持有蒙牛4%的股份,成为蒙牛的战略股东,同时引进达能的酸奶技术和品牌管理经验。2014年2月,蒙牛宣布向达能定向增发约6.6%的股份,至此,达能持有蒙牛9.9%的股份,成为蒙牛第二大股东。

  “当年蒙牛和达能的合作属于各取所需,蒙牛需要借助达能在技术和经验上的优势实现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达能也需要借助蒙牛在国内庞大的分销网络和政府资源扎根中国市场,但随着双方业务的发展变化,这种协同效应在减弱。”乳业专家宋亮认为。

  根据达能财报,经过不断调整,目前达能中国的主要业务是饮用水及饮料业务和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近年来,达能在不断加码专业特殊营养品业务,特别是婴幼儿奶粉及营养品业务,而这也是蒙牛近年来发展的重点。

  具体来看,仅2020年达能在婴幼儿奶粉及营养品业务板块的投资就已近1亿欧元。2020年5月,达能全资收购了迈高青岛奶粉工厂;时隔两个月,达能再次斥资设立上海开放科研中心,以及在青岛和无锡布局特殊营养生产基地。

  同样,蒙牛也一直把奶粉作为重点业务。近年来,蒙牛多次对旗下奶粉业务进行调整,包括收购有机奶粉贝拉米、重组雅士利。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还提出具体目标:“奶粉业务三年内要进国内前三。”

  除了可能存在的业务竞争因素,投资收益率下降或是达能下定决心离开的另一原因。公告显示,目前达能在蒙牛的间接持股市值约为8.5亿欧元,并通过联营公司在2019年贡献了5700万欧元的经常性净收入,但在2020年财报中,达能来自联营公司的经常性净收入从9800万欧元下降至8500万欧元,达能将其归因于蒙牛和雅士利的业绩表现不佳。

  绕不开的资金需求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减持,达能的根本目的还是希望通过投资战略调整提振业绩,进而提振投资者信心。

  “达能这次拟减持蒙牛很明显是想盘活资金和资源来参与角逐并购。”中国食品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减持后的达能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金及资源去布局对其他品牌的并购。比如,现在一些国际品牌有可能会退出中国,这对达能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会。达能也可借此机会布局一些高毛利、高科技、高成长性的行业,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业绩表现来看,达能似乎需要提振业绩。2月19日,达能发布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达能销售收入下降1.5%至236亿欧元,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至2.99欧元。其中,达能饮用水和饮料业务下降幅度最大。

  事实上,业绩低迷现象在2020年前三季度就已经出现。数据显示,2020三季度达能销售收入58.21亿欧元,同比下降2.5%。其中,饮用水和饮料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销量下降了8.1%,销售额下降了5.4%。

  达能业绩颓势也影响到其股价表现。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达能股价下跌了27%,处于近七年来的低点。

  为尽快重回增长轨道,达能在2020年10月公布了三项重大决定,包括重塑组织、强化执行力和投资组合战略检视。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减持是达能承诺激进投资者进行系列资产处置的重要部分。

  宋亮认为,“在剥离对蒙牛的投资后,达能在中国各项业务板块的独立性将进一步增强。未来,达能可能会为进一步的投资并购做准备,并将投资重点放在中国市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领域当中。不过,达能是否真的可以在接下来战略调整中获利,还取决于其具体的战略规划及落地情况”。

  达能预计将于2021年二季度重回增长轨道,并于下半年恢复盈利性增长。达能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范易谋表示,2021年将是复苏的一年。“我们现阶段的重点是力争最快在今年二季度恢复销售收入增长。我们完全有信心创造恰当的条件,把握积极的发展势头,在下半年尽快回到实现盈利性增长目标的轨道上。”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王晓

  原标题:研究制定延迟退休方案 将取“最大公约数” 人社部:将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正在推进,退休年龄是否将从60岁延长至65岁?

  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在发布会上,有记者就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问题向人社部提问。对此,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回应表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

  游钧介绍,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3500万人。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游钧强调,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过去十几年中,各种版本的延迟退休方案已形成了一些社会共识,但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当前考虑延退方案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延退的节奏、是否男女同龄退休、推出延退政策的时间表等。

  劳动年龄人口下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游钧指出,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它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我们国家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这个规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根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的,应该说符合当时的情况。”游钧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年龄总体偏低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40岁左右,到2019年已经提高到77.3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80岁。

  二是不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到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经达到18.1%,预计“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样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影响深远。

  三是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以上,并且减少幅度在加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

  四是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我国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了一半,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也在不断延长,已经达到了13.7年,人们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的工作年限自然就会缩短,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力资本利用率的下降。特别是在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这些高学历人员集中的行业和单位,情况尤为突出。

  实际上,人口日趋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等问题,最终将使得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巨大考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辅导百问》中介绍,如不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养老保险抚养比(在职人数/退休人数)将从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由此一来,将使得基本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甚至累计结余被耗尽。

  确保方案科学可行

  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比如:美国、德国已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日本、韩国则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0岁逐步提高到65岁,澳大利亚计划2029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70岁。

  对此游钧表示,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方案既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更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这些情况,只有立足国情的方案,才会是最佳的方案。

  游钧强调,由于延迟退休年龄涉及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要取得最大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房连泉认为,针对我国实施渐进式延退政策,从研究层面讲,绝大部分学术同行倾向于一年延迟3个月或4个月,这样既起到渐进的作用,又不会像一年延迟两个月、6年才能延迟一岁那样时间过长,各个群体能够普遍接受。

  房连泉进一步介绍,延退方案实施的节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快速方案:2年延长一岁;二是基准方案:3~4年延长一岁;三是慢速方案:最长6年延长一岁。从实际操作角度考虑,延退节奏取决于政策推行的难易。

 

  对于男女是否同龄退休的问题,房连泉建议,可以消除男女退休年龄差,实行同一退休年龄。对此也有两种考虑方案:一是在“十四五”期间内,同步实施男女延退计划,男性率先达到延退目标,之后女性退休年龄继续提高;二是男女同步实施,但女性延退速度快于男性。

  原标题:警惕!有人冒充银行名义营销宣传,多家银行发声……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段炼 程鹏

  浦发银行(10.820, -0.15, -1.37%)表示,经核查,该虚假宣传内容非浦发银行开展的活动,该行已要求有关媒体删除相应文章。同时,该行提醒客户注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不轻信虚假的宣传内容。对于假冒该行或者该行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浦发银行也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每经记者注意到,类似冒用银行名义进行营销宣传的情况并非个例。仅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农业银行(3.240, 0.01, 0.31%)、华夏银行(6.390,0.03, 0.47%)、中山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声明,称有第三方冒用银行名义或与银行合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营销贷款或理财投资等业务。与此同时,此类现象的频频出现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推介金融产品、诱导办理贷款……

  冒用银行名义营销层出不穷

  与浦发银行监测到的情况类似,记者注意到,就在春节前的2月7日,华夏银行也在官网发布重要公告,称该行近期陆续接到兰州、保定、郑州、武汉、长沙、合肥、福州等地区客户反映,有多家媒体发布了冒用该行名义的虚假营销活动宣传,标题为“新春送福利,所有礼品免费领回家”,内容为通过二维码下载该行手机银行,参与连续签到活动可领取精彩好礼。该虚假宣传行为涉嫌侵权。

  华夏银行声明,该虚假宣传涉及的营销活动非该行开展的营销活动,已通知活动发布的有关媒体撤销虚假宣传,并保留向有关方面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请广大客户不要轻信虚假宣传内容。如有客户因虚假营销活动、非法网站和APP、诈骗电话或接受其他非法金融服务而受到任何损失,或发现通过冒用该行名义、仿冒该行APP、网站、联系电话等提供非法金融服务的行为,请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今年1月4日,农行泰安分行也对防范冒用银行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进行警示。该行表示,某公司存在冒用与该行合作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的嫌疑。同时声明,该行业务信息以官方渠道发布为准,其他非官方渠道发布的虚假信息与该行无任何关系。

  此外,该行依法合规为各金融信息服务、财富管理、投资理财等单位提供正常的开户和资金结算业务,但并不存在与金融服务外包、财富管理、理财投资类公司有“投资理财、增信担保、银行转贷承诺”等方面的合作关系,该行也未授权任何金融服务外包、财富管理、理财投资类公司使用农行标识进行宣传。

  去年末,民生银行(5.300, 0.05, 0.95%)成都分行针对有关机构或个人冒用银行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及涉嫌金融诈骗作出声明,表示有机构或个人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或银行合作机构,通过骚扰电话、微信加好友或发送【XX银行】冒名短信(短信中可能包含高额度、低利率等诱骗性信息)等方式,实施虚假宣传或涉嫌金融诈骗等行为。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表示,民生银行产品在该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远程渠道或柜台进行销售,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若有机构或个人通过非官方渠道冒用该行名义推介、销售金融产品,请特别注意审慎决策、防范风险。

  记者注意到,除了“借”银行名义营销金融产品,还有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伺机套取客户信息,诱导客户办理贷款业务。

  2月5日,中山农商银行发布关于防范冒用该行名义营销贷款业务的声明。该行表示,发现有第三方冒用中山农商银行名义,自称是中山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或中山农商银行合作机构,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实施虚假宣传等非法行为。

  该行声明消费贷款业务以官方渠道发布内容为准,并列示出具体5个官方渠道。同时提醒客户,该行在信贷业务服务过程中,不收取客户手续费等额外费用,请客户认清服务主体,核实陌生营销人员身份信息,谨慎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并且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征信记录,切勿轻信网上广告,不随意点击测试贷款额度。网贷额度查询操作将会记录在个人征信记录上,且易造成身份信息泄露。

  另外,1月27日,贵州大方农商银行公告称,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该行名义以低门槛办理贷款为由,收取中介费用。该行表示办理的信贷业务,不收取任何手续费用,且未委托任何第三方或个人办理该业务和收取中介费。

  贵州大方农商银行同时表示,欢迎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凡是有该行内部员工以办理贷款为由收取客户好处费、手续费的,可保留证据向该行举报,一经查实,举报者可获得奖励。

  事实上,不仅商业银行会被“冒名”用于营销宣传,更有甚者冒用央行名义来销售人民币类收藏品。2019年12月,央行曾发布风险提示称,一些不法商家冒用央行名义,声称发行“第某套人民币珍藏册”等人民币类收藏品,欺骗消费者。

  对此,央行明确表示,从未发行过任何“人民币(纪念币)珍藏册”“人民币(纪念币)大全套”“人民币(纪念币)纪念册”类产品,以央行名义进行宣传的人民币类收藏品均为虚假宣传,请公众注意防范。

  监管提示风险:

  防范不法分子冒用银行保险机构非法集资

  随着居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金融领域的营销宣传日益丰富却又鱼目混珠。事实上,不仅银行,冒用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名义进行虚假营销宣传的现象频繁发生,这也引起了监管的重点关注。

  年初,银保监会在行业内部下发《关于防范不法分子冒用银行保险机构名义非法集资风险提示的通知》,称近期部分理财公司或平台虚假宣传与保险公司合作,声称投资项目由保险公司担保,保证投资资金安全。监测发现,相关主体涉嫌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收益、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存在非法集资隐患。其假借金融机构名义增信,一旦爆雷,风险极易向金融机构传染。

  为有效防控应对此类问题,上述通知作出如下提示:

  一是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强舆情监测,持续搜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涉及本机构的广告资讯信息,发现有假借本机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活动的,立即报告监管部门,并视情公开警示风险,发现涉嫌犯罪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二是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员工、印章、办公场所管理,严防内外部人员利用本机构印章、网点、柜面、交易渠道开展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筑牢风险“防火墙”。

  三是各银行保险机构要履行好非法集资监测防控职责,积极开展面向公众的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加大对账户交易、业务办理中涉嫌非法集资情况的监测识别力度,及时报告可疑线索,切实发挥风险防范“前哨”作用。

  面对类似虚假宣传造势的行为,除了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保持警惕之外,金融消费者的识别能力和风险意识也亟待加强。

  多家银行在防范非法集资的宣传中提示社会公众,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

 

  记者|李玉雯 编辑|段炼 程鹏 杜恒峰 杜波